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樣,虛擬偶像

2021-01-19 三聲


更何況,虛擬偶像作為內容的承載體,其形象養成和人設豐滿需要時間的積累,哪怕是初音未來和洛天依也都經過了數年的內容沉澱,才能通過神曲一次次出圈提高知名度。在這過程中,一旦缺少變現環節便容易將讓公司運營陷入死循環。

 

「所以我們說要先做生意,找到商業閉環,才有機會沉澱出一些東西。」任力說。在望乘定位為內衣設計師的虛擬偶像楚楚開發過程中,團隊已提前拿著項目方案找到合適的內衣生產上合作,其餘三個虛擬偶像也是各自做好商業和內容鋪墊後才正式被推出。

 

「核心就是做生意,虛擬偶像是生意的載體,甚至這些商業上的合作也可以被視為虛擬偶像們的內容」。任力說道。

 

不過,在還停留在為愛發電階段的Ddickky看來,虛擬歌姬在目前不太適合進行商業化,「或者說要商業化的進程會比較慢」。2016年,Ddickky和他的社團成員們委託上海禾念,以VOCALOID 4為基礎開發了虛擬角色星塵,並在後來推出另一款虛擬角色海伊。

 

主要出於興趣愛好運營虛擬歌姬的Ddickky採用面向「硬核二次元」群體的運營路線,以持續的音樂內容創作聚集粉絲,然後發售商業專輯、畫冊、周邊以及開放授權。

 

目前星塵的運營團隊十餘名成員均能進行內容創作,另外還有十多名籤約音樂創作者和數名畫師,現已在今年推出3張專輯。在團隊的規劃中,包括星塵、海伊及後續已立項的三個虛擬歌姬在內,每年會製作5到8張專輯。「歌曲至少要幾十首」。

 

現階段的產出模式也能保證相對的品質標準,讓後續專輯銷售更加順利。Ddickky透露,星塵第一張專輯預售階段已銷售超過10000張,如今包括專輯在內,周邊衍生品、形象授權是平行四界社團的主要變現方式,「基本可以實現正向現金流」。

 

但Ddickky同樣清楚,這種樣的商業模式只能維持現有的團隊規模,無法支撐短期內快速擴張。沒有迫切商業化需求的他想通過長時期內容產出積累歌曲版權,「大概過個一二十年後我們會有上千首歌曲的曲庫。」

 

可能時間會比Ddickky現在設想的還要長一些,他已經明顯感覺當新的創作工具不斷出現,選擇VOCALOID軟體製作音樂的創作群體可能會出現流失。

 

這一定程度上,與人們對虛擬偶像能擁有較長生命周期的預期並不吻合,虛擬偶像這個有固定形象的內容產品一旦被打上時代的烙印,便不可避免的受到代際更迭的影響,正如受洛天依影響最大的是90後群體,而前面對00後等新生代崛起的情況,第一批虛擬歌姬的新生粉絲群體正出現斷層。於是才有了洛天依們通過登陸各衛視和平臺實現圈層突破的努力。

  

諸多問題相互疊加,在舶來品虛擬偶像進入中國後,第一批以運營虛擬歌姬的道路並不順利,現實的艱難讓實驗者在模式之外紛紛找尋方向。

 

從業者們有一個共識,若想打通虛擬偶像的商業閉環,將美好設想落地為生意,新的路徑必須被找出。

 

