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一個原子、分子,大到整個世界乃至宇宙,都離不開愛的法則

2020-12-24 獨立學者審視大千世界

就知識本身來講,它是無生命的。若不被應用的話,知識是沒有價值的。如果沒有人的參與,知識就像荒廢的土地一樣,不起任何作用,產生不了任何價值。只有人類將其付諸應用,知識才能具有生命的力量,煥發出青春。所謂應用就是用充滿生機的目標去澆灌思想之樹,使之茁壯茂盛。因此,知識不過是個工具,而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主體。

有多少人在終日奔波中,匆匆地、忙碌地度過他們的一生。如此的身心疲憊,卻做不出任何的成就。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漫無目的、毫無方向,他們只是在浪費生命,浪費想法和精力,所做的都是些無用功。他們倘若能夠朝著遠景中的某些特定的目標努力的話,那麼結果就會截然不同,也能夠創造出奇蹟。而這便是專注的力量。

專注是指心無旁騖地做某件事情,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倘若要想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必須在某一特定的目標上聚集你的精神能量,排除一切雜念的幹擾。這就好比攝像機的反光鏡一樣,倘若沒有對準焦距,物體產生的影像就會模糊不清。只有調整好焦距時,圖像才會變得清晰明朗,這就體現了集中所具有的力量。倘若你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你所期待的目標上,那麼你就只能得到一個模糊不清的理想輪廓,而最後的收穫是與你的精神圖景相一致的。

只要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在你的目標上面,只要專注於思考,那麼你頭腦中便會出現其他與它們相和諧的想法,於是你便很快就能體會到你所關注的這種思想的深刻意義。專注,能使你提高效率,能使你明確目標,更能使你成就非凡事業。

同宇宙一樣,人的思考力也是無限的,因而創造力亦是無限的。要想完美地實現生活中的任何一個目標,那麼就要科學地把握思想的創造性力量。

具有強大思想能量的消極情緒,如恐懼、焦慮、氣餒之類,它們會襲擊我們,常常使我們進一步而退兩步,與渴望的東西越來越遠。可見,消極負面的思想最終會表現在物質財富的損失上。那麼,不斷前進就是唯一避免後退的方法。

人類所共有的思考力,是我們頭腦的本能。思想是為其客體而生的,最終將縮短我們與客體之間的距離。

所謂理想,就是因為它具有穩定性和確定性。它不是每天都可以換的衣服,因為頻繁的更改只會將你的力量耗散,使你的一切變得混亂不堪、毫無意義可言,最後導致你的失敗。這就好比雕塑家在獲得一塊上好的大理石之後,本想用它來雕塑一座宙斯的神像,然而還沒雕出輪廓,他便改變主意,又想雕塑一個美女,沒鑿幾下他又想不如換成植物。如此這樣不停地更改,結果只是什麼也沒有雕成,卻浪費掉了上好的原料。

也許有人會認為,金錢和財產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東西,它們意味著穩定、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金山能夠在瞬間崩塌,財富亦會在一夜間化為烏有。而對思想創造力的實際運用,才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儘管思想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事實證明,它確實是最可靠的。

我們只能通過調整自己的思考力,去適應無所不在的宇宙思想,因為我們無法改變「無限」的存在。調整自己,使之與神聖的永恆原則相協調是我們所能擁有的、唯一真實的力量。這種能力的強弱,將決定著你未來取得的成就的大小。

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你才能真正地掌握實際應用的方法。進而,你才會清楚地認識到你確實是可以改變自己的。

思想的力量絕不是一時的衝動、固執或莽撞,這些實際上只是魚目混珠的贗品,或許它們也能產生一點成功的假象,讓人迷醉一時,但它們所帶來的後果絕非有益的,它們可能會讓人迷失目標,毫無作為。

與焦慮、恐懼等等一切負面的想法相比,我們不如以積極向上的信念取代。那些抱持消極、悲觀想法的人,最終只能收穫自己種下的惡果;而樂觀的人卻沉浸在他們收穫的成功與歡樂中。

