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香菸卻成為了魯迅戒不掉的伴侶

2020-12-10 惜寒說史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魯迅。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早年赴日本留學,學習醫術,回國後發現國人的麻不不仁,於是決定通過手中的筆揭露社會的黑暗,被譽為「民族魂」。毛主席評價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的方向。」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到無可挑剔的人,卻有一個致命的嗜好,那就是吸菸,魯迅先生終其一生也沒有戒掉抽菸的習慣,以至於最後在上海患肺結核去世,享年55歲。一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他的生命又為何像一縷青煙,來去匆匆?讓我們來看一看吸菸是如何影響魯迅的人生的。

嗜煙成性,不分貴賤

魯迅不僅以文採斐然響徹文壇,同時也作為一個「菸民」,被人們所知。魯迅先生曾經說,自己每天就只做三件事:仰臥、抽菸、寫文章。他的朋友許壽裳回憶:「他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點一支香菸,抽的時間久了,白床單都給他的煙染成黃色的了。」

魯迅先生的愛人許廣平也回憶道:「他和熟悉的客人交談,手中一定夾著一支煙,整個屋子都是煙霧繚繞的,只要看看地上菸頭的數量,就知道他這一天是在家還是外出了,他的房間總是充滿煙味的,讓進去的人受不了。」魯迅先生的兒子周海嬰也曾經回憶到:父親睡在床外側,瓷杯旁邊放著香菸……他從盒子裡抽出一支香菸放進他被燻得又黑又黃的嘴裡……

關於魯迅先生從何時開始抽菸,恐怕連他自己也不記得了,他活了55歲,竟然有33年都在抽菸。根據認識魯迅先生的人回憶,他從1909年在杭州師範學堂當教員的時候,菸癮就已經很大了,每天都要抽上幾十支,魯迅先生抽菸從來是不分貴賤的,只要是煙就可以抽。

《魯迅日記》中記載:1913年6月21日魯迅先生回家鄉探親的時候,「往潤昌公司買毛氈、菸捲等七元八角」,雖然七元八角對魯迅來說不算太貴,但是按照當時的物價,這些錢夠一個普通百姓很長時間的開銷了,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一定是買了大量的煙,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抽菸的歷史已經很久了。

在1928年魯迅先生寄給章廷謙的信中也寫道:「我酒是早不喝了,煙仍舊,每天三十至四十支」。甚至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在上海書店的朋友內山完造還看到他坐在臺子旁的椅子上,右手拿著香菸,此時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大家勸他停止吸菸,他就把煙丟掉了。

根據鬱達夫的回憶:「他在北京時抽的就是哈德門牌子的香菸」。到了上海之後,他也只抽幾角錢的煙,對於煙的品牌也沒什麼要求,平時抽的都是便宜的,他唯一一次抽貴的煙,還是在被章士釗開除之後,高興地買了一包昂貴的海軍牌香菸來慶祝。

憂國憂民的吸菸之路

魯迅先生嗜煙成性,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此時三一八慘案剛剛過去,當時日本軍艦進入天津大沽口,打死了很多國民軍,並且還囂張的聯合英美等八國,要求當時執政的北京段祺瑞政府撤除大沽口的所有國防設施,讓日軍進入,消息一出學生們群情激奮,開始上街遊行,喪心病狂的段祺瑞居然命令士兵開槍殺害學生,遇難者多達四十七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劉和珍,在她遇難後,魯迅先生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一文,譴責北洋政府的殘暴無恥

經此之後,魯迅先生深感國家的腐敗和青年流血的無辜,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香菸又成了他排遣寂寞的伴侶,在《一覺》這篇紀念三一八慘案的文章中,先生寫道:「我疲勞著,捏著紙菸,在無名的思想中靜靜地合了眼睛,看見很長的夢。」可見魯迅先生對於當時的國家是失望的,但是他不知道出路在哪裡,因此只能夜以繼日地抽菸,來緩解一些痛苦的心情。

戒菸之路:終究難斷

吸菸儘管能緩解精神上的痛苦,但是對身體的傷害還是很大的,周家三兄弟只有魯迅壽命最短,這與他抽菸有著很大的關係。當時醫生讓魯迅先生戒菸戒酒,他惆悵地說道:「禁酒倒沒有什麼,禁吸菸則苦極矣,還不如生病好了」。許廣平見此情景,知道讓魯迅先生依靠自己的控制力戒菸是沒有可能了,於是嘗試著以愛情的名義逼迫他戒菸,魯迅也知道吸菸對自己不好,於是告訴許廣平他知道自己為了戒菸鬧了一些脾氣,希望在她的管束下能真正把煙戒掉,為了表示戒菸的誠意,他邀請許廣平南下廣州來監督他,表示自己「甘受管束」。許廣平也照做了,從此開啟了他們十年的恩愛之旅,也是戒菸之旅。

