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12-05 澎湃新聞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08-2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脫貧攻堅採訪小組來到宜陽縣韓城鎮朱家溝村採訪。在村委會,我們見到了駐村第一書記程玉國,他2016年到這個村扶貧,現在任期已滿,剛交接不久,還需要"傳幫帶"到年底。

程玉國向我們談起了扶貧任職幾年來的最大體會:「不能把扶貧當扶貧,要把事業當家業」。剛到這裡工作時他看到村裡窮,沒有公共積累,要想把工作搞好,必須要有產業支撐。2018年,駐洛某部對該村扶貧進行了大力扶持,援建了8個溫室大棚;村裡又利用扶貧資金建了4個承包給群眾。後來經過考察,又引進了丹參、藥用菊花種植。現在村裡已經形成了「紅白黃」產業:「紅」就是溫室大棚種植西紅柿;「白」就是林下養大鵝,既防治病蟲害,又增加了收入;「黃」就是菊花。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受到了村民們的歡迎。」

第一書記程玉國檢查菊花長勢

第一書記程玉國幫助篩選優質菊花

程玉國說:「我們採取了『黨支部十合作社十農戶模式』的方式,黨員帶頭、貧困戶參與,合作社扶持、銷售,帶動貧困戶種植。在流轉土地上大做文章,用活、用足黨的扶貧政策,帶領大家脫貧致富。」

朱家溝村種植的優質菊花

品嘗自己辛苦種植的菊花

村黨支部書記姚朝閣說:「我們村人口636人,其中貧困戶56戶,181人。流轉土地1400畝,種花椒900畝,菊花300畝,丹參180畝;在流轉土地和引導種植中,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群眾看到效益後,第二年都積極參與,目前大家積極性很高。」

在一片金黃色的菊花地裡,村主任朱海強正在冒雨查看菊花的生長情況,在微風的吹動下,菊花不停地搖擺著,像在招手歡迎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朱海強告訴我們,剛開始大家都不相信種這些東西能發財,村第一書記程玉國帶領幹部去山東等地考察,學習種植經驗,了解種植效果,幹部積極示範。現在大棚西紅柿每年收兩季,每個棚約收入15000元;丹參每畝收入6000元,菊花每畝收入6000元,花椒每畝收入3000多元,等明年花椒達到盛果期每畝收入可達到5000元。朱海強說:「種植菊花是我帶頭種的,嚴格按技術要求,不求產量高,只求質量好。花朵大,品相好才能買上好價錢。為了提高收入,村裡建起了深加工廠,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因為村裡人口少,缺乏勞動力,每天吸引周邊村民100多人來這裡打工,每天收入60元。這樣也改變了過去村民整天家長裡短,閒言碎語,矛盾四起的現象,現在村裡所有貧困戶都已經脫貧。」

朱家溝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種植信心大增,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按期實現了脫貧目標。(來源:洛陽攝影)

