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豆瓣這個神奇小組 圍觀了一次次「社會性死亡」

2020-12-14 溫商網



 

豆瓣,有一個叫作「社會性死亡」的神奇小組,組裡有近20萬成員,據說點進這個小組的人沒有一個不笑著出來。什麼是「社會性死亡」?簡答解釋一下,就是在公眾面前出醜丟臉到想死,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鑽進去的尷尬程度。比如在大庭廣眾放了一個盪氣迴腸九曲十八彎的響屁;或者在公司共享屏幕開會時,你的朋友、對象突然發來奇怪的微信;再比如和心儀的人第一次約會你講了個冷笑話,對方沒笑,你先笑出了鼻涕泡……這種事情往往會成為當事人終生難忘的慘痛回憶,此生再也不想提起。比如——

@Dionysus:某天去遊泳。自打一進去,遊泳館所有人都盯著我看,但我內心比較強大,認為與我無關,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然後一臉正氣地開始遊泳,完全沒意識到自身有什麼問題。過了大概半個小時,我上不來氣了……其實從一開始遊就上不來氣,但尚可忍受,我始終感覺到有一種類似水草的東西纏住了自己,但一想到是在泳池,不可能有水草,就打消了這種顧慮,心無旁騖地遊泳。隨著體力的消耗,越來越難以呼吸,直到這時候才伸手摸了一把下巴,摸到了一塊布……我無比悲憤地用力一扯,口罩被扯了下來。

@年糕小姐:手劃破了去醫院打破傷風針,要把屁股露出來打的那種。就在護士小姐姐給我扎針的時候,我感覺有一股壓力注入我的屁股,頓時就很想放屁。我發誓我忍了,但是那種感覺根本忍不了!於是,我對著小姐姐的臉放了一個很響的屁……小姐姐意味深長地「哎喲」了一聲,那一刻,我死了,我沒了……

@五竹:上高中的時候,有天給正在暗戀的男生講題,當時感冒了,講到激動時突然冒出了一個巨大的鼻涕泡,那個泡泡破裂在我男神面前。已經忘了他當時的反應,我只恨不得當場人間蒸發。

@月半卷:有一次跟同事出差,乘機坐擺渡車,車裡面全是人,我同事發現我衣服上粘了一個有點點硬、很小的髒東西,於是好心幫我摳掉。之後她突然叫了出來:你衣服上有一塊幹掉的鼻屎。

@淺梨:高中時,有一次晚自習,我望著班草的背影出神,然後情不自禁地挖起了鼻孔,沒想到班草竟轉過頭來,剛好和認真挖鼻孔的我對視,然後給了我一個特別輕鬆的微笑,就好像在對我說:「沒事,你繼續挖。」

@方糖:我是老師,有一次在教室想放屁,於是想拍桌子偷偷把屁聲掩蓋過去,但是沒有掐準時間,先拍了桌子,在全班學生看著我的情況下,「噗」放了一個屁。

@石頭:本人男,高中畢業第一次坐火車,在火車站錯把洗手池當便池,當著很多人的面開始尿尿。

@LAVA:用喜歡的男明星的一條撩死人的早安call當作鬧鐘鈴聲,不小心設置錯了時間,正在開全校教職工大會的時候鬧鐘響了,最要命的是,我當時剛好沒帶手機去上廁所了。不知道那曖昧低沉的「早上好啊,你醒了嗎?要不你現在過來吧?」在會議室循環播放了多少次。

@慧慧:大二開學曬被子的某個下午,一群機械工程學院的男生路過我們宿舍樓,我在朗朗乾坤,大庭廣眾之下去收被子,然後我的長筒靴的鞋底掉了……那一刻我愣了,撿走也不是,留下鞋底走也不是……

@女王大人:冬天,馬路上,大家都盯著我看,我還特別得意以為自己很好看,結果過了幾分鐘發現是自己的圍巾拖在地上被我踩爛了……

@Leslyne:中午戴了個假髮和同事去旁邊餐廳吃飯,人聲鼎沸的餐廳,大波浪長發莫名被服務員鉤住一扯,假髮掉了……

@安:夏天跟同事們一起出遊,在湖邊等待水上飛機的時候,裙子被吹到全部飛起向上裹住臉,除了我自己,所有人都看到了我內褲上的皮卡丘。

@大柳:小學的時候去上作文班,出門前我媽讓我丟垃圾。我去作文班很遠,要坐二十幾分鐘的公交。於是我就一直拎著那袋垃圾,從小區走到公交站,上公交車,到作文班,坐在椅子上,然後把垃圾袋當作書包塞到書桌裡。

