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線訊(方明楊楊海寧 記者 王曉峰) 「十三五」期間,安徽機場集團踐行「四型機場」建設理念,安全形勢持續平穩,客貨運輸量分別以年均增速16.3%、13.9%逐年攀升,2018年合肥機場跨入千萬級機場行列,2019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1367.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萬噸,較「十二五」末分別提升82.9%和68.6%,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末規劃目標。客運和物流的快速增長,為推深做實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共有47家航司在合肥機場執飛超過100條航線
「平安機場」建設成果豐碩
「十三五」期間,機場集團強化持續安全理念,建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健全安全保障體系,踐行「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以「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為抓手,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實現安全運行平穩可控。
2016年,機場集團在民航華東地區航空安全責任考核中名列民航企事業單位第一名,後連續三年以滿分成績獲得民航華東管理局安全考核「優秀」最高評價等級。在2019年度「平安民航」建設工作考核中,合肥機場榮獲一類機場第一名。至2019年底,機場集團已連續35年保證航空安全無事故,實現第60個空防安全年。
「一幹兩支」航空運輸網絡逐步完善
「十三五」期間,機場集團積極開拓航空市場,不斷豐富航線網絡,初步建成以合肥機場為區域性航空樞紐,以黃山機場和池州機場為依託支點,通達全國主要城市、兼顧國際的「一幹兩支」航空運輸網絡。
2019年合肥機場共有47家航空公司運營定期客貨運航班,執行客貨運航線超過100條,基本實現與國內適航省會城市全部通航。自2014年合肥機場引進首架全貨機之後,「十三五」期間更是大踏步邁入全貨機時代。
2020年冬航季,順豐航空執行每周5班合肥至深圳全貨機航線;美國康尼航空、龍浩航空分別執行合肥至芝加哥和河內航線,每周3班。今年1至10月,合肥機場運輸醫療物資超過450噸,搭建了至關重要的防疫物資流通「空中走廊」,為全球化疫情防控貢獻了民航力量。
「軟硬兼施」踐行真情服務
「十三五」期間,機場集團通過「智慧機場」建設和服務品牌塑造踐行「真情服務」理念。陸續投入橋載設備計量系統、智慧引導系統、A-CDM系統、自助值機、自助行李託運系統等硬體設施設備,實現國內旅客「無紙化」乘機,自主研發的航班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了內外網航班信息無縫對接。軟體方面,機場集團精心打造了「馨之橋」「經合飛」「徽程無憂」等特色服務品牌,滿足個性化服務需求。
機場花園式的環境,簡潔的乘機流程,舒適的候機空間,溫馨的母嬰室,種類繁多的餐飲美食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2017年,集團榮獲民用機場服務質量評價綜合性大獎;2018年合肥機場創建的候機樓母嬰活動區,榮獲安徽省「陽光家園」示範單位榮譽稱號;2019年集團再次連續榮獲交通部、公安部、全國總工會、團中央等聯合授予的「情滿旅途」春運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
「十三」五期間,機場集團積極謀劃改擴建項目,滿足客貨運輸不斷發展的保障需求。目前,合肥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飛行區和工作區擴建工程預可研報告正待行政主管部門及行業管理部門審批。
新建的24個遠機位、2個貨運機坪等工程於今年4月開工,計劃2021年6月竣工。合肥機場二期貨站基本建成,計劃10月底試運營。黃山機場於2018年完成飛行區升級改造,池州機場改擴建正有序推進。
「綠色機場」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十三五」期間,機場集團倡導綠色發展理念,斥資近2000萬元對合肥機場19個近機位、21座廊橋實施了橋載設備改造,推廣飛機APU替代設施使用,有效降低汙染氣體排放。
2016年與能源管理公司合作,利用合肥機場航食樓等閒置場地,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自2018年10月起,機場內部新增設備和車輛,除無替代產品外,全部使用新能源車輛。
2020年,集團與中科院光電研究所合作,開展機場大氣觀測科研項目,研究飛機起飛、降落、滑行階段的尾氣排放特徵,為防控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據悉,擬建的合肥機場二期項目,在規劃、設計、施工等環節貫穿了綠色機場建設理念,助力民航打贏「藍天保衛戰」。
【來源:合肥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