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和「SARS-CoV-2」分不清?這裡講究多!

2020-12-17 中國長安網

新華社北京2月13日電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英文名為「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宣布這種病毒的英文名為「SARS-CoV-2」,但相關負責人強調「這一名稱與SARS疾病之間沒有關聯」。

那麼,傳染性疾病和病毒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這篇文章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疾病命名有原則

2月11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

在世衛組織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譚德塞說,「我們現在將這一疾病命名為『COVID-19』」。它是2019年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簡稱,即CO代表corona,VI代表virus,D代表disease,19代表2019年。

譚德塞解釋說:「在世衛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共同指導原則下,我們必須找到一個不涉及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同時方便發音且與疾病有關的名稱。」

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新華社記者陳俊俠攝

2015年,世衛組織等機構提出了對新發現傳染性疾病命名的指導原則,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術語代替人物、地點、動物、食物和職業的名稱來命名。

這是因為過去一些傳染性疾病的名稱曾導致汙名化和其他不良後果。

——比如2009年,「豬流感」這個名稱曾讓一些國家「談豬色變」,甚至限制豬肉貿易、下令屠宰生豬,後來世衛組織宣布這種疾病的正式名稱為甲型H1N1流感。

——再如2012年在中東一些地方出現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由於疾病名稱中含有「中東」這個地理名稱,曾引發爭議。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國際科研人員在分享相關信息時曾使用多個不同的英文名稱。世衛組織宣布的新名稱「COVID-19」包含冠狀病毒、2019年等要素的英文簡寫,較易拼讀。

世衛組織說,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冠狀病毒相關疾病,新名稱可提供一個標準格式。

冠狀病毒新成員

一種疾病的名稱與引發這種疾病的病毒名稱不一定相似。

——有時二者類似,比如麻疹與麻疹病毒;

——有時病毒名稱源於其他方面,比如鼻病毒、腺病毒等根據感染宿主部位而得名。

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11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名為「SARS-CoV-2」。

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2日報導說,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小組主席約翰·齊布爾表示,他們是根據基因測序等方面的分類學研究提出這個名稱,「這一名稱與SARS疾病之間沒有關聯」。

2月12日,四川省遂寧市疾控中心檢驗科檢驗師彭優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提取。新華社發(鍾敏攝)

鍾南山院士9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是同一類,但不是同一種。

基因測序等研究結果顯示,新出現的這種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同屬冠狀病毒科的β屬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貼出一篇論文,介紹了他們對這種病毒的分類依據。

研究人員說,它是冠狀病毒群體中的一個新成員。目前已知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有7種,可引發較嚴重疾病的冠狀病毒有曾在2003年肆虐的SARS冠狀病毒,以及前幾年影響沙烏地阿拉伯、韓國等地的MERS冠狀病毒等。

1月29日,在上海,工作人員在演示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研發實驗過程。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有媒體報導,一些專家對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提出的這一名稱持不同意見,正在商討能否推動重新命名。(記者:李雯;編輯:錢錚、胡丹丹、黃堃、金正、周嘯天)

