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難題再現,誰能成為「救火隊長」?

2021-01-09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leitech

距離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一整年後,美方對華為的制裁力度再次升級。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在北京時間5月15日晚間發布公告,要求採用美國技術和設備生產的晶片,也必須先經過美國同意才可出售給華為。

無論是華為、其他中國科技企業、還是通過消費行為和他們聯繫起來的用戶們,都忘不了美國制裁行為對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表現及輿論氛圍帶來的影響。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要比「備胎轉正」等一系列動作來得更加重大,影響更為深遠。

華為遭遇「斷糧」危機

美國對華為制裁政策,在一年前僅僅限於直接向華為出售的美國軟硬體產品、或是採購華為產品的美國公司,而且美國提出了臨時通用許可(TGL)短時間內延長不受影響的時間,試圖保護相關交易中美國公司的利益。

當時行業和華為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在期限內完成儘可能多的訂單交付,保證華為可以相對平穩地度過臨時許可期,甚至是等待制裁周期結束;儘可能採用國產同類產品代替原先的美國進口產品,並推動華為內部研發產品快速完善。

就在5月15日同一天,美國宣布再度延長TGL時限90天,也就是到8月14日為止的交易都可以正常進行。然而宣布對晶片製造技術進行封鎖,無不是體現美國想要從根本上打擊華為業務的態度,毫無疑問,美國此次行動的重點對象就是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

華為沒有像大多數手機廠商那樣,在銷售主力產品上採用高通移動晶片,而是做到了和蘋果三星類似的廣泛應用自家移動晶片,也就是海思半導體近年來不斷更新的麒麟系列產品。

麒麟晶片在性能和功能上的大幅進步,已經追趕上蘋果和高通的頂級產品線,讓華為在手機市場競爭中掌握更多手牌。這也是美國在加大對華為制裁力度時,從海思半導體下手的原因——控制晶片生產就是控制住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命脈。

根據CINNO Research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SoC排名報告,海思半導體借著麒麟晶片在華為手機上大量出貨的表現,以43.9%佔有率替代高通晶片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手機SoC。一旦華為在手機晶片上「斷糧」,手機業務遭遇的困難可想而知。

為華為代工晶片的臺積電正在積極與美方交涉換取出口許可,最近的動作是宣布將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起一座5nm半導體代工廠。從臺積電以往的工廠擴增路線來看,於人力成本更高的美國新建工廠較為反常,更像是對美國政府的妥協。

若是臺積電的行動沒能奏效依然遭受美國制裁行動的限制,那麼當前晶片生產倚重於臺積電的海思半導體,必須另尋高明來填補華為每年在數億級別的晶片供給需求。對於華為而言,這可能比海思從無到有更為艱難,晶片代工的將來充滿著未知數。

中芯國際能成「救火隊長」?

海思總裁何廷波曾在一年前的5月17日發表過內部公開信,表示將拿出壓在保密櫃裡的「備胎」產品去應對美國制裁,讓無數人感動。和晶片設計不大相同的是,晶片生產的高投入不可能完全被華為一家公司所覆蓋,在可能失去臺積電合作的短時間內,需要找到新夥伴渡過當前難關。

中芯國際是被廣泛認為能夠實現海思半導體晶片製造需求的企業,中資背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美國制裁造成影響,製程進步的較高速度也不會在長時間拖慢華為產品迭代進程。即使華為將生產需求轉移至中芯國際,也有多個問題需要解決。

1、14nm製程產能以及泛用性

現階段已有採用中芯國際代工生產晶片製造的華為手機上市,即是上個月發布的榮耀Play4T。這款手機產品規格和定價都處於千元出頭的中低端,其搭載麒麟710A晶片,原型是臺積電12nm製程生產的麒麟710,中芯國際生產時改為14nm製程。

產能是中芯14nm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中芯國際此前發布的財報顯示,第一批產能利用率高達98.8%的14nm製程,在3月底可能達到每月4K晶圓產能,到年底有望實現每月15K晶圓。就算將華為全部晶片生產需求轉移至中芯國際,已有產能也很難完全滿足。

第二個問題是製程的泛用性。以臺積電14nm為錨點,其相較華為旗艦晶片麒麟990 5G的7nm EUV製程至少相隔兩代,功耗表現和運行效能都存在差距。華為新一代旗艦晶片若不得不使用14nm生產,勢必要解決製程帶來的競爭壓力。

不斷曝光的半導體信息顯示,5nm製程生產的手機SoC晶片最快將在今年下半年隨手機正式進入市場,屆時與14nm製程的差距會更大。如果原本有希望採用臺積電5nm製程的下一代麒麟旗艦晶片無法順利生產,「無米之炊」的市場空檔可能會造成表現大幅下滑。

2、中芯國際新製程還有多遠?

