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一個完美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原諒一切,而是在於這點

2020-12-24 青史通鑑

尼採:一個完美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原諒一切,而是在於這點

尼採(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尼採20多歲的時候閱讀了德國偉大哲學家叔本華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後,尼採說:「我自從閱讀了叔本華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知道,叔本華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要聽。」

尼採將叔本華稱之為「我偉大的哲學導師叔本華」,尼採的哲學確實有著叔本華思想的「深刻的印記」。叔本華在世界哲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是現代哲學史不容忽視的重要「巔峰」。叔本華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幾乎所有的哲學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積極向上」的。但是叔本華卻反其道而行之,開創了他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他認為,人生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人總是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搖擺。人生就像擺鐘,人們的目的得到實現的時候就無聊,如果目的沒有實現就痛苦。

叔本華同時還開創了「唯意志論」,這是一種非理性主義哲學。據說,叔本華是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理性主義哲學認為人的行為基於理性,而「唯意志論」卻認為人的行為並非基於理性,人的行為根本就不受理性的控制,而是受到自己某種深藏不漏的「意志」的制約。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提出,世界的一面是我所見到的「表象」,作為表象的世界僅僅是外在的表象而已,並非是世界的本質;世界的本質在於世界的另一面,即「我的意志」,「我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質之所在。叔本華的這些觀點,和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有點類似。弗洛伊德曾經坦言,他心理學上的許多「創見」,首先是由叔本華所發現的。只不過叔本華是站在哲學對高度,憑藉哲學家的直覺發現了許多心理現象,而弗洛伊德則通過心理學這門「科學」對這些現象進行了證明。

叔本華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他的學生」尼採,則在叔本華的基礎上,開創了西方現代哲學,成為現代哲學史上的「雄傑」。尼採反傳統倫理的批判思想,對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曾經發揮了十分重大作用,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就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識中心」。

眾所周知,尼採提出了「超人哲學」、「強人哲學」、「錘子哲學」,尼採心目中的「超人」是人類的理想形象,因為尼採認為他所生活的時代的人們太令他失望了,於是根據自己的想像提出了具有強力意志的「超人」形象。尼採比較認可拿破崙這個人,對拿破崙大帝贊善不已,但他也沒有將拿破崙當作「超人」。由此可見,「超人」僅僅是作為一種追求的完美形象,而非現實當中的人。

至於現實生活當中什麼樣的人才是完美的人,對此,尼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尼採心目中「完美的人」已經比較接近「超人」了。

尼採在《論道德的譜系》中強調說:「一個完美的人,他並不是原諒了別人,而是他忘了一切,記不住任何別人對他的侮辱和詆毀。」

尼採進而解釋說:「當一個高貴的人感受到怨恨的時候,這怨恨會爆發,且這種怨恨會瞬間消耗掉,所以對自己並不會產生毒化作用。然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高貴者並不會感受到怨恨,但是那些所有的無能者、軟弱者卻經常會感受到怨恨。」

