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人,華夏族,相傳額前四顆肉痣,成會宿之象。一說衛國朝歌(今河南淇縣)人;一說魏國鄴地(今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今河南鄲城縣)人。
他是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清溪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採藥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他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蘇張(蘇秦和張義)、鬼谷一派,申、韓一派,楊朱一派,莊、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徹天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月象緯,在其掌中,佔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初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
兩千多年來,兵法學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佔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鬼谷子的師尊是世界辯證法創始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第一章 少年顯不凡
公園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春秋時代的最後一抹餘華北消磨殆盡,戰國兼併的硝煙就此開始瀰漫。
晉國被分之後,魏國得到了橫跨今之山西及河南、河北的大量土地。魏文侯本就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得此中原大地更是如虎添翼,於是率先實行變法改革,大舉興國之事。鬼谷子就出生在諸侯爭霸時期,戰國七雄中的第一強國——魏國。鬼谷子,姓王,名詡,後因隱居於泰山腳下的鬼兒谷(即鬼谷)而被尊稱鬼谷先生。
公園前390年,魏國大夫王錯已經人到中年卻喜得貴子,便請來一位相師給兒子看相。相師看罷說:「非常相,非常事,非常得,非常失。」王錯問相師何意?相師道:「此子相貌非常,必成非常之事;主人早年無子,40方得,故為非常之得;非常之得,便為過孝;喜之太過,必有大失,此謂中和。」王詡3歲時,其母親因病不治而亡,這便是相師所說的大得之後的大失吧。自此,王錯便更加愛憐這幼年喪母的兒子。
王錯時任魏國重臣,常在君左右,因此練就了一套巧妙的進退之策,而且經常請大臣們到府中談詩論文、商議國政,共同研討敬上馭下的計策。幼時的王詡經受父親的薰陶,自少年時代起就對政治勾鬥、智謀權術興趣頗濃。
一天,王錯又邀請同朝的官員把酒議事,這次討論的焦點是一個叫吳起的人,王詡聽出父親與此人政見不和。待賓客離去之後,王詡問父:「吳起何許人也?」父親說道:「吳起乃衛國的富家子弟,愛好兵法,曾跟曾參學習儒術。此人無情無義,不忠不孝,為人飛揚跋扈,盛氣凌人。若留在魏國,必生禍患。」
聰明的王詡看出父親對吳起成見很深。後來,王詡逐漸得知,吳起是一個通曉兵法的軍事奇才。魏文侯見吳起文才武略,便用他協助李悝變法。吳起加大變法力度,威脅到一些世襲貴族大夫的利益,所以才會受到王錯等人的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