韓國計劃推動「可降解塑料」技術及產業發展

202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據韓國《中央日報》新聞報導,隨著新冠疫情暴發,塑料盒、塑膠袋導致的「白色汙染」日益嚴重。有專家指出,沾上食品等異物的塑料產品大部分只能被用作燃料回收使用,循環利用比例不到10%,亟需引進「可降解塑料」技術。

  目前,全球各國均在關注生物塑料製品的「可降解塑料」技術研發,包括可在泥土、海水中降解的「可降解塑料」以及使用玉米、甘蔗等自然材料生產的「生物基塑料」。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生產出一種只需3—4個月即可在土壤中分解的農用塑料,已被韓國全南、江原、忠北、京畿等地的農戶引進使用。

  主流發達國家還積極培育在土壤和海水中只需6個月即可實現90%以上降解的海洋可降解塑料產業。如可以在海水中降解的有聚羥基脂肪酸酯(PHA)。韓國海洋水產部表示,全球大約80%的海洋垃圾是塑膠袋等塑料製品,塑料顆粒汙染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

  韓國LG化學、SKC、SK綜合化學、CJ第一製糖等多家企業正在積極進行技術研究。大部分企業雖已具備相關商用化技術,但難以進入市場,因韓國的塑料政策一直著眼於循環利用領域,針對可降解塑料的認證並未作出細分規定,只制定了工業降解塑料(EL724)的標準。企業希望生產可以在農田、海洋等自然條件下降解的更環保塑料製品,卻苦於沒有相關等級認證標準。同時,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實施的認證程序也非常複雜,如果企業沒有專門用來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工廠地皮,即使研究所研發出相關技術,也難以獲得認證。相關人士表示,相比美國、德國和日本,在韓國申請認證需要提交3—4倍的材料,時間也比其他國家更久。

  據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預測,全球可降解塑料市場的規模有望從2018年的30億美元擴大到2023年的61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15.1%。疫情下的增長速度還有望進一步加快。近期,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有意把培育生物塑料產業作為「新政」項目的一個內容,將全面探討制訂相關認證制度,爭取在2020年10月份公布包括生物塑料產業在內的白色生物產業政策。

