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便宜,誰用誰知道。」近來,北京白領郭女士上下班時都會通過網約車平臺「花小豬」叫車出行,9公裡的路程補貼下來,郭女士只花了9元錢。
花小豬打車真的便宜嗎?會一直便宜下去嗎?滴滴為什麼要做花小豬?
殺入下沉市場
超六成用戶為90後
花小豬上線之初並未蹭滴滴的流量。今年3月,花小豬在山東臨沂、貴州遵義等城市嶄露頭角,以低價競爭進入市場,但並未現身於滴滴出行APP中,而是作為一款獨立APP運營。不少司機和乘客誤認為市場裡「殺來了程咬金」。
直到7月22日,滴滴在官微發布了一條「歡迎新同學」的消息,這才「官宣」了花小豬是「自己人」。
隨後,花小豬陸續佔領北京、廣州、成都、武漢、廈門等一二線城市市場。在7月初的一份宣傳材料中,花小豬更宣稱「即日起百億補貼計劃席捲131城」。
可事實上,滴滴的市場份額目前已遙遙領先,這讓人不禁發問:為什麼還要再做花小豬,給自己培養一個「對手」?
據悉,在去年滴滴內部一次業務會討論中,有員工提出做一款實惠網約車產品的想法。而後,原滴滴網約車平臺副總裁、區域總經理孫樞成為這個項目的總經理。
滴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創立花小豬的初衷有兩點:一是為了滿足年輕用戶、價格敏感型用戶的出行需求;其二,從企業自身來講,創立新品牌能激活這個成立已有八年的公司,為團隊注入新的活力。
「註冊用戶裡90後超過60%,近80%的用戶認可實惠的服務。我們希望提供更實惠的網約車產品,讓用戶出行更安全更便捷;同時還可作為司機的收入補充,為他們增加收入。」上述負責人說。
由此可見,為滿足用戶多元消費需求,培育新發展引擎,滴滴也把更多的關注度放在了下沉市場。
記者注意到,與滴滴普通快車相比,花小豬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口價」。這也意味著,對於司機而言,「時長費」這一項收入被平臺收割。有統計稱,花小豬的乘客付費會比滴滴便宜10%—15%。
「為了多接單會不自覺搶時間,增加了駕駛的危險性。」一名同時在花小豬和滴滴快車接單的司機向記者表示,二者相比,他更願意接滴滴的單。
北京市民張先生在花小豬平臺上叫車出行,補貼後的乘車費為0元。鄭新鈺攝
官方:安全及準入
與滴滴保持一致
回顧起花小豬的成長之路,可謂荊棘載途。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7月以來,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青島市、廣東省深圳市、河南省鄭州市等十餘個城市,都下了「禁令」,叫停花小豬的運營。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司機和車輛不合規、無平臺資質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網約車新政出臺之後,網約車企業要在一個城市合規運營,必須要實現「三證合一」:網約車企業要在當地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司機要考取《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司機駕駛車輛需獲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
對於被監管部門叫停這件事,滴滴相關負責人承認了新產品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們剛開始做花小豬業務的時候,直接假設了既然它是集團的一部分,那麼各種各樣的資質就直接復用滴滴的,這也是我們與監管部門溝通沒有到位的原因。」該負責人說,滴滴在持續加強溝通,已得到越來越多城市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
此外,上述負責人還提到,在安全及準入方面花小豬與滴滴保持一致,雖然價格更實惠但安全絕不減配。
脫離補貼後
花小豬還「香」嗎
今年4月,在滴滴戰略發布會上,滴滴出行CEO程維提出了「0188」構想:安全是滴滴發展的基石,沒有安全一切歸0;3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月活躍用戶人數)超8億。
「MAU超8億」的「小目標」,或許也能很好地解釋今年滴滴甚為活躍,以及大力度對花小豬進行資源傾斜的原因——拓展業務版圖,刺激用戶活躍以增長訂單。
天天領現金、願等紅包、乘客推薦、豬豬連萌……花小豬目前的玩法層出不窮。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有關專家提醒,網約車在下沉市場的情形類似於網約車行業初期,仔細觀察卻又有很大不同。從補貼力度上來看,再怎麼大手筆也無法與當年相提並論,因為時代早已不是那個時代。
分析人士認為,網約車行業已然結束了注重快速擴張和資本運作能力的市場啟動期。如今資本市場對企業要求更高,消費者也變得更為「嚴苛」,精細化運營比一味燒錢更「吃香」。
不可否認,當下花小豬意氣風發,但脫離補貼後花小豬的商業模式能否成立?還需時間來檢驗。
■作者:鄭新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