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熊孩子打賞主播5.8萬元,TT語音承諾全額退款,否認孩子遭主播...

2020-12-16 瀟湘晨報

6 天內,平均每天打賞 TT 語音主播 1 萬元;自 2 月中旬以來,買"王者榮耀"遊戲裝備花去 2 萬餘元 ……

不到一個月,13 歲初一學生果果(化名)花光媽媽借來的 8 萬元,用於打賞主播和買遊戲裝備。家人查看聊天記錄發現,TT 語音主播曾給果果發送一條穿著暴露的視頻。

3 月 8 日,瀟湘晨報報導此事後,TT 語音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調查,當天聯繫用戶家長,且處理結果雙方達成一致。根據平臺規定,待家長提供銀行流水,經核實無誤後會進行退款安排。

16 日,記者從家長處了解到,TT 語音已承諾全額退款,"合同寄給我了,籤完字就退。"同時,家長與騰訊正在協商退費中。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 TT 語音"的投訴量 89 條,其中 4 條有關"未成年人消費"的投訴。最早一條記錄是去年 8 月,有網友投訴稱"誤導未成年人大額消費 1.1 萬元";2 月 17 日、3 月 11 日及 3 月 13 日,投訴內容涉及"刷禮物""充值"等,涉訴金額從 1400 元至 2.4 萬元不等,進度均顯示"處理中"。

"父母不知情,未成年人拿父母手機充值。""我就不明白了,10 歲孩子怎麼能註冊消費。老百姓一輩子辛辛苦苦掙點錢,叫孩子全給弄沒了。""小小年紀一晚上不知道刷多少,不要讓網絡平臺禍害未成年了。"就 TT 語音實名認證、未成年消費等問題,投訴者們提出質疑,希望平臺重視解決。

早在 2018 年 10 月,有媒體報導稱,14 歲少女在 TT 語音社交平臺上消費 111 筆,3 天豪刷 6.3 萬餘元。被發現後,患有抑鬱症的少女因自責而服藥輕生。所幸,搶救及時。

事發後,家長一直與 TT 語音溝通,希望能追回這些錢,被告知無法退款。家長出示的銀行流水、診斷記錄等,被認為不足以證明是孩子自行操作充值。

該媒體就未成年人消費問題諮詢 TT 語音客服,被告知只有出示未成年人獨自在該平臺消費的視頻,才能證明是其本人操作,否則不予處理。"每筆消費都會要求輸入支付密碼,這本身就是一重保護。我們也無法識別屏幕對面是大人還是小孩。"

TT 語音 App 是以即時語音,開黑約玩、玩家社區等多場景於為一體的泛娛樂遊戲社交平臺。官網對外宣稱,是廣州趣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拳頭產品,從 2014 年成立至今,用戶數量累計 6000 多萬。

【回應】

平臺嚴禁主播誘導未成年人消費

瀟湘晨報:針對未成年人消費,平臺採取哪些措施?

TT 語音:平臺 2014 年成立至今,一直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2019 年初,針對未成年人消費問題開發了"家長監控模式";2019 年 11 月在此基礎上開發更新成"青少年模式"。在該模式下,平臺針對未成年用戶做了充值相關的服務限制,而且對上網時間方面進行管理,如每日 22 點至次日 6 點無法使用 APP;單日每累計使用 40 分鐘後,需要家長解鎖否則無法繼續使用。

另外,平臺依據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辦法,對用戶在註冊時候進行基於移動號碼等信息的實名認證。

瀟湘晨報:主播誘導未成年人消費,平臺會如何處理?

TT 語音:平臺嚴禁主播誘導未成年人消費的行為,對此有嚴肅的處理方案,一旦發現,會對涉事主播永久封號。

如果核實用戶是未成年人,會根據情況進行退款的。

瀟湘晨報:果果是否遭主播色誘充值?

TT 語音:用戶並沒有遭主播色誘充值。我們調取了用戶和主播的聊天記錄後發現,主播曾多次詢問男孩是否已經成年,男孩在平臺上一直強調自己 18 歲。

同時,雙方在平臺上的聊天內容並沒有出現不正常的行為及對話,對於家長提供的視頻,不存在色誘行為,而且家長對平臺也澄清了之前誇大事實的行為。

瀟湘晨報:家長申請退費流程,需要提交哪些資料?

