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威| 「在大西洋的這一邊,哲學思想也有著長長的海岸線...

2020-12-1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拉美思想譯叢」(滕威、魏然主編)於2018年1月啟動,近日譯叢的第一本書《面具與烏託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問世了。本文是「拉美思想譯叢」的主編滕威教授為「拉美思想譯叢」寫的總序。

《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

拉美思想譯叢:《面具與烏託邦——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上海人民出版社,【墨】薩穆埃爾·拉莫斯著,艾青譯。

總序

01

長久以來,當我們說起外國哲學、思想或理論時,大家一般想到的都是歐陸或英美的巨匠與傑作,但一問及第三世界的,比如拉美和非洲的思想史,大家幾乎一無所知。每年國內翻譯出版的外國理論著作不計其數,但還是譯自西方發達國家的佔絕對多數。自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中國社科院拉美所、復旦大學歷史系拉美研究室、南開大學拉美史研究室等中國最早的拉美研究專門機構譯介了一批介紹拉美歷史、地理、革命思想的著作,專題文選(比如復旦大學拉美研究室的「拉美問題譯叢」),以及一些研究拉美的專著。這些書不僅奠定了中國拉美研究的文獻基礎,而且直到今天仍經常出現在國內拉美研究學者和學生的參考文獻中。八九十年代,雖然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拉美」再次成為從學界到大眾的閱讀熱點,但這股熱潮卻局限於文學領域。各種拉美文學譯叢,各種加西亞·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等拉美文學大師的文集以及傳記、訪談、論著的出版幾乎未有中斷。新世紀以來,隨著與拉美的經貿往來愈來愈頻繁,國內各種與拉美相關的科研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編譯出版了不少拉美政治、經濟方面的著作。但整體而言,涉及拉美哲學思想、批判理論的譯介還是相當稀少。

《拉美問題譯叢》

第十四、十五輯

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蘇振興、毛金裡、白鳳森等老師翻譯的普雷維什、何塞·馬蒂、何塞·馬裡亞特吉以及依附理論、徐世澄老師主持的一系列追蹤拉美左翼思想和社會主義理論的譯介和研究成果,為我們展現了拉美思想中的閃光之處;索颯老師的《豐饒的苦難——拉丁美洲筆記》、《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把我的心染棕:潛入美洲》等論著為我們打開了瞭望拉美批判思想的一扇窗;趙振江老師對拉美詩歌經年不懈的譯介和研究中包含了很多思想史的內容,因為很多拉美詩人同時就是思想家,索爾·胡安娜、奧克塔維奧·帕斯(如《孤獨的迷宮》)都是著名的例子。此外,汪暉、劉健芝、索颯等幾位老師一起組織翻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貓頭鷹學術譯叢」中,愛德華多·加萊亞諾、弗朗索瓦·浩達、海因茲·迪德裡齊等拉美當代著名思想者和社會運動領袖的代表作在中文世界中集體亮相。值得一提的還有戴錦華老師對切·格瓦拉研究、對薩帕塔運動(Zapatista)的譯介,也是填補國內思想界視野的貢獻。在實踐層面,劉健芝老師組織、主辦,溫鐵軍、戴錦華、汪暉等老師積極參與並協辦的「南南論壇」(South South Forum,即至2020年已為第七屆會議),每屆都會邀請眾多拉美知識分子、社會運動人士與會,有效地開敞並拓寬了國內知識界與拉美批判知識分子的交流與對話渠道。

《拉丁美洲思想史述略》,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把我的心染棕:潛入美洲》,

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08.

