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招聘季,當心簡歷信息被販賣!求職者投遞簡歷幾小時後,被拉進刷...

2020-12-15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在個人隱私洩露這個層面上,仍然有很多違法的情況存在。比如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可很多求職者都發現他們的簡歷被販賣了。

記者手機裡的這份文檔,包含兩百人的個人信息,求職者可樂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年5月,浙江女孩可樂在某招聘網站發布求職簡歷,等來的並不是投遞企業的回覆,在她投遞簡歷不過幾小時後,一個未知號碼打了進來,對方讓她添加微信,並表示要幫她找工作。

可樂頻繁接到類似的騷擾電話,以至於5月底她接到當地防詐熱線的致電,提醒她謹防詐騙。而名單上其他遭受信息洩露的受害者,不少也是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QQ、貼吧等就是簡歷販賣的交易地,調查中,記者聯繫到了一位賣家。

簡歷信息販賣者 :打個比方,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二手八毛錢,就是四塊三,四塊三再加一次隔天三毛錢是四塊六,一天的話就掙個幾千塊。

求職者們剛發布,被截獲的簡歷是賣家眼中能賣上價錢的一手簡歷。二手簡歷之所以相對廉價,是類似可樂這樣的求職者在被電話騷擾後,已經不容易上鉤。買「可樂們」信息的人,就是那些想讓他們去刷單、貸款,對他們有需求的人。這批信息在經歷第一次販賣後,還在被有各種需求的買家獲取、擴散。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

簡歷信息販賣者:自己發貼,以公司的名義去招聘求職者,求職者會把簡歷投到你的郵箱裡。比如有一萬條,直接批量把這一萬條提出來,還可以篩選地、年齡等。

想要獲取大批量的簡歷,還是要依託於招聘平臺。個人或組織在平臺註冊企業帳號後,就可以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職者主動投遞簡歷,24小時不間斷地獲得信息。

在這一過程中,不僅企業帳號可以買賣,招聘信息可以找人代發,批量提取簡歷的工作也可以由軟體代勞。另一種途徑是,在獲得企業帳號後,有些招聘平臺只要充值就能獲得查看或下載簡歷的權限,這時再藉助軟體的力量,直接從招聘平臺實現簡歷的批量下載。

可以說,從帳戶註冊到發布招聘信息再到簡歷管理,平臺在這其中任何一個設計、技術、規則等漏洞,都會為信息洩露大開方便之門。而簡歷從招聘平臺流失到QQ群、貼吧等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有利益輸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所長 周漢華:求職簡歷這種信息應該是屬於灰黑產業,違法犯罪分子對他們來說是含金量比較高的信息,通過這種信息裡面可以實施各種違法犯罪的行為,包括詐騙、傳銷、刑事犯罪等。招聘的機構,以及一些網絡平臺,群裡面的那些個體、個人,不同的主體都有相應的法律責任,要具體進行區分,因為這個鏈條非常長。

目前已有的一些招聘平臺在監管方面已經表現的較為嚴格。比如企業帳號註冊時需要進行營業執照審核、人臉識別等層層把關。以及往往用來洩露簡歷的企業帳號的生命周期僅維持數天,平臺會在短期內監控到異常進行封號。一方面是嚴格的管控下鑽空子的情況還能存在,另一方面,那些把關嚴格的平臺會比寬鬆平臺流失出更少的信息。

網購記錄、外賣配送地址、門店會員信息……大數據時代,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保護,每一個人都有成為「透明人」的風險。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85.2%的公民遇到過個人信息洩露情況。為保護個人信息,我國的立法一直在全力奔跑。現階段,我國已經基本構建起以《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為核心,以《民法典》為依託的個人信息保護體系。法律的框架已經建構起來,接下來就應該是嚴格的執行。出現一起,嚴懲一起,嚴懲一起,震懾一批。守護個人信息安全,必須斬斷灰色產業鏈,讓違法、違規的人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張曉璇)