戒菸的確有效,但最終卻還是沒能成功,魯迅先生遵照醫囑,減少了抽菸的數量,但是幾十年來的菸癮還是對他的身體造成了傷害,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一月肩及脅均大痛」,「三月二日驟患氣喘」,「發熱未愈」,而後「八月痰中見血」,十月就發展到「氣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一代文豪就這樣與世長辭。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他人來得難」,這句話用在魯迅先生身上最貼切不過了,魯迅先生一生都「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為國家和民族而憂慮,也與敵對勢力堅決作鬥爭,但他終究還是一個普通人,但香菸作為他戒不掉的伴侶,一直是他健康路上的罪魁禍首,即使有他下定決心戒菸,也有許廣平的支持,但最終還是失敗了,也許這就是魯迅先生的人生:猶如一縷青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關焦點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這首詩背後有這麼多故事
    前言說起魯迅先生的舊體詩,這兩句可能是流傳最廣的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詩出自魯迅先生的七言律詩《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是在什麼環境下寫的這首詩,其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 【魯迅名言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解析: 形容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橫眉,怒目而視的樣子,表示憤恨和輕蔑。冷對,冷落對待。千夫指,原意是許多人的指責。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讀《魯迅的圈子》有感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後來在魯迅的推薦下成為了《語絲》的主編,多年的歷練,讓孫伏園成為了後世著名的「副刊大王」。恩師章太炎:魯迅與章太炎即是同鄉又是師生,二人在日本結識,魯迅對章太炎是仰慕已久。
  •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這才是「千夫指」正確的理解方式?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小學時期背的滾瓜爛熟,當時只知道大意是:橫眉冷漠的面對敵人,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做牛做馬。但對「千夫指」究竟是何出處、如何理解?卻不求甚解。《自嘲》這首詩是魯迅1932年10月12日,在聚豐園參加應鬱達夫、王映霞的宴請後所作。
  •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中「千夫」到底指什麼人?不少人沒弄明白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魯迅先生的一篇經典七律,說起魯迅的詩,這首詩可能是流傳最廣的了:《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其中的「千夫」所指為何,「孺子牛」所指又為何,不少人一直沒弄明白?不少人覺得,「千夫」指的肯定是壞人,而「指」是指責的意思,魯迅先生這是要橫眉冷對這些壞人對自己的指責。如果這句話真的是這個意思,那此文就算不上是完美的七律,因為它在對仗上就顯然是有瑕疵的。
  •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中「千夫」何意?很多人理所當然地理解錯
    其實我們僅僅是學習過他幾篇文章,聽說過他的一些事跡,知道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但關於真正的魯迅,我們知之甚少。魯迅所作的一首詩《自嘲》非常有名,尤其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句流傳最廣,然而很多人卻對「千夫」和「孺子牛」有著錯誤的理解,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呢?
  • 魯迅口中的「千夫指」是什麼意思?許多人對此產生誤解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名為《自嘲》的七言律詩,出自魯迅先生之手。詩的頸聯廣為流傳,也最為人熟知,不得不說這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和靈魂所在。面對「千夫所指」,仍選擇「橫眉冷對」,表達了作者不願妥協的堅定意志。
  • 魯迅寫的《自嘲》,其中「千夫指」一直被誤解,究竟是什麼意思?
    但也是有的,比如說大文豪魯迅。他之前寫過一篇經典格式的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吧。魯迅的文字功底是好的,文言用法也是不賴的,先來看看原文:《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 魯迅先生詩中的「孺子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它出自這個典故
