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精神

2020-12-10 太平之門

日前,受朋友邀請觀看了電影《奪冠》,感慨萬千頗有心得體會。

1.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電影的點睛之筆,是貫穿始終的靈魂,也是女排成功逆襲的原動力,更是五連冠的遺傳密碼。

電影開頭一幕,陪練上場,畫風突變,形成鮮明對比。

一邊是陪練的走馬觀花,一邊是隊員的玩命死磕;一邊是陪練吊兒郎當,一邊是主教練極限挑戰;一邊是陪練的人文關懷,一邊是主教練魔鬼訓練。

這哪裡是訓練場,簡直就是煉丹爐和核聚變反應堆。

教父的一席話更是驚天地泣鬼神:

下意識就是一個動作一千次一萬次一億次的簡單重複訓練,從而達到人球合一的下意識境界。

還有一個場面就是北京來人講到運用計算機加入到訓練,因為不現實而作罷,教父直接將網升到最高訓練。

鏡頭中郎平18歲進國家隊,一直摸不到球,練一百公斤深蹲,到最後成鐵榔頭。

只有平時玩命苦練江蘇男排才可能和你真打。

訓練場牆上的球坑歷歷在目,奪冠著實不易。

到後來陪練成為主教練時情景,女排精神沒有了,套路落伍了,比賽成績一落千丈。

郎平成為美國隊主教練打敗中國隊後在一片罵聲中擔任國家隊主教練,因為郎平具有黃渤做不到的聲望,成為現代版的管鮑之交,郎平可以給國家隊帶來暫時的希望。

郎平提出三項改革舉措,大國家隊模式,大混合教練模式,廢除延用30年的戰略戰術。

結果一敗塗地,形有了沒有神,猶如行屍走路,豈能不敗,亡羊補牢重拾女排精神,贏得最後暫時的勝利。

從一窮二白到絕地反擊到奪冠到一落千丈到國際化武裝到牙齒慘敗到重拾女排精神涅槃重生到奪冠。

2.與時俱進

科技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固步自封頑固不化是沒有出路的,科技發展出新的武器,就必然產生新的戰術,戰略也就必然隨之改變。

女排精神是不變的靈魂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動力,是奪冠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說,僅有女排精神是奪冠的基礎但不保證奪冠,只有在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在同一代級,不存在代差時起作用。

一旦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出現了代差,靠玩命也是難以取勝的,如同拿著大刀和飛機坦克較量,結果不言而喻,如果不存在代差,自然就是夾路相逢勇者勝。

近代史就是如此,和洋人較量,先是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和戰鬥意志都不行,比如八旗綠營一敗塗地,割地賠款。

到後來洋務派崛起,認為技不如人,購置新式武器和發展軍工業,一樣裝備洋槍洋炮,比如李鴻章為首的北洋水師又敗了。

痛定思痛,認為軍制不如人,袁世凱張之洞為代表的地方實力派小站練兵,採用國際主流軍制,稱雄民國初期,成為割據一方軍閥,碰到同樣武器裝備和軍制的國民革命軍,因為有了思想武裝戰鬥意志的強悍而退出歷史舞臺。

到後來蔣介石背叛革命和舊軍閥的加入而退色,喪失精神而戰鬥力下降,加上缺乏有效的組織如同一盤散沙,而讓日寇有機可乘各個擊破,國破家亡。

到後來我黨的歷史性貢獻,通過武器裝備劣勢但不存在代差,沒有搶沒有炮敵人幫我們造,戰略戰術更先進更落地實事求是,軍制更先進更落地實事求是,加上內組織嚴密高效,外組織廣泛而團結,從而結束了一盤散沙屢戰屢敗的結局,建設起新中國。

細究古今中外的成敗莫不如此,內在邏輯無一例外,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家庭個人,女排自然也不例外。

