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2021-01-11 劉永毅醫生

近些年,由於人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和一些生活方式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也有人稱它是「富貴病」。目前,我們國家每年將近有40萬人罹患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

細胞內部基因的變化是觸發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針對基因的一些治療,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就要精準一些,顯得「高大上」,是不是比化療要好一些呢?

結直腸癌主要有5種治療手段,手術、放療、化療是其傳統的「三駕馬車」,手術和放療是局部治療方式,放療多應用於中低位直腸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都有一定的適應症,並不是普遍適用,且多要聯合化療。

化療

化療無差別打擊癌細胞,直接損傷癌細胞的DNA、或幹擾其合成,也就有可能誤傷正常細胞。化療大概有三種方式,術前化療為新輔助化療,術後化療為輔助化療,不能手術時的化療為姑息性化療。

結直腸癌Ⅰ期,腫瘤浸潤深度在肌層及以內且沒有淋巴結、遠處轉移,推薦治療為根治性切除術,術前、術後不需要其它輔助性治療。若是一些切除範圍「縮小」的術式考慮輔助治療。

直腸癌Ⅱ期、Ⅲ期為局部進展期,經典的治療策略為術前新輔助放化療→手術→輔助化療,化療圍手術期總共6個月時間。

結腸癌Ⅱ期、Ⅲ期術前一般不考慮新輔助化療。結腸癌Ⅲ期術後推薦雙藥聯合化療,但是Ⅱ期術後要不要化療「複雜」一些。

結直腸癌術後要求常規檢測微衛星不穩定MSI/錯配修復基因MMR,不但有判斷預後的意義,而且對治療也有指導意義。微衛星不穩定性高表達/錯配修復基因缺陷的惡性度要低一些,輔助治療的強度相對也要「低」一些。

術後輔助化療還要考慮有沒有復發的高危因素,包括T4、組織分化差、脈管浸潤、神經浸潤、術前存在梗阻或穿孔、切緣陽性或情況不明、切緣安全距離不夠、淋巴結檢出<12枚等。

結腸癌Ⅱ期(不包括T4)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錯配修復基因缺陷屬於低危,不推薦術後化療。

結腸癌Ⅱ期(不包括T4)微衛星不穩定低表達/錯配修復基因無缺陷,但也沒有復發的高危因素屬於普危,術後推薦單藥輔助化療。

結腸癌Ⅱ期微衛星不穩定低表達/錯配修復基因無缺陷、且也有復發高危因素,或T4(不論什麼情況)都屬於高危,術後推薦雙藥聯合化療。

靶向治療

目前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藥物有兩類,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餓死腫瘤」和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治療。但靶向治療一般不用於腸癌術後輔助治療,而是針對復發、或轉移性腫瘤,或局部晚期不能手術轉化治療時才考慮使用。

腫瘤增長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自身就新生出很多血管,抗血管生成藥物作用的靶點在血管內皮上,阻止其生成,這樣就會「餓死」腫瘤。注射劑「貝伐」上市時間很久了,聯合化療可一線、二線治療。國產口服藥「呋喹」作為轉移性腸癌的三線治療選擇。

晚期腸癌推薦檢測RAS、BRAF基因,RAS包括KRAS、NRAS等。若腸癌RAS是野生型(50%的概率)可考慮使用抗EGFR治療,如「西妥昔」,聯合化療,若RAS是突變型則治療效果不好。BRAF野生型也有相應的靶向治療藥物,但國內沒有上市,有一些臨床研究可參加。

也有一些臨床研究顯示左側結直腸癌使用「西妥昔」的機率、效果要好一些,而右側結直腸癌使用「貝伐」效果要好一些。

免疫治療

結直腸癌免疫治療主要是PD-1/PD-L1抑制劑的使用,恢復免疫T細胞對癌細胞的識別,讓T細胞殺死癌細胞。適應於微衛星不穩定高表達MSI-H/錯配修復基因缺陷dMMR的結直腸癌治療,國內尚無此結論,國外的推薦,也可以參加一些臨床研究。