晶片製造的特殊性,讓擁有國資背景、接受多年補助扶持的中芯國際,也不可避免地會用到由美國公司設計生產的設備或技術。或許已經售出的設備不會受到影響,但缺少產業上遊提供的後續技術支持,中芯國際的製程升級之路恐怕會比原本預計的更為艱難。

中芯國際進步速度很快:2016年完成28nm製程流片,2019年完成14nm流片並且有麒麟710A這樣正式走向消費市場的產品。如果將臺積電和三星推進位程的路線圖等比投射到中芯國際,說不定我們最快能在2021年見到7nm製程的中芯版麒麟晶片。

中芯國際下一代製程何時能投產,將是華為尋找晶片製造「備胎」的關鍵。去年曾有消息稱,中芯10nm/7nm製程已有實質進展,今年中芯放出消息回應傳聞:性能略遜於臺積電7nm的中芯N+1工藝已在去年第四季度流片,有望今年第四季度量產進入市場。

晶片製造並不是一蹴而就,這個複雜度極高行業實現進步的關鍵反而不是時間,更在於背後是否有持續穩定的力量推動項目前行,再加上一些小小的運氣。英特爾身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IDM廠商,也讓市場等待10nm製程產品等了許多年。

華為和全行業共同面對

在中美鬥爭逐漸顯露身影的大背景下,華為不能被單純地視作一家商業公司,實質地位已經上升到大國博弈間的重要棋子。但對於懷有愛國熱情的普通民眾來說,更應在同胞乃至於社會經濟遭受挑戰時保持冷靜和思考,切不可將問題過度泛化。

支持華為的個人行為沒有問題,華為原先就為國內提供了相當多工作崗位拉動經濟增長,採購生產更多地轉向國內後影響會更大。不過因為支持華為而去攻擊同樣在努力奮鬥、為中國經濟增長做貢獻、為消費市場帶來更優質產品和體驗的公司,實在談不上明智之舉。

這些公司同樣在做貢獻:小米、中興和OPPO先後投資晶片產業、多家廠商引入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等國產屏幕、共同提出了安全和推送等領域的軟體技術和行業標準。這些產品可能的確沒有像海思麒麟晶片那樣走入上億用戶的生活,但背後的努力絕不能視作虛無。

美方繼續將問題擴大化,那麼就算是僅限於消費者眼中最熱鬧的手機行業,也會影響到身處其中的每一家中國廠商。就如同華為的遭遇一樣,系統、晶片、屏幕等環節都在全球化經濟下,和美國產生著密切聯繫。制裁將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人能躲過「地圖炮」。

值得當代從業者慶幸的是,中國科技行業不再是數十年前的一無所有。雖然和國際頂尖水準有差距,雖然還存在著這樣那樣需要解決的問題,但中國的手機企業真的可以說,即將擁有從晶片到整機的全流程自主研發製造能力,甚至有望完全脫離美國經濟。

目前我們看到的是華為遭受發難,這一事件卻需要全行業的所有中國企業共同面對。根植於全球最大手機市場的這些廠商,會不會因為這一歷史時刻而走出和以往不同的嶄新道路?未來的發展值得我們樂觀而謹慎地期待。

