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員工集體醞釀離職,其他不乏技術大佬,海思半導體或停擺

2021-01-12 鹹魚數碼

昨日晚間,國內某知名求職平臺突然出現一位認證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員工的爆料,其稱華為很多員工和大佬正在規劃撤離了,國內和海外都是這樣,華為勢頹,找工作要趁早。

評論區認證為Synopsys員工的用戶稱「很多華為海思兩三年員工去他們公司面試,他同學所在部門的很多組老闆也正在規劃,準備跑,他同學也準備跑了」。

synopsys中文名是新思科技,其是一家從事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開發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山景城,該公司薪酬很高,2016年曾登上全美薪酬最高的25家企業名單,2020年5月登上福布斯全球2000強企業榜單,位列1410名。

認證為北京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員工的用戶在下方評論稱,華為海思很多員工跳槽去了高通或intel。

也有認證為華為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員工的用戶稱,現在從華為離職的人數還不算多,預計5月底華為將迎來離職高峰期,這是因為華為每年5月底發上一年年終獎,年終獎發放之前離職就意味著放棄了年終獎,所以現在很多華為員工並未正式離職,但在找工作。

工作找好後,5月底拿到年終獎立馬就離職,加入新公司。

因為美國禁令影響,這兩年華為過得確實不太舒坦。

2019年5月,美國要求供應鏈企業集體斷供華為,好不容易等到部分關鍵零部件廠商恢復供應,初步完成供應鏈中美國企業的替換,正準備長舒一口氣時,2020年5月美國又發布了新一輪華為禁令,禁止使用美國設備或相關技術的半導體廠商代工華為晶片。

又是一記重拳,剛緩過來的華為再次眼冒金星。自研晶片無法量產,從其他廠商採購晶片之路又被掐死,華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晶片危機。

如果不是在禁令生效前,緊急向臺積電下單了一筆高達7億美元的訂單,估計華為Mate40系列就要難產了,就算如此,目前華為Mate 40系列仍未做到充足的現貨供應,一機難求。

這種情況下,員工從華為離職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華為被制裁後他們已在華為堅持了兩年(截止到2021年5月底),已仁至義盡,並不算逃跑,其次他們在海思從事的是與晶片相關的工作,現在華為自研晶片無法量產,不能量產就意味著無法收回成本,既然無法收回成本,那華為方面勢必會削減在自研晶片方面的投入,投入減少了那如何養活原來那麼多人呢,這是個死循環。

搞不好,對於員工人心惶惶,大量人員準備離職跳槽,華為海思官方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默認了員工的操作而已。

