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滿煩惱,但如果能以煩惱為契機去勘悟世間萬象的本質,從煩惱入手去實現止息煩惱的最終目的,那麼這樣一個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次第花開》
希阿榮博堪布的這本《次第花開》,是我在看過《西藏生死書》之後認為最能使人心靈平和,豁然開朗的有關佛法與人生修行之書。
它是一本關照內心的書,並非我們以為的心靈雞湯,而且真正能在人生路上給予你幫助,讓你如何透過佛法看世界,讓你在人生實苦的基礎上去修行,從而獲得真正的解脫之道。
取名「次第花開」,是因為在人生的修行路上,是平凡而具體的每一件事情的積累,次第而生,次第而行,次第花開,花開見佛。
我們總是感嘆人生太苦,生命沒有價值,活著沒有意義,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走向低欲望與尋求精神的歸宿上,越來越多人開始從對物資的追求轉向對精神的高度與信仰上來,所以,很多人開始喜歡禪修,打坐,在鬧市中尋一方淨土,與世無爭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宅文化才越來越盛行,獨處的人越來越多,只因為他們更加注重自己內心的寧靜與自身的幸福感,不再隨波逐流,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強融與順從別人,與其不討好,倒不如好好愛自己。
希阿榮博堪布,最初在菩提州網站上宣揚佛法,他的文字被無數的廣大信徒們自發地列印出來學習,這讓他感到,原來信佛的人群會如此之大,很多人在他的開示下走出迷途,走出陰霾,讓自己的餘生輕裝上陣,活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輕鬆,開心和豁達。
佛法,只是讓你在人生的修行路上,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一生中哪些是不必要的,哪些是可以隨時丟棄的,哪些是執著卻毫無用處的,哪些是能夠陪伴終生並值得好好珍惜的。學習佛法,便是讓你從內心的包袱裡逐步捨棄一件件無用的東西,卻能讓你的內心過得越來越平和的過程。
堪布,是臧語,意為主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寺廟方丈的意思。希阿榮博在全世界各處講法,卻又不是單純的感覺離我們很遙遠,而是貼近生活的一些問題,我們平日遇到的困惑與煩惱,如何走出這種情緒,其實好的開示,真的是讓我們有頓悟之感,哪怕一句話,都會讓我們大徹大悟:
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動都無法阻止果報的顯現。欲知前世因,今生果便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便是。修行沒有什麼宏大的目標,只是不再自欺而已。我們自以為明察秋毫,但往往只能看見我們想看見的東西,聽見我們想聽見的聲音,而不是我們能看見,能聽見的東西。希阿榮博堪布的話,總是能一擊擊中我們的內心,讓我們變得柔軟,不再鋒芒畢露,或許只有在無人的時候,我們才能展現出來的柔軟,卻又讓心靈變得無比強大,從未有過的坦然。
有人說,從我們出生開始,人間即地獄,在輪迴裡轉世也只不過是遭受一次次的考驗,修行未果的人又將經歷再一次的六道輪迴,而修成正果便脫離了輪迴,成無上正等覺,卻了極樂世界。
仔細想來,人這一輩子還真是痛苦比快樂多,學生認為學習是苦的,寫不完的作業是煩心的;成年後的工作是苦的,只是一個維持生活的機器而已,沒有快樂可言;老了更是被各種病痛折磨得不堪忍受,還落得個寂寞收場,似乎哪一種都足以證明人生實苦。
天下有無數的人正在經歷著痛苦,無論是身體的還是心靈的,真正感到快樂的人不多,可是,卻要用這樣的方式長久地生存著,並非生活,而只能被叫作生存。
我們痛苦,是因為內心有比較,有期待,有嚮往的美好,若沒有經歷更好的,又哪裡得知現狀的不如意,正因為人生的起伏讓內心無法平靜,無法釋懷,才會在無常與起落之間形成了一道道落差。
我喜歡《次第花開》裡希阿榮博所說的這兩句話:
有的人居無定所地過著安寧的日子,有的人卻在豪華住宅裡一輩子逃亡。我們在輪迴裡漂泊有多久,我們的迷惑就有多深。看到這兩句話,就像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感覺,是啊,有的人在漂泊中安寧,有的人在享樂中逃亡,多麼貼切,又多麼形象的話語,這正是無數人的感受,卻被希阿榮博這麼精準的一語中的。
我們痛恨我們正在經歷的苦難,我們害怕,我們迷惘,我們逃離,我們只當這萬惡的痛為何要緊緊纏繞著自己而不遠去,為何要將所有降臨在自己的頭上,為何命運不公,為何人生會如此糟糕?
我們一遍遍地問自己,問蒼天,在灰暗的世界裡看不到一絲光芒,我們深陷痛苦太久,以至於忘了該如何去尋找出口,如何去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即使有了一道口也未曾發現他透進陽光的美。
其實,我們的痛苦並未比別人多,人生也未曾不圓滿,而是我們沒有發現這些藏在深處的寶藏。不知哪一天,你突然覺得,原來我經歷的痛苦有了轉機,好像這些事情並未糟糕到無法解決,好像絕處逢生,開啟了新的裡程。這一切都在隱隱地無知無覺地發生著,從未停止過一天,只是突然有一天你才幡然醒悟地看到罷了。
這正是我在看《次第花開》時裡面最觸動我的這句話:
正在經歷的痛苦不僅完結了一段舊的因果,而且還會成為一個新的善因,開啟一連串正面的反應。
我喜歡有人說,你只管耕耘三四月,收穫的事留給八九月自有答案。
你不必一開始便去管收成,結果有多少,只要你做好了每一天,每一步都用心,每一步都算數。
可為何你總是害怕付出呢,因為怕失望,怕一事無成,怕困難,可是,人生若只駐足眼前,又哪裡能看到更遠的風景,遇到更適合的人呢。
希阿榮博堪布在《次第花開》裡舉了很多他遇到的例子,他聽見的佛法故事,他親證的奇蹟,他幫助過的從不信佛到成為忠實的佛教徒的故事,這些都成為了他決心弘揚佛法的動力。
他在德格玉隆闊建立了扎西持林閉關院,養老院和醫院,並長期資助眾多貧困家庭,解決他們就醫和孩子上學的問題。他貼近生活的講演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是真正幫助人生痛苦與煩惱的心靈開示之書。
看到世間越來越多的人患抑鬱症,年紀輕輕地就為一些事情想不開而走上了自殺的道路,希阿榮博說,這在藏區那兒是根本無法理解,也看不到的,他們只有懷著對信仰的無限虔誠,好好修行此生,獲得圓滿,畢生所受苦難或許是最好的修行,又何足輕言放棄呢。
走不出的困境,迷亂的是人心,是自己將心困在了這座迷宮裡而無法走出去,或許正如此書所說,我們恐懼和痛苦的並非無常,而是內心長時間對此事的執著。
看到網上有人說,夫妻一方先離去了,或者是父母離去了的,自己好多年都無法走出來,沉浸在這種痛苦中已經讓自己失去了生活與幸福的能力,只剩下日復一日的無盡痛苦與對生活的絕望,讓這個家或身邊人都不得好過。
這其實是對生死的執著,無法正確看淡與理解生死,活著是修行,死是超脫,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只是脫離了肉身的軀殼而已,或許對別人來說,是一種真正的解脫。
所以,學習佛法,並非讓我們沉迷或用迷信的方式看待,只是讓我們如何生活得更好,如何用坦然豁達的心境看世界,看所遇的無常與痛苦,讓我們更加直面生活的幸福與追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