這些譯介和研究成果雖然如久旱甘霖,但還是有些單薄。更加全面、系統的譯介工作亟待展開,這樣才能滿足日益壯大的西語專業的教學需求,逐漸為國內拉美思想研究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譜系,為知識界提供更多的拉美參照與拉美思考,以便我們檢視歷史、探尋多元化的未來。這是我們組織策劃這個譯叢的初衷。

02

然而,知易行難。與「拉美無思想/思想家」的常識性偏見恰恰相反,「在大西洋的這一邊,哲學思想也有著長長的海岸線」,這是當代著名拉美哲學史家愛德華多·門迭塔(Eduardo Mendieta)在《拉丁美洲哲學》(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Currents, Issues, Debate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03)一書導論中的描述。拉美思想/哲學有著極其豐富的美索美洲和前哥倫布時期多元的源頭,有著漫長的積累和發展歷史,而且幾乎覆蓋了哲學研究、文藝思潮、政治經濟乃至社會運動等各個領域。

更為複雜的是,甚至拉美思想/拉美哲學/拉美理論這類名稱背後與其說有固定的內涵和外延,不如說它們從來未能真正劃定自身的疆域。借用斯特恩(Alexander V. Stehn)的話,什麼是拉美哲學,取決於我們對拉美的理解,也取決於我們對哲學的理解。無論是何塞·馬裡亞特吉(上文已出現名字),還是萊奧波多·塞亞(Leopoldo Zea),再到當代的蘇珊娜·努切泰利(Susana Nuccetelli),二十世紀的拉美思想史研究就是眾多理解衝突與紛爭的場域——「拉美有自己的思想或哲學嗎」「拉美思想是哲學嗎」「拉美思想先於拉美存在嗎」「拉美思想有原創性嗎」……《斯坦福哲學百科》將爭論的焦點概括為「存在、認同、特徵、原創性以及真實性」(existence,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originality, and authenticity)。這些持不同立場的學者們被分為三到四種流派:一是普遍主義者(universalist),他們堅決拒絕拉丁美洲哲學的概念,因為哲學是關於普世性的議題的,偶然性和地理性並不應該納入思考。二是文化主義者(culturalist), 他們肯定拉丁美洲哲學的存在,因為哲學並非科學,所有哲學思想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文化語境中帶有立場與視角的闡釋。沒有普遍的哲學,否認哲學的時空性就是自欺欺人。三是批判主義(critical approach),他們認為不可能有拉美哲學或拉美思想,由於殖民主義和新帝國主義的歷史包袱,拉美思想中必然攜帶著歐洲哲學的印跡。還有人提出了族裔的觀點(ethnic approach),認為拉美哲學就是拉美各民族人民產生的思想,統一的拉美哲學可能不存在,但不能否定拉美不同人民的思想貢獻。

何塞·卡洛斯·馬裡亞特吉(1894—1930年),秘魯馬克思主義思想家,作家,拉丁美洲傑出的共產主義運動領袖。

當然「思想」一詞的範疇更為廣泛,不僅指哲學思想。但僅以「拉美哲學」難以自明為例,就可以想見論證「拉美思想」將會跌入多麼深的泥淖。作為譯者,我們無意從上述立場中選擇位置,也不想捲入「什麼是/不是拉丁美洲」「什麼是思想「」誰是拉美思想家」等等這些問題的論爭之中,我們更希望自己扮演的是傳介者,而不是決策者。我們通過翻譯讓問題和討論呈現,儘量避免先入為主的判斷帶來的遮蔽。比如我們不直接回答「什麼是拉美思想的拉美性」,但我們可以通過譯介諸如瓦爾特·米尼奧羅(Walter D. Mignolo)等人的著述來展現對「拉丁美洲」這一知識譜系背後的地緣政治性的反思。無論歐美學術界是否關注「拉美思想」,無論拉美思想界內部如何激辯傳統、自我批判,思想的火焰在拉美大陸從未熄滅過。從前哥倫布時期、殖民時期、獨立時期、民族主義時期直到當代(20世紀至今),拉美思想史也呈現出豐富的地層和多樣的特徵。由於前哥倫布時期的著述零散且有些版本考證尚無定論,殖民時期的思想成果又主要是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哲學家或中世紀神學家的信徒們(當然索爾·胡安娜和拉斯·卡薩斯除外),所以譯叢的譯介重點放在19世紀民族解放與文化獨立思潮中的經典著作以及20世紀從「創始者一代」為首的六代思想家(一五年一代、三零年一代、四零年一代、解放哲學、八零年一代,這是拉美哲學思想史的主流分期方式)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近三十年的核心文獻則通過編譯讀本的方式予以呈現。