相關焦點

  • 尼採:做到這2點,你將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
    尼採是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他提出的「超人哲學」為我們許多中國人所熟知。按照「超人」的要求,尼採認為一個人必須做到2點,便能夠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當然了,恐怕這只是尼採的偏見,但是畢竟其中也包含不少合理的成分,或許能夠為我們所借鑑。
  • 尼採是自然主義者嗎?
    基於此,沙赫特給尼採的自然主義下了一個定義:「尼採可以被理解為一位自然主義者,因為他對一切人類事物的說明和解釋,不與科學相衝突」,甚至在某些地方他「還受到了科學的影響」,並且他的說明和解釋「不涉及到其他任何超越於此岸世界之外的東西」。可見,沙赫特將尼採自然主義的特徵歸納為如下三點:1,尼採只關注此岸世界;2,尼採對此岸世界的論述與科學不衝突;3,尼採的某些論述受到了當時科學的影響。
  • 讀《當尼採哭泣》有感:真正束縛人的,是我們自己內心的那些恐懼
    布雷爾愛上了自己的病人貝莎,在貝莎離開後,他的整個人陷入了對貝莎的想念和幻想裡。他覺得自己的妻子瑪蒂爾德,雖然是整個城市最漂亮的女人,可是她沒有文化,沒有思想,整個人讓他感覺到害怕。她是一個不停的生孩子,生更多孩子的女人。在這樣的感受中,他遇到了尼採,開始幫尼採治療絕望感和自殺傾向。
  • 《尼採經典語錄》一旦選擇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2、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4、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5、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 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使我們更強大。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2、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3、 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天賦的才能而悲觀:要是覺得自己沒有才能,就去學習一種。創造者尋找的是同伴和共同收穫者;因為在他那裡,一切都已成熟,只等著收穫了。但是他還少一百把鐮刀,他沒辦法去收穫,所以他異常憤怒地去拔那些麥穗。 創造者尋找的是同伴和那些會把鐮刀磨得鋒利的人,可是人們卻視這些人為毀滅者和輕蔑善惡者。而事實上,他們才是收穫者和慶祝豐收者。
  • 被稱為瘋子的尼採,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喜歡他呢,值得了解的生平
    也許,哲學家沒有幾個不是瘋子的!尼採最終是瘋了。但他的哲學思想,對人類影響甚遠。他的每一句話,看似犀利尖銳,揭露了人性最醜惡的一面,但也會讓人醒悟,給人以動力,那是一種在看清事實的絕望後又找到新的出發點的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
  • 追求一個六十歲的人,不是做到「完美」,而是做好這三點
    這麼來看,就算邁過60歲大關,也真的不必服老,因為儘管已經算是老年群體了,但是前面還有「年輕」兩個字作為定義詞。該幹什麼幹什麼,有什麼夢想與渴望,還有大把的時間與精力可以實現,比如:談場轟轟烈烈的黃昏戀!不過想追求成功一個六十歲的人,不是做到「完美「,而是得做好以下這三點。
  • 尼採逝世120周年|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尼採的路數與上述三種傾向恰好針鋒相對。他反對否定生命,要求肯定生命,甚至要求肯定生命中的痛苦,肯定多樣性、生成和差異。從黑格爾到尼採,不是德勒茲一人的轉向,而是法國哲學的一個大轉向。端看他問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是美?」「什麼是正義?」這是柏拉圖式的提問。「哪一個是美?」「哪一個是正義?」這才是與辯證法相對的系譜學問題:「在尼採看來,『哪一個』的問題意味著:哪些力支配著給定的事物?哪種意志佔有了它?哪一個被表現和彰顯,哪一個被隱匿?只有『哪一個』的問題才能把我們領到本質的問題上。因為本質只是事物的意義和價值;本質由與事物密不可分的力和與力密不可分的意志確定」。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尼採說強力意志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人生的意義。不可否認意志確實可以激發人的能動性,能夠使人為他人所不能為。意志可以驅散恐懼和懦弱,展現出更強的目標性,讓人忽略掉過程中的痛苦與煎熬,勇敢地面對一切挑戰,創造出想像中的未來。
  • 尼採逝世120周年|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尼採
    尼採的天才就是整體意義上的,是生命意義上的。尼採是為數不多的、能讓我們重新獲取自由、領略生命的哲學家。在很大程度上,尼採的哲學根本不是哲學,而是去除了故事和感情的愛與生命。我們感受著它的純度、激情、(偶然之後的)必然。「權力意志」正是對生命的主體的勾勒:是在科學化之後再度飽滿的力量。「永恆輪迴」訴說的是生命的運動:每一個生命、每一種語言都變成了永恆。
