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日豐,大家對於食物的營養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遺憾的是,營養知識的匱乏卻導致人們經常會在選購上出現了認知模糊或者信息錯誤的狀態。尤其是豬肉,儘管它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但是人們對豬肉還是知之甚少,雖說黑豬和白豬同屬於豬,但是「豬」和「豬」之間畢竟還是有區別的。
目前豬按照地域可劃分為以下品種
華北類型:民豬、黃淮海黑豬、裡岔黑豬、八眉豬等;
華南類型:滇南小耳豬、藍塘豬、陸川豬等;
華中類型:寧鄉豬、金華豬、監利豬、大花白豬等;
華東類型:皖南黑豬、楊山黑豬;
江海類型:著名的太湖豬(梅山、二花臉等的統稱);
西南類型:內江豬、榮昌豬等;
高原類型:藏豬(阿壩、迪慶、合作藏豬)。
大家看到這些陌生的名詞,一定感覺很疑惑,我們通常在家一般都吃的哪個品種的豬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吃的豬大體有2種,分為「家豬」和「野豬」,即「白豬」和「黑豬」。說到這裡,親們又要問了,「白豬「和「黑豬」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白豬」和「黑豬」的區別之大絕對超出你們的想像,它們的區別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成長的環境
黑豬被放養到林區,採取的是放養飼養,林區原生態無汙染,自然環境優美,黑豬的活動空間和運動量極大,所以體質也是極好的。散養的黑豬從來都不需要打針,吃藥,並且餵養10個月以上。
白豬採取的是規模化飼養,由於空間小,白豬的運動量也小。再加上封閉的環境,空氣不流通,白豬的體質自然要比黑豬寶寶體質差好多。
2、成長的路徑
黑豬採取的是大規模少量式放養。換句話說,黑豬生長的環境往往是「地廣豬稀」,它們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放鬆自己的身心。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豬寶寶,自然健康狀態也是極好的。
白豬則恰恰相反,通常白豬是被圈在一起飼養,空間小又極其擁擠。
3、食物的營養
不同的食物會增加或破壞豬肉的營養價值,黑豬吃的食物以穀物、蔬菜、野菜為主,不加抗生素,不加重金屬,不加激素,營養均衡。
白豬吃的食材就比較單一,食物添加劑成分也多,不僅使得白豬吸收的營養成分少,還嚴重影響了白豬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