有些迷信於鬼神的人,整日沉醉在深深毒害精神世界的潮流中。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力量只能讓他們變得消極、被動,只能讓他們沉迷於這種思想形式中,甚至使他們精神耗盡,元氣大傷。或許,他們至死也不會明白,消耗了他們生命的正是他們的信仰。

還有一些是確實努力進取的人,雖然看到了一種力量之源,但是卻沒能堅持到最後。一旦意念消退,形式也隨之而凋零,充斥其中的能量,在轉瞬間就無影無蹤。總而言之,他們最終失敗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堅持下去。

請記住,意念是具有極強的感召力的,如果意圖明確,那麼這種意念就會傳遞出去,影響並帶動周圍的人,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體。此時,你奔向目標的腳步就會變得輕快起來,因為你再也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了。

想要控制他人的意志的人,都是愚蠢的人。因為如果你想要向人們宣傳虛假,那麼首先要讓自己信以為真。這就跟催眠術一樣,對受催眠者和施術者有同樣的作用。所有這些曲解,都會給人暫時性的滿足,甚至有一定的迷惑力。在這個過程中,施術者也將會逐漸地喪失自己的力量,掉進自己挖的陷阱裡面。

精神力量不是過眼煙雲、稍縱即逝的,它是永恆的。它是一種創造性的力量,是實際存在的,並潛藏著無限的魅力。我們可以藉助這種力量,為自己創造新的環境和際遇。它不僅能起到補救的功效,彌補以往錯誤思想的結果,也能起到預防的作用,使我們免於種種形態、種種樣式的危險。隨著對精神力量的使用,我們會不斷加深對它的領悟。

精神與物質是相互依存的,緊密相連的;相同地,思想與其客體也是緊密相連的。精神世界中的一切,都會在物質世界中一一對應地實現。精神是真實的,每一種思想在物質世界裡都是有落腳點的,這是因為思想與生俱來地就有「真」的萌芽。

世間一切都離不開愛的法則。在萬物之中,在一切哲學體系、一切宗教、一切科學中,愛都是與生俱來的,愛是一個永恆的基本法則。它是一種賦予思想以活力的情感。情感即為渴望,而渴望就是愛。只有思想在愛中孕育而生時,生長規律才能把「善」注入到外部顯現中,因為只有「善」才能賦予永恆的力量,才會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愛創造了整個世界、整個宇宙,以及想像力能夠賦予形態和觀念的萬事萬物,它是一切現象背後的創造性力量。

愛的法則是十分有力的。它能夠吸引一切,小到一個原子、分子,大到整個世界乃至整個宇宙。

宇宙精神不僅是智慧,也是物質。這種物質通過奇異的引力法則的運行,賦予思想以動態力量,使之與其客體相關聯,使世世代代的人類相信,這世間一定有什麼人格化的存在,回應人們的祈求和心願。它通過對大小事件的操控,以回應人們的種種要求。

在愛中孕育而生的思想可以強化愛。倘若思想與愛能夠強強聯手,那麼它們就能所向無敵,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引力法則。我們應該知道,自己對這個法則的了解還有欠缺,就像在面對數學難題時,我們並不能總是很迅速、很容易地得出正確答案,但是我們不應該放棄,我們要繼續努力。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形神兼備的,而且一般都是先有的「神」而後有的「形」。事物首先在精神世界或心靈世界中被創造出來,然後才在外在的行為或事件中表現出來,完整的事物都是形神兼備的。

通常情況下,我們很難接受或認可一種全新理念,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的懷疑、牴觸,在我們的大腦中沒有腦細胞和這種全新的理念發生共振,所以人的思想就不能接受這種理念。這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中沒有細胞能接收這種信號。

倘若你還沒有真正了解引力法則的全能力量,不曉得它運行的科學方法,如果你還不知道無限可能性的大門是敞開著的,那麼請你從現在開始吧,創造出需要的腦細胞,去體會這種無限的力量。只要與自然法則協調一致,這種力量就會屬於你。專注心神或集中意念是把引力法則落實在行動上的必要條件。

我們的注意力是由意圖來控制的。對思想力量的控制過程,創造了將要發生在我們未來生活中的事件。集中意念可以使人將深邃的思想、睿智的談吐和一切至高的潛力都充分地發揮出來,那麼你還在等什麼呢!