科學規範的治療才有可能使病人生存時間延長、生活質量提高。雖然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比較「高大上」,但是目前適應範圍有限、或二三線治療才選擇,不能替代化療,也不能說優於化療,合理應用才是關鍵!我是劉永毅醫生,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結直腸癌與微衛星不穩定的10個臨床問題
    對於老年、體質偏弱或擔心化療相關不良反應的患者,可以選擇定期觀察隨訪;而對於包含多個高危因素、相對年輕且治療積極的患者,在充分溝通獲益和風險後,我們傾向可以考慮行3個月聯合方案輔助化療。 06MSI/MMR狀態對Ⅲ期結直腸癌有預後及治療指導作用嗎?
  • 熱點|結直腸癌預後,腫瘤間質將與TNM相輔相成
    Naito等首次報導CD8是結直腸癌獨立的預後因素。Koch等研究表明TILs浸潤密度與CRC的預後密切相關,與其他相關免疫細胞相比,高密度的CD3和CD8浸潤具有更好的生存期;且與TNM分期相比,CD8/CD3比值被認為是更好的預後標誌物。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第一,個體化治療必須考慮患者的PS評分(體力狀況評分)。評分好(0,1)的患者,才可能耐受化療、手術、放療及免疫治療等,同時PS評分好的患者治療效果可能更好。第二,個體化治療必須考慮患者的病理學類型。在治療選擇上,組織學類型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如JMDB研究首次證明培美曲塞聯合鉑類對腺癌療效更好,而吉西他濱聯合鉑類對鱗癌療效更好。
  • 靶向治療效果好嗎?7大癌種近期靶向治療新進展給你答案
    靶向治療能夠實現對致癌位點的「精準打擊」,是當前抗癌藥物研究的熱點。近期,靶向治療研究數據再更新:  三代靶向藥物比一代更好嗎?  哪些癌種又迎來靶向治療新希望?  靶向治療聯合其他治療療效會更好嗎?
  • 胃癌患者如何選擇靶向和免疫治療藥物?這一篇總結全了
    在大多數情況下,手術仍然是治癒性治療的主要手段。隨著靶向治療的興起,胃癌發生、發展分子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胃癌的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療治療逐漸嶄露頭角。  比如,對於HER-2陽性的胃癌患者,赫賽汀可以延長生存;抗血管生成藥物雷莫盧單抗可以延長一線化療失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阿帕替尼能夠延長二線治療失敗的胃癌患者的生存獲益等,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大家盤點了目前胃癌FDA批准的靶向及免疫藥物以及最新的研究進展,希望給病友們增加戰勝癌症的信心。
  • 結直腸癌預後早知道,查這幾個分子標誌物就夠了
    結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和循證證據的不斷湧現,分子標誌物的檢測和應用開始走入大眾視野,基於分子水平的精準診療正在改變結直腸癌臨床實踐現狀。而在新理念、新技術不斷開拓的同時,相關臨床的病理診斷、檢測也需要更加規範化管理。
  • 龍華醫院研究團隊發現結直腸癌治療新靶標
    龍華醫院研究團隊發現結直腸癌治療新靶標 2020-12-17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9:0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atherine A. O』Bri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結直腸癌細胞能夠進入滯育樣狀態來逃避化療。
  • ...省立醫院藥學部主任沈承武:教你應對大腸癌治療中的「四隻狐狸」
    「合理用藥·中國行動」之腫瘤合理用藥·藥師有話說第18期視頻訪談開播啦!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又稱為「結直腸癌」。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應引起足夠重視。FOLFOX是治療大腸癌的經典方案,歷經10餘年的演變優化,發展到當前臨床常用的FOLFOX6。為了通俗易懂,我們通常將該方案的注意事項比喻成埋伏在治療路上的「四隻狐狸」,提醒患者時刻注意方案中的關鍵要素:療程長,要堅持;周期密,早準備;手腳麻,須防護;過敏遲,莫大意。如何預防大腸癌?FOLFOX方案需注意什麼?一旦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該怎麼辦?本期,權威專家給出答案。
  • 結直腸癌三線治療新選擇——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中國正式開售
    關於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是中國最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年新發病例388,000,年死亡病例187,000,其中60%以上為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近二十年來,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期由20個月左右延長至30個月以上,主要得益於多線藥物的持續治療[1]。
  • 結直腸癌新藥朗斯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國內上市