TT 語音:對於未成年人的消費,平臺根據國家相關條例制定了嚴格的措施,如果核實用戶是未成年人,我們需要家長提供雙方關係的戶口本證明、平臺充值付款帳單、銀行卡所屬人證明及銀行流水帳單。平臺會在五個工作日內完成資料核實,並協商後續退款。

瀟湘晨報:上述媒體報導中提及,家長需要證明充值是未成年本人操作?

TT 語音:按前述退費流程提交資料,雙方協商後續退款。

瀟湘晨報:平臺是否存在審核不嚴?

TT 語音:平臺一直對用戶及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核。平臺依據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辦法,對用戶在註冊時候進行基於移動號碼等信息的實名認證。

未成年人在平臺消費,需要在監護人的監管下,消費才是有效的。如未在家長等監護人的監管下進行了充值,需要家長向平臺進行反饋。

瀟湘晨報:未成年人消費問題該如何解決?

TT 語音:平臺對未成年有專門的"青少年模式"在用戶每次登陸時都會有相應的提示。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戶是無法進行充值。如果核實用戶是未成年人並且在平臺進行了消費,平臺會根據家長提供的資料進行協商退款。

【觀點】

平臺有責任,家長更需要反思

熊孩子玩遊戲打賞主播、買遊戲裝備的事,一再發生,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相關網絡平臺沒有嚴格落實限制未成年人的相關規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嚴格識別用戶的身份。但是,家長更需反思。

熊丙奇指出,家長的問題包括三方面:一是缺乏對孩子的監護,把手機給孩子,告訴孩子遊戲帳戶,密碼,只指責平臺是無濟於事的;二是沒有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

"孩子大手大腳花錢打賞,和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有關,理財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教育。"熊丙奇說。

圍繞疫情期間學生上網課出現的親子矛盾問題,在熊丙奇看來,"根本問題不在於網課,而是網課暴露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固有的問題。"

他說,片面強調在線學科知識教育,這暴露的是功利的升學教育觀;學生和家長的衝突,暴露的是家庭教育長期缺失對孩子自主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對部分孩子來說,就是被要求學習,沒有興趣、主動性,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也不知道讀書究竟有何價值、意義。