相關焦點

  • 數字洞察 | 虛擬偶像與偶像虛擬
    虛擬偶像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並不陌生,日本的機器貓、柯南、海賊王、火影忍者…迪士尼的米奇、芭比、愛麗絲、小飛象…漫威的蜘蛛俠、金剛狼、鋼鐵俠、X戰警…國產的黑貓警長、葫蘆娃、孫悟空、哪吒…這些經典,陪伴著一代代人的成長,或許你已經了無興趣,但你無法否認它在你內心深處的重要地位
  • 火熱的虛擬偶像
    近年來,虛擬偶像在國內掀起了一波熱潮,越來越多的虛擬偶像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 「虛擬偶像」一詞來源於日本,是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在網際網路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歌手活動,他們與真實的偶像最大的區別就是:「虛擬偶像」本身並不是以實體形式存在,而是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互動。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作者|硬糖君普通群眾都已察覺到虛擬偶像時代的到來。二次元選秀綜藝列隊而來,虛擬偶像直播層出不窮,大眾看的是新奇與熱鬧。而對於虛擬偶像業內的人來說,更多的是思考,未來發展的重點是什麼?這兩位代表不僅具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和超高人氣,且對虛擬偶像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07年作為世界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了,她的原型是一個用於語音合成技術的音源庫。她的獨特之處是奠定了虛擬偶像的養成型孵化模式。粉絲直接參與創造價值,並進行線上分享和傳播。
  • 何為虛擬偶像
    隨著大眾對虛擬偶像認知的逐漸加深,虛擬偶像這個概念也通過一代代具像化的虛擬形象演變成一個大類。然而,這些真的都可以稱為虛擬偶像嗎?楊曉軒認為,虛擬偶像的門檻就在於以偶像的身份出道。柴軒鴻表示:「虛擬偶像的本質還是偶像,只是他是以虛擬的形象面對大家,可以不考慮『虛擬』倆字。」 然而,由於對「偶像」的定義不同,不同平臺對「虛擬偶像」的劃分也有所不相同。
  • 虛擬偶像集體亮相引數百萬觀看,克拉克拉虛擬偶像持續升溫
    虛擬偶像集體亮相引數百萬觀看,克拉克拉虛擬偶像持續升溫   進入 2019 年,虛擬偶像繼續走紅。
  • 虛擬偶像正在「野蠻生長」
    一場直播,不僅讓那些沒那麼愛看春晚的年輕人們重新認識了蔡明老師,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到虛擬偶像和虛擬主播市場。近年來,虛擬偶像的市場規模都在持續看漲。在小鹿角·音樂財經2019年的文章《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是2019年風口上的「虛擬偶像戰場」!》中,曾有眾多行業人士向我們感嘆,目前正是虛擬偶像爆發的階段。
  • 虛擬偶像經濟正當紅
    作者|李文鳳看膩了形形色色的真人偶像選秀之後,虛擬偶像開始逐漸進入各大內容平臺的視線。9月初,虎牙宣布發起"虛擬歌手百萬BUFF出道計劃",幫助虛擬形象實現偶像夢想;隨後摩登天空又宣布與虛擬偶像服務商萬像文化成立虛擬音樂藝人廠牌「No Problem」;而在今年更早時間,愛奇藝官宣將推出虛擬人物才藝競賽節目《跨次元新星》。
  • 誰在為虛擬偶像「氪金」?
    據愛奇藝發布的《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全國有3.9億人正在關注虛擬偶像和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二次元圈層人數逐年增加,其中,95後至05後用戶滲透率達64%。飯圈頂級流量的粉絲經濟效應,虛擬偶像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資本而言,投資虛擬偶像便等同於投資了背後的粉絲市場。 「不怕顏值崩塌、不怕人設崩塌、無限性幻想」,是粉絲們為之瘋狂的理由,亦是「偶像失格」常態化下品牌治癒焦慮的新流量配方。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從偶像需要被一定數量的人喜愛、追捧和崇拜的基本屬性來看,虛擬偶像是被虛構出來的受到崇拜或摯愛的客體。基於此,虛擬偶像成為一種自帶關係的新型傳播媒介,是人類強關係的延伸。虛擬偶像為內容增加了關係屬性,讓內容在部分受眾中更容易被關注和認可,更具影響力。虛擬偶像並不完全是新事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虛擬偶像的概念就已經開始在日本開始形成。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虛擬造星風雲從技術實現視角來看,虛擬偶像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將人們想像中的某個形象具現出來,這是數位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 虛擬偶像商業價值漸顯,突破次元壁後潛力幾何?
