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們想抓住、想依靠的東西本質上是抓靠不住的,所以才會痛苦。造成痛苦的並非無常,而是執著。
看到上面這句話的時候,說實話心底還是不情不願的,也是因為不情願,我的前半生似乎都在抗拒接觸這樣的話題。即便母親去世,都似乎只是讓我感到徹骨的痛與寒,而對於無常始終不肯去面對。就像《次第花開》的作者所描述的那樣:無常,像一個面貌醜陋、內心溫柔的怪人。如果你不熟悉他,會害怕看見他的臉;一旦你了解他,就能與他愉快相處。
愉快談不上,我能不害怕他就不錯了。少年的我,第一次接觸死亡是一個鄰居。梳著平時的大辮子,穿著黃色格子上衣,臉色白皙,絲毫看不出和我們有何不同。可就是那份相同,後來每每想起來都害怕得不行,廁所也不敢去。那時候還不懂什麼叫無常,卻已經開始數年的擔心,就不知道死亡什麼時候找到我。害怕不能永遠擁有這個軀體,再一轉身,就永遠沉睡。
直到工作了,有了家,有了孩子,夫賢子孝順,沉浸在快樂裡。覺得再苦的日子都只要堅持就會雲開霧散。
我像大多數人一樣,一生很努力,很上進,可是一場疫情襲來,告訴我,原來無常就盡在咫尺,依舊是那張臭臭的臉,說不定什麼就給你臉色。
這個時候我遇見了他,希阿榮博堪布,一個藏族的持修者。他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那些困擾我多年的問題。
他告訴我,死亡只是這個生命的結束,而這段生命所承載的因果將繼續下去。連接前世、今生、來世的,不是一個具體的「靈魂」,而是未斷的因果。
他還非常睿智地講到,如果你覺得輪迴、生死問題,離你的生活太遠,可以等到活膩煩了再考慮。這樣讓我更加想跟著他的思維去積極參悟一些東西。因為,我們不是常說,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一個先到。我可不想,積極籌劃生活的時候,突然離開這個世界,比起認定死亡就是一切的終結,然後終生只想吃喝享受的可悲生活,我更願意了解此生和未來。
我也不想迷失在無常的洪流之中,想突圍。而他對這個世界也確實地了解,他看到了這個年代的炫耀攀緣、追求散亂,他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人認識到了自省、靜默的時候,仍舊要面對挫敗感、焦慮、自責等等壞情緒,所以,他像一個智者,在用他的體驗和學識,在儘量引導眾生向上,向上。
他告訴我們要有出離心。遇見壞事情,不要忘記生活原本就是變化無常,喜憂參半。
他告訴我們要有菩提心。拋卻偏見,關注眾生。去愛就意味著準備去受傷害。
告訴我們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知道,他也不是說要普通人一下子都做到,但是生生世世做好以上,不但此生快樂,來生也不會為無常所糾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