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一個傍晚,日本京都,一位年近古稀的行腳僧,頭戴鬥笠,身穿僧袍,腳穿草鞋,手託缽盂,拖著疲憊的步伐走在回寺院的路上。
此時他已步伐艱難,疲憊不堪,一位做清掃工作的大嬸注意到了他,並給了他一個1枚硬幣:「師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買個麵包吃吧。」
當位行腳僧拿著這枚硬幣,卻感覺全身像被電擊了一樣,一種無上的幸福感包圍了他,他的眼淚難以自禁,公園的所有景物也好像變得光輝起來。
這位年近古稀的行腳僧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創建了兩個世界500強企業,並在78多那些再度出山,成功挽救即將破產的日航!
脫去西裝革履,穿上草鞋僧衣,託缽化緣的經歷對於稻盛和夫來說,比打贏商戰還要難忘。稻盛和夫通過行腳逐漸印證、升華了自己的一些人生想法。
稻盛和夫深切體會到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譽、有財產、所謂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隱於市井的人,或是街頭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卻更為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稻盛先生也更加懂得了「感謝」對於生命的重要意義:
要感謝周圍的一切,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人們不可能單身一人活在這世上。空氣、水、食品、還有家庭成員、單位同事,還有社會,每個人都在周圍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只要我們能健康地活著,就該自然地生出感謝之心,有了感謝之心,我們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當初稻盛和夫60歲時選擇出家修行後,很多人都很奇怪他為什麼會忽然跑去出家。他半開玩笑地解釋說我並不是因為失戀了才出家的,當然更不是工作上受到挫折或是對現實社會失望,而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的意義,為死亡做好準備。
稻盛和夫認為如果人生只有80年的話,那麼前20年,是學習、成長和為踏入社會做準備的階段,從20歲到60歲這40年,應該是努力工作為社會做貢獻的階段;如同從出生到踏入社會要花20年的準備時期一樣,他認為迎接死亡也至少需要20年的準備時期。
在稻盛和夫看來,宇宙和自然之所以授予人們生命要帶著一顆比降生時稍稍善良、稍稍美麗的心靈離開人世,從生至死都要盡力去思善行善,陶冶人格,使人生終點時靈魂的品格比起點時有所提升。人生不出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
那麼在這個巨大的目的面前,我們個人在世時積累的財產、名譽、地位就顯得微不足道。事業成功,飛黃騰達,富可敵國,所有這一切,與「提升心性」相比,猶如塵埃,不足掛齒。
當人們問他,如何看待締造了兩個世界500強企業和挽救日航的卓越成就時,稻盛先生說:
「在經營上取得的成果,只不過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觀去工作,或者說度過人生而得到的結果。」
國學大師季羨林就對稻盛和夫非常欽佩:
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
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
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
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88歲稻盛和夫先生用超過半個世紀經營智慧的凝結升華,全面復盤自己一生的所思所為,凝結出了他的最新著作,也是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這就是稻盛先生八十多年的人生中證得的至上智慧,也是度過美好人生的究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