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小豬」學:一切商業皆有可能

2020-12-24 騰訊網

關注並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設為星標

每天早 07 : 45 按時送達

花小豬是滴滴旗下的一個新業務,主打下沉市場,被稱為「打車界的拼多多」;大額度的優惠券和返現的設計吸引了很多用戶,滴滴也為花小豬做導流;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花小豬這一策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全文共 3853 字,閱讀需要 8 分鐘

—————— BEGIN ——————

最近一個月,被朋友圈刷屏了「花小豬」,被群裡轟炸了「花小豬」,被朋友安利了「花小豬」,被各處引流廣告滲透了「花小豬」;當我第一眼看見它,我的第一反應是:網易出了花小豬app賣豬肉?直到不經意再觀察了幾天,哦~是個打車平臺~再觀察幾天,啥?還是滴滴自己的?

什麼?要自己打自己?

經過最近一個月的觀察、體驗以及周邊收集採訪,以下是自己的一點思考:

一切商業皆有可能。

當我們覺得線上獲客成本高,紛紛轉戰線上,社交+內容=趣頭條;當我們覺得電商平臺早沒有機會,社交+電商=拼多多;當我們覺得音樂差不多網易雲音樂到極致了,社交+音樂=抖音~任何社交+的形式均存在可能,畢竟社交連結一切(包括之前自己半創業做的也是社交+招聘,包括現在社交+電影的思考)。

我一直看好任何社交+的可能,對於社交+打車=花小豬,我表示看好,一切存在即合理。

以下3個問題切入思考:

花小豬是怎麼做的?

首先,滴滴把之前收購「途途e網約車」的能力換殼成「花小豬」。

其次,通過判斷單城市車輛高於200萬車輛以上+三五線城市+自身bd能力結合,找到主要試點城市臨沂和遵義,以及後續拓展城市。

然後,結合之前滴滴玩下來的「車費補貼」+現新興的「拼多多」玩法,確定平臺定位和雙端活動運營策略:

目標人群:3-5線年輕用戶;

運營策略:農村包圍城市,三線試點,拓展至一線;

產品定位:省錢就是存錢;

slogan:打車可以更便宜;

業務模式:打造供需提效平臺,司機側和用戶側兩手抓。

1. 司機側

司機來源:老帶新+自主註冊;

優勢:合規平臺、訂單可拒、雙開便捷(司機每日可拒3單、可以雙開,鼓勵用戶多平臺接單);

激勵:出不出車都掙錢,籤到返現+邀請司機+邀請乘客+活動獎勵。

在我之前的花小豬打車採訪過司機師傅,給我的反饋都是他們願意開花小豬是因為看中活動獎勵——有高峰衝單獎、全天衝單獎等等,可以拿到10-50元的獎勵,最高以前滴滴最早補貼活動拿到過300多的獎勵。

同時他們吐槽說:滴滴也是不斷在學習的,以前最早滴滴的獎勵很容易就拿到的,他們現在都加入自己的學習,每次的任務都不好完成的;高峰期的這些單子都很難送很難完成,基本都拿不到獎勵的,就是滴滴的人一直打電話,就下載體驗看看,有沒有什麼紅利。

看中衝單獎勵;

現在的獎勵很難拿到;

滴滴為了推花小豬頻繁電話滴滴司機強行安利花小豬。

2. 用戶側

用戶來源:種子用戶來自滴滴用戶,通過滴滴完成訂單領券花小豬連結引導,後續主力主要來自朋友圈分享薅羊毛;

計價模式:一口價,非動態計價模式;(便宜誒~)

激勵:註冊返現+打車津貼+活動獎勵+邀請好友。

主要的券玩法類型:

新人禮包:2張6折券+20元立減券(看到了熊熊烈火般的在燒錢);

打車津貼:領取隨機打車津貼,連續7天可再額外獎勵;

城市助力:邀請3個好友助力,可得6折券(這不是拼多多麼~七大姑八大姨找我點一下);

邀請好友:每邀請1位好友,得18元現金(好友註冊得3元,好友首單5元,好友打車第二單10元)。

這裡也可以看出對於邀請成本,花小豬認為首單用戶得成本是3塊,復購成本是5塊,第二單獲客成本可以到10塊,花小豬主要賺得是復購的錢,主要掙LTV的錢。

為什麼要這麼做?