    虛擬偶像已經引起了三次元的注意,頻頻登上各衛視和視頻平臺的晚會,這種現象的背後,離不開資本的布局。虛擬偶像究竟有何魅力能夠吸引到如此多的關注?與發源地日本相比,中國是否能夠複製成功的虛擬偶像模式?在二次元群體日益擴大的中國,虛擬偶像在未來又將如何發展呢?
  • 虛擬偶像價值如何釋放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2020年12月31日晚,有多達8臺跨年晚會共同亮相螢屏,其中不乏一些「失真」的身影:數字女孩「萬一」在浙江衛視跨年晚會穿插的四條下節預告VCR中,化身AR世界裡的虛擬助手,演繹暖心小故事;東方衛視跨年晚會現場,擁有百萬粉絲的虛擬偶像「泠鳶」還與歌手馮提莫合作表演歌曲
  • 遊戲才是虛擬偶像的賺錢工具
    無論是體育圈還是娛樂圈,惡搞真人偶像仿佛成了潮流。而當一款遊戲中的虛擬偶像被同人LSP玩壞了之後,人們漸漸發現,虛擬偶像和真人偶像的邊界已然模糊。遊戲公司做虛擬偶像具備先天優勢不同於演藝虛擬偶像和虛擬主播,基於遊戲的虛擬偶像沒有真人偶像的歷史包袱,是最原生的虛擬偶像。
  • B站火熱,巨頭掘金「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已經滲透到各個社會圈層:代言肯德基麥當勞等食品、奢侈品、化妝品;同真人明星一起參加選秀節目;登上各大知名衛視甚至央視主流舞臺;舉辦線下虛擬偶像演唱會;受邀參加娛樂盛典,並斬獲虛擬偶像相關獎項。 可以說,廣告主、遊戲公司、視頻網站、動漫公司、投資機構等多方勢力共同促成了一批虛擬偶像的高光時刻。與此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巨頭企業對虛擬偶像的加碼,其中以騰訊、網易為最。
  • 從虛擬偶像到Levis跨界
    這門生意的轉化點在於:虛擬服裝的售賣。 今年,《QQ炫舞》與Levi’s?的跨界合作「出圈了」,炫舞系列虛擬偶像星瞳與人氣潮流偶像吳建豪,跨次元同屏熱舞的廣告片引發朋友圈刷屏,吳建豪在Instagram發布的視頻,連周杰倫都點了贊。
  • 陳根: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基於此,虛擬偶像成為一種自帶關係的新型傳播媒介,是人類強關係的延伸。虛擬偶像為內容增加了關係屬性,讓內容在部分受眾中更容易被關注和認可,更具影響力。虛擬偶像並不完全是新事物。
  • 虛擬偶像就不會再崩人設了?二次元中的偶像們
    虛擬技術的逐漸成熟,一切事物甚至都可以虛擬進行體驗。而偶像也是一樣,不限於各種主播、唱見、演員,那些來源於有時候也會像,人設再立體,技術再精良,虛擬人物永遠是如傀儡娃娃的存在,雖然觀眾願意將他們視作實實在在的生命,但是在資本面前,只是個賺錢工具,甚至不如人類明星。最著名的案件就是絆愛了。一位虛擬YouTuber,因為內部團隊的問題,導致這位虛擬偶像的割裂。可見團隊,對虛擬偶像的重要地位。
  • 虛擬偶像,B站打開「摺疊空間」
    鏡像娛樂原創文丨Ashley編輯丨於華東如果說2019年是虛擬偶像元年,那麼2020年,「虛擬偶像」已然成為年度熱詞,愈發頻繁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曾屬於小群體的愛好,正藉助綜藝、線下演唱會、視頻網站向更大的圈層滲透。上周六,B站舉辦BML-VR2020,直播在線人氣峰值突破1087萬,或許正是虛擬偶像影響力擴大的佐證。
  • 「偶像做什麼由我決定!」——中國虛擬偶像選秀透視
    中國首檔虛擬偶像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播出時的畫面,真人歌手王琳凱與虛擬偶像米儷同臺演唱。她們有的走進直播間,為品牌代言、帶貨;有的與真人歌手「合唱」歌曲、與鋼琴家郎朗合作「全息演出」;有的還客串「虛擬導遊」,引導屏幕前的觀眾在「雲端」欣賞風景。「我接觸的第一位虛擬偶像是2007年『誕生』於日本的虛擬歌手初音未來,國產虛擬偶像被討論還是2018年以後的事情。2020年,身邊關注虛擬偶像的人越來越多了,虛擬偶像參與的節目、代言等活動也多了起來。
  • 虛擬偶像是藝人資本化的最終形態嗎?
    考慮到第一代虛擬偶像如初音、洛天依等均是隨著B站一起成長的,後來者選擇在B站發展順理成章。 初音們也見證了虛擬偶像從小眾到主流的變化過程。自2018年虛擬偶像熱以來,越來越多的主流平臺開始接納虛擬偶像。愛奇藝做起了虛擬偶像選拔的節目,連長期收割男團女團紅利的樂華娛樂也在近期推出了一組虛擬偶像女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