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天內,平均每天打賞 TT 語音主播 1 萬元;自 2 月中旬以來,買"王者榮耀"遊戲裝備花去 2 萬餘元 ……
不到一個月,13 歲初一學生果果(化名)花光媽媽借來的 8 萬元,用於打賞主播和買遊戲裝備。家人查看聊天記錄發現,TT 語音主播曾給果果發送一條穿著暴露的視頻。
3 月 8 日,瀟湘晨報報導此事後,TT 語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調查,當天聯繫用戶家長,且處理結果雙方達成一致。根據平臺規定,待家長提供銀行流水,經核實無誤後會進行退款安排。
16 日,記者從家長處了解到,TT 語音已承諾全額退款,"合同寄給我了,籤完字就退。"同時,家長與騰訊正在協商退費中。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 TT 語音"的投訴量 89 條,其中 4 條有關"未成年人消費"的投訴。最早一條記錄是去年 8 月,有網友投訴稱"誤導未成年人大額消費 1.1 萬元";2 月 17 日、3 月 11 日及 3 月 13 日,投訴內容涉及"刷禮物""充值"等,涉訴金額從 1400 元至 2.4 萬元不等,進度均顯示"處理中"。
"父母不知情,未成年人拿父母手機充值。""我就不明白了,10 歲孩子怎麼能註冊消費。老百姓一輩子辛辛苦苦掙點錢,叫孩子全給弄沒了。""小小年紀一晚上不知道刷多少,不要讓網絡平臺禍害未成年了。"就 TT 語音實名認證、未成年消費等問題,投訴者們提出質疑,希望平臺重視解決。
早在 2018 年 10 月,有媒體報導稱,14 歲少女在 TT 語音社交平臺上消費 111 筆,3 天豪刷 6.3 萬餘元。被發現後,患有抑鬱症的少女因自責而服藥輕生。所幸,搶救及時。
事發後,家長一直與 TT 語音溝通,希望能追回這些錢,被告知無法退款。家長出示的銀行流水、診斷記錄等,被認為不足以證明是孩子自行操作充值。
該媒體就未成年人消費問題諮詢 TT 語音客服,被告知只有出示未成年人獨自在該平臺消費的視頻,才能證明是其本人操作,否則不予處理。"每筆消費都會要求輸入支付密碼,這本身就是一重保護。我們也無法識別屏幕對面是大人還是小孩。"
TT 語音 App 是以即時語音,開黑約玩、玩家社區等多場景於為一體的泛娛樂遊戲社交平臺。官網對外宣稱,是廣州趣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拳頭產品,從 2014 年成立至今,用戶數量累計 6000 多萬。
【回應】
平臺嚴禁主播誘導未成年人消費
瀟湘晨報:針對未成年人消費,平臺採取哪些措施?
TT 語音:平臺 2014 年成立至今,一直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2019 年初,針對未成年人消費問題開發了"家長監控模式";2019 年 11 月在此基礎上開發更新成"青少年模式"。在該模式下,平臺針對未成年用戶做了充值相關的服務限制,而且對上網時間方面進行管理,如每日 22 點至次日 6 點無法使用 APP;單日每累計使用 40 分鐘後,需要家長解鎖否則無法繼續使用。
另外,平臺依據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辦法,對用戶在註冊時候進行基於移動號碼等信息的實名認證。
瀟湘晨報:主播誘導未成年人消費,平臺會如何處理?
TT 語音:平臺嚴禁主播誘導未成年人消費的行為,對此有嚴肅的處理方案,一旦發現,會對涉事主播永久封號。
如果核實用戶是未成年人,會根據情況進行退款的。
瀟湘晨報:果果是否遭主播色誘充值?
TT 語音:用戶並沒有遭主播色誘充值。我們調取了用戶和主播的聊天記錄後發現,主播曾多次詢問男孩是否已經成年,男孩在平臺上一直強調自己 18 歲。
同時,雙方在平臺上的聊天內容並沒有出現不正常的行為及對話,對於家長提供的視頻,不存在色誘行為,而且家長對平臺也澄清了之前誇大事實的行為。
瀟湘晨報:家長申請退費流程,需要提交哪些資料?
TT 語音:對於未成年人的消費,平臺根據國家相關條例制定了嚴格的措施,如果核實用戶是未成年人,我們需要家長提供雙方關係的戶口本證明、平臺充值付款帳單、銀行卡所屬人證明及銀行流水帳單。平臺會在五個工作日內完成資料核實,並協商後續退款。
瀟湘晨報:上述媒體報導中提及,家長需要證明充值是未成年本人操作?
TT 語音:按前述退費流程提交資料,雙方協商後續退款。
瀟湘晨報:平臺是否存在審核不嚴?
TT 語音:平臺一直對用戶及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核。平臺依據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辦法,對用戶在註冊時候進行基於移動號碼等信息的實名認證。
未成年人在平臺消費,需要在監護人的監管下,消費才是有效的。如未在家長等監護人的監管下進行了充值,需要家長向平臺進行反饋。
瀟湘晨報:未成年人消費問題該如何解決?
TT 語音:平臺對未成年有專門的"青少年模式"在用戶每次登陸時都會有相應的提示。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戶是無法進行充值。如果核實用戶是未成年人並且在平臺進行了消費,平臺會根據家長提供的資料進行協商退款。
【觀點】
平臺有責任,家長更需要反思
熊孩子玩遊戲打賞主播、買遊戲裝備的事,一再發生,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相關網絡平臺沒有嚴格落實限制未成年人的相關規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嚴格識別用戶的身份。但是,家長更需反思。
熊丙奇指出,家長的問題包括三方面:一是缺乏對孩子的監護,把手機給孩子,告訴孩子遊戲帳戶,密碼,只指責平臺是無濟於事的;二是沒有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
"孩子大手大腳花錢打賞,和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有關,理財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教育。"熊丙奇說。
圍繞疫情期間學生上網課出現的親子矛盾問題,在熊丙奇看來,"根本問題不在於網課,而是網課暴露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固有的問題。"
他說,片面強調在線學科知識教育,這暴露的是功利的升學教育觀;學生和家長的衝突,暴露的是家庭教育長期缺失對孩子自主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對部分孩子來說,就是被要求學習,沒有興趣、主動性,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也不知道讀書究竟有何價值、意義。
瀟湘晨報記者向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