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貓科動物繁衍後代時,叫得撕心裂肺?

2020-12-22 網易新聞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狗子在繁衍過程中靜悄悄的,而貓則會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貓的身體結構。

如果你家裡既有貓,又有狗,那麼當它們舔你的手時,你能感受到的感覺是不同的。當狗狗舔你的手時,你感覺到的是磨砂紙一樣稍微帶有些粗糙感。

但是當貓舔你的手部時,你會感覺到像是小塑料片在你手上划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區別,是因為貓科動物的舌頭上生長著角蛋白,這種角蛋白是組成指甲以及鱗片的重要材料,在貓的舌頭上從舌頭中央向兩邊分布。

除了舌頭之外,貓科動物的雄性的關鍵位置上也生長著這種角蛋白,但是如果小貓在很小時候就做過絕育,這種角蛋白就不會長出來,如果沒有做過絕育,等貓長大之後就會長出角蛋白。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公獅的身體上,會長有長約1釐米的角蛋白。

當貓科動物在繁殖後代時,長而堅硬的「倒刺」會刺激雌性的身體,而那裡的皮膚非常薄弱,對疼痛的感知能力很強,因此貓科動物在繁衍過程中會發出撕心裂肺地叫。

為了避免雌性在繁衍過程中逃跑,一般雄性會咬住貓咪的後頸肉,我們知道貓科動物的後頸肉一旦被抓住,貓咪就會像是被封印了一樣一動不動。

之所以貓科動物保留了這種不友好的繁殖方式,可能是因為在貓科動物繁殖過程中,雌性需要疼痛的刺激才能排出卵子。

研究發現,連續4次以上的刺激,可以促進雌性排卵,與精子結合。除此之外倒刺的存在還可以將上一個雄性留在這裡的精子帶出,從而讓自己的配子更好地與卵子相遇。

大多數貓科動物保持著多夫多妻制度,雄性會為了更好地傳遞自己的基因,會與多數雌性繁衍。而雌性為了提高後代的生存率,也會與多數雄性繁衍。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隻貓生育了5隻小貓,但5隻小貓卻分別來自4位不同的雄性。

其實不只是貓,就連一夫一妻制的鳥類都會存在出軌行為,科學家觀測到一窩6個鳥蛋,擁有3個不同的父親,科學家們還發現環境越是惡劣,雄性和雌性越是會與不同的生物繁衍後代。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環境越惡劣,後代的存活率就越低,為了幫助後代更好地適應環境,雌性會儘可能讓自己的後代基因多樣化,這樣即使環境不適,也不至於自己的後代全部死亡。

凡事都有例外,獅子家族就是一個例外,在獅子家族中獅王擁有絕對的繁衍權,除獅王之外的雄獅雖然也有機會,但機會較少。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獅群只有一個雄獅,如果有多隻雄獅,那麼這些雄獅很可能具有親緣關係。由於獅王擁有雌性的絕對繁衍權,再加上雌獅需要接受一定的刺激才會排卵,因此雄獅一天內會繁衍100多次,這樣的好處是儘可能提高雌性的受孕率。

雖然大型貓科動物是各個食物鏈的頂端動物,但是它們的數量受食草動物數量的制約。以華南虎為例,一隻老虎至少需要70平方公裡的森林,而且該森林裡還必須生存200多隻梅花鹿、300多隻羚羊以及150多種野豬。

所以食草動物數量的減少,必定會造成大型食肉動物的減少,因此獅子、老虎雖然體型較大、較為兇猛,但它們數量並不多,而且繁殖率較低,每2-3年繁殖一次,每次2-4胎。但是許多食草動物每年都可以繁殖一次。

因為繁殖率低,再加上對能量需求大,所以很多大型貓科動物都瀕臨滅絕,即使環保組織對它們展開救援,但因為它們攻擊性強,導致無法像大熊貓一樣為它們建立自然保護區,與當地農民和諧相處,而是必須要為它們劃出專門的棲息地,並遷走棲息地裡面的居民。

因此,對大型貓科動物的保護力度,遠遠不如食草動物的保護程度。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老虎、獅子的數量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提升。

可能很多人認為,貓科動物繁衍這麼痛苦,為什麼還要繁殖後代?其實對於動物來說,繁殖後代並不是自己做主,而是基因在控制。因為如果一個物種因為各種原因不參與繁衍,那麼該物種就會滅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責任編輯: 胡玲玲_NBJ9679