沒錯,我把書包丟了,拎著垃圾穿過了半個城市。老師那天臉都笑綠了,我永遠都擺脫不了這一袋垃圾了。

@Sakura:第一次,和喜歡了很久的學長出來約會。結果吃飯的時候,整個椅子翻了,人也倒下去後仰式摔倒。學長自此再沒聯繫了。

@叨叨叨叨島:春節前老闆請我們吃飯,因為真的很好吃,我吃得比在他們面前裝的略微有點多。在認真往嘴裡塞牛肉丸的時候,被叫起來敬酒。結果嘴裡的牛肉丸還沒吞下去,給身邊的同事拍了一下,我噴了老闆一身一臉的牛肉丸渣。當時整個房間都安靜了,我還嗆了一下。老闆最後終結了這份寧靜,說:「你是怕我消化不良,專門嚼碎了來餵我嗎?」晚上散夥回家後,老闆還給我發了條微信「下回要噴之前捂捂嘴,都噴我嘴裡了」。然後,他現在是我對象……

@一根貓:端著一盆水從臺階上往下走,水灑了,我倒了,然後我的屁股和每一個臺階親吻了一下,知道不,一共十幾個臺階,然後明明疼得要死,還要在所有人靜靜的目光中慌裡慌張又假裝一點都不疼地爬起來。休了一個月的體育課。

