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

2020-12-14 騰訊網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

股骨頸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在醫學上,我們把這種骨折叫做骨質疏鬆性骨折,股骨頸骨折又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意思是說一旦發生股骨頸骨折,很多老年人的身體便每況愈下,乃至走到人生的終點,連再次骨折的機會都沒有了。

骨折本身不致命,而骨折造成的各種併發症卻是會要人命。老年人骨折後翻身和坐起十分困難,一旦長期臥床,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血栓和褥瘡等併發症,不論發生哪種併發症都會危及病人的生命。

老人摔倒為什麼這麼容易骨折?

年輕人骨骼堅硬,髖關節周圍有強有力的肌肉保護,除非受到巨大的外力衝擊,髖關節這個地方並不容易發生骨折。

但是一旦上了年紀,骨密度下降,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特別是絕經後女性,情況更加嚴重。這時候髖關節就處於一個十分脆弱的狀態下。當一腳踩空,發生摔倒、滑倒,身體扭轉倒地,股骨近端就很容易受到損傷,造成股骨頸骨折。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低能量骨折,甚至常常在輕微的外傷後就可發生,這是由於老年人骨質疏鬆的緣故。

股骨頸骨折對老年人影響最大的就是長時間的臥床、漫長的康復期。因為就數據統計上來說,20%的股骨頸骨折出現「骨折不癒合」,還有20%的患者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老年人的發生率更高於這個數據。而傳統的治療,對老年人來說,就有很多的風險和痛苦:

1.骨牽引需要嚴格臥床3—6個月(如果骨折能如期癒合的話),注意:是嚴格臥床,不能翻身和坐起來的,不然無法保證癒合的機會;

2.內固定治療,無論用何種內固定器械,只能滿足術後早期翻身、坐起來,而扶雙拐並保證受傷的一側不踩地,雖然能離床活動,卻只限於少數體能足夠好的老年人和中青年患者,大多數老年人還是要在床上待到骨折癒合(仍然是3—6個月)。除了病人痛苦,護理的家人也是苦不堪言。

股骨頸骨折的病人,年齡以70歲以上者為多。由於患者年老體弱,且往往伴有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慢性氣管炎等。骨折後長期臥床,極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血管栓塞、腦血管意外、褥瘡等,這些併發症不但影響骨折的癒合,甚至還會威脅病人的生命。

據觀察,老年患者臥床3周以上,各種併發症、伴隨症就會逐漸的出現;骨折前就有內科疾病的,不到3周就會出問題。1到2種的內科疾病還比較容易控制,一旦超過2種或其中某種疾病非常嚴重,就很難救治。

有經驗的骨科醫生常常把高齡老人的右股骨頸骨折稱作「臨終關懷」。對於老人來說,治療右股骨頸骨折的方法最好是手術。

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說是上個世紀出現的非常有革命意義的一種器官替代手術。用這種器官替代手術就可以使以前無法治療的一些終末期的關節疾病得到良好的改善。通過關節置換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關節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之前很多不能走路的患者,現在都可以正常的走路,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

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人的股骨頸骨折,優點是:術後1周左右,患者就可以開始離床活動。這樣,大大的減少了長期臥床的痛苦,減少了併發症的風險;而且功能恢復滿意率高。

人工髖關節置換相關問題:

1、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包括全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該如何選擇呢?

醫生通常會根據病人的年齡、日常活動量及功能恢復要求、體質強弱及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程度、受傷前關節是否有其它疾病等因素綜合考慮並給病人以建議。當然,也會適當的考慮患者本人合理的意願和要求。

2、老年人體質弱,手術風險多大啊!

老年人的麻醉、手術風險確實高於年輕病人。但是,同樣是大樣本的病例統計數據證明:長期臥床導致各種併發症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都遠遠高於進行了人工髖關節置換的病人。

3、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是不是要立即手術才好?

我們對每個病人都進行充分的術前檢查以及相應的術前準備,這個過程通常需要2—5天。這段時間,也是患者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傷情、心理適應、環境適應的過程。患者自身的準備,對順利康復和減少減輕併發症,也是至關重要的。大病例數據顯示:1周之內進行關節置換和48小時內進行關節置換對預後影響沒有明顯區別。

4、關節置換之後,是不是要注意很多問題?