相關焦點

  • 當心信息被販賣!投遞簡歷幾小時,被拉進刷單群,頻接騷擾電話
    例如,又到了一年一度秋冬招聘季,但很多求職者發現自己的簡歷被賣掉了。記者手機裡的這份文件包含了200人的個人信息,可樂就是其中的一個求職者。就在今年5月,來自浙江的年輕女孩可樂在一家招聘網站上發布了自己的簡歷。她等到的不是已投簡歷公司的答覆。
  • 投遞簡歷後被拉進刷單群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販賣產業鏈
    投遞簡歷後被拉進刷單群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販賣產業鏈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12-14 20:27:26 Mon    已有招聘平臺在監管方面較為嚴格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已有招聘平臺在監管方面較為嚴格,比如說企業帳號註冊時需要進行營業執照審核、人臉識別等層層把關。除此之外,會對可洩露簡歷信息的企業帳號生命周期僅維持數天。平臺會在短期內監控到帳號異常並進行封號。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一天能掙幾千塊
    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信息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信息洩露的源頭,一條信息販賣產業鏈由此而來。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個人簡歷一般包括姓名、聯繫電話、住址、教育履歷、職業經歷等個人重要信息。然而,求職者的簡歷卻成了不法者牟利的「工具」。個人簡歷被倒賣後,對求職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不斷收到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如果個人信息被不法人員用於網絡貸款、擔保等交易,求職者還有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財產遭受損失。
  • 你的簡歷可能這樣被賣了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投遞簡歷後應聘者受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記者通過搜索發現,每年求職季來臨,求職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應屆畢業生經常會收到不明來源的招聘電話。北京某大學兩位博士研究生就曾表示,自己此前在網上找工作時,頻繁地接到了解自己個人信息的招聘電話。
  • 58同城招聘助力京東物流提升招聘效果 單場直播超3000份簡歷投遞...
    58同城這場僅1.5小時的直播活動,使京東物流收到3000多份簡歷、超5000人與HR溝通求職意向,有效提升企業招聘效果,為京東物流制勝「雙十一」儲備豐富優質的人力資源。直播招聘發布多元招聘崗位,近4.5萬餘人觀看、簡歷投遞超3000份58同城憑藉4億高活人才庫、覆蓋近90%的基礎用工市場的領先優勢,深度契合京東物流的大規模用工需求,通過為其定製專場招聘直播服務來招募人才。
  • 2元一條,還能訂製:誰賣了我的簡歷?
    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 誰動了你簡歷?調查:發招聘信息的可能是"假企業」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通過電子郵件投遞簡歷有哪些禮儀?
    但是投騰訊就用QQ郵箱,投網易就用163郵箱,這個大家都懂的:)二、投遞簡歷的語言選擇1. 如果招聘信息中明確註明了接收簡歷的語言,則嚴格根據招聘信息中的要求來選擇投遞簡歷的語言;2.三、郵件標題的設置關於郵件的標題問題,如果公司在職位信息中已經聲明了用哪種格式為主題,儘量照著做,因為這是初步篩選的標準。比較保守方法命名是姓名-崗位-學校。不要認為一個HR一天收到的簡歷只有幾份或幾十份,事實上是有幾百份甚至幾千份應聘不同職位的信件。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位信息販子售賣10萬餘條帶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logo的簡歷,打包賣價僅40元。針對此,前程無憂公司公開回應稱初步斷定「是招聘企業收到求職者簡歷後被個別人獲取違法售賣」,智聯招聘方面則稱將進行內部調查。
  • 杜絕簡歷倒賣 招聘平臺責無旁貸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許多有此遭遇的應聘者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了他人手中。據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相比線下人才市場招聘,線上求職已成主流方式。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求職者往往會在多個平臺註冊,簡歷中的信息也會比較詳細,包括姓名、電話、受教育背景、職業經歷、薪酬意向等等。一旦發生洩露,對個人影響極大。
  • 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風波」據稱「40元可買十萬條簡歷」
    近日,據新京報消息,一些簡歷信息正在被販賣。一位信息販子稱,他手握十萬條個人簡歷,這些數據只需要40元。值得注意的是,簡歷信息中有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LOGO。對此,前程無憂回應稱,「初步斷定,這是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非法售賣。
  • 誰賣了我的簡歷?
    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使用QQ群搜索功能輸入關鍵詞「招聘簡歷」,便出現眾多售賣求職者簡歷信息的群。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 來論|杜絕簡歷倒賣,招聘平臺責無旁貸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事實上,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相比線下人才市場招聘,線上求職已成主流方式。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求職者往往會在多個平臺註冊,簡歷中的信息也會比較詳細,包括姓名、電話、受教育背景、職業經歷、薪酬意向等等。一旦發生洩露,對個人影響極大。
  • 誰動了我的簡歷?
    受訪者供圖  「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簡歷商家  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熱點快追|你的簡歷只值2元?——揭露簡歷售賣產業鏈
    然而,有畢業生發現,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的騷擾。記者調查發現,非法簡歷售賣這一頑疾依舊存在,且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批量化到訂製化,從賣簡歷到賣招聘網站的帳號。當你在求職時,個人的信息就可能以2元錢甚至更低的價格被出售。
  • 網投簡歷被倒賣 軟體批量下載 應聘者頻受騷擾 到底是誰動了你的簡歷
    隨著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招聘網站的擴大與發展,很多人找工作都是通過此類招聘網站向企業發送電子簡歷。簡歷上有詳細的個人信息,關乎個人人身、財產安全。但卻有不法分子藉此營利,販賣簡歷上的個人信息,那麼我們應當如何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 誰動了我的簡歷:有賣家網上公然叫賣 一手簡歷可賣3.5元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因為疫情,學校的校招沒有如期舉行,她編輯了一份簡歷,通過招聘網站應聘兩家公司的銷售崗位。投遞簡歷不過幾小時後,李樂接到一通電話,來電顯示為未知號碼,並詢問她「你工作找到了嗎?」得知李樂尚未找到工作後,對方讓她添加微信溝通,並表示要幫助她找工作。添加微信後,李樂被拉入一個200人左右的微信群。
  • 求職簡歷遲遲沒有「回音」,應聘工作,工具技能都沒有,何談成功
    因為思想意識的麻痺和大意,因為不以為然的態度和認知,導致一些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出現「硬傷」和「瑕疵」,讓HR一眼就看了出來。一旦HR在求職者的「個人信息」當中發現錯誤,不用商量和考慮,你的簡歷會直接被HR篩選掉的!為什麼?因為態度、真誠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