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刻刀,把詩意和舞蹈雕刻在皮具上

2020-12-21 隴上非遺

原創:馬貓

裕固族主要居住於甘肅省中部的肅南縣。在漫漫歷史中,創造過輝煌,也歷經過坎坷。據史籍記載,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稱為「黃頭回紇」,元稱「撒裡畏吾」,明稱「撒裡畏兀兒」,清稱「錫喇偉古爾」。後來,根據該民族自稱「堯呼爾」之音,取漢語「富裕、鞏固」之意,定名裕固族。

裕固族以畜牧業生產為主,因此其生產、生活用具大部分來自畜產品,作為生產生活用具裝飾的皮雕工藝,來源於他們的生活和自身。在裕固族,作為藝術品的皮雕不僅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著密切的關聯,而且在裕固民族文化藝術中佔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是裕固族畜牧生活的重要反映和生產生活習俗與審美觀結合的產物,更是裕固族傳統手工藝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於皮雕起源,最常見的說法是歐洲貴族間流傳的藝術後來傳到美國,其實是缺乏證據的,真正有據可查的是根據皮雕屆最高的榮譽史東門獎追溯其來源。二戰期間,史東門在紐幾內亞島服役,他發現當地土著人利用皮革製作裝飾品,好奇心使得他和一些朋友開始研究用口袋小刀來雕刻皮革,並且把釘子改造成各種印花工具,並研究用墨汁染色,回國之後,他繼續深入研究,並把皮雕和皮具結合。1952年,史東門出版了《How To Carve Leather》(如何製作皮雕),這是第一本介紹皮雕技術的書籍。

在肅南裕固族,皮雕的傳承人是柯璀玲。柯璀玲是當地第一位裕固族女性美術工作者,她遍訪祁連山下、裕固草原的民間藝人,並學習裕固族的民間技藝。有一次,她聽說鄉下有個老爺爺是裕固族最後一位會做皮雕的藝人,柯璀玲二話沒說,騎上自行車就去。可到了老人家裡才得悉這位老爺爺不久前已離開人世。老奶奶被她的誠心打動,不僅把老爺爺做皮雕的工具全部送給了她,而且不厭其煩地講述每一步的製作工藝。正是這樣,柯璀玲在學習過程中把每一步驟都用筆畫下來,仔細揣摩研究,反覆實踐,終於掌握了皮雕製作技藝。

裕固族皮雕是以皮革為材料,是跳躍在刀尖上的雕刻工藝,其線條流暢、立體感強、色彩柔和,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濃厚的文化韻味。一張簡單的皮革最終被雕刻出令人驚豔的圖案,這需要匠人長期的堅守和匠心雕琢。首先是選材,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天然皮革。其次,用旋轉刻刀和印花工具在皮革上刻刀線,用皮雕錘敲邊。然後塑型、染色。最後要經過組合、縫線、磨邊、拋光等工序。

近幾年,裕固族的皮雕技藝發展迅猛,從唐草、工筆風到寫實、塑形,風格越來越多,也不斷有新風格突現。裕固族皮雕紋飾優美流暢,風格粗獷豪放,以陽雕、鏤空、剪切、繪畫等為主要手法,並塗以色彩加以裝飾後用於工藝畫、馬鞍、皮靴、刀鞘、皮袋子等皮製生活生產用具的裝飾。這些精美的皮雕,給裕固族的遊牧生活增添了活躍的氣氛和高貴的氣質。

裕固族皮雕的一刀一錘,一針一線,在於溫度和情感的表達。即使在今天,現代化的機械生產也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從文化與感情的角度而言,手工藝中蘊含的煙火氣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雕刻的深淺、刀法的運用、敲打的方法都會給皮革造成不同的視覺圖像,從而帶來不同的美感,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效應。相信,在政府的幫助下,在裕固族皮雕技藝各級代表性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裕固族皮雕一定會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相關焦點

