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簡歷倒賣 招聘平臺責無旁貸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許多有此遭遇的應聘者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了他人手中。據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相比線下人才市場招聘,線上求職已成主流方式。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求職者往往會在多個平臺註冊,簡歷中的信息也會比較詳細,包括姓名、電話、受教育背景、職業經歷、薪酬意向等等。一旦發生洩露,對個人影響極大。簡歷倒賣之前早有曝光,令人費解的是,這個黑色產業鏈始終活躍。

個人簡歷之所以被大量倒賣,有的是直接藉助招聘平臺的內鬼,有的是通過郵箱和提取器獲得——購買一個企業招聘帳戶,發布招聘啟事和郵箱即可。還有的是通過簡歷採集系統,直接從招聘網站批量下載簡歷——招聘平臺有個業務,就是哪怕應聘者沒投簡歷給你,只要購買企業招聘帳戶,在平臺上進行充值,就能查看、下載簡歷。

無論個人簡歷是通過哪種方式洩露,招聘平臺的責任都不可推卸。如果是內鬼,那是因為平臺的內控有問題。如果是通過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騙取簡歷,那是因為平臺審核把關不嚴。如果應聘者明明沒投簡歷,只要給平臺交錢,企業就能批量下載簡歷,那更相當於平臺直接把應聘者「賣」了——事實上,很少會有正規企業,通過自己去平臺批量下載簡歷招人。

不法分子能夠偽裝成招聘企業批量竊取個人簡歷,說到底還是因為招聘平臺基於自身經濟利益考慮,對入駐企業資質審查過於寬鬆,甚至流於形式。作為應聘者,在招聘平臺上填寫個人簡歷信息,並將相關信息存儲於平臺,已經與平臺之間建立了法律上的契約關係。招聘平臺必須承擔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義務,造成信息洩露則需承擔法律責任。

招聘平臺之外,無論是售賣簡歷者、售賣企業帳號者、提供簡歷提取技術者還是購買簡歷者,實施的均屬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公民個人信息,是指與公民個人密切相關,且其不願被特定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所知悉的信息。在刑法語境裡,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即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的一項人格權。

違反法律規定出售、提供、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都是法定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行為人只要沒有出售、提供、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法律依據或者資格,沒有得到公民個人的許可,就已經涉嫌構成犯罪。簡歷倒賣因此是典型的犯罪行為,司法機關應該加大打擊力度。招聘平臺在關閉問題帳號之外,還應積極向相關部門舉報。

