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2個小時的電影,我只想說,編得太好,演的太好了,配樂太好了。
整部電影塑造了的社會底層的小丑,逐步被逼向黑暗面的過程。就如同我已經在youtube上看過的無數介紹一樣,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揚完美、驚豔。
整個劇情的深入,伴隨鏡頭的推進,敘述的不僅僅是故事,而是人性的醜惡。整部片子幾次意想不到的翻轉,我感覺猶如神來之筆。當幻想破滅的那一刻,那醜陋被揭露的那一刻,當最後的希望被無情粉碎的那一刻。人能做什麼?在社會的底層,你什麼也做不了。
貧窮,才是你真正的疾病。電影中的場景,正是對現實社會的真實的揭露。
這部電影的小丑,是值得人同情的小丑,是讓人喜歡的小丑。當最後的暴亂街頭,從瀕死邊緣醒過來的傑昆·菲尼克斯,還能繼續舞蹈,不正說明他僅僅是無數的社會底層的一個代表罷了。他的遭遇,他的蛻變,就是一個因為貧窮而陷入惡性循環的個案罷了。
我不禁聯繫起了前兩天才讀完的《可複製的教育創新》,其實小丑的電影雖然有誇張的表現,但是傑昆·菲尼克斯的境遇不也是世界各地貧窮社會、貧窮人口的縮影嗎?因為我們生活在強大的祖國,所以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感受印度、剛果、巴西等等地區貧窮人口的生活。即使這樣,我們需要相信,教育可以改變的這一切。
但同時,我也在小丑歇斯底裡的病態笑聲背後,找到了一絲安慰。
真的,我看完整部電影,好想來一次小丑般無法自拔和自抑的嘲笑。但是我還沒有病態到哪個程度根本笑不出來。但是小丑電影中所遭遇的種種不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是每天都在上演嗎?
「這就是人生,看起來也許很好笑,有些人就是故意踐踏別人的夢想,但我絕不會灰心喪氣,因為這是個冷漠世界。」
感受一下電影最後一段配樂的歌詞,加上傑昆·菲尼克斯入魔的表演。這簡直就是小人物的「反擊」。
小丑,多半不會在國內上映了。這部片子太灰暗了。可是我真的很喜歡。
生活,本來就是一齣悲劇,我們只是要努力把它演成喜劇。如果你生來貧窮,那麼你的一生就已經刻畫上了「小丑」的悲劇。在今天我繁榮的社會,貧窮會讓你愈加的一無所有。別相信什麼機遇和好運。沒有努力,沒有積澱,沒有自身付出一百一千倍的努力,你永遠都不可能好運和機遇。
這個社會,本來就是灰暗的社會。猶如哥譚市垃圾橫行的底層。在垃圾中誕生的,已經不是讓人噁心的老鼠,而是「大老鼠」。我不知道電影在這個劇情上提出老鼠的變異是不是伏筆或者,而我更傾向於把它理解為隱喻。
那些站在高層,義正言辭高呼的主持人、政客,難道不就是這個骯髒社會機制下誕生的大老鼠嗎?
底層的普通民眾的生活,不就是把這些人拿捏在手中玩弄,被這些人所左右。即使在我們這個和諧的社會,權利與財務還不是一樣把玩著這個社會大多數的人口?
我們生活在積極向上的社會,但是,如果只是期待向上,甘願等著向上,你永遠都在底層。生活,做一個小丑無妨。但是別入魔,還是要入神道。
生活是真實的,對你來說這只是個笑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