只要能夠和潛意識中無所不能的力量建立密切的聯繫,那麼它會帶給你無窮的動力,你就將會擁有強大的力量。

寂靜指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人的內心。渴望智慧、力量或者任何取得不朽成就的人,都會在內在世界中找到這些。內在世界會不斷為你揭示各樣的奧秘。那些粗心大意的人可能會認為,「寂靜」非常簡單而且容易實現,所以要記住,只有在絕對寂靜的狀態下,你才能夠觸摸到神本身,才能領悟到永恆不變的法則並且受益。

聲明:本文對其它著作有一些參考,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只有宏觀物體,我們才能夠看到相對的靜止,比如一棟房子或者一張桌子,我們看到的可能是靜止畫面,但從微觀世界來說,所有的物體內部深層次的分子、原子、亞原子粒子都在不停的運動變化,這種靜中有動的運動,主要方式就是振動。分子振動近似於簡諧振動。
  • 三體:一沙一世界,一個原子竟蘊含一個宇宙?科幻正被證明為事實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霍金的黑洞理論都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見解,並讓我們學會了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宇宙。在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大量無法用我們的常識解釋的現象不斷出現,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同時也真正欣賞到宇宙的宏偉。
  • 科學家將原子放大,發現和宇宙極其相似,宇宙也許只是更大的原子?
    關於宇宙的起源,我們的科學界一直都有很多說法,科學家們各持己見,誰也不肯讓步。雖然說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大部分科學家認可,但是這也僅僅只是一種比較合理的猜想,沒有實際的證據,說實話我們也不可能有證據證明宇宙大爆炸真的存在,除非有人穿越到宇宙最起點的地方,把整個過程錄下來。
  • 比原子還小的奇點,為什麼能炸出整個宇宙?這是真的麼?
    如今大家應該都知道地球只是宇宙中非常平凡的一顆小行星,可以說在太空中看來是非常不起眼的。而且宇宙是大到無法想像的,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能探測到宇宙的直徑範圍大概為930億光年,然而這還不是宇宙的真實大小。更加令人無法想像的是,時隔138億年,宇宙還在向外膨脹著。
  • 中國有了最先進的「原子分子攝像機」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提供  在解釋「大連光源」是什麼之前,先講一個科學史上的小故事。  19世紀末,有人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馬在奔跑時有沒有四蹄同時離地的瞬間?一時間,大家莫衷一是——因為僅靠人眼觀察,實在無法判斷。直到有人設計出一套連續拍照的裝置,將馬連續奔跑的過程「分解」為一幀幀照片,才得出了結論。
  • 原子就是一個宇宙,微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去觀察整個宇宙。在此過程中,人們不僅發現了宇宙正在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脹,還發現了更加微觀的層面。人們常常認為,量子力學的不斷進步,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如果將一個原子不斷放大,我們就能夠從另一個層面看到與宇宙十分相似的場面。甚至有觀點認為,每一個原子中都是一個宇宙。
  • 苦尋200年,人類終於看到了原子的樣子!英德科學家拍到原子影像
    原子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單位,不同的元素正是不同結構的原子,這些不同的原子形成的組合構成了不同的物質分子,我們所見的這個世界便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那麼作為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構成的原子,到底是什麼樣呢?
  • 分子和原子的概述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與原子 都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質量和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有間隔,在不停地運動,都既有種類之分,又有個數之別,都不顯電性。分子總是在不斷的運動。分子的概念及其特性從概念上看,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的分子,性質不相同。
  •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就會發現另外一個宇宙嗎?
    把原子放大到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現在網絡上充斥著這種問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本來是佛教中蘊含的一種哲學觀點,裡面有辯證法的成分,就是說再小的事物,也有世界的縮影在裡面,可以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要忽略小的地方,全滿思考問題。
  • 宇宙秘密藏不住了,科學家將原子放大千萬倍後,發現了人類被禁錮?