  • 刻刀、鋼針、藥水在鋼板上「起舞」:徐永才與他的鈔券原版雕刻
    刻刀、鋼針、藥水在鋼板上「起舞」:徐永才與他的鈔券原版雕刻 2020-11-15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他辭去外企高管,和90後做手工皮雕,堅持10年,作品美輪美奐
    直到有一天,他在義大利逛展時,無意中接觸了皮雕,馬上就被迷住了:僅憑一雙手,竟能把一件皮具做得這麼美,毫寸之間嚴謹有序,比機器做出來的還要精密!他馬上迸發了一個想法:把傳統的皮雕工藝,用到大家常用的手提包、錢包上,再加入時尚元素,肯定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 太奢侈了,隔壁小夥用刻刀在石頭上刻出了「寶藏圖」,我被圈粉了
    其實說起雕刻這門行業,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點認知,而對於雕刻題材的選取,也就有很多,但是我們大部分的雕刻師則是會根據材質的天然優勢以及狀態,去選擇所契合的雕刻題材,那樣的所雕刻出來的東西就會顯得協調且一體感很強。
  • 【身邊的大國工匠】心中有木 刻下詩意
    他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的坐標,沉下心才能用一雙手、一把刀,刻下詩意。」 機械無法做到的,匠人可以 一個長12.286米、高3.075米、寬2.401米的千年香樟木雕,靜靜躺在位於莆田城西向的展覽館裡。這塊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作品兩面分別雕刻著北宋張擇端和清宮畫院繪製的兩版《清明上河圖》。
  • 毫釐間雕刻大千世界!在髮絲上刻字的微雕大師:王天明
    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巧的一種雕刻手法,被歷代稱為「絕技」。在濟南市有一位微雕大師,名叫王天明。不僅能在玉石、壺器、米粒等材料上雕刻上百個漢字,他還能在一根頭髮絲上進行雕刻。王天明,今年71歲,從事微雕藝術已經30多年了。
  • 「身邊的大國工匠」心中有木 刻下詩意
    這塊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的作品兩面分別雕刻著北宋張擇端和清宮畫院繪製的兩版《清明上河圖》。行船、流水、橋梁;店市、民房、人物……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鄭春輝通過鏤空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等技法,讓躺在紙上千年的中國名畫立體了起來。
  • 第五人格雕刻家技能是什麼 雕刻家技能猜測
    第五人格雕刻家技能是什麼?第五人格雕刻家技能猜測。雕刻家是新的監管者,官方爆料的三視圖中,雕刻家的手中拿著刻刀,這應該是一位近戰監管者哦,來看看技能猜測吧。 可以看到雕刻家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新角色,小夥伴們可以猜一猜雕刻家身上都發生了什麼,她的身上也穿了拘束衣,而頭上的機器不知道是做什麼的。 目前雕刻家的技能還沒有曝光,這個監管者將會在8月上線。
  • 簡單幾步成為桃核雕刻大師
    若桃核上浮或者下沉很慢,基本上此桃核密度都不是特別大,不太適合雕刻。再說了,剛剛開始學習雕刻,買一套工具也覺得不合適,說不定明天新鮮勁就過去了,這裡我建議挑選材質較硬的小螺絲刀製作刻刀,即修理鐘錶的那種小型螺絲刀,如圖:
  • 閩侯這位大師用刻刀代言,堅守木雕藝術「一畝方田」
    福州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原創系列節目《匠心·臻藝》開播首集走近閩侯一位手工匠人他用手中的刻刀代言堅守著木雕藝術的「一畝方田」延續著心中所愛張其仕:用刻刀代言,堅守木雕藝術「一畝方田「在木材上進行雕刻,化凡為奇,使之成為靈動的藝術品。」這是對木雕藝術最直接最形象的詮釋。走進木雕藝術大師張其仕位於閩侯上街的木根雕作品展室,琳琅滿目、形態各異的展品讓人頗有些震撼。這些手工作品取材於龍眼木、荔枝木、樟木、紅木及黃楊木等,題材不一,或寄情山水,或人物傳情、動物嬉戲,每一件作品就如一幅立體畫作,讓人越看越覺得傳神。
  • 上遊互動丨都市熱報丨一段新愁 刻刀風流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詩意造像一段新愁 刻刀風流刻瓷者:辛子屏 藏家:朱渝生刻瓷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據史料記載始於宋朝。現存最早的刻瓷是清代道光年間的。刻瓷是在燒好的成品素色瓷器上,用特製刀具進行白描,雕刻和上色彩繪的藝術再創作。這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上世紀90年代後,辛子屏把創作的重點放在近現代和古代傑出人物肖像畫上。畫人難,畫名人尤難,因為他們與常人比較起來,更有深厚的閱歷,博大的精神世界和獨特的氣質。