1. 用戶增長趨勢放緩,尋找利潤增長

據網上數據顯示,中國網約車數達1.59億人,滴滴出行是市場第一,2019年6月和2018年12月僅增長0.3%的使用率;明顯滴滴的用戶增長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而且還五面夾擊。

市場規模想要擴大,要想獲得利潤增長,一般無非2種方法:

壓榨現有用戶;

尋找增量;

持續優化現有能力是可以壓榨現有用戶的,但是滲透增量用戶,將本來不打車的用戶,拉入到打車場景,用現有的產品做優化感覺很難;畢竟現有產品已經是搜大船,難調方向,這個時候做個新的東西最適合。

淘寶還有聚划算、天貓、淘寶特價版呢~

2. 長期遭遇反壟斷壓迫,尋求風險分擔

滴滴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80%,這對於一個非國有企業,又直接影響著國民出行,國家是不允許的;合理的競爭有利於市場的平衡,長期的壟斷容易搞事情。

另一方面,對以車企為背景的出行平臺來說,這是不公平的競爭——合規車企運營平臺對於合規車輛要求高,運營成本高;而滴滴提供相對成熟的平臺,長期壟斷,還有大量的車沒有網約運輸證和網約駕駛證。

對於份額偏高的企業,會長期面臨反壟斷等各種政策監管、公眾對巨頭的內在反感情緒壓力巨大,順風車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成年人都知道:不要把2個雞蛋放在1個籃子裡。

子品牌的出現可以有效分擔封殺危險。

3. 激進下沉市場,分散非合規運力

其一,滴滴有大量非合規車輛,國家不允許,但是他又握著大量民生的就業需求;通過打造花小豬,降低車輛標準,分散非合規運力車輛,降低滴滴本身的風險。

其二,降低車輛標準,可以有效拉動下沉三四線城市的司機供給;下沉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中國的人口結構,大部分人還是處於二三四線城市及偏遠地區,一線已趨於飽和;如何開拓新的市場,如何借力分享激勵刺激新的增長,尋找新的盈利點,值得學習和思考。

經濟越落後的地方對於出行方式選擇項多的這類服務,對於價格越會敏感+信賴社交背書,大城市一套城市的獲客方式未必適合三四線,而補貼和分享就太適合了。

4. 母品牌限制多,難挖掘新增長點

這點我覺得最明顯的體會其實是來自於「花小豬」整個是架在微信內部的——所有的滴滴車輛都掛著「花小豬0元打車,微信掃一掃」,我看到了微信,但是沒有看到支付寶,這點也讓人深思。

畢竟玩法主要還是依賴社交連結,分享玩法運用微信再適合不過,但是同時看到的是滴滴打車看到的是另一塊大蛋糕的用戶,他們有微信,沒有支付寶的用戶;有微信支付的用戶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支付寶,這類用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相對下沉市場。

如果是運用滴滴本身去做微信的玩法,考慮本身公司的合作業務,應該會有很多限制,新的玩法容易受到多方的挑戰;同時運用第三方平臺,試探市場反響和管理部門底線,此刻新起一個新的子品牌,我玩我的,想怎麼玩怎麼玩,不行再試,起碼不影響我大盤子裡面的「油水」。

5. 與其別人出來個「拼滴滴」,不如自己上

這兩年來,新增力量一直搶奪打車屆的存量市場,高德、百度、美團平臺上線打車功能,還做起了打車中介;他們自帶流量自帶場景特性,存在對應的使用場景和用戶,這樣的競爭,我相信滴滴是害怕的。

其次,拼多多、趣頭條、抖音快手,甚至瑞幸,都已驗證了下沉市場的機會,也驗證了一切商業皆有可能。

之前的書裡講過一句:新的技術或者業務路徑會對原有的巨頭產生顛覆性的替代,雖然一開始只是一個不起眼會被忽視的角落切入。

滴滴與其擔心下沉市場出席類似拼多多的強勁對手,不如自己先造一個。

有什麼值得學習借鑑的?