相關焦點

  • 華為海思一季度逆襲登頂擊敗高通,能讓中國晶片雄起嗎?
    根據CINNO Research最新的月度半導體產業報告顯示,華為海思首次超過高通,以43.9%的市場份額正式成為國內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處理器品牌,反超高通11個百分點。第二高通32.8%、第三聯發科13.1%、第四蘋果8.5%的份額。
  • 全球第五的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
    雖然華為海思總裁的內部信中提到海思的備胎晶片一夜之間全部轉「正」,但海思研發的很多晶片已經用於銷售或者自用,並不是「備胎」。根據DigitimesResearch的最新統計數據,華為海思目前是全世界排名第五的晶片設計公司。
  • 華為海思前路迷茫,晶片行業再次洗牌,華為晶片跌出前十
    今年是多麼特殊關鍵的一年,全球疫情與5G浪潮的關鍵時期一同到來,讓全球市場出現了激烈動蕩的變化,中國處理疫情的手段速度成為全世界的典範,但是在世界晶片市場卻是處處受到限制,國產晶片巨頭華為海思被美國限令幾乎掐斷了脖子。
  • 絕版晶片麒麟9000無法為華為海思帶來光環,只能黯然閉幕
    麒麟9000被譽為絕版晶片,在華為找不到新的代工廠商解決晶片的生產問題之前將沒有新的麒麟晶片出現,由此這款晶片獲得了高度關注。華為海思除了晶片生產方面面臨的問題之外,其實它在獲取ARM的授權也面臨阻礙,這是導致它去年的麒麟990 5G晶片不得不延續了麒麟980的架構而沒有採用更新的A77核心的原因,如此麒麟9000晶片很可能也無法獲得ARM的最新核心X1和A78的授權。
  • 中國移動採購200萬片華為海思Balong 711套片
    近日,中國移動採購與招標網公告顯示,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向華為旗下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上海海思」)採購海思Balong 711套片,框架數量200萬片。Source:中國移動採購與招標網資料顯示,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出資成立的全資子公司。
  • 華為海思晶片或成絕唱,中國將舉全國之力,助華為脫險!
    在美國第二輪的晶片制裁之下,華為海思的麒麟晶片無法再交由臺積電代工,也無法向高通博通這類美國公司採購高端晶片,而大陸的中芯國際晶片製程技術還有很遠的距離。因此他呼籲,半導體產業應該全面發展,突破包括EDA的設計,材料、生產製造、工藝、設計能力、製造、封裝封測等等而這其實不僅僅是海思麒麟晶片,海思的其他晶片也是同樣的命運,被美國扼住喉嚨的華為該如何絕境求生。
  • 華為海思「上車」:麒麟 710A 與驍龍 820A 剛正面
    近來,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研發的麒麟晶片要搭載到比亞迪車型上的消息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這次的主角是華為海思於今年 4 月正式推出的麒麟 710A,這款晶片最初作為華為中端機型榮耀 Play 4T 的核心處理器面世。
  • 華為海思中文官網上線:快速概覽晶片和產品大全
    來源:IT之家華為海思宣布海思(Hisilicon)中文官網現已全新上線。IT 之家獲悉,官方表示,在這裡,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多種場景化解決方案,讓你輕鬆成為晶片專家。在這裡,進入海思開發者平臺,海量專家在線教程和視頻,HiSpark 開發套件分分鐘上手掌握。海思官網介紹:海思全球領先的 Fabless 半導體與器件設計公司。前身為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1991 年啟動集成電路設計及研發業務,為匯聚行業人才、發揮產業集成優勢,2004 年註冊成立實體公司,提供海思晶片對外銷售及服務。
  • 已損失1700億美元,美企陷入晶片積壓窘境,華為海思傳來好消息
    自8月17日,美商務部徹底堵住華為的「買芯之路」後,海思就成了很多人的關注對象。沒有晶片,華為的3C電子消費業務就會萎縮,眼下又沒有可以代工的廠商,短期內無法變現的海思處境極為尷尬。雖然不至於解散,但減緩研發速度,對外出售或是以創投的形式進行拆解,都是效益更高的選擇。
  • 華為員工集體醞釀離職,其他不乏技術大佬,海思半導體或停擺
    昨日晚間,國內某知名求職平臺突然出現一位認證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員工的爆料,其稱華為很多員工和大佬正在規劃撤離了,國內和海外都是這樣,華為勢頹,找工作要趁早。認證為北京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員工的用戶在下方評論稱,華為海思很多員工跳槽去了高通或intel。也有認證為華為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員工的用戶稱,現在從華為離職的人數還不算多,預計5月底華為將迎來離職高峰期,這是因為華為每年5月底發上一年年終獎,年終獎發放之前離職就意味著放棄了年終獎,所以現在很多華為員工並未正式離職,但在找工作。