夯實招聘平臺責任,加大司法打擊力度,簡歷倒賣的黑色利益鏈條必須被剷除,「圍獵」求職者的罪惡遊戲,不容繼續猖獗下去。(止凡 漫畫/陳彬)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來論|杜絕簡歷倒賣,招聘平臺責無旁貸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簡歷倒賣之前早有曝光,令人費解的是,這個黑色產業鏈始終活躍。個人簡歷之所以被大量倒賣,有的是直接藉助招聘平臺的內鬼,有的是通過郵箱和提取器獲得。還有的是通過簡歷採集系統,直接從招聘網站批量下載簡歷。無論個人簡歷通過哪種方式洩露,招聘平臺的責任都不可推卸。如果是內鬼,那是因為平臺的內控有問題。如果通過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騙取簡歷,那是因為平臺審核把關不嚴。
  • 個人簡歷被倒賣,招聘平臺難辭其咎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記者調查發現,這種現象背後存在黑色產業鏈,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近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評論:打擊倒賣簡歷要多管齊下
    打擊倒賣簡歷要多管齊下據《新京報》12月7日報導,一些應聘者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不難看出,簡歷被買賣與相關招聘網站或平臺存在管理和技術漏洞,有密切關係——通過在招聘網站註冊後虛假招聘,說明招聘平臺在資格審查上存在漏洞,而通過工具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說明相關招聘網站或平臺,在技術安全的確保上仍存在不足。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而這背後掩藏著一條完整的黑產業鏈,大肆倒賣求助者的個人簡歷牟利。筆者認為,倒賣簡歷嚴重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這條黑產業鏈必須堅決斬斷。<br/><br/>  隨著網絡和科技信息技術發達,網上求職比較方便,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為了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少求職者,特別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他們往往「病急亂投訴」,在多個招聘平臺註冊和投出個人簡歷。
  • 網投簡歷被倒賣 軟體批量下載 應聘者頻受騷擾 到底是誰動了你的簡歷
    無論是「內鬼」倒賣,還是不法分子通過虛假招聘批量採集信息,求職平臺都難辭其咎。 12月3日,記者分别致電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4家招聘平臺客服熱線進行舉報,工作人員均表示,他們對上述情況並不了解,會將這些舉報信息進行記錄。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中國經記者》記者注意到,簡歷信息被倒賣並不是新鮮事,去年3月,一家號稱擁有全國最大簡歷庫的招聘類數據公司巧達科技,因為販賣8億份個人簡歷,所有員工被警方帶走。儘管有前車之鑑,但受利益驅動,簡歷被倒賣的事情仍在持續。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北京晚報評論:釣魚式招聘,平臺難辭其咎
    剛在招聘網上投出簡歷,便頻繁接到電話,只可惜都不是招聘企業打來的,而是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的騷擾電話。媒體調查發現,網絡上有一個獲取、倒賣求職簡歷的非法產業鏈,通過釣魚式招聘,騙取求職者的信息,「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求職者簡歷,媒體和公眾已經關注多年,監管部門也有相應的治理。
  • 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風波」據稱「40元可買十萬條簡歷」
    近日,據新京報消息,一些簡歷信息正在被販賣。一位信息販子稱,他手握十萬條個人簡歷,這些數據只需要40元。值得注意的是,簡歷信息中有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LOGO。對此,前程無憂回應稱,「初步斷定,這是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非法售賣。
  • 誰動了你簡歷?調查:發招聘信息的可能是"假企業」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誰動了我的簡歷?
    受訪者供圖  「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簡歷商家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你的簡歷可能這樣被賣了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隨後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誰又該為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洩露買單?
  • 誰動了我的簡歷:有賣家網上公然叫賣 一手簡歷可賣3.5元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招聘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
  • 誰賣了我的簡歷?
    至於簡歷從何而來,上述兩位賣家均表示,自家簡歷都是從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平臺上的企業帳號直接下載的。另有賣家提到,自己出售的簡歷是通過「發帖」獲得的,能夠保證簡歷是「實時的而且是一手的」。4家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
  • 揭秘在線招聘黑產:400元可辦假營業執照,智聯招聘帳號標價賣
    雷達財經調查發現,招聘網站背後存在多條黑色產業鏈。有賣家提供營業執照生成器、各招聘平臺不同等級帳號等方便買家進行招聘,買家得到帳號後,可通過招聘代發等途徑大量散布虛假招聘信息進行詐騙,亦或是在獲取簡歷後將其中的求職者信息進行倒賣、推銷等活動。
  • 智聯招聘用戶隱私洩露舊疾未愈 又現疑似「皮肉招聘」
    《投資者網》侯書青近日,據媒體報導,有求職者反映自己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屢次收到陌生來電與簡訊的騷擾。調查顯示,銷售來自招聘平臺上的簡歷與個人信息已經形成一整條黑色產業鏈。其中就包括智聯招聘等知名招聘平臺。
  • 秋冬招聘季,當心簡歷信息被販賣!求職者投遞簡歷幾小時後,被拉進刷...
    而名單上其他遭受信息洩露的受害者,不少也是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QQ、貼吧等就是簡歷販賣的交易地,調查中,記者聯繫到了一位賣家。
  • 我的「簡歷被出賣了」,難道求職也有錯
    事實真相是:原來求職簡歷被賣了!根據了解,目前市場有一個現象,以前叫情報站在叫機構,簡歷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3000份。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他們如何獲取我們的簡歷呢,可能你還不清楚吧!
  • 廣外「雲招聘」:免費線上簡歷診斷,精準推送招聘崗位
    共有168家單位線上參會,提供總崗位數778個,招聘需求人數5672人,「入場」參加網絡視頻招聘的學生達1783人,向參會企業投遞簡歷6705份。據悉,廣外還將在3月30日、4月16日繼續舉辦專場網絡視頻招聘會,實現「雲招聘」常態化。
  • 前程無憂捲入簡歷非法售賣風波 正值私有化路上
    11月25日上午,前程無憂方面以核實情況為由於新京報方面索取了部分印有「前程無憂」LOGO的簡歷。前程無憂方面稱,正與司法、網信等相關部門溝通調查取證。對於新京報方面新提供的內容,會由技術部進行核實並匯報給相關部門。此前,前程無憂方面曾「初步斷定,這是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非法售賣。」此外,新京報已將全部資料移交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