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悍將彭毓橘:曾國藩表弟,外出巡邏時被「捻軍」打死

2020-12-15 騰訊網

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九帥曾國藩縱容士兵劫掠,激起輿論風波,只好辭職回家「養病」,避避風頭。曾國荃離職後,所部6萬「吉字營」勁旅也基本被裁撤完畢,湘軍陸師主力尚存鮑超「霆軍」,這是曾國藩最後的政治資本。「吉子營」被裁撤,許多悍將也回家「養老」,拿著豐厚的戰利品過上幸福日子,遠離戰火。

「吉字營」被裁撤,將領各自謀出路。1865年,僧格林沁敗亡,所部7000八旗馬隊被「捻軍」圍殲,清朝無嫡系兵馬可用。由此,清朝只好讓中興名臣曾國藩北上督師,擔任「剿捻」主帥,追擊賴文光、任化邦、張宗禹等「賊寇」。曾國藩出山後,湘軍兩位悍將再次走上戰場,即是鮑超,以及原「吉字營」十大悍將之一的彭毓橘。

彭毓橘,湖南湘鄉人,湘軍「吉字營」十大悍將之一,曾國藩表弟,與曾國荃同年齡。1856年,曾國藩在江西戰敗,被石達開圍困在南昌孤城,江西八府四十七縣落入太平軍之手,鹹豐非常惱火。為救援兄長,曾國荃得到湖南巡撫駱秉章授權後,在家鄉招募兵勇3000餘人,還拉著彭毓橘一起幹。

3000兵馬在手,曾國荃、彭毓橘開往江西作戰,因首次戰鬥在吉安,故而稱之為「吉字營」。1858年,直屬胡林翼的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陣亡,6000精兵被全殲,「吉字營」迎來表現機會,還擔任開路先鋒,成為絕對主力。期間,彭毓橘表現勇猛,屢立戰功,被授予道員職務。

《清史稿》記載:「毓橘方染疫,力疾御戰,伺懈出擊,破賊壘。」說的是,雨花臺之戰,彭毓橘染上瘟疫,但依然操刀上陣殺敵,衝殺在第一線,怎一個猛字了得呢?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彭毓橘以布政使記名,予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追隨曾國荃,彭毓橘屢立戰功,官職不斷升遷。因「吉字營」紀律太糟糕,太平天國滅亡後,全部被裁撤,各將領自謀出路。彭毓橘呢?作為表弟,曾國藩不想讓他閒置在家,給他弄來福建汀漳龍兵備道一職。還未上任,僧格林沁兵敗高樓寨之消息傳來,曾國藩準備北上督師,彭毓橘也追隨,進入湖北剿滅「捻軍」。

擊殺太平軍,曾國藩很給力,但「剿捻」則不行,李鴻章很快就取而代之,淮軍成為主力,湘軍成為替補。1867年1月,淮軍郭松林部追擊「捻軍」,京山爆發戰鬥。此時,郭松林麾下兵馬眾多,但輕敵冒進,被號稱「項羽再世」的任化邦騎兵包圍,雙方短兵相接。交戰中,「捻軍」騎兵配合步兵行動,層層封鎖,圍困郭松林,淮軍悍將總兵張鳳鳴、鍾光鬥、楊爵發被斬殺。

身陷重圍,郭松林死戰不退,所部損失慘重,有被全殲之危險。關鍵時刻,彭毓橘率3000湘軍投入戰鬥,從側後殺來。為保存實力,任化邦撤兵,郭松林躲過一劫。

救出郭松林,李鴻章卻不重用彭毓橘,誰讓他是湘軍成員呢。2月,郭松林親率5000兵馬渡河追擊「捻軍」,直奔羅家集而去,試圖圍殲「捻軍」。誰知,賴文光預設伏擊圈,淮軍攻勢受阻,被任化邦馬隊拖住。此時,賴文光率兵繞道偷襲淮軍後方,截斷郭松林退路;魏王李蘊泰率馬隊從兩翼包抄,再次將淮軍團團包圍,「捻軍」士氣高漲。