制定合理的功能練習計劃,可以使恢復更快、關節壽命更持久,在手術後到出院前的這段時間,醫生會逐漸的講解和指導。

相關焦點

  • 上海六院東院於曉巍:人工髖關節置換是怎麼回事?
    其實置入體內的人工髖關節的危害微乎其微,首先這些置入的人工髖關節與人體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即不會發生排斥的,這些髖關節在進入臨床使用前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實驗,因此不用擔心對身體的危害。換個角度來說,人工髖關節置換在臨床上運用了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有報導過因為材質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所以患者可以放心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3、人工關節能用多久?年輕患者什麼時候做關節置換合適?
  •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什麼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術後要注意什麼?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目前治療髖關節損傷比較先進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患者髖關節損傷比較嚴重,經過治療不能恢復其該有功能的損傷的情況,常見的有股骨頭骨折或壞死,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患者到下肢的行走。
  • 醫患合力,108歲老人在濰坊市中醫院成功置換髖關節
    手術治療可選擇髓內固定或者髖關節置換,髓內固定依然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修養,髖關節置換三天內即可下地行走,能夠迅速擺脫骨折創傷帶來的問題,綜合考量,髖關節置換最適合老人健康需求。  家屬在傾聽治療意見之後,既想積極治療,又擔心手術風險。在商討過程中,一五一十的把情況告訴了老人。
  • 看機器人如何完成關節置換手術
    創傷後關節炎:嚴重骨折或髖關節脫位的結果。 類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的炎性關節炎。 缺血性壞死:「球」或股骨頭失去了健康的血流量導致骨骼死亡,股骨頭變得畸形的情況。 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發育變形或未對準。
  • 髖關節置換假體的類型材料有哪些?怎麼選擇比較好?
    對於即將行髖關節置換的病人,或者是之後有打算行髖關節置換的病人當中,有很多面臨選擇的時刻,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就是,關節置換的假體摩擦界面的選擇:用金屬對金屬?金屬對聚乙烯?陶瓷對聚乙烯?還是陶瓷對陶瓷這一選擇上,有時候非常猶豫!
  • 成都保髖股骨頭醫院談: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否真的只能置換?
    一個月前,李先生髖關節疼痛、僵硬、腫脹的更加厲害,走路影響很大,去當地醫院檢查,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已達到三期,醫院建議行人工關節置換。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作為一項臨床致殘率極高的骨關節疾病,患者們最擔心的就是:「是不是只能置換」?先別著急,讓我們先全面了解一下什麼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 健康髖關節是維持人體活力的關鍵
    如果把人體骨骼系統比作一輛汽車,髖關節就是起關鍵作用的軸承,它帶動了全身活動;髖關節出現了問題,就像汽車的軸承損壞,汽車就會拋錨。在臨床中,有些老年人即使到了八九十歲高齡,只要髖關節情況較好,不發生骨質疏鬆,運動機能往往保持得不錯,日常生活和外出社交活動都能進行。
  • 高齡、小兒麻痺、又遭遇骨折的他,還能站起來嗎?
    「經過詳細檢查後,我們考慮劉大爺是右側股骨頸陳舊性骨折畸形癒合,且右股骨頭已經壞死,需要進行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全髖關節置換是將人工假體,包含股骨部分和髖臼部分,固定在正常的骨質上,以取代病變的關節,重建患者髖關節的正常功能,是一種較成熟、可靠的治療手段。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歐陽元明:膝關節損傷與置換
    擅長:1、人工膝關節、髖關節置換及假體感染鬆動翻修手術(骨關節炎、類風溼、痛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骨刺、關節磨損、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股骨頭壞死、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2、保膝,保髖、髖關節鏡手術;3、關節鏡微創治療膝關節積液、滑膜炎,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撕裂;4、全肩、全肘關節置換;5、嚴重肘、