瓦爾特·米尼奧羅,美國杜克大學羅曼語言文學系WilliamH. Wannamaker講席教授,拉丁美洲文學與文化人類學教授,全球研究及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03

總之,選目擇篇是一個反覆推敲、論證甚至爭論的過程。從2018年1月我們在北京大學舉辦譯叢啟動儀式,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們都在跟學術顧問委員會徵求意見,不斷修訂譯叢書目。為了避免我們在書目選擇上立場先行,我們儘可能廣泛吸取建議。我們邀請的學術顧問不僅包括國內對拉美思想學術譯介有篳路藍縷之功的前輩們,還有西班牙、美國、德國、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國重要的拉美研究學者。與此同時,我們還參考了阿根廷「拉美社科理事會拉美思想叢書」、委內瑞拉「阿亞庫喬文叢」、杜克大學出版社「拉美國別讀本叢書:歷史、文化、政治」、德克薩斯大學出版社「泛美研究叢書」等國際拉美學術界公認的經典叢書的書目。總之是希望譯叢儘量保持多元性和開放性,不設學科限制——無論哲學、思想、理論、批評還是社會改造經驗等等;不設地域限制——無論拉美本土論述還是異域關於拉美的研究;不設主義限制——解放神學、原住民主義、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等,但會側重對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全球化進行批判與反思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的譯介。

我們計劃每年出版3-5本,希望能持之以恆。雖然因為疫情及出版政策影響,接洽版權、出版印刷等流程會慢一些,不過我們的翻譯、編輯工作沒有停歇過。所以,譯叢的第一批書目終於要陸續問世了。

「拉美思想譯叢」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能夠順利展開,得益於中公教育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啟書局、華南師範大學微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以及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Global University for Sustainability項目的鼎力支持,在此一併致以謝意。

最後想說的是,關注和學習拉丁美洲思想的原因有很多,「只有頑固的意識形態盲目性和固執的地方主義」(愛德華多·門迭塔語)才能使我們對其活力與創造力視而不見。所以,「拉丁美洲思想譯叢」不是一個單純的翻譯項目,我們期待的是更多不局限於西方思想視野的朋友們也能熱情參與;我們希望能通過新書發布、專題講座、工作坊、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吸引更廣泛的關注;希望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拉美文學熱」之後,國內能掀起「拉美思想熱」,從而為思考當下的全球危機吸收別樣的思想營養。

2020年6月18日

於廣州石牌

本文作者為滕威老師,標題為小編所加。感謝滕威老師授權海螺社區發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通過保存下圖進入淘寶可進行購買本書(也可以直接在淘寶或天貓上搜索書名《墨西哥人民及其文化剪影》)。

