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只是一尊理想的金邊兒夜壺

2020-12-22 孔夫子舊書網

作者 | 半讀樓主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想」,分兩種,一種叫做預想,或者計劃,一種叫做夢想,或說理想。

一家實體店的計劃,實施起來真的不難,一爿小店罷了。如果你只是把它當作生意,和一家小麵館無差的生意,便不難。

若你是因為愛書愛夢,你理想中的書店肯定是美妙的,少有煙火氣的,愜意自足的。但這美妙,這理想,在現實的揉搓下,很快就會褶皺成橘皮。

作為生意,你很快發現人文圖書烘託氛圍尚可,供養房東則不足,遑論給養店員和自留盈餘。慢慢的,你發現被你討厭了多年的教輔書、快餐書、花皮小說、抖音薦品,才是可化為你的食量之重磅。

並且很快,你發現網售圖書的價格,往往比你從批發市場的進貨價還低;並且很快,你發現同行中很多人都在做盜版,而且風險很低;並且很快,你發現這行業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需要走關係、「走系統」,才有更順暢的資金流和更好的收入;並且你發現,這行業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充滿了殘酷的、惡意的競爭,書店老闆們的面孔並不都是散發著書香氣的。

從此,你想每天在店裡悠哉悠哉地轉悠著,檢閱精兵一般瀏覽著你的愛書們,和古人和大儒和思想者們神交著,和素無白丁的往來者暢談著……都是做夢。你會一次次被餓醒。

三年,或者五年後,你真的醒了,明白自己不是坐擁書城的皇帝,而是個販賣印刷物的商人。那些你厭惡的、但能帶來利潤的垃圾書們,理直氣壯、功臣一般佔據最顯眼的書架,那些經典,那些你愛的、你敬重的大作,羞愧地擠在角落,那也是你最後的堅守和底氣,你的理想的殘喘。

你的書店,成了一尊鍍著理想金邊兒的夜壺。別人羨慕你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你卻知道這個蓋子不能掀開。

最後,你懶得進自己的書店,更不好意思向「真正的讀書人」介紹自己的店。

但你又捨不得扔掉它,總幻想著哪一天有了足夠的實力,不為稻粱謀的時候,就把這店血洗一遍,把那些垃圾書都打包給廢品大爺,把書架上都擺滿你中意的書,而且只擺你中意的。你不再幻想當皇帝,你只在意能否留一個小空間,可擺個茶桌,和往來的讀書人品茗談書。