  • 人工關節是什麼材料做的_人工關節最好的是什麼材料-健康百科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解決終末期骨關節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被譽為20世紀最成功的手術之一。隨著人工關節技術的不斷提升,關節置換手術量每年都以較大的幅度遞升,為許許多多骨關節病的病人解除關節病痛,糾正關節畸形,恢復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 巨大肩袖損傷也能治,反肩置換拯救「報廢」肩關節——歐陽元明
    擅長:1、人工膝關節、髖關節置換及假體感染鬆動翻修手術(骨關節炎、類風溼、痛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骨刺、關節磨損、膝關節內、外翻畸形、股骨頭壞死、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2、保膝,保髖、髖關節鏡手術; 3、關節鏡微創治療膝關節積液、滑膜炎,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撕裂; 4、全肩、全肘關節置換; 5、嚴重肘、膝、髖關節異位骨化關節僵硬松解手術。
  • 年齡「越大」,膝關節置換手術風險「越高」嗎?
    對終末期關節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具有較為可靠的療效。但是,膝關節置換術又有創傷大、恢復時間較長以及併發症多等缺點。是否年齡越大膝關節置換手術風險越高呢?老年人常有高血脂、高血壓、凝血異常、糖尿病以及肥胖,或者有長期的吸菸史,這些因素會引起靜脈血流滯緩或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加之術中止血帶的使用和體位固定可能引起下肢靜脈血管壁損傷,增大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風險。2、術後感染術後感染是膝關節置換術另一個常見的風險。
  • 首款個性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上崗,比人工更精準
    今天下午,該院舉辦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唐浩和團隊成員參與研發的「基於運動學與力學個性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這款機器人的精度指標達到了國際最先進水平。唐浩介紹,每年我國要完成40萬至50萬例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假體位置不良則是造成手術失敗的首要原因。「每個人的骨骼形狀和結構都存在差異,站立姿態也是千差萬別。
  • 血友病關節置換+凝血因子治療,需要多少錢?
    病問醫答:《血友病關節置換+凝血因子治療,需要多少錢?》 病問: 我是血友病患者本人,因為之前關節反覆出血的緣故,現在造成左邊膝關節不能直,走路都成問題,只能慢吞吞的挪動。想去做關節置換手術,需要多少錢?做完還需要長期打因子嗎?加起來費用大概需要多少?
  • 機器人助力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受訪者供圖)新疆網訊(記者梁淑芳)14日,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中心關節外科病房裡,77歲的張女士在家人攙扶下緩緩走動,前一天她的右腿換上了人工髖關節,而為她換關節的,除了醫生,還有名為MAKO的骨科機器人。「藉助機器人置換關節,術後雙腿長度差只有1毫米。」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中心主任曹力說。
  • 髖關節置換術後如何坐車?這些上車步驟不能不留意
    髖關節置換術後關節活動會有一定時間的限制,因此如何對患肢進行活動十分關鍵。車子是平日常用的交通工具,如何坐車是患者需要重點注意的。我科護士小姐姐親身上陣示範正確的坐車方法。髖關節置換術後正確的上車方法是怎樣的?
  • 關節置換術後,這件事很多患者都沒做對!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幫他們把病床搖起來」 只要有一晚上我不去,患者就會在床上一直平躺一晚上,動都不敢動。家屬也不敢動他。 但是,這樣真的正確嗎? 經常有患者問,「我現在術後一個多月了,可不可以翻身呀?」或者「術後二十多天了可不可以翻身呀?」
  • 股骨頭壞死疼了26年 換了個髖關節治好了 關鍵在這個技術
    日前,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應用3D列印技術輔助一名左側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成功實施「左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解除患者二十餘年的疼痛,助其恢復正常行走。車禍後手術引發股骨頭壞死 疼了26年患者術前嚴重變形的髖關節。
  • 3 D 列印個性化關節 助力老人恢復行走
    65 歲的劉先生 10 多年前置換的人工股骨頭出了問題,骨頭磨損嚴重已出現巨大空洞,而傳統治療方法已很難奏效。近日,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關節團隊通過 3D 列印技術為其植入個性化的人工髖關節,幫助其重新行走。
  • 人工髖關節這麼多品種,到底該怎樣選
    人工髖關節假體應該是關節假體中最成熟也是最為複雜的系統。當患者接受自己需要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時候,最關心的是2個問題:第一,人工關節能用多少年?第二,選國產的還是進口的關節?(註:第一個問題我會專門撰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