相關焦點

  • 貓科動物的繁殖過程有多痛苦?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狗子在繁衍過程中靜悄悄的,而貓則會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貓的身體結構。 貓的身體結構 如果你家裡既有貓,又有狗,那麼當它們舔你的手時,你能感受到的感覺是不同的。
  • 為什麼貓科動物打不過棕熊?
    棕熊在自然界中,貓科、犬科、熊科動物佔據著食肉動物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貓科動物中的獅子、老虎。既然所有的貓科動物都不是棕熊的對手,那我們為什麼很少聽到棕熊的名聲呢?再者,相比於貓科動物而言,棕熊很少會餓肚子,這是因為它們食物來源非常廣泛,在蛋白質嚴重匱乏的季節時,它們能夠只依靠植物而存活下來。同時,棕熊平時行走速度非常慢,除了必要的狩獵活動之外,它們很少會耗費大量能量用於奔跑,因此它們耗能更少,所以體型相對於以敏捷著稱的貓科動物而言大了不少。
  • 為什麼動物生育後代那麼輕鬆,人類生孩子卻撕心裂肺?
    在影視劇中,懷孕的女生在生產時,往往會撕心裂肺地喊叫。而且如果一個演員在生育後代時沒有撕心裂肺地喊叫,我們往往會認為她演的不真實。然而動物卻不一樣,無論是家貓還是野生動物,它們在生育後代時,往往會表現得很輕鬆,最多會哼哼叫幾聲,很少會像人類女性這樣撕心裂肺。
  • 為什麼母貓在交配時,叫聲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什麼不同?
    人類作為最高級、最具智慧的生物,不同於植物的安靜無爭,也不同於動物的兇狠無情,人是有心的,會傷心難過,會開心快樂,不安於現狀又喜歡平淡安穩的生活,有感情、憐憫心、夢想,是豐富的生命體。人類與動物都是大自然的一員,互相制約又互相維繫。
  • 人類為什麼讓動物的父母和後代繁衍後代,沒有倫理道德嗎?
    一聽父母與後代繁衍後代,我們腦子中第一反應就是不道德,而且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還是近親繁殖,難道不會有風險嗎?其實不然,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是回交,由於動物與人類文明社會有著十分大的區別,所以我們一聽到這種繁衍後代的方式會有點奇怪的聯想。但事實上,回交是一種育種手段,應用於培育優良品種上。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提及貓科動物,我們能馬上想到常見的家貓、老虎、獅子等,貓科動物甚至還有貓亞科和豹亞科兩個亞科,可以說貓科動物的數量眾多。並且它們之間除了體型上的差距,就連習性也比較接近,大多都是雜食性,喜歡獨居。而再提及犬科動物,或許我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狗和狼,當然它們也有類似貓科動物一樣顯著的特點:擅長奔跑,喜愛群居,且嗅覺靈敏。
  • 動物並不知道繁衍的秘密,天生就會繁衍後代,這是為什麼呢?
    動物們不知道繁衍的秘密,似乎天生就會繁衍後代,究竟是誰在背後決定了這一切?實際上,人類也不知道原因所在,只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了年紀就應該成家立業生孩子。現如今的人類在生殖上也和動物沒有什麼區別,憑藉的依然是一種原始的欲望。作為一種高等生物,這顯然是不能讓自命不凡的人類滿意。
  • 動物不懂繁衍的意義,卻能不斷生育後代,有誰在操控嗎?
    生命在地球上世代繁衍,才讓地球變得更加有意義。不論是何種生物,都要依靠交配來繁衍後代,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物種已經超過了1000多萬,其中有98%的物種都要通過有性繁殖來培育後代。這樣的結合方式更順應自然界的演變規律,也被大部分的生物所接受。人類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生生代代的繁衍,人類的文明才得以延續。
  • 為什麼雌性斑鬣狗繁衍後代的器官,和雄性很相似?是雌雄同體嗎?
    斑鬣狗並不是雌雄同體,但雌性用於繁衍後代的器官和雄性的類似。 斑鬣狗的生殖系統 雌雄同體在哺乳動物之中並不存在,大多數存在於低等生物之間。雌性斑鬣狗雖然用於繁衍後代的器官和雄性相似,但略微有些區別。
  • 長頸鹿交配時間很短,整個過程只有1秒鐘,為什麼還能繁衍後代?
    長頸鹿在繁衍後代目前地球生物的繁衍方式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無性繁殖,另一種是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就是通過自己身體某個部分進行繁殖,不需要進行不同性別接觸,這種繁殖方式大多發生在植物身上;而有性繁殖則需要通過雌雄兩種不同性別互動才能繁衍出後代,幾乎全部動物都使用有性繁殖方式繁衍後代,理論上不可能存在無性繁殖的動物,但是人類卻發現地球上存在唯一一種可以進行無性繁殖的動物