這是歷史的邏輯,順之則昌逆之者亡,任何人都可以欺騙,唯獨敵人和歷史欺騙不了。

警鐘長鳴,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容不得半點懈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真睡著就危險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
    有一支隊伍,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熱血,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已經超脫女排本身,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動力。 在電影《奪冠》熱映之際,由電影《奪冠》體育顧問孔寧所著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一書,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新書上市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由北京日報出版社打造的《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於29日下午在西單圖書大廈舉行了新書發布會。本書作者、北京日報社體育部高級記者孔寧,以及中國女排隊員曾春蕾、劉曉彤出席了發布會。
  • 金話筒梁言為您演繹《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中國女排—一...
    您心中的中國女排,是怎樣的一種情結?您心中的女排精神,又有著怎樣的內涵?《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從12月15日開始,在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每天10:30–11:00,22:35–23:00播出,歡迎您屆時收聽。
  • 39年前的今天,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冠軍!從「十冠王」看「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首次榮獲世界冠軍」原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在《中國體育報》上發表了題為《各行各業都來學習女排精神》的文章:「各行各業的人民群眾都要學習中國女排精神>女排精神,由此而生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她們又接連拿下各大賽事的冠軍1982年9月第九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中國女排「過五關斬六將」最後與秘魯隊的決戰以
  • 陳可辛:《奪冠》用中國女排精神拍的電影
    19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製張一白與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席,分享拍攝故事。  導演陳可辛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 中國女排《奪冠》最全素材彙編,素材解讀+女排精神+金句+標題+時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女排在2015年世界盃、2016年里約奧運會、2019年世界盃三度奪魁,展現出自信自尊自強的新的氣質形象,成為中華兒女逐夢復興徵程的縮影。中國女排的魅力早已超越體育本身,凝結為鼓舞中國人民的精神標杆、偶像力量。 什麼是女排精神
  • 中國女排首冠39周年,10個世界冠軍彰顯女排精神
    記者 | 吳夢玥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在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上,以七戰全勝的成績奪得冠軍。這是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冠軍,也是中國三大球在世界賽場上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直到目前,女排仍是中國集體球類運動中表現最亮眼的隊伍。
  • 對話|美國隊長拉爾森:中國的「女排精神」,很酷
    除此之外,中國的球迷、地鐵、乃至發達的外賣,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還第一次聽聞了「女排精神」,「這種比賽背後有一種精神支撐的感覺聽上去很酷。」作為世界勁旅美國女排的隊長,拉爾森曾幫助美國女排站上2014年世錦賽的冠軍領獎臺,隨後的裡約奧運會上,她又率領球隊奪得銅牌。不久前結束的女排世界盃上,她又和美國隊一起緊隨中國女排奪得亞軍。
  • 《奪冠》大熱:一部電影看懂中國女排精神
    只有二項運動除外,一是足球,代表人物不突出,一般情況下都想起「中國足球」這個團隊;另一項就是排球,代表人物肯定是女排,雖然郎平和陳忠和會相對突然,但更多時候「中國女排」這個團隊的稱號佔據著更多人的認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正火熱上映的《奪冠》或者能給出一點啟示。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影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期間,幾代中國女排不同階段的狀態與精神風貌。中國女排一路成長的經歷是幾代中國人共同見證的,要把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拍成電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奪冠·女排精神暨中國排球歷史珍藏品展成功舉辦
    一場旨在宣傳新時代女排精神的中國排球歷史珍藏品展日前在滬成功舉辦。國慶期間,所有藏品正式登陸體育奧運收藏網線上博物館,球迷和觀眾朋友可以在欣賞完激情澎湃的電影《奪冠》之餘,通過展覽從另一角度體會中國排球的成長之路,領悟女排精神的價值內核。
  • 電影《奪冠》今晚首映 再現中國女排精神
    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展現了幾代中國女排人的傳承與女排精神的延續。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為主線,還原了中國女排三個不同的階段。電影圍繞著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經典比賽來講故事,展現了從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中國女排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以3比2淘汰巴西隊,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
  • 女排精神驕傲!電影《奪冠》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
    中新網客戶端12月3日電 據電影《奪冠》官微透露,由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電影《奪冠》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不久前,該片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斬獲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攝影共三項大獎。
  • 中國女排是民族財富,是中國精神!請不要用娛樂圈的方式來運作
    陳忠和將中國女排時隔近20年重新帶上世界之巔,雅典奧運會決賽盪氣迴腸的大逆轉鑄就永恆輝煌,他的地位和形象,又豈是一部商業性質的紀錄電影幾個鏡頭就能抹黑和醜化的?還沒上映,這部備受期待的影片就陷入爭議之中,醜化中國女排的功勳主帥的確令人憤懣,但你若是認真的話,就上當了。
  • 《奪冠》背後 女排精神陪伴我們
    早在接拍這部電影時陳可辛就表示,中國女排的故事激動人心,拍這部戲「壓力很大」,希望能儘量還原細節,展現中國女排精神和時代變遷。 1978年,陳可辛曾近距離觀摩過中國女排的亞運會比賽,16歲的他被深深震撼。多年後,他掌鏡女排故事,用一個「難」字概括所有感受,笑稱憑藉女排精神完成電影。
  • 發揚女排精神 實現強國夢想
    新華社發 自1981年以來,中國女排奪得了五個女排世界盃冠軍,十次榮膺世界排球「三大賽」冠軍,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風貌,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國女排的成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歷程同頻共振,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精神風貌和拼搏精神的縮影。
  • 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但中國女排精神不倒!
    >3「天女」精神 更是中國精神- 天津人特別關注的消息之一——天津女排 -時刻關注女排的最新消息早已是天津球迷們的日常>▼2015-2016中國女子排球聯賽天津賽區的主場比賽日,小學生們觀戰看女排 老少皆宜看女排 從娃娃抓起現場來感受天津女排精神真是實名羨慕了話說回來
  • 弘揚女排精神 建設團結國順
    該影片由著名演員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三十年拼搏不息,熱淚盈眶的奮鬥歷程與精神風貌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整個影片高燃熱血沸騰的愛國情感,引起了全場共鳴。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郎平教練對姑娘們說的話「我們要證明給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是的,經歷了上百年的苦難,那時的中國人要重新讓世界看到我們,要讓世界知道,中國人行的!
  • 《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開播啦!來體育廣播一同回顧王者...
    您心中的中國女排,是怎樣的一種情結?您心中的女排精神,又有著怎樣的內涵?北京晚報高級記者孔寧的作品《中國女排—一種精神的成長史》將從今天(12月15日)開始,在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每天10:30–11:00,22:35–23:00播出,歡迎您到時收聽。
  • 43年中國女排戰衣變遷,見證排球發展的盛衰,永不服輸的女排精神
    為了紀念中國女排光輝事跡,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中國女排》電影,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該電影於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在中國大陸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