瀟湘晨報記者向帥

相關焦點

  • 鄭州8歲小女孩花近4萬元打賞主播 熊孩子打賞主播的錢能要回來嗎?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家長一不留心,難免有「熊孩子」會跑到直播平臺和遊戲平臺上恣意暢遊,由此帶來了網絡打賞和充值糾紛。5月29日,大河網記者從鄭州市公安局東風路分局獲悉這樣兩起案例。
  • 熊孩子想玩水晶泥,打賞主播1萬多元,事後才曉得是學費和種地錢
    熊孩子從來都不讓人省心,以前是,現在更是。最近,有個熊孩子小海在家玩家長手機的時候,把父母辛辛苦苦賺的1萬多元血汗錢全部打賞了主播。孩子媽媽(下稱「黃女士」)一開始不知道,後來聽朋友說才知道自己丈夫的銀行帳戶上少了1萬多塊錢,被別人拿去打賞給了主播。知道這個消息,黃女士趕緊回家查看,跟錢相比,她更擔心孩子出什麼事。擔心了一路,回家一看孩子安然無恙。
  • 12歲男孩網課時瞞家長打賞主播5萬,平臺:退款並封禁作者
    2月28日,河北石家莊的劉女士向澎湃質量報告投訴平臺反映稱,12歲的兒子浩浩(化名)在家上網課期間,課餘使用她的手機刷某短視頻平臺,在4天時間內瞞著父母給5名主播打賞了5萬多元,並充值遊戲1.5萬元。 對此,28日,涉事平臺所屬的公司公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稱:「如果證實是小孩的操作,我們將會百分之百退款。」
  • 8歲女童打賞主播成「金主」,遭男子詐騙4萬封口費
    8歲女童打賞主播成「金主」,遭男子詐騙4萬封口費 2020-12-17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3歲男孩刷上萬元禮物,女主播們和他私聊甚歡,還發了這些照片
    這讓不少的父母們,只好把自己的手機全天候地交到了孩子手中。不少小孩子,也可以名正言順地使用爸媽的手機了。網課不同於真正的課堂,老師是沒有辦法隨時監督孩子學習的。一些熊孩子們,就利用了課堂的時間,偷偷的切出去打遊戲。株洲的劉女士的孩子,就是這麼做的。
  • 遊戲日報:彩虹六號獲將免費,兒童打賞主播10萬,選手出櫃遭歧視
    遊戲·直播|10歲兒童打賞主播10萬,抖音全額退款今日,有媒體爆料,一名10歲兒童獨自在家用手機上網課時,因為偷看抖音直播,而在3天時間內給一主播刷掉了價值10萬元人民幣的禮物。消息一出,抖音隨即在微博發布公告,表示對於未經監護人允許的未成年人打賞一經核實予以全額退款。
  • 「打賞」給網絡主播的錢可以全額返還嗎?
    被告B在2016年至2019年間,使用被告C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某網絡直播平臺觀看直播,陸續充值6個帳號(其中實名認證1個帳號,1個他人姓名,其餘並未實名認證,但可登陸),充值金額單筆少則10元,多則2萬元,累計花費的金額約90萬元。被告B充值後,通過這些帳號進入被告D主播的直播間,觀看直播並進行「打賞」。
  • 又是孩子打賞遊戲主播,連爺爺的手術費也打賞了
    民警一查,原來這些錢被家裡13歲的孫子用來打賞遊戲主播了。「吳警官,錢已經收到,他爺爺能去做骨頭移植手術了,謝謝你幫我們找回救命錢啊!」5月7日中午,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的張阿婆來到派出所,向民警吳子超送來錦旗。
  • 9歲男孩刷抖音,3小時打賞主播5萬多!處理結果來了
    ,5月3日當天他們家裡在外聚餐,飯吃了一半,9歲的兒子有些無聊想聽歌,孩子媽媽就把手機給他了。幾小時後,家長拿回手機發現有十多條銀行扣款簡訊,瞬間傻眼……1000元、1000元…5000元,這些扣款簡訊相加金額居然高達5萬7千元!在家人的追問下,孩子承認這些錢都拿去給抖音主播刷禮物、讓其帶打遊戲、買裝備了。是什麼樣的主播?又說了些什麼?能讓9歲的孩子花巨資打賞呢?
  • 13歲少女打賞主播25萬元!全民K歌app怎麼這麼火?
    中關村在線消息:網多才多藝的絡主播其實很辛苦,但也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打賞,上海一名13歲的女孩小蘇(化名),在短短兩個月就花掉了25萬元,合每天在直播平臺燒4000多元,哪裡有那麼多錢讓她揮霍呢?原來,坑的是娘孫女士。
  • 打賞主播200萬元的11歲女孩,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深圳有一位11歲上五年級女孩名叫洋洋,從2019年11月到今年4月,前前後後給網絡主播一共打賞了將近200萬元。小編一看到這樣的新聞,腦海裡就出現了:洋洋涉世未深,家人看管不利;平臺把關不嚴,主播人品低下。
  • 「藥丸子」真人版:熊孩子打賞主播20萬花光癱瘓父親手術費
