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全面爆發後,當時的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朱老總任總指揮,彭老總副總指揮,下轄三個師(120師,129師,115師),每個師下轄兩個旅,每個旅又下轄兩個團。這就是我軍在抗戰時期的部隊的編制。而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成立了野戰軍,各野戰軍下轄縱隊,縱隊往下就是旅,旅再往下就是團。沒有軍與師的編制,不過在1949年部隊改編後,縱隊番號取消,改為軍編制。
雖然當時的「旅」被大家不看好,但是在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有兩個旅脫穎而出,成為抗戰與解放戰爭時期戰鬥力最強的一個旅,擁有王牌勁旅的美譽。

抗戰時期,我軍擁有六個旅,而戰鬥力最強的應該是129師的386旅。該旅在抗戰時期人數達到5700人,由黃埔三傑之一的陳賡任旅長,陳再道任副旅長(後許世友),李聚奎任參謀長,王新亭任政治部(初稱政訓處)主任。下轄第771團和第772團。為什麼說386旅是戰鬥力最強的一個旅,是八路軍最好的一個旅!那就是戰績。一般來說;評價一個軍,一個師,一個旅是不是王牌,那得拿戰場上的戰績說話。俗話說得好;真理是檢驗實踐的唯一標準,而檢驗一支部隊能不能打仗,是不是王牌?就得看他戰場上的表現。
386旅在抗戰時期,在陳賡司令員指揮下參與了長生口、七亙村、黃崖底等戰鬥並且都取得一定的戰果,提高八路軍作戰士氣,日軍不是不可以戰勝的。之後386旅在正太鐵路和邯鄲至長治公路沿線展開交通破襲戰和伏擊戰,利用地形,與日軍展開遊擊戰術,尋找戰機,偷襲敵軍,因此386旅又取得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勝利。同年4月,該旅又參加晉東南地區的反「九路圍攻」作戰,在這場戰鬥中第772團團長葉成煥英勇犧牲,這讓386旅損失了一位虎將。

尤其是在與兄弟部隊一起,粉碎了日偽軍3萬餘人的「掃蕩」,取得香城固等戰鬥的勝利後。日軍對386旅那是恨之入骨,還在裝甲車上寫上了「專打386旅」的字樣。當時美國的駐華大使館武官卡爾遜在考察386旅後,就說:「386旅是我看到的中國最好的旅,」也是戰鬥力最強的一個旅。同時也為抗戰勝利作出很大貢獻。
而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戰鬥力最強的一個旅,應該是皮旅。這個旅前身是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支隊司令員皮定均(也就是後來皮旅的旅長)。然而在抗戰勝利後這個支隊整編為中原軍區第1縱隊1旅(皮旅)皮定均任旅長。

可能該旅成立之初並不是很起眼,但是在1946年6月26日的中原突圍時,皮旅擔任重任,掩護中原軍區主力撤離。當時蔣介石調集30萬大軍圍攻,盤踞在中原地區的我軍部隊,打通國軍向華東、華北和東北進軍的通道。面對敵人的攻勢,上級決定保存實力,避其鋒芒,主動撤出中原地區,但蔣介石給劉峙下達的命令,全殲該中原軍區的部隊。
因此,中原局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等人商議,決定讓第一縱隊第一旅擔任掩護任務,幾千人要面對30萬敵軍的進攻,可見這是一場硬仗。旅長皮定均接到作戰任務後,心中也是捏了一把汗,這能頂得著嗎?竟然是上級軍令,皮定均也只能服從。

但他卻帶著第一旅創造了戰場上的奇蹟,皮定均採用疑兵之計,與敵軍周旋,連續展開了3天激戰,讓劉峙覺得這時與主力軍在交戰,可他不知中原軍區主力順利越過平漢鐵路向西突圍。在接下來皮旅展示了,一支王牌旅的頑強作戰風格。皮旅孤軍作戰與國軍進行了24晝夜,參加的大小戰鬥20次,歷經鄂豫皖三省,克服崇山峻岭、冒著酷暑,忍飢挨餓,行程1000餘公裡,順利擺脫了敵軍追擊,到達蘇皖解放區。
能夠在解放戰爭時期創造如此戰績,也只有皮旅,因此該旅也是解放時期戰鬥力最強的一個旅。後來皮定均也因此功,少將晉升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