  • 華為再現「神獸」!麒麟已成絕唱,鳳凰浴火重生?
    經歷了美國的重重打壓後,華為已經成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代名詞,9月15日,華為晶片正式斷供,但就在這一天,華為再現神奇操作。根據工商信息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當天申請註冊了「華為鳳凰」商標,國際分類為「9類 科學儀器」,目前的狀態為註冊申請中。
  • 世界前十大IC設計廠商:華為海思跌出前十 將最後發布麒麟9000
    華為海思排名下滑,未能躋身前十。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表示,華為旗下的海思受美國商務部禁令持續升級影響,華為各產品線的晶片自給功能也受其影響。在中美關係未見緩和下,預期海思今年下半年所發布的麒麟處理器應或是最後一款手機處理器,而其他類型晶片如伺服器處理器、AI與5G晶片等,也或將面臨相同的情況。
  • 救火隊長的秘密武器,花生殼盒子時刻準備著
    好像每個公司都有那麼一個救火隊長,他們無所不能,總會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簡單一招就讓項目上的困難迎刃而解。其實,他們也不是萬能,只是善於未雨綢繆,善於利用各種工具來解決困難。這不,對於假期而言,普通人想到的是馬上就可以解放了。但是救火隊長想到的是,萬一放假期間項目上臨時需要資料我該怎麼辦?
  • 海思麒麟和高通驍龍哪一個更厲害?徹底分析當下熱門的處理器!
    說起處理器估計大家都能說出幾個來,當下比較熱門的處理器也就屬高通、蘋果和海思麒麟了,處理器是一部手機的核心所在。處理器的作用一般都是體現在遊戲當中,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不進行遊戲的話,對處理器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反而對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有很高的要求。
  • 華為nova8將支持90Hz刷新率 將採用海思麒麟985晶片
    數碼博主 @科技 du 透露稱,華為 nova8 系列所採用的屏幕是 nova 系列中最好的一代;華為 nova8 Pro 將支持 120Hz 屏幕刷新率,並支持 60Hz、120Hz 和智能刷新率模式;華為 nova8 僅支持 60Hz、90Hz 和智能刷新率模式。
  • 高通恢復供貨了,但華為卻被「擺了一道」,120億白花了?
    從最開始說起,還是因為華為5G取得了領先,美國通過各種辦法企圖遏制華為發展,其中就包括了斷供,去年五月份眾多的美國巨頭斷供了對華為的供貨,到了今年美國擴大了對華為的禁令,要求全球企業供貨華為的時候必須經過批准,其中就包括了臺積電。
  • 華為霸氣官宣!將全力自建晶片製造工廠:公開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
    【7月23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2020年5月15日,正值華為被列入到「實體清單」一周年之際,美國商務部再次對華為頒發了「晶片禁令」,讓華為海思半導體要面臨晶片無法量產的難題,因為華為海思只具備了頂尖的晶片設計能力,並不具備高端的晶片製造能力,而在美國頒發「新規禁令」下,所以這也成為了華為目前最為棘手的問題
  • 大公司晨讀:華為海思招聘全球天才少年;蘋果為ID漏洞支付十萬美元...
    華為海思招聘全球天才少年:5+倍薪酬華為海思宣布,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畢業的全球優秀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海思表示,將為天才少年們提供世界級挑戰性課題、大牛導師、全球化視野、平臺和資源,還有5+倍的薪酬。其中,挑戰課題涉及計算機體系結構類、晶片類、算法類、半導體工藝類、材料應用類、軟體架構類,而每個分類之下又有若干子類。
  • 華為自研自產晶片成為可能,恭喜華為
    華為有能力設計出全球頂尖的晶片,依靠華為海思這一強大的半導體部門,在2019年的時候殺入全球TOP10,是第一進入榜單的大陸企業,也是唯一一個進入榜單的大陸企業。 一片向好的華為海思晶片因為種種原因跌出了前十,連全球T0P15都沒進,排在他後面的都升起來了。
  • 壞消息:京東方屏幕也將斷供華為,好消息:華為開始研發屏幕晶片
    【8月2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今年8月17日,華為又被制裁了,這已經是華為所遭受到了第三次「斷供制裁」,面對全新的「晶片禁售令」以後,不僅僅華為自家海思晶片無法繼續得到晶片製造廠商的代工服務,同時還進一步限制了華為向聯發科、高通等第三方晶片企業採購晶片產品,在九月9月15日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