    2020年7月,結直腸癌口服化療新藥——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在國內上市開售! 朗斯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適用於既往接受過氟嘧啶類、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為基礎的化療,以及既往接受過或不適合接受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治療、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治療(RAS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
  • 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全覽:國產PD-1 VS 進口PD-1
    一、肝癌篇 2020 CSCO指南已於近日更新,在肝癌一線二線治療領域新增了免疫聯合方案,包括免疫聯合化療、免疫聯合靶向都有不同等級的獲批
  • 腸道菌群失調推動結直腸癌的發生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係,結直腸癌組織及鄰近黏膜通常發生明顯的菌群失調。現在,一些與結直腸癌發生相關的關鍵細菌也逐漸被揭示出來。 具核梭桿菌 具核梭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具核梭桿菌是口腔菌群的一員,常見於牙周病,在正常人腸道中很少發現。
  • 一文讀懂:肺癌的靶向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 隨著對幫助腫瘤細胞生長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細胞改變的進一步了解,研究者開發了專門靶向這些改變的藥物。靶向藥物的作用機制與標準化療藥物不同。靶向藥物有時可在化療藥物無效時發揮作用,並且通常也具有不同的副作用。
  • 老年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手術切除:一項傾向性匹配評分分析
    北大腫瘤肝膽外一  pkucancerhpb  結直腸癌肝轉移最新進展  老年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手術切除:  一項傾向性匹配評分分析    本期主講人 金克敏副主任醫師  引言  眾所周知,手術切除仍是目前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最主要的根治手段,因此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
  • 一文讀懂乳腺癌的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
    其實乳腺癌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大類——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手術、放射治療(也稱為「放療」)屬於局部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也稱為「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等屬於全身治療。而腋窩淋巴結是乳腺癌最容易轉移的部位,根據術前影像學檢查、穿刺結果以及前哨淋巴結活檢病理,確定是否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手術。總而言之,手術的目的是儘可能地將癌症病灶和被癌細胞侵犯的組織從身體上切除,繼而達到相應的治療效果。
  • CAR-T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機遇與挑戰
    為了進一步加強CAR-T細胞的存續能力和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研究者在CAR的設計上串聯了一些新的免疫共激活信號分子如CD27、CD134等,從而發展到第三代和第四代的CAR[10],由於第三代和第四代的CAR共刺激信號更多,可分泌更多的細胞因子,在體內的免疫反應更加的強烈,所以基於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考慮,目前在腫瘤的臨床試驗中應用更多的依然是第二代CAR-T
  • 有了免疫治療,我們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特別是在肺癌領域,目前獲批用於一線治療的適應證全都在此領域,分別為:帕博利珠單抗單藥一線治療 PD-L1 表達陽性的局部晚期和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狀 NSCLC,和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鱗狀 NSCLC;以及阿替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
  • EGFR 突變陽性的晚期 NSCLC 患者靶向藥物和化療可以聯用嗎?
    在臨床上,常常碰到晚期 NSCLC 患者在基因檢測之前已經開始化療,當基因檢測結果提示 EGFR 基因檢測突變呈陽性的時候,化療可能已使用 1-2 個周期,很多患者實際上使用化療治療效果也不錯,症狀出現明顯減輕。部分臨床醫師此時會選擇在不停止化療的基礎上加用 EGFR 靶向藥物。
  • ...快來看看你中了嗎?|乳腺癌|內分泌|誤區|治療|效果|化療|手術|...
    雖然手術在乳腺癌的治療中確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在少數情況下是唯一的治療手段,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手術其實只是癌症綜合治療中的一個環節,一種方法。手術範圍以及其他治療的先後次序應由醫生根據腫瘤的臨床特徵,如大小、部位,病理結果、淋巴結活檢情況,以及患者的全身情況來綜合決定;術前活檢和新輔助化療的合理應用已經獲得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