相關焦點

  • 山西孝義:新材料,領跑生物降解塑料產業
    創新是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六新」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變革趨勢,代表著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以「六新」突破為牽引,孝義市堅定不移地走能源產業結構調整、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之路,落實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要求,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在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新舊動能轉換中勇探新路,搶奪先機。
  • 可降解塑料風口再起 可降解塑料產業鏈全景圖及投資機會深度剖析
    三大因素將推動可降解塑料產品成本下行:①引導企業使用先進技術進行生產②推動擴大產業規模,規模效應實現成本分攤③推動擴大產業規模,拉升上遊原材料需求,促進原材料行業規模擴大從而使原材料價格下降。資料來源:Chemicalbook、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二、PLA、PBAT、PHA是可降解材料主要發展方向PLA、PBAT、PHA是可降解材料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
  • 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成立了塑料循環課題組,與相關協會聯合發出倡議,呼籲全社會共同推動塑料在原料生產、加工、銷售、使用等全產業鏈環節的汙染防治工作,走出一條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的新道路。  創新是從根本上最終解決塑料汙染問題的關鍵。化學回收再利用是目前國內外創新的重點,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是近年來全球重視和研發的重點。
  • 生態塑料,重新定義可降解塑料技術
    提起「生態塑料」,很多人僅僅知道它是一個「綠色材料」,但是如何「綠色」,如何環保卻不得而知。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天壯環保研發的生態塑料,重新定義了可降解塑料技術。發展起源天壯環保的降解技術路線成型於2006年,但是要說起起源怕是要追溯到上個世紀,可見今天你所看到的每一項前沿技術,無一不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得以實現的,無一不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生態塑料技術也是如此。
  • 可降解塑料板塊走強 機構:政策加碼下行業將迎來新發展機會
    12月1日,可降解塑料板塊走強,截至發稿,板塊指數漲2.15%。  近期,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眾多利好。9月13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布《可降解塑料的分類與標識要求指南》(下稱《指南》)通知,明確了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和定義,推動禁塑政策落地。  從12月1日開始,海南全省將在全國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刺激了作為替代品的可降解塑料的使用。
  • 可降解塑料的競爭力分析
    隨著限塑政策的不斷加碼,塑料行業將面臨一次蛻變,可降解塑料將陸續替代傳統塑料,有消息稱,未來5年,在禁塑令的推動下,我國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到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有望達到130萬噸。那麼綠色環保的可降解塑料在行業發展中將會遇到哪些問題?  下面我們用SWOT分析法來簡單分析一下可降解塑料在行業發展中的競爭力。
  • 班級剩飯菜超重取消獎學金評選 倡導節約糧食利好可降解塑料產業...
    原標題:班級剩飯菜超重取消獎學金評選 倡導節約糧食利好可降解塑料產業(附概念股)   近日,湖南省耒陽市一學校嚴抓浪費糧食現象,學生用餐後班級派代表進行剩飯剩菜稱重
  • 可降解塑料產業鏈深度剖析,一文搞懂它的上、中、下遊!
    三大因素將推動可降解塑料產品成本下行: 引導企業使用先進技術進行生產。 推動擴大產業規模,規模效應實現成本分攤。 推動擴大產業規模,拉升上遊原材料需求,促進原材料行業規模擴大從而使原材料價格下降。
  • 禁塑政策加碼,可降解塑料迎 500 億元市場空間
    PLA 和 PBAT 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種:可降解塑料根據來源主要分為生物基和石油基塑料,其中生物基的聚乳酸(PLA)和石油基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co-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是典型的完全降解塑料,塑料的抗衝、拉伸和彈性性能幾乎沒有短板,並且國內技術成熟度較高,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種
  • 「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
    原標題:「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風口近日,商務部的一則消息引爆可降解塑料板塊行情。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 全國已有24個省份發布「限塑令」 可降解塑料迎來春天?
    該批發中心另一位店鋪老闆透露,他曾在去年銷售過一段時間的可降解塑膠袋,不過,據客戶反映意見,可降解塑膠袋的質地太軟,使用體驗遠遠比不上普通塑膠袋。「限塑」新政實施後,這位店鋪老闆計劃10月份向廠家提出新訂單。還有一家店鋪老闆向記者表示,目前已和上遊廠家聯繫,半個月後會有可降解塑膠袋樣品到店。
  • 全球首次利用餐廚垃圾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PHA)項目中試完成
    賀克斌院士、趙川董事長共同為聯合研究中心揭牌聯合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依然克服重重困難,在江蘇省鎮江市有機廢物處理中心建立了有機廢物資源轉化技術研究中試基地,並建成國際上首個利用餐廚廢物等廢棄碳源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
  • 禁塑令下,可降解塑料誰最值錢?
    目前的可降解塑料中,佔據主流的是澱粉基降解材料、PLA和PBAT,根據智研諮詢的報告,三者合計約佔可降解塑料市場的90%。不過從性能、成本等方面來看,佔比最高的澱粉基降解塑料在未來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推廣,主要因為澱粉基降解塑料的使用壽命、機械性能以及印刷性能都較差,且無法完全降解,仍會造成環境汙染。
  • 新京報:如果達不到降解條件,生物降解塑料也會變成塑料垃圾
    在全面限制塑料製品之後,很多人不免關心: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面被禁後,該用什麼替代?有人提出,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是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可降解塑料」是什麼? 根據材料的不同和特性的各異,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常見的塑料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 《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分類與標識規範指南》來了!
    8月18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石化工業聯合會、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四協會發出《關於共同做好塑料可持續發展的聯合倡議書》。 《倡議書》提出,將以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為導向,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發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材料與製品。
  • 華安證券:未來10年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有望近千億!
    風險提示可降解塑料技術迭代風險,可降解塑料替代進程不及預期,政策推動不及預期,原料價格上漲的風險,垃圾分類普及和塑料再生技術突破的風險,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無法短期恢復的風險。2.1海外可降解塑料市場在政策驅動下快速發展西歐、北美「限塑令」、「禁塑令」等相關法律法規密集出臺,推動海外可降解塑料市場快速發展。「限塑令」推出的時間更早,主要採取了對塑膠袋徵稅、有償使用塑膠袋等較溫和且可選擇的方式執行,本質上是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對於減少塑料用量作用有限。
  • 盤點|15家可降解塑料上市企業一覽
    塑料自發明以來,以其質量輕、性能好且耐久而被大量使用,塑料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成為近些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大類材料。隨著我國禁止進口廢棄塑料垃圾政策出臺,加強垃圾分類、廢棄塑料回收再利用和有機垃圾生化處理等逐漸成為社會共識,而生物降解塑料製品也因其有助於堆肥生化處理得到了重視。
  • 最嚴限塑令襲來,可降解塑料行業或迎春天?解析7家相關上市公司...
    根據IHS,目前我國廢棄塑料總量高,年均在4200萬噸,其中,塑膠袋折合塑料消費超過400萬噸,農用地膜折合塑料的消費量也超百萬噸。據統計,我國每年的塑料表觀生產量在8000萬噸左右(含出口),一次性塑料製品的表觀消費量位列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與消費國。按照《意見》中明確的分年度實施禁塑計劃,生物降解塑料在未來五年內將實現30%-50%的傳統塑料替代量。
  • 可降解塑料迎來百億級風口,市值醫生:重點關注3個門檻
    摘自:市值醫生模型-中小企業發展潛力自評問卷在一次性塑料製品替代產業中,重點要關注的門檻是:1 專利技術,仍然沒有得到創新性突破儘管一次性塑料替代品的研發和產業發展正在推進,但大規模使用替代材料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和挑戰,比如:目前市場上的可降解餐盒材料基本為一半澱粉、一半原本的塑料材質,這是因為中餐屬於熱食,百分百的可降解材質容易變形;目前可降解塑料的現有滲透率低、行業起步晚,要在研發上找到耐熱
  • 你可知道可降解塑料新材料的應用領域?
    近年來,各國限塑法規密集出臺,生物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新發展機遇。青島中新華美塑料有限公司,布局可降解塑料新材料領域。 可降解塑料指在特定情景下或自然環境中降解為二氧化碳、甲烷、水、礦化無機鹽等環境無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