相關焦點

  • 接種過疫苗後是否還會傳播COVID-19?
    尚不清楚COVID-19疫苗是否能防止接種疫苗的人攜帶新型冠狀病毒而不會感到不適和不知不覺地將其傳播給他人。對於接種疫苗的人掩蓋其仍然很重要。On December 18,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uthorized the emergency use of Moderna's covid-19 vaccine.
  • 西班牙社區居民SARS-CoV-2感染的死亡風險分析
    為了基於covid-19死亡和全因超額死亡來評估SARS-CoV-2感染的致死風險,研究組針對西班牙的covid-19第一波大流行進行了一項全國血清流行病學研究。2020年4月27日至6月22日,西班牙通過全國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篩查SARS-CoV-2感染,共納入61098位參與者。主要結局為西班牙社區居民中SARS-CoV-2的總體以及特定年齡和性別的感染死亡風險。
  • 究竟COVID-19還是SARS-CoV-2?看完明白了
    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11 日,為期兩天的「科研路線圖: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在瑞士日內瓦開幕,該論壇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傳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組織」共同舉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
  • 多篇文章揭示SARS-CoV-2刺突蛋白的弱點
    Amaro說,在這種冠狀病毒刺突結構的圖片和三維模型中,這些糖類通常被表示為小而粗的突起,但實際上它們比這更模糊、更有阻礙性。她解釋說,「它們像物理盾牌一樣保護它。」事實上,這些聚糖是如此具有保護作用,以至於刺突蛋白可能不得不彎曲並伸出,僅僅是為了穿過這些聚糖並與人細胞表面上的ACE2結合。任何靶向刺突結構的抗體都必須插入到這些聚糖之間,並結合到刺突蛋白本身上。
  • Cell:新研究繪製出SARS-CoV-2的高解析度基因圖譜,並指出這種病毒...
    2020年4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4月10日,SARS-CoV-2已在全球疫情大爆發中讓超過158萬人受到感染,並導致94800多人死亡。
  • Science:新研究揭示融合前後的SARS-CoV-2刺突蛋白呈現出不同的形狀
    2020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SARS-CoV-2表面的棒狀刺突蛋白在這次COVID-19大流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刺突蛋白通過ACE2受體與人體細胞結合,然後急劇改變形狀,發生摺疊刀類似的彎折,從而將細胞膜與冠狀病毒的外膜融合,這就打開了冠狀病毒感染的大門。
  • Science:SARS-CoV-2會變成流行病嗎?
    其結果是每年都會爆發COVID-19流行病。另一方面,如果對SARS-CoV-2的免疫力較長,也許是通過對其他流行性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提供的保護,我們可能會經歷COVID-19最初似乎被消滅,然後在幾年後重新出現。其他促成因素包括疫苗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以及這種病毒的固有季節性。
  • 艾邁斯半導體的SARS-CoV-2(COVID-19)方案獲奧地利聯邦政府投資
    · 該項目已獲得奧地利聯邦交通、創新和技術部以及數位化和經濟區位部的投資· 艾邁斯半導體將利用這些資金持續開發側向層析雲連接醫療解決方案,用於SARS-CoV-2(COVID-19)病毒的快速檢測
  • 艾邁斯半導體的SARS-CoV-2(COVID-19)高準確性雲連接側向層析15...
    ·該項目已獲得奧地利聯邦交通、創新和技術部以及數位化和經濟區位部的投資·艾邁斯半導體將利用這些資金持續開發側向層析雲連接醫療解決方案,用於SARS-CoV-2(COVID-19)病毒的快速檢測·艾邁斯半導體的該解決方案簡單易用,無需實驗室操作。
  • 全球、地區和國家對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規模的估計
    全球、地區和國家對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規模的估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35:00 復旦大學餘宏傑團隊研究了全球、地區和國家對covid-19疫苗接種目標人群規模的估計。
  • 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相比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相比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風險顯著增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20:53 美國聖路易斯大學Ziyad Al-Aly團隊比較了Covid-19和季節性流感住院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死亡風險
  • Cell論文詳解在SARS-CoV-2感染和細胞因子休克症候群中,TNF-α和...
    這些作者在發現與COVID-19相關的過度炎症免疫反應通過觸發炎症細胞死亡途徑導致小鼠組織損傷和多器官衰竭後,確定了候選藥物。他們詳細介紹了炎症細胞死亡信號通路如何發揮作用,從而有助於開發潛在的治療方法來破壞這一過程。
  • Viruses:揭示SARS-CoV-2病毒蛋白存在進化上保守的功能區域
    2020年4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Korkin團隊得出了三個初步結論,這些結論可能在病毒建模和幫助科學家進行未來的藥物發現中起作用。首先,他們確定與人類SARS-CoV和其他相關動物病毒相比,構成SARS-CoV-2的蛋白發生的變化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經常在蛋白表面上聚集性出現。
  • COVID-19、MERS和SARS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上的發病機理比較
    跟人類一樣,這些動物也是長時間從上呼吸道傳播病毒,像流感又不像2002 SARS-CoV,這個病毒的傳播高峰期在感染的早期。該病毒傳播的隱秘性使得病例很難發現,而且對隔離的有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圖2:接種 SARS-CoV-2的獼猴肺部特徵性病理變化和病毒抗原表達)Sars-cov-2抗原在雙側瀰漫性肺泡損傷(DAD)病灶內有中等數量的 I 型肺細胞和少量 II型肺細胞表達(圖2,g 和 h,圖2)。2).
  • 關於釣竿,很多人分不清臺釣竿和手竿
    關於釣竿,很多人分不清臺釣竿和手竿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釣竿,就是釣魚人釣魚必用的魚竿!在我國改革開放前,是沒有分手竿和臺釣竿的,統一叫釣魚竿!後面又有發展,就不細說了!臺釣魚竿(簡稱:臺釣竿)的長度有幾種:2.7米(9英尺),3.6米(12英尺),3.9米(13英尺),4.5米(15英尺),5.4米(18英尺),6.3米(21英尺),7.2米(24英尺),共計7種!其中3.6米,4.5米,7.2米這三個長度魚竿最為常用!一般7.2米竿多數釣魚人用作打窩,選擇短竿作釣!
  • 新冠肺炎英文名COVID-19 疾病和病毒命名有講究
    新冠肺炎英文名COVID-19 疾病和病毒命名有講究 2020-02-13 15:53:36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李雯> | 字號:A+ | A-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英文名為「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宣布這種病毒的英文名為「SARS-CoV-2」,但相關負責人強調「這一名稱與SARS疾病之間沒有關聯」。
  • 新研究:T細胞在控制新冠病毒和疾病嚴重程度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2020年9月16日網絡版《細胞》上,證實了在感染急性期和降低COVID-19疾病嚴重程度,一個多層次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控制病毒尤為重要,大量的證據表明T細胞的作用比抗體大得多。另一方面,虛弱或不協調的免疫反應預示著疾病的不良後果。這一發現表明,候選疫苗應該致力於引起廣泛的免疫反應,包括抗體、輔助和殺傷T細胞,以確保保護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