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養豬大國,豬肉在我國是重要的動物蛋白源,隨著人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對於肉類產品消費需求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根據農業部資料顯示,在2011年,國內生豬平均存欄量4.68億頭(其中年底母豬存欄4929萬頭),總出欄量6. 62億頭,出欄率141%,全國自繁自養每頭年均盈利500元左右。
由於規模豬場投資大、轉向難,豬舍設計、建設又要求滿負荷均衡生產,生產周期較長,從長遠來看,市場盈利期總比虧損期長,市場預測的複雜性也決定了規模養豬的長期均衡生產。
散養黑豬產業市場的前景
散養黑豬系優良的土豬種,按照傳統的飼養模式,即我們常說的「三土」(土豬種、土飼料、土養殖方式),在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無工業汙染的山區農村野外走地放養,並且採用傳統的餵養方式,用番薯苗、玉米、豆粕、米糠等土飼料餵養。
散養黑豬的肉質具有傳統土豬肉嫩滑、香甜、有膠質感的特質。同時,其營養、綠色、健康的特點,再加上具有品牌優勢、先進的技術、準時的配送、可靠的質量,逐漸贏得國內中等收入以上人群的喜愛。因此,散養黑豬的市場發展前景良好,也將是未來肉類消費的主要趨勢。
無公害綠色食品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1)綠色食品是世界消費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汙染對食品的威脅以及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日漸被人們所重視。保護環境、保障食物的質量,已成為人們關心的一項重要的大事,回歸大自然,消費無公害食品已經成為世界的消費潮流。
目前,已有130多個國家生產生態食品、綠色食品、自然食品、無公害食品等等,雖然其名稱不同,但從本質上來說是相同的,都是無公害的安全食品。
在國際市場上,無公害的食品不但價格高,而且銷路好,我國於90年代初開始發展綠色食品,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綠色食品生產已成為我國建設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2)綠色食品是新階段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
農副產品中的農藥、化肥、獸藥、及其添加劑等殘留汙染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從普通的百姓到再科學界,都十分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不是生產什麼農產品都能吃,要吃對人身體有益健康的農產品,要從數量型向數量、質量、效益型轉變。
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其核心任務是生產健康 的農產品,因此,發展綠色食品,是提高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性的重要途徑。同時,發展綠色食品有利於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當前我國新階段農業生產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也是新階段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