參與任何爆款活動的本身就是在學習。

1. 監測產品是否可行,市場是試金石

與其不斷的紙上談兵,不如先將手上可以拿的出來的最小化資源,先去試水一下市場,或者說MVP(最小化可行性產品)先跑起來。

2. 補貼是有效的,錢要花在值得的地方

補貼花在新用戶上,首單不掙錢,要不斷的想辦法讓用戶復購,主要賺復購,賺的是LTV(生命周期總值)。

3. 下沉市場,產品設計要簡約

去掉滴滴繁瑣的多選項乘車方式,留下最剛需的部分,no think to choose(但是花小豬現在的打車體驗我感覺還很欠缺,老打不到車,動不動給我彈分享助力賺錢)。

4. 產品要做大,池子要夠量

這個點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前說電影票房行業與衣食住行比起來是小池子,掙不來大錢;相比市值確實不大,但是要看到上下遊的整體生態鏈路,那盤子就大了。

要做一個行業,選擇一個項目,首先要去看池子夠不夠大,池子不大,很難掙錢;像花小豬看到了三四線的盤子,同時考慮首批試點的車輛,城市車輛必須多於200萬輛,把豬養肥了就可以宰豬了。

5. 獲取用戶最好的方式是社交裂變。

籤到+裂變等多營銷活動形式,其實都是拼多多玩出來的,思考人性的弱點,學會借鑑參考(抄),很多東西是可以延伸的(但是同時現在也可以看出,社交+的場景受限於微信的場子,封你連結,你就沒得玩了)。

6. 遇到發展瓶頸,要學會自我突圍

滴滴突然會來這麼一出,感覺一部分源自於滴滴目前還沒有完全盈利,還在不斷的融資來自資本的壓力,一直的IPO目標又受到2020疫情的影響一拖再拖,滴滴需要「講故事」,或者說「尋找突圍」。

其實大部分的產品順著自己的產品發展,很容易走到發展瓶頸;與其受限於當前的發展,不如學會多方向的思考和突圍,大船難掉頭,就再造個小船,快速試錯。

7. 思考:補貼不是長久之道

對於花小豬的發展,存在一定是合理的,但是我也有擔憂:

