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電影永不過時。
如果想要評價一部電影是否偉大,只看這一條就足夠了。
2020年就要過去了,如果要評選今年的熱詞,「打工人」絕對是其中一個。
什麼是打工人?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出這個熱詞背後包含的心酸。
而有這麼一部電影,在80多年前就把打工人的酸楚講得透透的了,它就是《摩登時代》。你看它的副標題:一個人類在工業時代追求幸福的故事
其實在拍攝《摩登時代》之前,卓別林就已經拍攝了《城市之光》。這2部電影非常相似。
而在《摩登時代》之後,卓別林的下一部電影則是轟動整個世界的《大獨裁者》。
這3部電影是卓別林電影生涯後期,也是他所有電影藝術作品裡面,最具代表性,最偉大,影響力也是最為突出的代表作。
卓別林被世人銘記,大家都稱他是「喜劇大師」。卓別林也經常說希望他的電影給人們帶來歡樂,事實上,在整個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卓別林的電影確實起到了緩解整個社會壓抑氣氛的作用。
但他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其電影的社會批判性,已經超前性,到今天他的電影依然不過時。
到今天,我們完全可以換成:一個打工人如何在工業網際網路時代追求幸福的故事。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直到今天,這些故事依然在繼續上演。
還記得9月份那篇爆款文章《外賣小哥,困在系統裡》這篇文章嗎?
如今活躍在大街小巷,徹底改變了我們日常生活的那些外賣小哥們,他們的工作節奏,被大數據精算系統越拉越快。
「金壯壯做過三年的美團配送站站長,......2016年到2019年間,他曾三次收到美團平臺加速的通知:2016年,3公裡送餐距離的最長時限是1小時,2017年,變成了45分鐘,2018年,又縮短了7分鐘,定格在38分鐘——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平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
之所以外賣小哥的節奏越來越快,是因為大數據系統在某個時間段內接到的訂單,會被電腦精算,規劃出最優配送方案。而這就要求一名外賣騎手同時處理這個路線上的3-5個訂單——它們被打包在一起。
大數據給出的結果一定是最省時省力省工的方案,外賣配送效率大大提高,顧客的等待時間越來越短,看起來這是科技進步的體現。但在這個過程裡,外賣騎手被壓榨的程度加劇了。
於是每個外賣小哥接單以後都如同火燒屁股一般,他們的神經高度緊張,他們的手腳開始加快——
一如電影《摩登時代》裡面,資本家通過中控系統發出了加速的指令
於是流水線上的卓別林們就必須加快自己的工作節奏
自從人類二次工業革命以後,流水線被發明出來,人類進入了全新的工業社會。工業社會的一大特徵就是在生產方面追求效率的極致。
因為效率的提高就意味著成本的下降,利潤的上升,也就意味著資本的更快積累。這是資本主義工業時代的基本特徵。
所以,每一個工廠都在想方設法追求更快的效率,為了這種效率,資本家連工人上廁所的時間都要橫加幹預。
於是,卓別林最終被這種高強度、高節奏逼瘋,影史上的經典一幕就此誕生,哪怕是被卷進了機器裡面,他依然沒有忘記擰螺帽的本分
卓別林拍攝的電影是市民喜劇,這當然是用一種誇張的手法來展現工業社會高強度節奏對普通勞動者的摧毀——
而在80多年後,大數據給外賣騎手帶來的最終後果就是交通事故頻率大大增加了。
80多年過去了,電腦被發明出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資本對於效率的追求,資本對於80年前的工人,對今天的打工人的壓榨,依然沒有改變。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瑞德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臺詞
他說「監獄裡的這些圍牆很有趣的,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時間久了,你就離不開它們了。」
是犯人們愛上了監獄的圍牆嗎?當然不是,而是說一個人長久處於某種環境,他就會被環境所改變,也可以說,是被「異化」了。
用馬克思的話來說,異化是指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人的一種社會現象。
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發明了機器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好的生活,結果我們被機器給綁架了,機器控制了我們。
80年前,卓別林們在工廠的流水線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停地扭動手裡的扳手去擰螺帽,他就是被機器控制了;80年後,外賣小哥們被困在大數據系統裡,不停地接受指令,不停地派單,他就是被系統控制了。他們成為了機器的奴隸。
推而廣之,其實我們每一個打工人,何嘗不是困在自己所在的系統裡呢?打工人之所以叫打工人,社畜之所以叫社畜,就是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不得已,大多數的你我,在這世間奔波,為稻粱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焦慮。
這個世界,人類文明史的大多數時間,一直都是少數人壓迫大多數人,一直都是少數人攫取了大多數人的勞動成果,基本沒怎麼改變。
對於現狀,我們沒有任何辦法。
所以,這才更加凸顯了卓別林電影的偉大。
卓別林一直是那種站在底層人民這邊的人。
《摩登時代》裡,有一個鏡頭特別具有象徵意義。那是卓別林走在街頭,誤拿了一面紅旗走在前頭,後面跟著的是罷工的人群。
前來鎮壓的警察誤以為他是領頭的,隨即把他投入監獄。
很難說卓別林設計的這個鏡頭到底是有心還是無意。
事實上,根據後來的解密資料,也因這部電影,他被扣了一頂紅色的帽子,美國政府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FBI局長胡佛,曾經派手下秘密調查了卓別林十多年,試圖找到他「通共」的證據,不過一直都沒有如願。
但卓別林在公關場合又多次發表和共產主義沾邊的言論,他甚至公開表揚蘇聯
「我認為戰爭初期蘇聯為我們守住了前線,對此我心懷感激。」
蘇聯的報紙上也公開聲稱卓別林是我們的好朋友,正如我們常常說白求恩等人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那樣。
但卓別林又確實沒有任何真正支持共產主義的實際行動——他就是拍電影,正如他說的那樣「他只是一個同情蘇聯和共產主義分子的人。」
所以這個舉著紅旗的鏡頭就顯得非常意味深長了。
理解了這些背景,你就能夠更好理解卓別林拍攝的這些電影背後深刻的內涵,以及他為什麼熱衷於社會性批判。
《摩登時代》如此辛辣地諷刺了資本家。除了時刻監視工人要榨乾他們的每一滴汗水,這位公司董事長在影片一開頭的出場方式,是在百無聊賴玩著拼圖遊戲。
卓別林在後期的所有電影裡,都有著大量類似的鏡頭,對工人的同情,對資本家的批判,這才是卓別林之所以被世人銘記於今的根本原因。
因為他一直站在底層人民那裡。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木暖月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