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稻盛和夫:「人活著的目的是什麼?」
稻盛和夫毫不猶豫地回答:「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煉靈魂,使其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我認為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別的目的。」
稻盛和夫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的一生都在修煉靈魂。
稻盛和夫一生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並在78歲高齡時被日本首相邀請出山,拯救瀕臨倒閉的日本航空,僅一年時間就讓日航起死回生,並創下三個世界第一。他將企業管理與哲學思想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哲學,馬雲曾三次拜訪稻盛和夫,學習他的管理哲學。
稻盛和夫認為,管理的本質是修心,提高心性是搞好企業經營的基本條件,也是度過美好人生的基本條件。
在他的最新力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中,再次強調了他提高心性的六大法門,他稱之為「人生六項精進」,分別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要謙虛不驕傲、每天反省、活著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稻盛和夫說:「企業經營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條通向成功之路。」
有一次,稻盛和夫吃完飯後在家周圍散步,他發現城牆的石縫裡居然長出了嫩草。要知道,石縫間僅有一點泥土,小草卻能在那裡紮根發芽,開花結果。這是多麼神奇的力量。自然界尚且知道拼命努力求生,人類又怎麼可以貪圖安樂呢?
所以稻盛和夫在工作中一直要求自己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當時他為了研究一種新材料,稻盛和夫吃住都在工作室,就連吃飯睡覺都想著如何研製新材料,正是憑藉這份全力以赴地努力,他終於研製成功,在工作中取得了裡程碑式的成就。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句話真不是說說而已,沒有真正努力過的人絕對體會不到這句話的力量。
要謙虛,不驕傲
謙虛是人類最高貴的品質,在《周易》中,謙卦是最吉祥的一卦,也是唯一一個六爻皆吉的卦象,在這一卦象下,做任何事都大吉大利,不會出現任何差錯。
稻盛和夫年輕時就加入了京瓷集團,一直勤勤懇懇工作,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周圍的讚美之聲,吹捧之聲也越來越多,每次參加活動,稻盛和夫都被奉為座上賓,讓他致辭發言,傳授經驗。
在這種情況下,稻盛和夫難免有點自得意滿:「我拼命工作,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享受別人的讚美不是應該的嗎?」
但他很快就意識到這種情緒要不得,後來他一直以「惟謙受福」這句話激勵自己,時時刻刻保持謙虛,也把要謙虛,不驕傲作為自己提高心性的法門。
每天反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個人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
稻盛和夫說:「一個人不管再如何向善,都難免會做出出格的舉動,所以需要不斷自誡,不斷反省。」
他年輕時,但凡表現的稍微傲慢或者吹牛說大話,晚上回去後都要反省一番,常常對著鏡子大罵自己「混蛋」,在這樣不斷的反省下,稻盛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足,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沒有偏離自己的軌道。
如今,很多人都喜歡復盤,這是非常不錯的習慣,每日復盤當天做的不好的地方,總結當天做的完美的地方,取精華,去糟粕,不斷進步。
活著就要感謝
稻盛和夫小時候,隨父親去拜佛,其中的一位高僧告訴他:「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還活著,你就要念誦『南無、南無,謝謝』,這句話一定會給你力量的。」
儘管稻盛和夫一開始並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但他每天堅持念誦,並在未來的日子裡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他曾說:「感恩之心看上去微不足道,其實卻擁有巨大的力量。」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都要學會說謝謝,簡簡單單的「謝謝你」,會給你和他人帶去無窮的力量。
積善行,思利他
1984年,稻盛和夫個人拿出200億日元成立了稻盛財團,舉辦了京都獎的評選活動。京都獎被譽為是「日本的諾貝爾獎」,目的是踐行「為了他人和世間傾力奉獻是一個人的最高尚的行為」的理念,為國內的年輕研究人員提供資助,幫助他們更快成長。
稻盛和夫做企業從來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個人抱負,而是為了實現全體員工的幸福。
2010年,78歲的稻盛和夫受命拯救日本航空,他到日航後,立刻個日航的員工們開會,他說:「我會竭盡全力經營日航,不是為了股東,也不是為了政府部門,而是為了我們全體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
稻盛和夫帶著他的利他精神來到日航,改變了日航的精神面貌,憑一己之力讓瀕臨破產的日航起死回生。稻盛和夫沒有什麼絕招,就是利他,極致利他,這就是他經營的中心思想。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什麼是感性的煩惱呢?就是自己給自己設障礙,活在悔恨和自責中。很多人就是長期處於失敗和挫折中無法自拔而毀掉 自己的一生。
一個人的處境是自己的態度決定的,稻盛和夫在工作初期,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最大的客戶松下集團要求一種十分稀有的產品。因為技術條件太過苛刻,很多企業都不敢接下這筆訂單,但稻盛和夫卻把這次機會當做了挑戰,不僅成功研發成功,還樹立了他在行業裡的地位,可謂名利雙收。
稻盛的這次經歷也讓他明白,只要自己全力以赴,神靈都會為你現身。所以,沒必要有感性的煩惱,大膽去做就是了。
稻盛和夫不是一個多麼聰明的人,但他懂得回顧,善於總結,喜歡思考,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提煉出來,感悟出了提高心性的規律就是六項精進。
雖然我們不能擁有稻盛一樣豐富的人生經驗,但我們卻可以讀他的書,站在他的肩膀上看世界,學習他的人生經驗,少走幾個人生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