現在大部分的增量主要來自於補貼,如果沒了補貼,花小豬的用戶是否還會留下來,畢竟工具型的難點就是可替代性強。

補貼的錢能否快速尋找到雙端的供需平衡和提效,現在補了用戶端,打不到車也不行,死命補司機端,沒有用戶打車也不行,一旦雙端失去平衡,雙發的體驗都是極差的。

寫在最後

一切商業皆可重塑、一切紅海皆有機會。

時代在變化,用戶興奮閾值在提高,需要持續的新事物餵養,機會永遠都在,巨頭也不可能永遠是巨頭,虎視眈眈想邊緣切入的競對,對手永遠都在。

—————— / END / ——————

▼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讚,最後點「在看」 ▼

相關焦點

  • 滴滴為什麼力推花小豬 背後商業動機值得深思
    比如8月17日,花小豬在包括北京、廣州、成都、杭州、南京、合肥、鄭州、青島、太原在內的9個城市「撒錢」,每個城市前8888名用戶的當日第1單減20元,8888個名額用完後所有訂單6折最多減10元。「一開始沒覺得它有啥好,後來發現獎勵給的不少」,司機宋師傅對鳳凰網財經表示自己現在同時使用滴滴、花小豬兩個軟體,因為在推廣階段,花小豬不僅乘客分享有獎勵,在司機端平臺也單單有獎。
  • 花小豬,真正的對手是誰?
    這說明了網約車有一定的門檻,其他非網約車行業想來攪局難度就會大很多,並且每個城市都需要單獨的網約車牌照,也極大的限制了進入網約車攻城拔寨的速度。綜上,擁有巨頭(如騰訊、阿里)加持、有龐大的導流入口、而且擁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才有比較大的機會跟花小豬扳手腕,否則可能只會被碾壓。我們先來看下騰訊、阿里在出行服務投資了哪些公司。
  • 「打車界的拼多多」,花小豬還能「香」多久?
    據悉,在去年滴滴內部一次業務會討論中,有員工提出做一款實惠網約車產品的想法。而後,原滴滴網約車平臺副總裁、區域總經理孫樞成為這個項目的總經理。滴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創立花小豬的初衷有兩點:一是為了滿足年輕用戶、價格敏感型用戶的出行需求;其二,從企業自身來講,創立新品牌能激活這個成立已有八年的公司,為團隊注入新的活力。
  • 「花小豬」在青未獲經營許可
    不過,8月18日,青島交通運輸局的官方微博發出一條特別提醒:「在青島,花小豬打車平臺涉嫌違規。」消息稱花小豬平臺不具備網約車經營資質。 「花小豬」打車軟體的優惠力度究竟有多大?對於在青島市涉嫌違規的情況乘客和司機怎麼看?記者為此進行調查探訪。    / 記者體驗 /首單0元 優惠力度相當大    8月19日中午,記者使用「花小豬打車」APP,親身體驗了打車服務。
  • 滴滴正式「認親」花小豬:停不下來的滴滴,在講故事給誰聽?
    2020年8月,花小豬打車宣布郭麒麟為品牌形象代言人。據藝恩數據統計,郭麒麟微博粉絲以年齡25歲以下為主,女性佔七成,《慶餘年》中範思轍一角「商業奇才」「精打細算摳門」等性格標籤為其帶來了角色光環,與花小豬「全網超低一口價」「主打年輕市場」的產品定位吻合。
  • 小豬羅志祥的分手成本到底有多高?可惜最終絆倒在了最後100米!
    小豬羅志祥和周揚青的分手成本,到底有多高呢?你們大家知道嗎?比我們大家一輩子積累的都多!小豬羅志祥的分手成本到底有多高呢?2013年,小豬羅志祥狂賺1.26億,超越周杰倫,成為了中國臺灣最吸金的歌手。2015年,小豬羅志祥憑藉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再度爆紅,紅遍大江南北。據《鏡周刊》報導,現在小豬羅志祥每季酬勞約4200萬,參加《創造營2020》酬勞跟這個差不多。不少網友呼籲小豬羅志祥離開兩檔節目,預計損失8400萬。
  • 一切皆有因果,萬事皆有安排
    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而我們的青春走了,就再也沒有了年輕,只能跟隨命運的齒輪一路向老奔去,來到人生的盡頭。四季可以輪迴,電影可以重放,失去的時光,帶走的青春,便再也找不回了。小時候,我們以為時間很多,生命很長,好像永遠都不會老去,一晃眼,有些人只能是過去,有些事只能留在記憶裡。
  • 滴滴/花小豬「拼多多」化後,私域流量如何「拼」出來?
    「拼多多化」不僅僅是只適用於電商行業,理論上萬物皆可「拼多多化」,包括在線教育行業。因為背後的底層邏輯是通用的,因為營銷的本質就是傳播。百團大戰的補貼爭流量之後,這種紅包活動推廣市場的方式依舊沒有消失。
  • 花小豬:換身馬甲就可以重寫滴滴歷史?
    有了滴滴快車,為什麼還會出現花小豬?花小豬會成為打車界的「拼多多」嗎?、網約車市場會重啟補貼大戰嗎?......還沒有成為名人之前,外界並不清楚花小豬和滴滴之間的關係,但現在換身馬甲的它再也掩蓋不了滴滴系的事實了。現在的問題是,在滴滴已經幾乎壟斷的網約車市場,此時出現的花小豬還有什麼意義。
  • 《花小豬打車》自動分享行程設置方法
    18183首頁 花小豬打車 《花小豬打車》自動分享行程設置方法 《花小豬打車》自動分享行程設置方法 來源:網絡
