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龍的武俠世界你更喜歡哪一個?《我的俠客》給出答案

2020-12-19 小昕君聊遊戲

武俠文化可以說是我國特有的文化類型之一,而每次說到武俠文化我們總是繞不過兩個武俠文學的大家:金庸、古龍。不過,同為大師,他們筆下的武俠世界有很大的區別,甚至還因此衍生出一種說法:年少時我們更喜歡金庸的武俠世界,成年後我們卻更加喜歡古龍。那麼,他們的作品有何不同,又為我們構築了怎樣的武俠世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討論一番。

金庸: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如果將兩人進行比喻的話,金庸是太陽,代表了濃烈,熱血的氣概。所以他的作品中會有:「郭靖拒絕成吉思汗,最終戰死襄陽」的信念,會有喬峰「只求一死,換得宋遼數十年和平」的決絕。即使是最為著名的暗算橋段「雁門關之戰」,也發生在太陽下。在金庸的作品中,家國情懷往往都是最為重要的情感表達。韋小寶也好,喬峰也罷都和國家命運聯繫到了一起,甚至就連不想當皇帝的段譽也在最後成為了大理國主。

古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既然金庸是太陽,那麼古龍就是月亮。如果大家細心看古龍的作品也會明白這個比喻。比如說「月圓之夜,決戰紫禁之巔」「明月在哪裡?就在他心裡,他的心就是明月」都是作品中用來凸顯人物心境的名場面。而且種月不僅體現在景色上,還有人物刻畫以及身份背景。與金庸的書香世家陳家洛,五絕徒弟小楊過,高富帥段公子相對立,古龍的江湖總是小人物,而且並不如金庸世界的大俠那般灑脫,陸小鳳、李尋歡都更像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會為了柴米油鹽而煩惱的人。

如果從作品中看兩個截然不同的江湖,毫無疑問金庸的江湖更加吸引年輕人。因為那裡有熱血,有豪氣,快意恩仇才是大男兒本色。但隨著我們不斷成長,面對了生活的種種考驗之後,我們才更加了解原來古龍的江湖才更加適合我們,販夫走卒,士農工商都是江湖中人,有人就有江湖。

也正是因為懷有武俠情懷的大家不斷成長,包括電視劇、電影、遊戲等在內的多個藝術形式在表達武俠世界的時候,也從最開始的「太陽」逐漸向著「月亮」傾斜。就拿遊戲來說,上個世紀的《金庸群俠傳》裡面,個人道德是衡量角色招募夥伴的指標,如果殺戮過重,最後過關時將遇到正派大俠們聯手攻擊,就較難回到現實世界裡來了。

但如今的武俠遊戲比如《我的俠客》,則將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了角色本身的成長和選擇上,為玩家打造一個更加自由的武俠世界,善惡均可唯心而行。在這款遊戲中,角色的成長就完全取決於玩家們的選擇,有正邪兩個路線多個結局,玩家每個選擇都會影響最終劇情的走向,不管玩家們想成為懲惡揚善的俠之大者,還是加入邪派成為一方諸侯,都可以通過遊戲內容來實現。甚至,我們在完成任務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自行探索創新路徑。這樣的江湖顯然更加自由。

另外,《我的俠客》這款遊戲中對於「古龍式江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體現,那就是NPC的設計。在遊戲中,每個NPC都是個性鮮明的存在,比如在遊戲開始不久我們會遇見一個叫做「白小青」的NPC,雖然在遊戲中她是一個女漢子,但為了掩飾自己的女漢子性格,她還在腰間專門掛了一支簫,從細節的設計上面凸顯人物性格。

另外,玩家們還可以通過深度交互來模擬真人社交關係,通過好感度的增減,我們既能和NPC稱兄道弟,締結羈絆,也能和他們刀劍相向。這種設計使得整個「江湖」更加真實,玩家們具有更加鮮明的代入感。