本期編輯:周新

原標題:《滕威 | 「在大西洋的這一邊,哲學思想也有著長長的海岸線」——「拉美思想譯叢」總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德角的海灘淺而沙質、海岸線變化無窮
    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東南部,有一個彎彎的半島,細細長長的伸向大西洋。這就是科德角,也叫鱈魚角。高聳的燈塔,迷人的酸果蔓池塘,還有沙丘和森林,這些無與倫比的景色讓科德角熠熠生輝。這裡環境優美,細沙綿綿,遊客們不僅可以感受大海的氣息,還可以徒步旅行,欣賞沿途美好的風光。
  • 世界各國海岸線長度:俄羅斯第3,美國第7
    在全球化趨勢下,海洋並不止意味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更多的是龐大的外貿、進出口、交通、旅遊等資源,全球化的特徵之一就是互通有無,在這方面海洋遠比內陸更有優勢。以中美兩國為例,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位於沿海或近海地區,比如美國的紐約、洛杉磯、舊金山、休斯頓,中國的上海、廣州、深圳、香港。
  • 論中國生命哲學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作者楊文彬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生命哲學一直佔有主流地位。中國的生命哲學認為,生命是一切存在的源泉。關注生命哲學,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體會哲學思想的魅力,追求思想和精神的提升,這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
  • 古人的哲學思想,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歷來都有不同解釋。不過,無論哪種解釋,都表明了古人的哲學思想與邏輯認知。「道」這個字最早是道路的意思,根據這個意思衍生出思想學說、道理的意思。想要了解古人的哲學思想,可以嘗試從「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話入手。《易經》就是《周易》,傳說這本書的作者是周文王姬昌。
  • 費爾巴哈思想成就馬克思主義哲學,他這十句哲理名言,句句深刻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被傳授的馬克思唯物主義思想,相信廣大讀者一定不知道該思想的理論基礎來源於哪兒吧。今天,就揭開謎底,介紹一位德國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對馬克思的影響巨大。費爾巴哈出生於德國,他不僅塑造了哲學史唯物主義的權威,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也就是說,沒有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作為基礎,就沒有馬克思哲學思想。早年間,費爾巴哈對黑格爾哲學非常感興趣,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的學習黑格爾哲學理論,並成為「青年黑格爾學派」的成員。
  • 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構建了思想與世界的真實聯繫
    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是從批判唯心主義哲學開始的,正因為如此,馬克思的哲學革命也常常被視為一種對形上學的顛覆。這沒有錯,但僅僅局限於形上學思想方式的批判是不夠的。從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這是馬克思一以貫之的主張。馬克思對於形上學的批判、對於唯心主義的批判,其目的也在於從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
  • 東方思想:莊子·道家哲學
    所有文章特地還做成了語音版的,可在喜馬拉雅FM搜索浪兄筆記或哲學筆記收聽。 來源:哲學漫步集 | 中國哲學史筆記 導言 提到莊子,時下火爆的手遊《王者榮耀》中也有一位遊戲人物——莊周,是一個騎在魚鯤上的男子。
  • 自我意識思想:黑格爾哲學的理論精髓
    【摘要】自我意識思想是黑格爾哲學思想的理論精髓。在黑格爾看來,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發展中的一個環節。通過這一關鍵性的環節,意識進入真理世界,走向下一個環節理性階段。
  • 10種設計哲學思想,你知道有哪些?
    當他進行哲學思考,就會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出色的設計從何而來?設計遵循規則,還是自己的幻想呢?希望,下面10種設計哲學思想,能夠幫助你找到更好的答案。第一種思想:功能大於形式對功能與形式的思考,是設計人員要關心的。
  • [中國社會科學網]領略思想寶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於2020年7月下旬起,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講座採取在線直播形式,邀請素為學界景仰的哲學名家,聚焦哲學前沿問題做專題講座,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社會開放。