  • 守藝人趙立行用小木雕刻出乾坤大世界
    守藝人趙立行用小木雕刻出乾坤大世界 2020-12-11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位正在中國低調辦展的日本藝術家,只想雕刻出自然的作品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日文中有「ゆるい」(Yurui)一詞,原本指慢而重疊,近年來常被用來形容藝術作品——不矯揉與矯情,不會用力過度,不刻意粉飾」,這段話出自線上刊物《OBSCURA》,他們用來形容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日本雕刻家沢田英男。
  • 十堰皮雕女匠人許榮:刻刀為筆,在皮革上作畫
    許榮花費15天時間,才雕出這個花紋細膩優美的包。這個錢包上的皮雕花紋,設計精美,質感很強,許榮用了五六十個小時精心製作。皮雕需要極大耐心,做一件作品需百餘種工具許榮生於上世紀70年代初。做皮雕需要極大的耐心,從選料到裁皮、打溼、印花、雕刻、敲打、染色,共有7道大工序。完成一件作品,工具少則用到幾十種,多的達百餘種。皮雕不僅對皮子質量要求高,而且對匠人手藝的要求也很高。其中的印花、雕刻和染色3道工序,每步都要花上幾個小時,有時甚至需要幾十個小時。皮雕耗心耗時,許榮樂此不疲,反覆練習。她曾兩次到上海向皮雕大師學習製作皮雕馬鞍等繁雜的工藝作品,提升水平。
  • 奇人匠心X木偶頭雕刻 非遺木偶頭雕刻國家級傳承人——季天淵
    季天淵與木偶頭雕刻 泰順木偶頭雕刻,是傳統美術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木偶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以「雕工精細簡練、機巧構思巧妙、開相文靜秀美、臉譜描繪簡潔樸素、粉彩工藝細緻講究、木偶人物性格各異」而著稱。
  • 西安老人自學成才 40餘年雕刻作品近千件
    圖為西安老人王璽嘵和他的雕刻作品。 黨田野 攝   中新網西安9月12日電 (黨田野)「雕刻看起來枯燥,但是只要你靜下心,鑽研進去,你就會感受到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快樂。」西安雕刻愛好者王璽嘵告訴記者,40多年的雕刻時光,他已完成了近千件作品。  只要天氣合適,68歲的西安老人王璽嘵總會來到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拿出一段心儀的木頭,在池塘邊開始慢慢雕刻。
  • 第五人格:雕刻家的人設圖提前曝光,她好美,顏值不輸給紅蝶!
    第五人格近期要上線一個新監管者和二個新求生者。新監管者是雕刻師,新求生者是畫家和昆蟲學者。昆蟲學家目前已經上線,但雕刻師與畫家的消息,一直杳無音訊。玩家的心情,就好像李商隱的一句詩: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不過現在終於有了爆料。
  • 我為什麼要學習雕刻?最後一條真實、扎心……
    對於喜歡玉雕創作的人來說,不只是學到一門手藝和技能,還學習到繪畫技巧、設計和審美能力以及許多做人的道理。02、得到認可與尊重學習玉雕,不僅能得到一門技能,更是想得到家人、朋友、女(男)朋友的尊重與認可。當我在學習或者某一方面找不到突破點的時候,玉雕能讓我沉澱下來,去真正的學會很多道理,也能讓我逐漸變成為一個靠譜,並值得依賴的人。
  • 如何磨製鏨刻刀!(二)
    鏨刻的邏輯應該是什麼樣的花紋,準備備制什麼的鏨刻刀,以什麼樣的手法或者說走法表現效果。 在前幾天,我編輯整理了鏨刻刀的材質、鍛制的流程與開刃方式,今天呢我們接著補充來聊一下鏨刻刀坯的磨製。
  • 影像力|毫釐間雕刻大千世界!濟南有位微雕大師,能在髮絲上刻字
    王天明,今年71歲,從事微雕藝術已經30多年了。他的「濟南微雕」技藝有三絕:微書、微畫、微型工藝。酒壺只有綠豆大小,酒杯更是只有綠豆那麼大,極其微小的壺身和酒杯上一共刻了300個字。壺身刻有180個字,刻有李白的《將進酒》,底盤上刻有《李白醉酒圖》,酒杯上也刻有李白的詩詞。不僅中空的壺肚與壺嘴相通,取下壺蓋,加酒後還可注入杯中,令人嘆為觀止。
  • 在葉子上雕刻「時光」 鄭州市第四十七高級中學雷射葉雕綜合實踐課...
    部分學生作品展示12月14日下午第一節課,鄭州市第四十七高級中學物理實驗樓四樓的創客教室裡,信息通用創客學科中心主任陳旭輝和國際部中美高二的學生們正在上一節別開生面的雷射葉雕綜合實踐課。陳旭輝首先分享了知名藝術大師餘貴明的葉雕作品,一幀幀玲瓏剔透、多姿多彩的圖案經過刻刀躍然於片片樹葉之上,方寸之間盡顯大美,令同學們不時發出讚嘆!談起葉雕,陳旭輝表示,「這些千姿百態的葉形 , 絲絲入扣的葉脈,本身就是大自然藝術的傑作。這節課,我們根據樹葉的形 、色 、脈絡走勢 , 運用雷射技術,把大家喜歡的事物雕刻在落葉上,我們也可以成為小小葉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