正如我們開頭所說的那樣:年少時我們更喜歡金庸的武俠世界,成年後我們卻更加喜歡古龍。究其原因:古龍筆下的世界才是我們普通人的江湖,這也是為何如今很多遊戲都在內容的設計上面,向更加寫實的風格靠攏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你是為什麼喜歡金庸武俠?
    初遇武俠,如獲至寶2018年10月30日,金庸離世。至此,金庸、古龍、梁羽生,中國武俠小說界盡失泰山北鬥。武俠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更多的人喜歡閱讀的是網文,什麼玄幻,穿越,修仙等小說佔據主導。然而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能讀上一本金庸武俠,是何其快哉的事情。八九十年代的農村,條件是相當落後的,什麼彩電、音響、學習機那都是奢侈品,農村壓根就難見到。
  • 金庸武俠與古龍武俠的第一高手是誰?誰更厲害?
    金庸武俠與古龍武俠都是武俠經典,一時瑜亮。兩人的寫作風格不同,一個寫實一個寫意。在金庸武俠中有非常多的高手,若論第一高手,當屬張三丰。古龍武俠中的第一高手,則是名不見經傳的謝王孫。石破天則是機緣巧合成為了超級高手,羅漢伏魔功練出的內功浩瀚如海,學到太玄經之後,任何拳法掌法指法兵器等法門瞭然於心,一通無有不通,等同於修仙人物。石破天唯一的缺點在於,他有些渾渾噩噩,不懂得武功是怎麼來的,也沒有從武功的修行中領悟到什麼高深道理。如果說其他的高手都是一點點練級走上來的,他等同於開了外掛,儘管戰力驚人,卻當不起金庸武俠的第一高手。
  • 相比金庸古龍江湖,李涼《楊小邪》三部曲更代表大部分人的武俠夢
    許多喜歡武俠的朋友,或多或少的都應該聽過楊小邪的大名,李涼大師筆下的這個人物陪伴過太多蝦油的童年。李涼,喜歡武俠的朋友都叫他「臺灣劉德華」「李德華」——因為出版社的書商介紹說他長得很像娛樂圈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
  • 武俠遊戲這麼多,為啥老是離不開金庸古龍?真相令人扎心!
    還老是金庸古龍?」其實除了這些,還有一部分相當出色的武俠遊戲,河洛工作室的《俠客風雲傳》,西山居工作室的《劍俠情緣》系列,都是武俠遊戲裡的佼佼者。但是這些遊戲始終無法脫離「金古」所構造的武俠世界。金庸構造的武俠世界,有個人的恩怨情仇,還有不同派系間的利益衝突,更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民族大義。
  • 金庸古龍之後再無武俠?這位「大陸新武俠」代表作家推出新作回應
    都說「武俠已死」,「金庸、古龍之後再無武俠」,但事實是「大陸新武俠」卻在默默崛起。「大陸新武俠」代表作家雨樓清歌最新作品《天下刀宗》日前上市。何為「大陸新武俠」?2004年,知名武俠雜誌《今古傳奇·武俠版》與武俠評論家、西南大學教授韓雲波共同提出「大陸新武俠」概念,指稱相對於上個世紀盛行一時的「港臺武俠」而言,大陸慢慢成熟起來的新一代武俠小說。代表作家有鳳歌、小椴、滄月、步非煙等。作為當下新武俠作家代表人物之一,雨樓清歌的這部武俠長篇小說《天下刀宗》,在網上連載發布時形成「百萬人日夜追更」的閱讀盛況。
  • 金庸寫完後,又寫了13年的武俠小說,他為什麼不能超越金庸?
    古龍是浪子,他的單詞也是浪子,整篇文章充滿了由衷的閱讀,而卻不足以讓人回味無窮。像金庸一樣,他編織了一個諾大和一個奇妙的武俠世界,但是,金庸武俠世界中有很多字符,所有的情節都是基於常識或創造了正確的懸念,這部小說的邏輯是嚴謹的。
  • 《俠客風雲傳》還不夠江湖味?《我的俠客》比它更自由
    從金庸到古龍,成千上萬的小夥伴都曾有過武俠夢,希望仗劍天涯,除惡揚善。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武俠迷們已不滿足於閱讀武俠小說,遊戲慢慢成為了新時代下經典文化的載體,越來越多人加入到武俠遊戲當中。
  • 金庸和古龍都是武俠小說大家,兩人誰更有才華?小說寫得更好呢?
    人們總喜歡去比較,前幾天與人聊天,談到了已故的武俠小說家金庸和古龍,朋友認為古龍的小說寫得更好,更具江湖氣息,儘管不像金庸的小說氣勢磅礴,都有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但是很顯然古龍筆下的俠客更貼近生活;古龍寫得不僅僅是武俠,還是最真實的人性。
  • 古龍筆下九大經典武俠人物,名氣絲毫不輸金庸武俠,你知道幾個?
    提到中國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大家一定會想到金庸和古龍二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武俠影視作品,大多都是改編自二人的作品。 看過金庸和古龍作品的觀眾一定知道,二人的作品除了都展示了俠之大者風範,還是有一些差別的,相較於金庸武俠的氣勢磅礴,古龍的小說則多了些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在人物刻畫上更是存在明顯的差別。 金庸筆下有喬峰、張無忌、楊過、郭靖等眾多經典人物,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古龍筆下的那些經典武俠人物。
  • 可能是金庸,也可能是古龍,聊聊人生第一回看的武俠小說
    一、名家名作這遠遠不止是第一本武俠小說這麼簡單,還包括怎麼與武俠結緣的,怎麼莫名其妙的就上了武俠小說這座賊船的。對於這個話題總是感覺總有說不完的情,道不盡的意,一語難言。有的俠友說,我正式讀完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金庸先生的《俠客行》,應該是盜版的那種。