    提到「孺子牛」,我們腦中瞬間想到的就是魯迅先生的《自嘲》中寫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為孺子牛。」形容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這首詩現在被選進小學語文課本裡。我今天要說的不是魯迅先生這首詩,而是「孺子牛」。其實這個「孺子牛」並不是魯迅先生杜撰的,而是歷史上確實有這個典故。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哀公六年》。
  • 魯迅與兩位高手一起吃飯寫首七律,風靡88年,很多人會背卻理解錯
    而在這少數人中,肯定少不了魯迅。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魯迅的一篇經典七律。魯迅的文言功底是很強的,這一點從他的很多詩作中就看得出來。而這首七律,也是近百年的七律精品,詩如下:《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 俯首甘為孺子牛,不待揚鞭自奮蹄
    牛為大型哺乳類動物,無論黃牛、黑牛、水牛、犛牛,皆身形龐大,體格健壯。牛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牲畜,被稱為「六畜之首」,成為人們得心應手的使役工具。牛,所具有的勤勞奉獻、任勞任怨、忍辱負重、砥礪前行等精神品質,歷來被人們所讚揚所景仰。牛是農人最親密的朋友,是家園的象徵。在農耕時代,先民們一直以牛為伴,躬耕隴畝,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靜田園生活。
  • 魯迅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第三聯是經典名句
    魯迅先生是白話文學的泰鬥,但他對中國的古典文學也有深入的研究,曾著有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還寫過許多古典詩歌,留下了許多名句。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魯迅先生寫的七言律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詩寫於1932年10月12日,當時,魯迅被北洋政府免職通緝,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威脅與迫害,還受到一些文人的攻擊與陷害。在這一天,鬱達夫同王映霞於聚豐園宴請魯迅,魯迅在席上寫下這首詩。
  • 魯迅宴席上隨手寫下的一首詩,火了87年,很多人卻理解錯了意思
    我們應該都對魯迅這個人印象深刻,在上學期間,只要學到他的文章必有「背誦全文」噩夢,像是《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等,但是也是因為這些背誦的課文讓我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認識。從小背了能麼多魯迅的文章,真正能夠了解他是因為兩句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魯迅139年誕辰,重溫他筆下那些經典的句子
    ——《魯迅日記》 5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自嘲》 6 從來如此,便對麼?
  • 魯迅一生嗜煙如命,戒菸15年,直到去世也沒能成功,最後死於香菸
    無論是「哈德門」、「紅錫包」,還是『金牌』、「品海」,對他而言香菸只是身外之物,只要能抽就他都不挑。而作為大文豪,雖然受到政府的迫害,他的工資時高時低,但不管是多是少他都只鍾情一兩角一包的便宜香菸。他自己常說,他吸菸不管好壞都可以的,雖然吸得多,但是煙並不吞到肚子裡。
  • 高令亞:為魯迅吶喊
    魯迅,不僅是文化旗手,而且是衝陣的戰士。他身材不是很高大,但骨頭最硬,「橫眉冷對千夫指」,面對反動勢力,毫不畏懼。在他的一生中,用一支筆,與黑暗的世界較量,為的就是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文筆犀利,敢怒敢言,致使反動當局恨之入骨,想方設法加以迫害,然而,憤世嫉俗的魯迅,從來沒有被聳言嚇倒,非但沒有停止腳步,反而一往直前,義無反顧。
  • 魯迅說:「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給我們哪些啟示
    魯迅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那麼這句話是想表達什麼呢?其實不難看出本來魯迅只需要說我家門前有兩棵棗樹就可以了。之所以把這兩棵樹分開來說,體現了魯迅先生內心的孤獨之感。
  • 魯迅喚妻子小刺蝟,保證對女生目不斜視,卻被罵偷看日本弟媳洗澡
    有一位作家曾說過,近現代以來所有的作家中,唯有魯迅一個人,可以把他所有的言論、書信、文章作品,甚至日誌印出來而不影響他的人格。從來沒有碰過自己合法妻子朱安的魯迅,對於許廣平卻完全沒有了那種「橫眉冷對」的氣勢。分居兩地期間,魯迅給許廣平寫了100多封家書,但看內容,倒像是一百多封「情書」。
  • 欣賞詩歌用典的隔與不隔
    懂得了這兩個典故,知道一個說莊周夢裡變成蝴蝶,一個說望帝杜宇死後化為悲啼的杜鵑鳥,但還是弄不清它是什麼意思,這又是一種隔。」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孺子牛用《左傳》中齊景公模仿牛給他的孩子牽著的故事,可是我們即使不知道這個典故,並不妨礙我們了解這句詩的含義,這樣用典入化,即使用典而不隔。」
  • 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看他的這些金句,句句戳心!
    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出現了一個現象,許多人將一些非魯迅所言的句子冠以魯迅的名字,以博取讀者的信任感,今天就來說說魯迅先生真正說過的金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