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國內某知名求職平臺突然出現一位認證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員工的爆料,其稱華為很多員工和大佬正在規劃撤離了,國內和海外都是這樣,華為勢頹,找工作要趁早。
評論區認證為Synopsys員工的用戶稱「很多華為海思兩三年員工去他們公司面試,他同學所在部門的很多組老闆也正在規劃,準備跑,他同學也準備跑了」。
synopsys中文名是新思科技,其是一家從事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開發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山景城,該公司薪酬很高,2016年曾登上全美薪酬最高的25家企業名單,2020年5月登上福布斯全球2000強企業榜單,位列1410名。
認證為北京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員工的用戶在下方評論稱,華為海思很多員工跳槽去了高通或intel。
也有認證為華為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員工的用戶稱,現在從華為離職的人數還不算多,預計5月底華為將迎來離職高峰期,這是因為華為每年5月底發上一年年終獎,年終獎發放之前離職就意味著放棄了年終獎,所以現在很多華為員工並未正式離職,但在找工作。
工作找好後,5月底拿到年終獎立馬就離職,加入新公司。
因為美國禁令影響,這兩年華為過得確實不太舒坦。
2019年5月,美國要求供應鏈企業集體斷供華為,好不容易等到部分關鍵零部件廠商恢復供應,初步完成供應鏈中美國企業的替換,正準備長舒一口氣時,2020年5月美國又發布了新一輪華為禁令,禁止使用美國設備或相關技術的半導體廠商代工華為晶片。
又是一記重拳,剛緩過來的華為再次眼冒金星。自研晶片無法量產,從其他廠商採購晶片之路又被掐死,華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晶片危機。
如果不是在禁令生效前,緊急向臺積電下單了一筆高達7億美元的訂單,估計華為Mate40系列就要難產了,就算如此,目前華為Mate 40系列仍未做到充足的現貨供應,一機難求。
這種情況下,員工從華為離職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華為被制裁後他們已在華為堅持了兩年(截止到2021年5月底),已仁至義盡,並不算逃跑,其次他們在海思從事的是與晶片相關的工作,現在華為自研晶片無法量產,不能量產就意味著無法收回成本,既然無法收回成本,那華為方面勢必會削減在自研晶片方面的投入,投入減少了那如何養活原來那麼多人呢,這是個死循環。
搞不好,對於員工人心惶惶,大量人員準備離職跳槽,華為海思官方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默認了員工的操作而已。
對於華為海思半導體人才大量流失,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咱們評論區見,同時也麻煩大家動動小手,點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