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半讀樓主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想」,分兩種,一種叫做預想,或者計劃,一種叫做夢想,或說理想。
一家實體店的計劃,實施起來真的不難,一爿小店罷了。如果你只是把它當作生意,和一家小麵館無差的生意,便不難。
若你是因為愛書愛夢,你理想中的書店肯定是美妙的,少有煙火氣的,愜意自足的。但這美妙,這理想,在現實的揉搓下,很快就會褶皺成橘皮。
作為生意,你很快發現人文圖書烘託氛圍尚可,供養房東則不足,遑論給養店員和自留盈餘。慢慢的,你發現被你討厭了多年的教輔書、快餐書、花皮小說、抖音薦品,才是可化為你的食量之重磅。
並且很快,你發現網售圖書的價格,往往比你從批發市場的進貨價還低;並且很快,你發現同行中很多人都在做盜版,而且風險很低;並且很快,你發現這行業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需要走關係、「走系統」,才有更順暢的資金流和更好的收入;並且你發現,這行業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充滿了殘酷的、惡意的競爭,書店老闆們的面孔並不都是散發著書香氣的。
從此,你想每天在店裡悠哉悠哉地轉悠著,檢閱精兵一般瀏覽著你的愛書們,和古人和大儒和思想者們神交著,和素無白丁的往來者暢談著……都是做夢。你會一次次被餓醒。
三年,或者五年後,你真的醒了,明白自己不是坐擁書城的皇帝,而是個販賣印刷物的商人。那些你厭惡的、但能帶來利潤的垃圾書們,理直氣壯、功臣一般佔據最顯眼的書架,那些經典,那些你愛的、你敬重的大作,羞愧地擠在角落,那也是你最後的堅守和底氣,你的理想的殘喘。
你的書店,成了一尊鍍著理想金邊兒的夜壺。別人羨慕你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你卻知道這個蓋子不能掀開。
最後,你懶得進自己的書店,更不好意思向「真正的讀書人」介紹自己的店。
但你又捨不得扔掉它,總幻想著哪一天有了足夠的實力,不為稻粱謀的時候,就把這店血洗一遍,把那些垃圾書都打包給廢品大爺,把書架上都擺滿你中意的書,而且只擺你中意的。你不再幻想當皇帝,你只在意能否留一個小空間,可擺個茶桌,和往來的讀書人品茗談書。
說以上這些話的,是一個二十年前就實現了「想開一家書店」的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