  • 尼採與加繆的思想交鋒,適合那些目光深邃之人,愚者請遠離
    人為了生存,必須自己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但這是何等的困難呀,因為人很長時間都沒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尼採認為所有的偶像或偶像崇拜,都產生於人的先天愚昧,也就是對永恆思想的信仰。但問題是永恆是不存在的,上帝只是自己精神的一種異化。蘇格拉底、笛卡爾、黑格爾,一切的先知和哲學家的所作所為都不過是發明了是自己的現狀異化的新方式。
  • 《你卻愛著一個SB》:被最愛的人傷害還能夠原諒只因為一個字!
    《你卻愛著一個SB》這部作品是屬於 188男團作品之一,我覺得看過這系列作品的朋友們一定明白這系列的套路,那就是一個字虐。而且這系列作品的作者大大是水千丞,很多人一聽到她的作品都會忍不住先問一句,虐不,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虐是真的虐,但甜也是真的甜,一部作品有虐有甜才好看嘛,故事曲折一點也更有興趣點。
  • 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謂勇敢,就是敢於超越
    初遇愛情的尼採又遇上了莎樂美,此莎樂美不是王爾德筆下的為愛燃燒的絕美少女,而是天才女性,是弗洛伊德賞識的學生,還與詩人裡爾克同居同遊。可以想見遇到這樣一個一見鍾情卻註定得不到的愛人,對尼採的打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開篇就表明,查拉圖斯特拉因為愛人類,所以下山拯救人類,他的行為表示了至少人類還不是「不可救藥」。人類就是一條被捆綁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索——它是一條橫跨深淵的繩索。人類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是一座橋梁,而不是一個目標:人類的可愛之處是跨越,而絕非向下走。
  • 原諒背叛者,「並不是因為心寬而是不舍」,記住2點方可安然自在
    我多麼想做一塊沒有感情的石頭,我也多麼想做一個無情無義的人,這樣就再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我,可我終究是一個凡夫俗子,無法如聖人般,心無旁騖。七情六慾掌控著我們的心神,使我們沒有好的歸宿,而人之所以痛苦,終究分不開兩個字,一個是得不到「欲」字,另一個是甜蜜和痛苦中間的「情」字。
  • 尼採名言警句55則
    對所愛的人,應鍛鍊他,使他提高,這才是真正的愛。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61、要填飽肚子,是人不能那麼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62、人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所幸,你們因為沉醉反而未受損傷。你們的肌肉無力,神智不清,便不象我們覺得階梯上的石頭如此之硬!71、一個勤奮的人雖然會因為他的勤奮而損害到他的見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與創意,但是他依然會受到褒獎真正的男子渴求著不同的兩件事:危險和遊戲。72、一個人需要朋友是因為他無法單獨。
  • 福柯的譜系學方法源於尼採
    眾所周知,福柯的「譜系學」方法受尼採影響,他將尼採對於道德起源偏見的歷史追溯和批判發展為一種「效果史」的歷史學方法,即「把尼採各種著作中的許多因素抽取出來,編織在一起,形成一個福柯版本的尼採譜系學方法論」。
  • 海德格爾的《尼採》:形上學的終結者與強者的悲觀主義
    因為沒有出路。柏拉圖不會悲觀,他認為現象界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人需要的是追求「理念」,過真理的生活。虔誠的宗教信徒也不會悲觀,塵世生活是一種「修行」,人最終要捨棄此岸世界奔向彼岸世界。現代人會悲觀,因為現代人那裡沒有彼岸世界,人生活的世界就是唯一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不能被否定掉的。
  • 豆瓣9.2,《當尼採哭泣》:選擇你的命運,熱愛你的命運
    這意味著這本書將印刷十萬冊,擺在藥店、麵包店、學校和年度書展的書架上免費分發給市民。《當尼採哭泣》這本書,延續了歐文亞隆一貫的風格:心理治療方法完美地融入小說的情節、醫生與病人真誠的對話和建立了誠摯的情感,以及取得突破性的成長。而且,《當尼採哭泣》詩意的語言和理性的雄辯,讓讀者反覆閱讀、愛不釋手,豆瓣評分高達9.2。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尼採寫道:「……而且人確實也是一位藝術家:形上學、宗教、道德、科學——這一切只不過是人力求藝術的意志、力求說謊的意志、力求逃避『真理』的意志、力求否定『真理』的意志的怪胎而已」。因此,至少在前期和晚期的尼採那裡,科學都不是特別受到肯定和讚揚的。尼採意在推進科學?說這話還得小心點呢。
  • 坤鵬論:為什麼尼採說上帝已死?
    柏拉圖把人定義為雙足無毛動物,他就把一隻雞的羽毛拔光,拎到講座上說:「這就是柏拉圖所說的人。」柏拉圖對這個刺頭相當無奈,有人請他給第歐根尼下一個斷語,他回答說:「一個發瘋的蘇格拉底。」後來,犬儒主義被指是對他人的動機從根本上不信任的一種心理態度,或者意指那些「憤世嫉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