「捻軍」馬步雲集,經半日激戰,淮軍逐漸落下風,左路淮軍潰敗,中路直接暴露在「捻軍」兵鋒之下。為挽救局勢,郭松林聚集兵馬,死死守住中路,總兵曹仁美、謝連升陣亡,淮軍大有崩潰之勢。此時,郭松林親自操刀衝殺第一線,結果被「捻軍」打斷左腳,成為俘虜。可惜,「捻軍」不認識郭松林,加上天色已晚,便將其遺棄路邊。

郭松林受傷,淮軍崩潰,被「捻軍」斬殺4000餘人。幸運的是,彭毓橘再次趕來增援,與「捻軍」血戰,救出郭松林,但其弟弟郭芳珍被打死。

兩次救出郭松林,因湘軍身份,彭毓橘就是不能打一線,非常憋屈。2月底,「捻軍」主力與淮軍在尹隆河決戰,淮軍首席悍將劉銘傳被包圍。關鍵時刻,鮑朝率「霆軍」16000餘人投入戰鬥,扭轉頹勢,轉敗為勝,但損失非常慘重。此戰之結果,大夥都知道,劉銘傳說鮑超故意遲到,李鴻章偏袒淮軍,湘軍出身的鮑超被撤職,「霆軍」解散。

「霆軍」被迫解散,劉銘傳所部元氣大傷,郭松林身受重傷,張樹珊也在戰鬥中陣亡。此時,追擊「捻軍」之任務落到彭毓橘身上。3月,大霧瀰漫,彭毓橘率兵外出探查地形,選擇伏擊地點。不巧正遇上「捻軍」,雙方爆發激戰,彭毓橘不慎落入泥潭中,無法動彈,卻依然揮舞大刀狂喊殺敵。

彭毓橘雖勇猛,畢竟落入泥潭中,且身邊親兵不多。此戰,彭毓橘被「捻軍」斬殺,追隨外出巡視的親兵全軍覆沒。《清史稿》載:「毓橘率小隊數百,周覽地勢,至麒麟凹,賊大至,被圍,搏戰,死傷略盡。毓橘馬陷泥淖,被執,罵賊被害。」

1864年7月,「吉字營」被裁撤,悍將彭毓橘回家「養老」,過著幸福日子。誰知,表哥曾國藩臨時督師「剿捻」,彭毓橘再次出山,領兵作戰。李鴻章取代曾國藩「剿捻」主帥地位後,湘軍出身的鮑超、彭毓橘備受冷落、打擊。尹隆河之戰,「霆軍」解散,鮑超辭職回家;彭毓橘追擊「捻軍」,外出巡視被打死,這宣告曾氏湘軍退出舞臺,淮軍成為主角。