對於華為海思半導體人才大量流失,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咱們評論區見,同時也麻煩大家動動小手,點點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全球第五的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
    原標題:全球第五的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原創市盈率近期,美國政府連續發布了兩條針對華為的禁令:一是禁止所有美國企業購買華為設備的總統令;二是將華為列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實體名單」,禁止華為從美國企業購買技術或配件,這意味著華為的供應鏈將被切斷。
  • 海思跌出全球半導體Top 15,為什麼中國走不出半導體巨頭?
    市場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日前發布簡報,預測 2020 年排名前 15 的半導體供應商排名,其中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位居前三。 令人遺憾的是,上半年在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銷售排名第十位的海思已跌出了Top 15。
  • 華為海思難題再現,誰能成為「救火隊長」?
    無論是華為、其他中國科技企業、還是通過消費行為和他們聯繫起來的用戶們,都忘不了美國制裁行為對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表現及輿論氛圍帶來的影響。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要比「備胎轉正」等一系列動作來得更加重大,影響更為深遠。
  • 已損失1700億美元,美企陷入晶片積壓窘境,華為海思傳來好消息
    自8月17日,美商務部徹底堵住華為的「買芯之路」後,海思就成了很多人的關注對象。沒有晶片,華為的3C電子消費業務就會萎縮,眼下又沒有可以代工的廠商,短期內無法變現的海思處境極為尷尬。雖然不至於解散,但減緩研發速度,對外出售或是以創投的形式進行拆解,都是效益更高的選擇。
  • 中國移動採購200萬片華為海思Balong 711套片
    近日,中國移動採購與招標網公告顯示,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向華為旗下上海海思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上海海思」)採購海思Balong 711套片,框架數量200萬片。Source:中國移動採購與招標網資料顯示,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出資成立的全資子公司。
  • 華為海思晶片或成絕唱,中國將舉全國之力,助華為脫險!
    在美國第二輪的晶片制裁之下,華為海思的麒麟晶片無法再交由臺積電代工,也無法向高通博通這類美國公司採購高端晶片,而大陸的中芯國際晶片製程技術還有很遠的距離。因此他呼籲,半導體產業應該全面發展,突破包括EDA的設計,材料、生產製造、工藝、設計能力、製造、封裝封測等等而這其實不僅僅是海思麒麟晶片,海思的其他晶片也是同樣的命運,被美國扼住喉嚨的華為該如何絕境求生。
  • 華為海思中文官網上線:快速概覽晶片和產品大全
    來源:IT之家華為海思宣布海思(Hisilicon)中文官網現已全新上線。IT 之家獲悉,官方表示,在這裡,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多種場景化解決方案,讓你輕鬆成為晶片專家。在這裡,進入海思開發者平臺,海量專家在線教程和視頻,HiSpark 開發套件分分鐘上手掌握。海思官網介紹:海思全球領先的 Fabless 半導體與器件設計公司。前身為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1991 年啟動集成電路設計及研發業務,為匯聚行業人才、發揮產業集成優勢,2004 年註冊成立實體公司,提供海思晶片對外銷售及服務。
  • 華為海思「上車」:麒麟 710A 與驍龍 820A 剛正面
    近來,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研發的麒麟晶片要搭載到比亞迪車型上的消息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這次的主角是華為海思於今年 4 月正式推出的麒麟 710A,這款晶片最初作為華為中端機型榮耀 Play 4T 的核心處理器面世。
  • 誰扼住了華為:美日半導體霸權的三張牌
    以下文章來源於遠川研究所 ,作者陳帥/劉芮2020年8月7日,華為餘承東公開表示海思麒麟高端晶片已經「絕版」,中國最強的晶片設計公司,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被鎖死了未來。華為海思推出第一款麒麟(Kirin)晶片是在2009年,雖然當時反響一般,但奏響了麒麟騰飛的樂章,隨後每一年都有不小的進步:麒麟925帶領Mate7打入高端陣營;麒麟955助力華為P9銷量過千萬……自己研發的晶片,成為華為手機甩開國內友商的最大武器。
  • 華為晶片禁令將延期?外媒傳來訊息,國際半導體協會發文「警告」
    然而,面對美國的做法,華為也是見招拆招,不僅將作為「備胎」的海思晶片進行轉正,還加大了自主晶片的研發速度,從而更快的替代目前所用到的美國產品和技術。眼看著華為逐漸度過了「晶片斷供」危機,美國再次加大打壓力度,切斷華為海思晶片的供應鏈,要求所有使用美國技術及設備的晶片代工廠商停止為華為提供晶片生產服務。
  • 寧南山:關於榮耀從華為獨立,一些發散的想法
    由於海思已經被美國限制,無法購買晶片,因此國內其他的晶片設計大廠及時補位非常重要,在手機使用的5G SoC和基帶晶片領域,除了看華為推進晶片生產的進度之外,國內目前就是看紫光展銳能不能補位上去了。2019年紫光展銳的營收在百億人民幣左右。在半導體行業,由華為員工創辦的企業還有艾為電子,做數模混合、模擬、射頻等IC設計。
  • 華為加快上遊布局,再投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為光晶片添火
    9月中旬以後,含有美國技術的供應商斷供,華為面臨缺芯之困,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為降低禁令的影響,我們看到華為剝離榮耀全部業務,同時也看到美國禁令開始,部分供應商恢復供應,華為加碼PC業務;在國產替代方面,華為光晶片工廠封頂,旗下哈勃科技對國內半導體公司的投資明顯加速,一種全新的局面正在形成。
  • 麒麟晶片停擺,華為海思另起山頭
    技術在、研發團隊在,華為海思在尋找著困境下的求生之路。儘管屏幕 IC 不算是個太大的市場,但「蚊子腿」也是肉,同時,這也會是華為入局晶片製造的一次「試水」。
  • 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十大最新排名:臺積電第一,華為海思第十
    臺積電創立臺積電臺積電(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張忠謀創立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華為等等。超越三星,穩拿第一晶片2020年7 月 17 日消息 根據專業企業評價網站 CEO Score 公布的全球半導體總市值數據顯示,截止到 7 月 10 日的數據,中國臺灣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總市值為 3063.45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 華為海思一季度逆襲登頂擊敗高通,能讓中國晶片雄起嗎?
    根據CINNO Research最新的月度半導體產業報告顯示,華為海思首次超過高通,以43.9%的市場份額正式成為國內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處理器品牌,反超高通11個百分點。第二高通32.8%、第三聯發科13.1%、第四蘋果8.5%的份額。
  • 崑山世碩電子扔證件後續所有員工離職? 最新回應來了
    崑山世碩電子扔證件後續所有員工離職? 最新回應來了 近日,有網友爆料,世碩電子(崑山)公司一男子發員工證件時隨手扔在地下,員工需彎腰拾起。該視頻引發了網友的憤怒。隨著輿論發酵,世碩公司在9月5日晚發布了道歉聲明。此前報導:集體離職!
  • 馬雲在退休前做的一件事,讓華為不再單打獨鬥,網友:眼光長遠
    馬雲在退休前做的一件事,讓華為不再單打獨鬥,網友:眼光長遠!網際網路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人把握機會,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自己成了如今國內數一數二的行業大佬。馬雲就是其中最知名的一個,而他的創業過程也的確很艱辛。
  • 華為再遭「兩連擊」,網友:挺住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再次打出一記重拳,修改了產品規則,直接擊中了華為最核心的晶片領域,凡是向華為供貨的供應商,只要含有美國的技術,哪怕一顆螺絲釘,也要向美國商務部報備並且申請許可證,只有通過後才能向華為供貨。
  • 華為7月裁員50%?逆境中求生存,不排除與三星合作,變數還很多
    華為7月裁員50%?禁令下求生存,變數還很多!今年5月美國商業部工業與安全局發出禁令,在全球範圍內,限制華為使用含有美國技術、設備、原材料的產品以及軟體,從去年的25%,下降到0以上。如果引來美國的制裁,不但不能為華為代工,還不能為國內的其他企業生產晶片,除了華為,還有大量的國內企業需要晶片,那就得不償失了。不得不說,我們在晶片設計軟體,晶片生產中不是某一點落後,而是全方位的落後,中芯國際是在晶片生產企業中的火種,我們應該保護。是不是真的沒希望了,這是美國希望的,國內也有極少部分人也在火上澆油。
  • 華為海思前路迷茫,晶片行業再次洗牌,華為晶片跌出前十
    今年是多麼特殊關鍵的一年,全球疫情與5G浪潮的關鍵時期一同到來,讓全球市場出現了激烈動蕩的變化,中國處理疫情的手段速度成為全世界的典範,但是在世界晶片市場卻是處處受到限制,國產晶片巨頭華為海思被美國限令幾乎掐斷了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