  • 獅子的繁衍為什麼這麼難?居然要努力3000多次才能實現目標
    生存和繁衍是所有生物最本能的追求,生存可以體現在尋找食物上,以及面對其它動物威脅奮力反抗上,繁衍就更簡單了,生物都追求長壽和永生,但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那麼繁衍後代把基因遺傳下去實際上就是另外一種永生,甚至為了繁殖自己的後代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
  • 為什麼印度這麼多野生貓科動物?看完後明白了!
    首先,要知道印度是世界上貓科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其次,如果要問為什麼印度這麼多野生貓科動物?我們先來看看地圖,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裡蘭卡隔海相望,東北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但是同為貓科動物,同時各自領域的王,為什麼老虎一向單打獨鬥,而獅子確實群體出動?這主要還是受生活的環境影響的,它們必須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生活方式。老虎生活在森林裡,灌木叢、樹枝樹葉、茂盛的草地、突出的石塊都能幫助它隱藏身形。而且因為哺乳動物的世界對色彩的感知並不像人類那樣豐富而敏銳,所以當老虎不動的時候,用它們的餘光看過去就已經和環境融為一體了。
  • 貓科動物有大有小,為什麼老虎大得嚇人,貓體形那麼小?
    那時候泰坦巨蟒能長到15米,貓祖先的祖先始貓跟現在家養的貓差不多大,屬於比較弱小的食肉動物。2000萬年前,始貓消失在歷史舞臺,貓的祖先假貓上位。這傢伙是家貓跟大型貓科動物的共同祖先。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劍齒虎。差不多在這時候,大型貓科動物跟家貓開始分道揚鑣。貓科劃分成豹亞科跟貓亞科。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犬科動物的吻部比貓科要長?
    在食肉目下,貓科和犬科是最具代表性兩大類動物,而且貓科和犬科都有突出的吻部,但是貓科動物的吻部突出沒有犬科長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下「吻部」的概念。吻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麼,為什麼貓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沒有大型犬科動物?
    但在自然界,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結局就完全相反。 在同樣的生態系統中,貓科和犬科動物共存的環境裡,總有一個比犬科動物大得多的貓科動物。
  • 人類繁衍依賴結婚那其它動物都是怎樣繁衍的呢?
    其實對於其他動物而言,不同種類的動物都歌各自有他們自己獨特的相處和繁衍方式,而且不同種類動物它們的繁衍方式和雌雄相處方式也大為不同,或許是他們沒有像我們人類一樣完備的智慧,他們大多的繁衍方式,都只是依賴於生理上的刺激,但對於很多動物而言。他們似乎也是有智慧在裡面的,對很多動物而言雌雄雙方還是會共同撫養下一代成長,只是它們與我們人類的方式不不大相同。
  • 育雛是鴿子繁衍後代的自然規律,任何動物都具有這個本能
    育雛是鴿子繁衍後代的自然規律,任何動物都具有這個本能。一對育齡鴿在攝氏0度以上的氣溫條件下,一年四季都育生育能力。有的說品種不同其至佳育雛期就各異,有的說鴿子育雛期與年齡有關其理由是鴿子個體各部位發育完善,年輕力壯,精心充沛是繁衍後代的黃金時期,無論他們如何闡述個自的關鍵,始終都未跳出年齡這個圈子,還是不得其果。
  • 為什麼有貓科動物這種頂級掠食者,還會有犬科動物?
    古貓獸是一種體長不足20公分的小型食肉動物,它們有著可以自由伸縮的爪子以及長長的尾巴,這一點與現存的貓科動物有些相似,而其盆骨的形狀和結構又與現在的犬科動物比較接近。再加上古貓獸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與現存食肉目動物最接近的動物,所以,古貓獸一直以來就被認為是現存食肉目的共同祖先。既然犬科和貓科有著共同的祖先,那麼,它們在分化時衝突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