原標題:《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楊文能:能和村民共同富裕才是小康
    導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昆明信息港以網絡訪談的形式,開展「決勝小康奮鬥有我」系列訪談,將鏡頭和筆頭對準每一個決勝小康的平凡奮鬥者,傳揚他們的故事,以小見大,洞見中國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歷史徵程
  • 堅持人民至上 促進共同富裕
    省委七屆九次全會明確要求,堅定不移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康莊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全面實現。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殷切囑託,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 【我們的小康】​到田間地頭看老區可喜變化
    ▲ 黃蒿界鎮馬季溝村試種的200畝稻花香豐收在即。到田間地頭看老區可喜變化陝西靖邊縣從土地流轉、產業扶貧、移民搬遷、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把脫貧舉措落實落細,徹底拔掉窮根金秋時節,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委、縣政府聯合人民攝影報社共同舉辦的「全國主流媒體看靖邊」大型採風活動如期舉行。
  •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何列入黨的全會文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建議》的說明中強調:「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但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何列入黨的全會文件?
  • 攜手合作 共建致富奔小康「帶頭菜」
    成佳鎮大頭菜基地是自貢民盟和成佳鎮合作的典型代表,自貢民盟盟員邱源,原輕化工大學教授、一支部主委趙志平藉助專業優勢定期向大頭菜基地提供技術支持,把握大頭菜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上的每一關;成佳鎮副鎮長、盟員鄒巧明更是兢兢業業為大頭菜基地的發展提供各項支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黃牛哞哞叫,農民奔小康
    「,哞,哞……」初夏的清晨,走進遼源市東豐縣那丹伯鎮新華村,這裡最吸引人的不是整齊的房屋,長勢喜人的莊稼,而是家家戶戶庭院裡、房屋後或大或小的牛舍,一頭頭壯碩的西門塔爾牛悠閒吃著草兒,小牛犢靠在媽媽身上……農戶們有的在割草,有的在清理牛糞,伴著「哞哞」的牛叫聲,小小的村落是那樣生機勃勃、鮮活可愛……近幾年,新華村大力發展養牛業,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0-12-3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宋雅琴:帶領村民奔小康是我的使命
    那時,我清醒地認識到,真蹲實駐、真抓實幹、真幫實扶是我的職責,與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一道帶領安江村村民奔小康是我的使命。駐村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建強黨組織,有效激發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想建強村黨支部,第一步是加強黨性教育、提高黨員意識。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寧海奔小康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寧海奔小康 2020年12月16日 17:4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秦皇島奔小康
    我們從生態文明、農業發展、工業產業、文旅產業等領域,一同見證秦皇島奔小康。我們從生態文明、農業發展、工業產業、文旅產業等領域,一同見證秦皇島奔小康。
  • [一起奔小康] 阿布都拉果蔬園裡結出「幸福果」
    [一起奔小康] 阿布都拉果蔬園裡結出「幸福果」 2020-12-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會· 國投聲音 | 國投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脫貧之後奔小康...
    國投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寄語全面報導國投產業扶貧和扶貧基金積極舉措全景呈現國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實踐發出了全國兩會期間的「國投聲音」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
  • 李楠:「共同富裕」不是西方高福利政策的「中國版」|求知
    應當說,實現共同富裕是古往今來人類的夢想。古代中國講大同世界,近代西方講烏託邦社會,這都是講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夢想。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全面闡述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與制度要求,將共同富裕從幻想變成可以實現的目標,並指明了具體的實現途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 和她一起奔小康|心臟病患者的「吉心」天使
    全面小康是中華民族追夢圓夢的壯麗篇章,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接續奮鬥,也為廣大婦女姐妹建功立業提供了歷史舞臺,讓她們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同時,成就自己的美麗人生。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女性之聲推出「和她一起奔小康」欄目,講述那些走向小康生活的她故事~
  • 《中國華能》十二月刊 脫貧 奔小康
    《中國華能》十二月刊 脫貧 奔小康 2020-12-17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記者趙超、康淼、侯雪靜、楊靜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聆聽廣大人民群眾自強奮鬥、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 小康,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
  • 鐵牛聲聲奔小康
    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無人駕駛拖拉機快速翻耕土地,無人機翱翔天空播撒種子……「十三五」以來,荊楚大地上「機器換人」步伐越走越快,搭乘農機化快速發展的東風,農業生產邁向智能新時代,農民闊步行走在小康路上。
  • 我在廣東奔小康|他在深圳啟航,讓國產機械臂閃耀世界舞臺
    融媒體系列節目《我在廣東奔小康》正在熱播.wav00:45來自FM974珠江經濟臺《我在廣東奔小康》,讓我們一起聆聽奮鬥者的心聲!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廣東,這片肥沃的創新創業土壤,也將培育與吸引更多懷揣夢想的創新創業者,用奮鬥奔向他們的小康生活,釋放中國經濟的無限生機。
  • 當好隊長 不奔小康誓不還——荔波縣水瑤新村脫貧攻堅隊隊長蒙斌
    從到水瑤新村駐村那天起,我就暗自在心裡許下了「不奔小康誓不還」的扶貧誓言。既然是脫貧攻堅隊隊長,那就要做出一個隊長的樣子來!懷裡拽著調研本、一支筆,不懼烈日風雨,不分白天黑夜,我開始穿梭在水瑤新村的每一條巷子裡,每一位農戶家中。
  • 稅務扶貧故事薈| 水鴨飛 土雞躥 卯足幹勁奔小康
    李曉東走村串戶,深入田間村落,掌握第一手民情資料。他發現,星光村多山少田,土地貧瘠,但依山傍水,農戶的房子周邊都比較寬敞。  如何儘快讓群眾們都富起來呢?在他走訪調研分析的過程中,養水鴨這一念頭突然閃現了。  但是,當李曉東拋出養鴨計劃時,當地貧困戶並不買帳。有的貧困戶怕養不成功不願意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