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著散養黑豬的山林中,大清早就可以見到一群黑豬「哼哼」的走出來,仿佛帶著一點兒「起床氣」,但是,每天這個時間,他們都會在「豬倌」的監督下,開始自己的「健身」計劃,在豬群中不乏有哪些愛偷懶的黑豬,趴在山地上,咀嚼著山林中生長的蔬果,好不自在,但是不一會兒就會發現,這些偷懶的黑豬仿佛變得不好意思了,加入了同伴們的「健身」序列。
散養黑豬生長的山林需要遠離人群、遠離城市,周圍沒有工廠,這樣的山林中生長的植物和山中的水才不會被汙染,也不會有過量的噪音,黑豬才能有一個不錯的生長環境,生長在這裡的黑豬通常大清早就要「起床」,開始運動,和豬圈中養殖的白豬不同,黑豬一點兒都不懶,散養黑豬每天都會在山林中奔跑跳躍,渴了餓了也不用依賴「豬倌」,它們會在山林之中自由覓食,山上的野果、蔬菜、植物都是它們的食物,渴了就喝山上的山泉水,或者一路小跑,跑到山下,去小河中喝點兒水,還可以一躍而起,跳到河中洗個澡、遊個泳,這樣的生活,真是忍不住令人生羨。
這樣養出來的黑豬體格健壯,肉質緊實,也許從表面上看去會比我們平常吃的瘦肉型白豬要肥一些,但是這可不是肥胖,而是肥壯,具體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平時吃的瘦肉型白豬都是吃有添加劑的飼料生長起來的,而黑豬的瘦肉可都是它們「健身」所得,乍一看瘦肉中夾雜著肥肉,感覺很油膩,其實不然,這正是黑豬肉美味的關鍵,這代表著黑豬的肌內脂肪很高,就像是牛肉中用來區分級別的「雪花紋理」一樣,這也代表著黑豬肉的美味程度,肌內脂肪高的黑豬肉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香醇。
除此之外,散養黑豬肉從外表看起來是鮮紅色的,而且很是鮮嫩,這是由於黑豬肉的保水率高,這是用來衡量豬肉好壞的重要標準,保水率高的豬肉經過烹飪之後仍然鮮嫩多汁,這一點是那些注水的豬肉不能比的,注水的豬肉烹飪之後吃起來很趕,味同嚼蠟,而保水率高的黑豬肉則不同,經過烹飪仍然可以很嫩,一口下去滿是汁水。
不止如此,黑豬的肌纖維直徑也很細,吃起來口感更加細膩,容易煮透,不會塞牙。
其實散養黑豬肉還有很多優點,小編就不過多贅述了,就靠小夥伴們自己去發現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