周三 整理

相關焦點

  • 尷尬的狂歡:豆瓣上,20多萬具「屍體」分享自己「社會性死亡」
    人生在世,總要經歷幾次「社會性死亡」。近日,這個本屬小眾的詞條被一起一再反轉的「女子控訴男友強姦」事件送上了熱搜,引發廣泛關注。當事人羅冠軍(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半年搬了三次家,換了三份工作,已經「社會性死亡」。
  • 社會性死亡小組:賽博墳場裡被「厚葬」的虛擬自我
    這些令人尷尬到腳趾摳地的「丟人實錄」僅僅是社會性死亡案例的冰山一角,在名為「社會性死亡」豆瓣小組裡,有無數網友時刻共享自己「去世瞬間」。點進「社死組」,也就即刻進入了「花式死亡」的世界。光看這一列標題,極致尷尬的氣息鋪面而來,但最後竟然也能形成「快活的空氣」。
  • 豆瓣的這群「社會性死亡」,承包了我一整天的笑點
    好在網際網路社區的匿名性給了這些同病相憐的 「 社會性死亡 」 患者們一個盡情分享自己故事的可能性,讓他們知道,這世界那麼大,總有人比他們更尷尬。這個可能性就藏在豆瓣的社會性死亡小組裡。像是上面這位同學其實也沒違反什麼校規校紀,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失誤而已,但這之後還讓他怎麼面對自己班上暗戀的女生?學生時代有一點不好,那就是闖個禍輕則全班面前批評,重則全校通報,無論是哪種,都很可能造成一名年輕人在學校中 「 社會性死亡 」。
  • 社會性死亡這場狂歡裡,提供了多少歡樂笑料,就藏了多少陰森惡意
    有的人還活著,卻已經經歷了社會性死亡。在豆瓣,有20多萬人正在圍觀「社會性死亡」豆瓣小組千奇百怪,但只要進社會性死亡小組,就沒有人不笑著出來。根據該小組組長的說法,社會性死亡這個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解讀。社會性,既在他人面前,在大眾面前,在不熟的人面前(在父母、對象、好友面前不算)。死亡,非常尷尬的事。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在豆瓣、微博等各大社交媒體上,「社會性死亡」都算得上是一個高頻詞彙,豆瓣的社會性死亡小組入組人數已經達到了 23.6 萬人,這還是嚴格限制人員進組的結果。這就造成了一個溝通困境,各位不妨想一下,當你和朋友聊天時提到了「社會性死亡」,本來是想分享一件生活中的糗事娛樂一下,而朋友卻因為看到了熱搜上的內容,誤以為你做了什麼不容於社會的事,趕忙結束話題離開。這種事恐怕沒多少人想遇到吧。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在豆瓣、微博等各大社交媒體上,「社會性死亡」都算的上是一個高頻詞彙,豆瓣的社會性死亡小組入組人數已經達到了 23.6 萬人,這還是嚴格限制人員進組的結果。無論是豆瓣還是微博,不難發現大家在使用這些詞語時,大多都是在分享自己或朋友的糗事,比起尷尬的情緒更多的是調侃與分享,其詞語表意更接近一個中性詞。
  • 社會性死亡、睿智………這些詞怎麼就被汙名化了
    在豆瓣、微博等各大社交媒體上,「社會性死亡」都算的上是一個高頻詞彙,豆瓣的社會性死亡小組入組人數已經達到了 23.6 萬人,這還是嚴格限制人員進組的結果。
  • 原來豆瓣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小組?
    (原八組) 豆瓣還有數十個萬個小組 這樣畫風荒誕、沙雕的小組還有很多 師師今天就帶大家「研究」一下 豆瓣上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組
  • 社會性死亡:一群人的社交貨幣,另一群人的社交自閉
    如果在微博上搜索它,絕大多數網友會獲得三種信息:一種是9月初羅冠軍與梁穎糾紛案的話題集合;因為前者在回應中的一句「已經社會性死亡」,這個原本比較小眾的詞在熱搜榜上掛了半天。今天我們一起走近社會性死亡,探析這一熱詞在網絡傳播中的流行與流變。一、流行性傳播中,社會性死亡的詞義演化作為網絡上的流行熱詞,「社會性死亡」並非像其他一些熱詞那樣誕生於網友們偶然間的戲謔或天才迸發,它擁有確切的出處。美國作家託馬斯·林奇在《殯葬人手記》中對這個詞進行了詳盡的解釋。
  • 夜思|「清華學姐」事件:「社會性死亡」或許只是一廂情願
    清華學姐誣陷學弟猥褻:「社會性死亡」或許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洪崗當我第一次在豆瓣上打開「社會性死亡」小組時,那時的我,一點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這會變成一個嚴肅的話題,在輿論場上受到如此激烈的爭論。
  • 再評「社會性死亡」!
    再評「社會性死亡」!把目光拉回到一起起「社會性死亡」事件中,對爆料者來說,可以藉助輿論的力量表達合理訴求,但不能煽動輿論,以事實為依據,不誇大其詞、不洩露隱私應是底線;對圍觀者來說,在進行道德評判之前,理性圍觀、謹慎發聲尤為重要,不洩憤帶節奏、不站隊傳謠言是前提。
  • 獵奇丨我在「社會性死亡」小組,被上萬條屍體笑到就地出殯
    如今在網絡海洋還多了一個死法——社會性死亡如何理解社會性死亡?做出了無比尷尬丟臉的行為只想入土為安,這便是社會性死亡」/靈魂舉例:在爸媽or對象面前放震天響の屁(x)在一眾陌生人包裹送心愛小偶像上飛機時放巨響屁(√)/可見這種「死法」在人群爆發率很高
  • 「社會性死亡」分級表,你有過幾級經歷?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
    關於死亡,會有很多種細分,有自然死亡,也有非自然死亡......如今在網絡海洋還多了一個死法——社會性死亡 如何理解社會性死亡?它是一種較為慘烈讓人腳趾抓地的「死法」,處於心理上死亡瀕危狀態。靈魂舉例:在爸媽or對象面前放震天響の屁(x)在一眾陌生人包裹送心愛小偶像上飛機時放巨響屁(√)圖源社死組組長@糕卡娜屍體,是出自豆瓣小組「社會性死亡」小組成員的愛稱,創建到現在已經3個多月
  • 「清華學姐」事件持續發酵,誰有權讓他人「社會性死亡」?
    1流行性傳播中,社會性死亡的詞義演化作為網絡上流行的熱詞,「社會性死亡」並非像其它一些熱詞那樣誕生於網友們偶然間的戲謔或天才迸發,它有確切的出處。美國作家託馬斯·林奇在《殯葬人手記》中對這個詞進行了詳盡的解釋。
  • 【經典評論】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
    近日,因「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所謂「社會性死亡」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想讓別人「社會性死亡」到自己面臨「社會性死亡」,反轉就在一夜之間,既讓人感慨輿論生態之複雜,也讓人為此不寒而慄。 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
  • 「社會性死亡」之一:下一個是誰?
    近日,因「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所謂「社會性死亡」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想讓別人「社會性死亡」到自己面臨「社會性死亡」,反轉就在一夜之間,既讓人感慨輿論生態之複雜,也讓人為此不寒而慄。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
  • 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之一:下一個是誰?
    近日,因「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所謂「社會性死亡」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想讓別人「社會性死亡」到自己面臨「社會性死亡」,反轉就在一夜之間,既讓人感慨輿論生態之複雜,也讓人為此不寒而慄。 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
  • 微信拍一拍是成年人社會性死亡的靈魂序曲
    所謂社死,即是 社會性死亡 的簡稱。在豆瓣社死組裡逛了一圈之後,我發現最近的新屍體裡,就有不少都折在了「拍一拍」裡。圖片來源:豆瓣 社會性死亡小組試想一下,在某個春風沉醉的夜晚,你突然想起了少年時期的暗戀對象,於是悄悄地點進了他的頭像,準備打開朋友圈好好欣賞——結果就在此時微信對話框裡出現一句
  • 「社會性死亡」之二:誰是補刀者?
    讓羅某「社會性死亡」的梁穎,在事件反轉之後,本人和家人遭受了網絡暴力;污衊老師體罰孩子致吐血的家長,在事件澄清之後也受到了網友謾罵;「清華學姐」在道歉之後,受到網友關於身材、長相和分數的抨擊……類似事件層出不窮。
  • 尷尬社會性死亡現場,我用腳趾挖出兩室一廳
    原創 追風 追風的人The Chaser被人遺忘,才是最終的死亡。在電影《尋夢環遊記》裡,講述了一種平靜而悲傷的社會性死亡: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人記得你,而徹底的遺忘,也會帶來徹底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