  • ...鄭州|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北京鴻易博科技有限公司|花小豬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魏妙9月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鄭州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獲悉,「花小豬打車」APP平臺(以下簡稱「花小豬」)涉嫌在鄭州市違規經營,該支隊約談「花小豬」運營單位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滴滴公司鄭州分公司)負責人,責令「花小豬」APP停止運營,立即整改。
  • 「滴滴一單、花小豬幾十單」?自我革命背後的下沉市場
    但有不少媒體報導稱,滴滴網約車公司副總裁孫樞才是花小豬的實際負責人,他是滴滴在2014年從Uber挖來的五員大將之一。去年12月,孫樞被爆出將離開原崗位,並繼續在出行領域創業,創業類型也十分保密,不為外界所知,現在看來,或許正是如今的花小豬。一次派出兩位老將,滴滴對花小豬的期望可見一斑。
  • 「花小豬」養成記:滴滴要再造一個順風車?
    有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花小豬是滴滴東區負責人牽頭成立的公司,只是近期才浮出水面。對於花小豬誕生的目的,一位出行行業資深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分析稱,一方面滴滴是希望通過打造一個新的平臺來獲取增量,另一方面則是滴滴通過給自己製造一個新的「假想敵」來巧妙規避一些東西,從而達到利益更大化。
  • 滴滴成立花小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每經編輯:王麗娜啟信寶數據顯示,8月7日,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對外投資,成立花小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張力峰。資料顯示,此前滴滴打車相繼推出了兩個新的獨立品牌——「青菜拼車」和「花小豬」。「青菜拼車」由原拼車服務升級而成,「花小豬」則主打「實惠便捷」並指向「年輕用戶」。啟信寶顯示,「花小豬出行」的商標隸屬於北京鴻易博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滴滴出行副總裁趙意波。
  • 滴滴的新故事,花小豬,會變好還是變壞?
    滴滴費盡心機打造的"奇兵"--花小豬,最近卻成為了一個滴滴的大麻煩。就在去年的最後兩天,花小豬宣布將在北京地區暫停服務,其平臺將組織在北京的司機進行核酸檢測、而在這之前,北京市有關部門通報一名無症狀的感染者為花小豬的司機。
  • 律師:無資質,程維創立的花小豬上線至今一直被詬病不斷
    對於司機,花小豬設置了高峰接單、全天獎等多項激勵,獎勵要比滴滴更高。「一口價」模式被疑為平臺拉流量乘客在花小豬打車下單後會有彈窗提示:一口價須知。內容是:全程一口價,堵車不加價。交通狀態是隨時在變化的,完全有可能出發的時候部分路段擁堵,花小豬一口價已經考慮了堵車因素,上調了價格。到實際行駛到該路段的時候可能已經暢通無阻,完全不堵了。
  • 心理學家:幸福來自那裡,一切皆有因果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有內在的基因,因果的循環。「善待他人,收穫自己」,幸福是相互的,你給我陽光,我就還你燦爛。國學大師南懷瑾曾就認為:「一個人要想有好的結果,不如有好的開始」。
  • 花小豬打車被多地叫停背後:裂變營銷在出行領域玩不轉嗎?
    花小豬佔領朋友圈在朋友圈一直有一個「傳說」——鐵打的拼多多,流水的裂變營銷追隨者。憑藉裂變營銷,拼多多大獲成功。其迅速聚攏海量用戶,最終通過上市實現一夜暴富的「生意經」,著實讓其他企業眼紅。模仿,自然迅速被安排。為此,我們看到在朋友圈中,時常都有不同的應用、平臺憑藉裂變營銷領一時風騷。
  • 省錢即存錢 花小豬打車「薅羊毛」不走尋常路
    僅僅公開數月時間,花小豬就成為網約車行業內的大熱門。並引發了各方廣泛的關注。與傳統打車軟體不同的是,花小豬打車採用乘車「一口價」的方式,並且優惠及折扣的力度很大,這一宣傳立刻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的關注。由於優惠眾多,網友紛紛戲稱「豬毛」薅不完。打車還能省錢,花小豬這波操作到底是怎麼玩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心外無法,心外無物,一切皆由心生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心外無法,心外無物,一切皆由心生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此心為本心,本性本源之心,天人合一者之心,神人聖人之心,佛心道心,大人之心,大夫之心,真人之心,真人之正心。擁有此心者,盤古也,上帝也,道也,一也,一者非二,何來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