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有這麼一群「健康守門人」,他們為校園安全、師生健康保駕護航,指導晨午檢、醫療物資管理、制定防控預案,默默地工作著,他們就是校醫。疫情以來,他們都是如何用心做好校園「健康守門人」的呢?
「愛一行鑽一行」 用心做好校園「健康守門人」
身著防護服,佩戴護目鏡,她叫潘孝正,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名校醫。從1月24日學校疫情防控指令下達至今,她便一直奮戰在工作崗位上。近期,學校外地返蘇的老師們在校隔離,每天線上慰問,線下測量體溫,從不疏忽。
潘孝正告訴記者,她是從臨床醫學、基層醫院做起來的,自己也很熟悉防控醫護這一塊,「還有就是我們管轄區、教管辦、越溪衛生院,他們也第一時間給我們做了防控培訓,所以我學習了之後就再給我們的安保人員、後勤人員系統培訓。我們一開始啟動的第一次的培訓是安保所有的人員,每個人都培訓到位。」
作為學校唯一一名在職校醫,從醫38年,擁有臨床經驗近20年,潘孝正深感責任在肩,疫情期間,她每天對在校師生健康狀況進行排查,務求不漏一人,全覆蓋、無遺漏、精準掌握學校師生們的分布情況和健康狀況,信息一遍遍核實整理,每天按時上報,做到數據百分百準確。在學校防控疫情領導工作組的指導下,潘孝正發揮專業特長制定了學校防控預案、各項規章制度,精心編寫了專屬蘇州建交師生的防控「十要」「十不要」,幫助分類整理防疫物資,並對所有資料整理歸檔,組織學校安保人員、後勤人員進行疫情防控培訓和防控應急演練,以確保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到位。
「我把所有的預案做好之後,每個人一份所有的流程圖必須要上牆,萬一突發事件的時候,大腦短路,流程圖是他們最好的老師,必須要按這上面來。」潘孝正說。
「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潘孝正告訴記者,去年,她主動報考學習,拿到了國際急救員資格證,為全心全意守護師生健康安全又多了一份技能保障。
在她看來,校醫必須要用心去做,用心去學習,「及時地去跟上級有關部門去溝通,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共同把師生的健康守護好。」
巧手自製防疫物品 悉心呵護師生健康
儘管受疫情影響,開學時間一再延遲,蘇州市盲聾學校的校醫沈雪芬每天都會早早地就來到校園,了解師生健康上報的開展情況,查看疫情防控物資儲備情況,囑咐門衛和值班教師注意自身防範。
消毒液如何配置?擦拭、噴灑操作有什麼要點?為了使發放的醫療物資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沈醫生會不厭其煩地對後勤工作人員開展消毒相關知識培訓,並檢查消毒效果。
為了更高效地做好校園消殺工作,沈醫生巧妙利用礦泉水塑料瓶,自己製作了不同容量的量筒,可以為大面積消毒,配製大量消毒液提供方便、節約時間。
疫情初期,學校防疫物資供應緊張,沈醫生想方設法聯繫醫藥公司,採購額溫槍、消毒溼紙巾、水銀體溫計、紫外線消毒燈管和紫外線移動車等校園防控必備物資,設法自行提貨送到學校。按照防疫防控要求,沈醫生在學校內設置觀察室和臨時隔離室,並制定了觀察、隔離的相關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對照與傳染病和本次疫情相關的法律規則,並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學生因病缺課追蹤制度」、「傳染病複課查驗證制度」等。
最近,她還在努力學習手語,「我要及時更新知識,為開學工作做好準備。每天都有聾人老師在群裡播出手語視頻,我雖然是後勤的,但是也要學習,學好手語可以跟孩子們更好的溝通。」
隨時待命 守護好全校師生的健康
從一名中醫內科主治醫生到現在的校醫,蘇州市金閶實驗中學校醫胡寶琴深感責任重大,「健康所系、性命相託」她一直牢記於心。
午檢之後,胡寶琴回到辦公室,便和同事著手自製起酒精紗布、酒精棉球,並裝袋分發給每個班級做日常的預防消毒用。
開學前,學校的校醫就已經開始工作了,她們協助老師備齊防疫物資,做好校園消殺,做好全體班主任培訓工作,還做了兩次應急演練。開學後,胡寶琴和同事按照疾控和教育局的文件要求,除了做好每天的晨午檢因病缺課記錄和追蹤工作,把好師生健康的第一關,還要督促各個班級做好每日預防消毒工作。
在她看來,把好校園健康防疫的第一關,盡職守護好全校師生的健康是她的職責和使命,「師生在校期間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或者有其他不舒服,第一時間跟我們聯繫。作為校醫我們隨時待命,把全校師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沈一秀 蘇州電教館 編輯/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