參考書目:《清史稿》

相關焦點

  • 湘軍悍將李光久:兩千兵馬血戰萬餘日軍,雖敗猶榮
    1858年11月,號稱「湘軍之傑」的李續賓在三河鎮遭到陳玉成、李秀成聯合夾擊,所部6000餘精銳老兵全軍覆沒,本人也陣亡沙場。李續賓,所帶之兵是羅澤南訓練出來,是第一支打著「湘軍」旗號的私人武裝,戰鬥力最強悍,是曾國藩、胡林翼發家之資本。李續賓陣亡,對湘軍影響很大。
  • 他是湘軍名將擁有一支王牌軍,陳玉成都忌憚,他的一生毀譽參半
    作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力量,湘軍在十多年的軍事行動中湧現了大量的名將,其中大部分人在清朝之後的幾十年裡他們成為了清朝的中流砥柱。在眾多著名的湘軍士兵中,有一個以勇敢和出色的戰鬥而聞名,甚至英王陳玉成太平軍最好的戰士,也對他有三點畏懼。這個人的軍隊是湘軍的精英。他們打敗了太平軍和捻軍,但最終這支軍隊被曾國藩裁撤了。將軍的功績輝煌,但貪婪而兇殘,這可以說是毀譽參半。
  • 漢人「曾國藩」創立湘軍,傭兵40萬,為何沒有起兵造反呢?
    曾國藩晚清名臣四大名臣之首,曾擔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等要職,又轄蘇皖贛浙四省之兵力,其組建的湘軍驍勇善戰,屢敗太平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曾國藩傭兵40萬,但是作為一個漢人的他為什麼卻沒有起兵造反呢?
  • 湘軍第一悍將:曾國荃,「曾剃頭」寵愛有加,結局卻有一絲落寞
    眾所周知,曾國藩一手創建的湘軍,歷經無數慘烈戰役,最終一舉攻下天京,為搖搖欲墜的腐朽清朝又續命了幾十年。而在湘軍眾多悍將中,曾國藩其弟曾國荃的地位可以說是舉重輕足,這可並不是因為他是曾國藩弟弟這一特殊身份,而就是論戰功,曾國荃也是讓眾人所信服的湘軍第一悍將。
  • 清末第一悍將:歷經五百多場血戰,身負創傷一百零八處
    創建霆軍: 鹹豐六年(1856年),因為鮑超的英勇善戰,也是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湖北巡撫胡林翼舉薦他為總兵,並由他創建了霆軍,隸屬於曾國藩之湘軍
  • 曾國藩裁撤湘軍為何不怕兔死狗烹?有此人在,朝廷不敢輕舉妄動
    當人們在位時,他們所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仍然存在;當人們不在位或死亡時,他們所制定的一切政策和措施都很可能被推翻。因此,能否找到合適的接班人,特別是大領導,甚至會關係到自己的生命和死後的榮耀。這樣,曾國藩就幹得不錯了。嚴格地說,曾國藩不存在接班人問題,因為很多事情,尤其是重大的人事安排,他根本就沒有決定權,這一權力屬於皇帝。
  • 盤點湘軍「吉字營」中的5大虎將,第一殺心之狠,連曾國荃都膽寒
    說起晚清,就不得不提到湘軍,而說到湘軍就不得不提到「吉字營」;「吉字營」的統領是曾國藩的親弟弟曾國荃,單論才能而言,曾國荃絲毫不弱於曾國藩,而且曾國荃勇猛好鬥,生性殘忍,很快就成為湘軍中的頭號猛將。攻安慶、破天京,戰功赫赫,當時無人出其右,而曾國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戰果,與其所率的「吉字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淮軍悍將劉銘傳:活捉洪秀全妻弟,打斷太平天國復興希望
    1861年9月,安慶被攻破,湘軍士氣如虹,兵威正盛。此時,李秀成率大軍東徵江蘇、浙江、上海,佔領清朝東南財稅重地,清廷惶恐不安。為了奪回這些財稅重地,朝廷命令兩江總督曾國藩、曾國荃兄弟趕緊率大軍東徵,與忠王李秀成決戰。江蘇、安徽 、江西、上海等歸兩江總督管轄,是曾國藩職責之所在,義不容辭。
  • 一介書生曾國藩帶兵,有何獨特的治軍思想,讓草根湘軍獨步天下?
    同時曾國藩認為「兵貴在精而不在多」:兵多則糧餉供應多,這會拖累國家的經濟,國家反而會越貧瘠;將有限的國家資源利用在精兵的選拔上,反而會使軍事力量強大。同時曾國藩的湘軍與時俱進,購買了大量的洋槍丶洋炮,這也讓軍隊面目煥然一新。曾國藩這樣的軍事思想,是極富內涵和極具過人之處的。
  • 安慶保衛戰:陳玉成兵團遭毀滅性打擊,湘軍一戰定乾坤!
    天京事變之前,楊秀清、秦日綱等先後摧毀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而石達開西徵,在江西和湖北將湘軍打的節節敗退,太平天國的勢力達到了頂峰。然而,1856年天京事變之後,天平天國的的這一戰略優勢不復存在。東線戰場,清軍乘機重建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西線戰場,湘軍乘機攻佔了武昌。1858年5月19日,湘軍悍將李續賓攻克了軍事重鎮九江,九江守將林啟榮以下17000餘太平軍全部戰死。