  • 武俠巔峰時代:金庸的電視,古龍的電影,雄踞娛樂圈長達半世紀
    武俠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武林人物,對於國人,大抵類似於日本人之忍者,美國人之牛仔,都是世間獨一無二的產物。不過,相比較後面的二者,國人心中的江湖要更加豪邁,更加激昂。因而,武俠影視作品,也遠比其他國家的英雄題材流傳更廣,影響更大。
  • 金庸武俠八大頂尖高手,金庸:我和張無忌很像,但我更願做段譽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物,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金庸武俠中的八大頂尖高手。這八人很有代表性,他們大都身懷絕世武功,有的豪氣沖天,有的忠肝義膽,有的瀟灑浪漫......石破天在上俠客島之前武力就已經當世少有,那時的他就已經身兼謝煙客、雪山派、黑白雙劍、丁氏雙熊等各家高手的功夫。在上了俠客島之後,石破天又參悟了「太玄經」功法。而石破天練成太玄經後,只覺內息洶湧澎湃,如同一條大河一般迅速流動起來,越流越快,他只覺自己身體中有著無窮無盡的力量。縱觀金庸武俠,內力達到這種程度的高手屈指可數。
  • 為什麼在金庸古龍50年後,武俠戲女主橫行
    我是一個可怕的娛樂盲,在這之前連趙麗穎和王一博都認不出來。所以不討論劇本身了,既然關乎武俠,那麼就來聊一個長遠一點的話題,關於現在這種「帶刀女主」橫行的現象。如果你是95後生人,你可能會覺得這非常正常。可在我這個年齡段看來,武俠劇裡女主橫行,甚至是開「單核」,是一件新鮮事兒。
  • 為何古龍給女主起名喜歡用疊字,金庸則偏愛單字,怎麼取都好聽
    金庸和古龍在武俠小說領域的成就是一個時代的泰山北鬥。他們所描繪的武俠世界是每一個人都嚮往的世界,裡面雖有陰謀算計,但也不缺乏情意綿長、光明磊落。而他倆人在女性角色的取名上都各自有著特點,金庸喜歡用單字給女性取名,而古龍喜歡用疊字給女性取名,但都婉轉動聽。
  • 武俠宗師古龍的江湖往事: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武俠小說;有武俠小說的地方,就有金庸和古龍。即使你不曾看過這兩位作家筆下的小說,也一定看過根據他們小說改編的武俠劇。金庸與古龍,正如白晝與黑夜,共同構成了武俠世界的完整元素,缺了哪一個,都不算完整。
  • 細說武俠美學:金庸,帶走了整個江湖
    有人這樣說:「為什麼此刻年輕人都在為一個自己都已經不玩的遊戲歡呼?因為在此刻,這些年輕人曾經不被理解或是被說不務正業的青春,正在此時被正名」。我深為感動。其實最好的時光是哪一段並無太大意義,因為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後,才能從記憶裡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就是最好的時光。言歸正傳。
  • 為何金庸劇被翻拍快「爛」了,古龍、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而這個也就造就了文人想像中的那些俠客,必然是有著高超的絕藝的。這些俠義小說也由此誕生。在古時候,對於武俠小說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武俠小說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崛起了。而其中代表人物便是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等人。
  • 武俠四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這樣形容簡直太絕了
    對於武俠「幾大家」的稱號,歷來有三種說法,一是三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二是四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三是五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黃易。但較為認可得還是四大家,一方面溫瑞安的作品銷量大影響大,風格獨特,雖與前三者有些差距,但與其他作者比,又明顯更加突出,所以列入四大家也能受到認可,另一方面,黃易是武俠小說別開生面者,但路數明顯與其他武俠作品不同,開闢了玄幻穿越的路子,算是另外開宗立派了,所以不列入更恰當。
  • 假冒金庸古龍的2本武俠小說,出自名家之手,卻無法媲美本尊
    金庸古龍是武俠小說界的泰山北鬥,他們的小說曾經風靡大江南北,更被多次改編為影視劇、漫畫、遊戲作品,影響十分深遠。正因為金庸和古龍兩人的閃亮光芒,早在幾十年前,無良書商就把主意打在了金庸和古龍身上。他們沒法獲得金庸和古龍的真作,便選擇製作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偽作。
  • 武俠作家是如何還原中國古代江湖的
    實際上,中國古代也有很多關於武俠的文字記載,只是記載者大都是文人,並不知道他們記載的就是武俠,也無從得知在風塵中存在一個不為人知的江湖世界。《史記》在刺客列傳和遊俠列傳中記載了不少明顯是江湖人士的俠客,提出了俠客的行事準則:「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但卻停在個人的層面,沒有挖掘出幾個俠客人物背後的整個社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