  • 哲學到底有什麼用?現在還需要思想嗎?
    宗教世界觀以信仰為主,經驗世界觀以感性認識為主,而哲學以理性認識為主。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還不等於哲學。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靈為她生病的孫子降福,並保佑老伴長命百歲。這位老太太也有世界觀,但她的世界觀是自發的、不系統的,缺乏理論的論證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一種樸素的世界觀。
  • 17世紀,法國開鑿240公裏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這一造型有優勢也有劣勢,但總體而言還是優勢更大。其中優勢有三個,也非常顯而易見。 英吉利海峽是連通大西洋與歐洲陸間海的重要通道,比如德國,丹麥等國進入大西洋,都要從這裡經過。所以法國扼守這條戰略通道,無疑提高了法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
  •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刻
    從當時古希臘先賢們的思想成就和社會影響來看,亞里斯多德或許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並駕齊驅,但是其對後世的影響,或許更為深刻。 柏拉圖作為蘇格拉底的學生,其在自己的思想體系中,有著諸多蘇格拉底不同的內容,當然這並不是觀點上的激烈交鋒,而是二人在整體的學問研究和創新上,側重點有所不同。
  • 3500萬年前一群猴子坐木筏橫跨了大西洋!
    NEXTMIND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在大約3500萬年前,一群現已滅絕的猴子乘坐天然的木筏從非洲橫渡大西洋,來到南美洲定居。據外媒CNN報導,研究小組在秘魯茹魯阿河挖掘出烏卡亞裡猿猴(Ucayali pithecus)的臼齒(下圖)。
  • 哲學這麼好玩——一些有趣的哲學書籍
    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哲學這麼有用、這麼好玩,還能這麼萌!正如本書作者田中正人所說:「我想把邂逅那些偉大思想時的震驚直觀地呈現出來,於是有了這本書。如果讀者朋友能在這本書中有所發現、有所驚喜,將使我不勝歡喜。」
  •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談遊戲中蘊含的各類哲學思想|GameRes
    其中經典的倫理思想觀點有:【靈魂不死】、【永恆輪迴】、【靈魂】、【因果循環】、【善惡報應】、【果報】、【業力】、【業報】、【轉世】、【六道輪迴】等就是這一宗教倫理思想下的產物。最典型表現因果報應這一倫理思想的是《九色鹿》這部動畫片,相信小時候大家應該都看過。在中國敦煌的石窟中,刻有《鹿王本生》這幅壁畫,九色鹿這部動畫片就是根據這幅壁畫而創作的。
  • 沙俄,幾百年玩命擴張,瀕臨11處海域,為何海岸線僅排世界第四?
    這位沙皇雄心勃勃,一邊在國內展開大刀闊斧的西化改革,一邊籌備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的戰爭。1700年,在彼得一世組織下,「北方同盟」向強國瑞典發起了挑戰。「大北方戰爭」歷時二十年之久,俄羅斯領導的北方同盟最終戰勝瑞典。雙方戰後籤訂的《納斯塔德條約》中規定:瑞典所屬的愛沙尼亞、立窩尼亞、因格裡亞、凱克斯霍姆和卡累利阿大部割讓給俄國。
  • 人是「天」的試驗品 ——董仲舒的哲學思想
    他說「人之為人,本於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類天也」,所以人是天的縮影,是天的複製品,這叫「人副天數」。「天地之符,陰陽之副,常設於身,身猶天也,數與之相參,故命與之相連也。但是,這套「天人感應」的政治哲學不可能起到完全限制皇權的作用,碰到「二青」皇帝有時還很危險,董仲舒晚年,位於遼東的高祖廟和長陵高園殿發生火災,他以災異附會,幾乎被漢武帝下死獄,「仲舒遂不敢復言災異」。
  • 我是作者的哲學思想實驗!
    怎麼沒有了,小說給我的居然是兩部哲學思想實驗?當讀完整個系列時,我已對作者鈴木光司五體投地了。能將一系列哲學思想融入到小說中,通過小說情節展現作者對這些哲學問題的思考,這功底非同一般。不可避免,貞子也有弱點——基因缺陷,是早夭的命,她的貞子軍團最終會自行潰敗,連渣也不剩下。無一生還,似乎是模擬世界的終點。
  • 《中國哲學三千年的思想腳步》:五個歷史時期,哲學精神一以貫之
    這是我學習《人文世界的建立》中的第13篇文章《中國哲學三千年的思想腳步》,以及恩師孟老師對本文的導讀後的學後復盤,內容包含文章精華、個人感悟、踐行清單等。2、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上、下冊),1931年、1934年出版,雖然前後寫了兩次的中國哲學史,第二次是在1989年完成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但是無論是思想階段的分期,還是中國核心思想的了解都有很大的問題。3、勞思光的《新編中國哲學史》(三卷四冊),1980年出版。4、蔡仁厚的《中國哲學史》(上下兩冊),200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