  • 清末湘軍十大名將,此人戰術很差,為何能名列第一
    之後曾國藩組建湘軍時,就邀請他去訓練湘軍。然而在與太平軍作戰中,他在南昌之戰擊敗太平天國將領賴漢英,保住了南昌。不過很可惜,在廬州兵敗身亡。曾國荃第8位名將是曾國荃,他湖南湘鄉人,是清朝曾國藩的九弟,也是曾國藩的得力助手。個人特長;因善於圍城有曾鐵桶之稱。安慶之戰,曾國荃又為湘軍立了一大功,皇帝並賞穿黃馬褂。
  • 鹹豐皇帝被英法聯軍打出京城,曾國藩12萬湘軍,為何見死不救
    曾國藩的12萬大軍就在僧格林沁抵抗英法聯軍之時,鹹豐皇帝還特意下旨,讓曾國藩帶領湘軍前來迎戰。曾國藩當時坐擁12萬湘軍,但是從頭到尾曾國藩都未曾迎戰。這和湘軍的起家有密切的關係。曾國藩的湘軍最開始只是一些民兵,因為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加上外強的侵擾,使得清政府根本無力應對。所以允許當地可以自行組建武裝力量,抵抗太平天國運動,也就有了民兵。而曾國藩的湘軍,就是民兵出身。
  • 英法聯軍入京,曾國藩手握12萬湘軍,為何置若罔聞,視若無睹
    湘軍是晚清時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或稱湘勇。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除了鎮壓太平天國時期的曾國藩創建的湘軍,還包括該部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軍隊。直到何鍵下臺,蔣介石才把湘軍改造為半中央軍。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軍全部被解放軍消滅,湘軍的歷史至此終結。
  • 曾國藩憑什麼從無到有創立湘軍?只有不斷試錯死磕的人才會成功
    此時期建立的軍隊多以地方命名,如「川軍」、「淮軍」、「北洋軍閥」等等…… 在眾多地方武裝力量中,「湘軍」一直是其中的精銳代表。抗戰時期,中央軍隊的大多數便是三湘子弟。淞滬會戰時,湘軍幾乎精銳盡出,保家衛國。
  • 曾國藩因殺戮過重,臨死前留下一家規,子孫奉行至今
    因此,到後來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以及捻軍起義發生之時,滿族的八旗軍和綠營軍幾乎是不堪一擊。大清江山危如累卵之時,還是靠著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訓練的湘軍、淮軍才力挽狂瀾,剿滅叛亂,保全了大清政權。從此,雖然清朝最高層仍對漢臣有戒心,如曾國藩立下蓋世功勞,在世時的封號也只是個「侯」,直到去世才被封為公爵,但自曾國藩以降,漢族大臣在朝中掌握的權柄,則遠遠超過從前了。
  • 坐擁12萬湘軍,眼看英法聯軍侵入京城,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在中國的近現代史當中,自從1840年清政府被英國殖民侵略以後,中國就開始了恥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攻入北京城,進行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的行徑,當時擁有著12萬湘軍的曾國藩卻不為所動,一心只想著剿滅太平天國,這究竟是為什麼?
  • 少年赤手殺狗,手段狠辣獨特,長大後成一時悍將,卻被劾患瘋癲病
    以至於平滅掉太平天國後,很多漢人要擁戴湘軍首領曾國藩取代清朝自立。而在太平天國運動早期,與太平軍反覆較量和爭鋒的是綠營兵,在天京外圍鏖兵時,綠營兵構建的江南大營對太平軍牽制也非常大,其中的向榮、張國梁、馮子材、虎坤元等都是一時名將。
  • 曾國藩:人到中年,領悟了這四句話,萬事亨通,無往不利
    只因他在中年時領悟了這四句話,從此萬事亨通無往不利。 這句話就是他一生的行為準則:「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並依此創下了豐功偉績。 一 輕財足以聚人 曾國藩幕府當時囊括了天下八大類人才。
  • 湘軍名將之彭玉麟:中國近代海軍創始人,為官清廉,專殺貪官惡霸
    前面小編介紹了湘軍名將塔齊布,他是湘軍中唯一的滿族將領,他最出色的戰績是斬殺了太平天國悍將曾天養,不過最後因江西重鎮九江久攻不下,氣得吐血死掉,在湘軍名將中算是比較悲劇的一個。今天小編給讀者介紹的湘軍名將是大名鼎鼎的彭玉麟,他不僅是湘軍名將,還是中國近代海軍的創始人,對中國近代海軍的發展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