說以上這些話的,是一個二十年前就實現了「想開一家書店」的理想的人。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據實體書店聯盟「書萌」2020年2月初對全國1021家書店的調查,截止2020年2月5日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隨之而來的是各個實體書店「求助」。2月24日,單向空間的眾籌續命刷爆朋友圈。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在整個行業的持續走低的道路上,不少同行者前赴後繼倒下,剩下的「理想家」們似乎也在走向消亡,實體書店的前景看似陷入了一片黑暗。實體書店死於「實體」2020年1月8日,由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中數據顯示,2013—2019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且國內的圖書市場保持平穩增速運行。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原標題: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一直以來,人們賦予在實體書店身上的意義,跟情懷有關,跟文化地標有關,在吸引外界關注的同時,也喚起了人們過往跟書店有關的記憶。在討論實體書店命運時,除了商業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什麼?實體書店生存困境引發關注後,中國實體書店聯盟(書萌)發布了《2020年春節實體書店緊急調查分析報告》,中宣部印刷發行局也下發通知,指導各地對今年前兩個月出版物發行單位特別是實體書店經營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除了個體的表達外,我們來看看中宣部印刷發行局的調查數據怎麼說。據統計,參與抽樣調查的1021家實體書店中,有926家暫停營業,佔比達90.7%。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而如果只是依賴實體經營,大部分店家的日子今年都不大好過。人們可以在直播間買到食物和衣服,也一樣可以買到書,而當出版社自己邁進直播間賣書時,對於實體書店來說,對他們的銷量衝擊就不僅僅是電商低價了。出版社通過直播直接面對讀者,剔除掉了以前固有的全部中間環節。廖美立說,國內有個出版集團,現在自己線上賣書的碼洋已經佔到全部圖書銷售碼洋的四成,新書通過直播就賣掉了。
  • 實體書店也送圖書「外賣」(雲中漫筆)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據此前媒體報導,首批北京72家實體書店已陸續上線美團外賣。隨機查閱一些書店的商家頁面,會發現不少網友留言表示鼓勵:「快速便捷,不用發愁出門買書了」「感覺這樣買書多了一份新鮮感」……外賣小哥開始快遞「精神食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眾多實體書店的收入已經呈斷崖式下跌。
  • 有名的實體書店也倒閉了,那些小書店還好嗎?
    ,春天來了書店的寒冬卻仍未過去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行動受限讓我們的生活受限也讓全國的實體書店受限過去數月我們眼見著一家家書店奔走呼號緊急求救甚至陷入倒閉危機,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為了人與書的相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藉由《書中漫步》的出版,向全國的實體書店誠摯地發出邀請,一起加入「書中漫步•燃亮心燈」全國實體書店4.23新書首發計劃。此次活動將參與延續廣西師大社「書店燃燈計劃」以及「閱讀一小時」大型閱讀推廣計劃,同時,我們擬一個月不上架網店的新書獨家期,來支持全國實體書店復工。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只是,作為文化產品的形態之一的紙質書,不再是唯一的形態,甚至可能不再是主流的形態。但我們從來不會認為,沒有了紙質書,人類就缺少了精神空間。同樣的道理,在紙質書相對萎縮的今天,作為紙質書的銷售渠道,書店則必然面對艱辛的局面。同樣的,沒有了書店,也不意味著人類就缺少了精神空間。
  • 實體書店還能再賣幾本書?
    近年實體書店的消逝漸成趨勢,各地政府欲出手拯救實體書店。上海將從新聞出版專項資金劃撥1500萬元支持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其中500萬元用於定向支持實體書店,尤其是形成專業定位和品牌影響的民營書店。
  • 實體書店創新發展之路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實體書店探索跨界混合型業態,多樣化的嘗試延展著經營和服務的邊界。在升級轉型中,許多書店進軍文創領域,開闢文創生活美學空間、引進或自主開發文創產品,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多樣需求。品類繁多的圖書與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交相輝映,咖啡的香氣與翰墨書香彼此滲透,今天的書店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售書場所,而更像是集成了閱讀需求和生活美學的空間。在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大潮中,多元化經營已成主流,其中文創產品所佔比重逐漸增加。
  • 當下實體書店轉型的趨勢分析
    西安實體書店華麗轉身,轉型蝶變後成為體驗性更強的空間環境,增加了商業的賣點和吸引力。「一頭獨大」 現在不少逛實體書店的顧客,不再單純去買書了,而網絡書店也並不能完全滿足閱讀者的需求。
  • 單向街再次求救遇冷:實體書店直面市場的口子被撕開
    正如日本代官山的「全球最美書店」的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憑藉著獨特的品味和設計感,為讀者呈現了理想書店的模樣,其業務不僅包括音像製品租賃和賣書,還和星巴克合作推出了「書籍+咖啡」的書店模式。此番成功的實踐讓創始人增田宗昭意識到,書店不一定只能賣書,書籍其實承載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可以通過書籍帶動周邊商品的方式來提升毛利率。
  • 實體書店海報徵集活動簡介
    在這個特殊的世界讀書日,我們發起了實體書店海報徵集公益活動,以「遇見一家書店」為主題,你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實體書店進行海報創作,在結合主題的基礎上表達出所選書店獨一無二的特色,讓視覺創作與實體書店的魅力碰撞出火花,讓我們共同守護城市精神之光。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今年4月,日本最大書店連鎖品牌蔦屋書店宣布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文軒BOOKS招商花園城店成為疫情後國內新開的最大實體書城;世界讀書日當天,「最美書店」鍾書閣的北京第二家分店開始試營業,成為最具潛質的網紅書店。  一邊火速撤離,一邊蜂擁入場,書店行業平添了幾分魔幻色彩。當下,江蘇的實體書店生存如何?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這次疫情對於線下實體業務的打擊都非常大,慶幸的是「單向空間」可以仰賴一直以來的品牌影響力發起眾籌,而其他書店或許就沒有這麼好運。在這樣的突如其來的打擊中,線下實體書店又該如何突圍呢?單向空間最大IP——「擰巴」的許知遠許知遠與單向空間品牌牢牢綁定。
  • 為實體書店畫一張海報
    作品在結合主題的基礎上表達出所選書店獨一無二的特色,讓視覺創作與實體書店的魅力碰撞出火花。活動期間,漫畫家白茶、趙璞玲、左小翎魏瑩發布原創海報,進行活動宣傳,引發關注。漫畫家原創實體書店海報最具人氣作品:戲迷作品「春暖花開正讀書」凸顯書中有景,景中有書,相映成趣,寄託了小作者疫情期間對書店的思念,以及對知識的渴望;作品「書香傳統」 基於北京傳統胡同文化,結合古香古色正陽書店進行創作,體現出北京獨有的歷史文化特色;作品「相機裡的書店剪影」則是發揮想像
  • 圖書外賣、書店直播、短視頻……實體書店的自救與變革
    而作為閱讀與文化空間的實體書店,面臨較大生存挑戰。在此特殊時期,實體書店抓住機遇,進行了「外賣點書」、直播宣傳等新嘗試。這些探索能否成為長期商業模式,還有待時間檢驗。歸根結底,實體書店想維持生存,商業營銷不可或缺,而文化價值是核心。如何維持文化與商業的平衡,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需求?實體書店的探索,正在路上。
  • 實體書店理應成為雲南的「著名景區」
    差距如此懸殊,難道實體書店要消失?當然不是。對於實體書店的作用,政府相關部門給予了高度肯定:「它是城鄉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在鞏固先進文化傳播陣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市場繁榮,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書店都是人類智慧的象徵,是知識傳承的載體,是精神家園的具象。失去書店的城市就像失去泉水的綠洲,會慢慢空洞、乾涸、喪失活力。
  • 大數據分析報告:實體書店逐步回暖 書店已成一種生活方式
    ▲實體書店不僅是出版物的賣場,還提供了複合式的精神文化體驗空間。 韓墨/圖  今日頭條近日發布實體書店大數據分析報告,認為實體書店整體回暖。報告不僅顯示實體書店銷量提升,還對與實體書店相關的實體書店名、出版社、年齡群體、地域、手機用戶品牌、文化名人、熱門書籍等關鍵詞對實體書店基本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刻畫出一幅大數據下的實體書店群像。
  • 單向街眾籌求救,實體書店到 「續命一刻」?
    如果單向街都覺得「活不下去」,那些沒有品牌效應的書店又是什麼狀況呢?「基本可以判定自2013年以來的實體書店回暖復甦期將宣告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會出現大範圍的中小實體書店應急調整,甚至閉店現象。」書萌創始人孫謙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