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經驗的寶媽都知道,3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一個「分界線」,3歲前孩子的衣食住行基本完全是家長決定,3歲之後寶寶對食物、衣服開始有自己的意見,也容易變得挑食、厭食,於是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可真難帶,3歲之後就開始折騰人,餵飯難,還這三天兩頭的生病!」
實際上,中醫常說:「小孩子的毛病都是吃出來的」,孩子3歲之後遇到不長個、不長肉,三天兩頭生病的情況,很多都是家長餵養不當,孩子吃得不對。一些老人總想把孩子餵得白白胖胖,覺得那樣有福氣,而一些年輕的父母,懶得做飯,經常買著吃,甚至拿外賣「糊弄」孩子。
小駱家的寶寶今年3歲半,剛上了半年幼兒園,也是3歲之前身體很棒,這半年來卻頻繁生病,還挑食的很,不吃綠葉青菜,不吃米飯,愛吃的東西也吃不多,兩三口就喊飽了,小駱一直擔心:孩子正在長身體,這樣怎麼有營養?
上周的周末,吃完晚飯後,孩子更是鬧肚子疼,一直嘔吐,差點都脫水,嚇得小駱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孩子的脾胃已經十分衰弱,吃的食物消化不良,積滯在中焦,營養也不吸收,身體各個系統也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給。
勸告家長:孩子不滿3歲,這4種東西別亂喂,對生長發育沒好處
1、過於油膩的食物
過去生活條件差,人們的飲食都是清湯寡水、粗茶淡飯,但是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卻很棒,不挑食、吃嘛嘛香,也不容易生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長們帶娃,尤其是爺爺奶奶,還是覺得大魚大肉有營養,恨不得天天給孫子孫女吃油炸食物、肉類,這些過於油膩的食物,常常超出孩子的脾胃承受範圍,容易導致脾虛積食。
2、外賣、路邊攤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快節奏,也更加方便,很多年輕人都不會做飯或者懶得做,習慣點外賣,路邊攤上買著吃,但是家裡有孩子的要注意了,這些食物首先衛生條件無法保障,其次麻辣燙、酸辣粉等各種小吃,味道都是靠大量的調味品調製的,食材的成本也很低,丸子並不是真正的肉,粉絲中也加入膠質,大人都不能經常吃,何況是脾胃嬌嫩,消化功能薄弱的孩子。
3、寒涼的食物
有經驗的寶媽知道,孩子的體溫要比大人的偏高,因為他們新陳代謝旺盛,陽氣足、火氣大,而且活潑好動閒不住,所以孩子們都喜歡吃涼涼的食物,飯菜要晾涼了吃,夏天到了,更是對雪糕、冷飲、冰鎮西瓜等情有獨鍾,不給買就哭鬧,然而,這些寒涼的食物對脾胃來說傷害最大,寒氣入侵擾亂胃腸消化,還會導致脾臟虛寒,影響孩子的體質和身體發育。
4、各種飲料
酸酸甜甜的飲料,是孩子們的最愛,但其實,對未滿3歲的孩子來說,白開水和純牛奶才是最好的飲品,飲料中有大量的糖分、添加劑,對孩子的味覺發育,脾胃運化和身高發育都有影響,尤其是一些家長不會挑牛奶,給孩子選成「含乳飲料」,天天喝危害更大。
在孩子長身體的過程中,入口的食物要慎之又慎,不僅要考慮營養充足,還得均衡,並且注意養護脾胃,可以喝點焦胗棘來預防積食,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吸收,孩子脾胃好了,食物中的營養吸收得更高,不浪費,才是對健康成長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