    關於宇宙的起源,我們的科學界一直都有很多說法,科學家們各持己見,誰也不肯讓步。雖然說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大部分科學家認可,但是這也僅僅只是一種比較合理的猜想,沒有實際的證據,說實話我們也不可能有證據證明宇宙大爆炸真的存在,除非有人穿越到宇宙最起點的地方,把整個過程錄下來。
  • 比原子還小的夸克 若是拿人頭做比較 相當於一個宇宙
    原子有多大?原子的直徑比一千萬分之一毫米還要小,與我們正常想像的可能正好相反,透過強力的顯微鏡觀察下的原子並不是壓縮得很緊,而無法穿透的物體,只是由不同粒子加上一大堆空間組成的。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與幾個在軌道上運行的電子所組成,電子只是一個微小的點質量接近於零,原子的原子核對在軌道上運行的電子發出微弱的引力,假如這種引力稍微的強一點點,那麼就不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了。因為化學反應是由不同原子間的電子互換所造成的,因此電子必須能夠輕易的從一個原子跳到另一個原子,而彼此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分子。
  • 宇宙跟它比起來,也許比原子還要小
    宇宙在人類的未知世界裡面,它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雖然它對我們來說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但是可能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宇宙可能比那個世界還要小的很多,就像小到一個原子一樣那麼小。人們一直在尋找宇宙的最終的結論,為了追蹤它的起源,人們一直在嘗試著揭開一些長期存在的一些謎題。比如什麼是質量?以及他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它們是什麼東西組成的?什麼是弦,宇宙最基本的單位是什麼?
  • 原子放大會成為一個宇宙嗎,為什麼?
    有人問:原子放大之後很像宇宙,我們的宇宙會不會就是其他宇宙的一個原子?你怎麼看?我不怎麼看,因為原子根本不像宇宙,說原子像宇宙的人根本不知道宇宙為何物,也不知道原子為何物,只憑著一些直觀的原子示意圖就胡思亂想。
  • 如果將原子放大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
    生活在2300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大自然的物都是由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原子組成,原子不能憑空消失,原子也不會無中生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子論。在一百多年以前,由於科學家在光譜、電子、放射性現象上面的研究,以及相繼發現了質子與中子,這時候科學家才發現即便是微小的原子也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
  • 每個原子都藏著宇宙!
    每個原子都藏著宇宙!有句俗話說得好,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話的本意就是,即便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它的內部也有可能藏著一個世界,我們千萬不要太過輕視某個人或者某個物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存在總有它的道理,宇宙是非常浩瀚的,人類探索宇宙這麼長時間,都未找到宇宙的盡頭。
  • 《並非瞎懟》01-太陽只是宇宙巨型生物的一個原子
    2.宇宙又超乎想像地微小,相對於細菌病毒,人類就顯得極其巨大,如果病毒像人那麼大,那普通成年人就是一個身高10萬公裡的巨獸。比分子小的有原子,比原子小的有質子、中子、電子,再往下分還有夸克等等,一滴水中有50萬億億個原子,超過整個宇宙的恆星數量。若從這些基本粒子角度看,一滴水、一個細胞、一粒塵埃就是一個宇宙。
  • 宇宙臺階:從無限大到無限小
    從人開始大自然的安排真是非常奇妙,我們人類的大小介於太陽和一個分子之間——太陽的直徑是1.392×109米,一個分子的直徑則大約是10-9米,人的大小正好是橫跨宏觀宇宙和微觀世界的中心點。大自然在人這樣的尺度上達到最複雜的程度,並非出於偶然,我們尺度的大小在進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原子分子的最小微粒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原子分子的最小微粒,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
  • 宇宙中有多少原子?這個數字是如何算出來的?
    地球上的生命、物質存在著豐富的多樣性,每個人之間都有許多的不同,包括不同的階級、信仰、國家、職業甚至品味,但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的微觀藍圖是一樣的!我們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不僅是人類的共同特徵,它適用於宇宙中所有存在的物質,包括但不限於細菌、昆蟲到獅子、地球甚至是巨大的恆星。一切有質量的東西都是原子的有序排列,因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
  • 《分子和原子》說課稿
    《分子和原子》說課稿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一、說教材本節內容屬於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題1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