    藥丸子打賞主播無非兩個原因,其一就是虛擬世界裡的「排面」,作為一名「刷客」藥丸子進入直播間,直播間的觀眾都會給足藥丸子排面,讓藥丸子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而這依靠的就是不停的打賞主播禮物;其二是藥丸子喜歡上了主播,希望通過刷禮物獲得主播的好感,有和主播見面的可能,卻不想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還白白的搭上了20多萬,打賞主播藥丸子換來的只是一時的痛快,但是他卻不知道,
  • 「熊孩子」刷爺爺銀行卡2萬元打賞主播!黑龍江民警一個操作...
    民警通過查看任女士父親的手機,發現這2萬多元都是通過網上支付給某短視頻平臺購買禮物打賞和在遊戲平臺購買遊戲裝備了。任女士表示自己的父親對手機的操作不是很熟練,除了給12歲的侄子東東(化名)上網課使用以外,從未通過手機消費。她也問過侄子東東,但孩子聲稱不知情。民警通過調查發現,手機支付的時間和東東使用手機的時間剛好吻合。
  • 「你想我死嗎」,11歲「熊孩子」打賞主播上萬元!母親崩潰大哭……
    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躥紅,一些玩手遊豪氣消費的孩子,也將目光轉移到了網絡直播上。遠的不說,單單今年,我們欄目就集中報導過多起類似事件。先是10歲男孩小宇花兩萬打賞主播,氣得母親一度發高燒住院;再是10歲男孩小鄭在快手APP豪氣打賞主播,花光母親14萬治病錢。這幾天,家住儋州的莊女士,因為11歲的兒子小樟,也是心力交瘁。
  • 14歲初中生「打賞」主播10萬餘元:誰來為此買單?
    隨著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和發展,「打賞」主播司空見慣,可如何分辨「打賞」之人是「真土豪」還是「熊孩子」,出現責任糾紛誰來「買單」?近日,常熟法院就審理了這樣一起「熊孩子」「打賞」主播10萬餘元,父母訴求返還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  張小明今年14歲,3月疫情期間,通過某直播平臺向主播打賞10萬餘元。家人發現後,與某直播平臺協商要求退還打賞錢款未果,故訴至法院,要求判決確認張小明與某直播平臺間的買賣合同無效,某直播平臺返還張小明購買款10萬餘元。
  • B站朱可夫鬼鬼利用未成年退款機制,退款160萬,涉及多位主播,慘
    前言:未成年退款機制本意是讓家長能夠減少一些損失,如熊孩子給主播數額巨大的打賞,或者在遊戲中大量充值的話,家長可以追回這筆錢。
  • 「金卡行業熱評6」「熊孩子」迷戀充值遊戲和直播 平臺責任幾何?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19歲以下網民群體佔網民整體的20.9%,而15-19歲的網民群體人均手機安裝App數量最多,達66個。
  • 「熊孩子」偷偷充值打賞急壞家長 舉證難題如何破解?
    「熊孩子」偷偷充值打賞急壞家長專家建議,網絡平臺應儘快推廣遊戲產品年齡認證和識別系統「僅一天時間,他們就給主播打賞了26884元。」近日,江蘇省泗洪縣的市民盛先生一家很是犯愁。他賣房用來還債的40萬元被家裡的幾個「熊孩子」用來看直播刷禮物、玩網路遊戲,最後只剩下0.23元。盛先生家的慘痛經歷並非個案。類似未成年人高額打賞主播、充值遊戲之類的新聞屢見報端。
  • 小孩打賞主播3.7萬難追回 微信上買到病貓退貨難
    服務類投訴中,網際網路服務類投訴佔比42.98%,位居首位,其次是生活、社會服務類,佔比20.56%,電信服務類佔比9.51%。 ■採寫:新快報記者 王彤 通訊員 粵消宣 熱點1 合同糾紛增長快,旅遊出行問題多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消費者在春節前的消費計劃被迫改變或取消,導致合同類投訴劇增,較去年同期大增100.51%,其中旅遊、住宿、票務和培訓教育等方面合同投訴佔比較大。問題最為突出的是旅遊類合同投訴,共824件,同比增長635.71%。
  • 女主播誘導10歲男童刷禮物近10萬元,平臺客服尚未退款,家長:她曾...
    9月14,日去河南都市爆料稱,網絡某平臺的直播主播涉嫌欺騙未成年人,直播過程中有大量汙穢詞語,並引導一名10歲男孩打賞,男孩刷禮物打賞近10萬元。該事件一經報導,在網絡上引發了網友的討論。通過調查,兩人發現是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在直播平臺的應用給女主播刷禮物,刷走了九萬多元。男孩用他媽媽的手機進行健康打卡後用手機觀看直播,有十幾位主播,引誘孩子讓他進行打賞刷禮物,還聲稱要加微信郵寄禮物,語言極其低俗。家屬向直播平臺出示了兒子未成年相關證明,但直播平臺至今都沒有退款,被迫無奈,他選擇了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