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聲聲奔小康

2020-12-22 騰訊網

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無人駕駛拖拉機快速翻耕土地,無人機翱翔天空播撒種子……「十三五」以來,荊楚大地上「機器換人」步伐越走越快,搭乘農機化快速發展的東風,農業生產邁向智能新時代,農民闊步行走在小康路上。

「十三五」期間,我省進入農機化發展中高級階段,在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抗災保豐收、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農機化作出了突出貢獻。目前,全省農機保有量已突破1280萬臺(套)大關,創建國家級全程機械化示範縣22個,推廣應用北鬥農機終端1.9萬餘臺(套),農機服務組織超8000個。

展望「十四五」,湖北農機化事業發展有了新方向。全省各地農機部門將抓住新機遇、直面新問題、瞄準新目標,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全面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服務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製造流通水平,為我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農機裝備總量居全國前列

「嗖嗖嗖……」11月6日,在通山縣舉行的全省農機化技術推廣「田間日」活動現場,不到一分鐘,一臺無人機就完成了一畝油菜的播種。

正值油菜播種時節,通過加裝設備,利用無人機飛播,一天可以作業480畝,如果採用人工播種,最多只能種10畝,飛播效率高出近50倍。

活動現場,近50臺(套)農機在水稻、油菜、果園裡「走秀」,展示直播、開溝、中耕施肥、植保作業等技能。

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拉動下,湖北農機裝備持續增長,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十三五」期間,全省共實施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近39億元,農機裝備保有量持續增加,各類農機具保有量達1282.44萬臺(套),農機裝備覆蓋了農、林、牧、漁業,涉及產前、產中、產後生產環節。

此外,我省主要農作物生產機具繼續較快增長,糧食生產的機械化力量穩步增強。其中,拖拉機保有量超過132萬臺,聯合收割機超過10萬臺,插秧機超過8萬臺,玉米聯合收割機超過2500臺,馬鈴薯收穫機超過1300臺,花生收穫機超過3400臺。

而隨著各類產業機械廣泛運用,全面機械化發展潛力逐步釋放。全省農產品初加工作業機械、畜牧機械、水產機械保有量分別超過96萬臺(套)、49萬臺(套)、47萬臺(套),高性能、綠色環保農業機械保有量增長迅速。截至2019年底,全省水稻插秧機保有量比「十二五」末增長了36.45%,播種機增長了37.84%,深松機增長了92.68%,秸稈粉碎還田機增長了123.01%,秸稈撿拾打捆機增長了440.47%,穀物烘乾機保有量約是「十二五」末的3倍,農用無人機保有量約是「十二五」末的46倍。

農機作業水平持續提升

稻穗飄香,機聲隆隆。秋收時節,走進穀城縣廟灘鎮張莊村,聯合收割機一壟一壟「吞」下飽滿的水稻。

「這20畝稻穀,收割機一下午就能收完,比人工快了十幾倍。」站在田埂上,谷城華群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張學鬥讚嘆連連。他坦言,像以前那樣靠人工耕種、粗放管理肯定不行,合作社先後配備了聯合收割機、測深旋耕機、精量播種機、乘坐自走式插秧機、農用無人機,讓種地從辛苦活變為技術活。

華群農機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只是全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創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湖北加大全面全程機械化示範創建力度,加快突破糧食作物薄弱環節、經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瓶頸,分品種、分區域總結提煉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2016年,京山成為全國首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2017年,沙洋、枝江、洪湖等7個縣市區進入全國第二批示範縣行列;2018年,南漳、潛江、鍾祥等10個縣市區入選全國第三批示範縣;2019年,老河口、當陽等4個縣市區上榜全國第四批示範縣。至此,我省國家級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總數達到22個。

通過項目支持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新技術新模式推廣示範能力建設,我省油菜、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而蔬菜、茶葉、柑橘、板慄、食用菌等重要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也得以全面提升。

在種植業機械化發展的同時,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果菜茶、設施農業機械化協調推進。

「十三五」期間,全省各地充分尊重農民自主權,圍繞增產增收增效,以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創建為重點,通過調整農機產業結構,緊抓油菜機收、水稻機插秧等薄弱環節,加大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力度,促進了農機作業水平提升。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預計將超過71%,較「十二五」末增加了5.2個百分點,農機化發展站在了向高級發展階段邁進的新起點。其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6%,油菜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69%,均位居全國前列。

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

2019年,我省京山綠豐和襄州匯吉興農機專業合作社入選第一批全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

「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投入3800多萬元,扶持了265個農機專業合作社,支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完善基礎設施、擴大服務規模、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截至2019年底,全省農機化服務組織達8196個、從業人員14.07萬人,上規模的農機化服務組織數量(擁有農機原值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比「十二五」末增長了66.84%,從業人員增長了37.04%。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突破2925家、社員9.9676萬人,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34.98%、38.18%,合作社已成為農機新型經營和服務主體中的骨幹,成為種田穩糧的主力軍。

今年2月,正值抗擊疫情的攻堅期,也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期。襄州區農業農村局組織40餘家農機合作社,推出田間管理、植保、農資供應等三項「託管服務」,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如匯吉興農機合作社,為農家富家庭農場、襄北監獄農場小麥基地打藥除草1.5萬畝。

此前,匯吉興農機合作社瞄準秸稈市場,引進草繩編織產業扶貧項目,讓稻草變廢為寶,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2018年開始,畢崗村70多歲的貧困戶畢友軍到合作社編織草繩,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

「藉助打捆機,秸稈順利離田,我們再把生產車間建在村民家門口,已帶動300多人就近務工,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該合作社理事長杭世偉說。

為了破解新時期種地難題,荊門市掇刀區農機局立足農機信息化向數位化、智能化發展導向,推出「整村託管」,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面積20餘萬畝。

該局還成立農機信息共享服務中心,進駐平臺機手510人、農業機械412臺(套),進駐企業及合作組織16家,平臺年均可促成農機作業訂單400筆左右,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機報廢信息化辦補率達100%。

農機化科技創新亮點紛呈

「作為國家級示範社,我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作業質量達到先進水平,藉助北鬥導航定位系統,我們有能力為優質油菜增收保駕護航。」秋播時節,孝昌縣陡山鄉400畝油菜播種現場,景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朱國兵信心滿滿。

這種先進的作業方式,歸功於北鬥導航定位系統。一部手機、一個APP,便能獲取農機作業相關數據,並遠程操控調度農機、監測作業質量。

北鬥現代農業項目實施後,全省各地全面推廣運用,其操作簡便、精確度高和可靠性好等特點,頗受合作社和農機手歡迎。

「十三五」期間,湖北瞄準農機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藉助我省北鬥產業政策支持和雄厚科研實力支撐,在各類農機具上安裝北鬥農機終端1.9萬多臺(套),建設北鬥農機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統,實時獲取農機作業數據,並為北鬥進一步在智慧農機中的應用打下基礎。

板慄雖甜,採收不易。今年,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聯合武漢勵耕果園機械有限公司、監利樺磊農機公司等,研製出3種板慄採收機,配置拍打執行系統、作業定位系統、行走系統及控制系統,基本實現全方位無死角採打及掉落板慄自動收集,收穫率6至8棵/小時,效率是人工的3-4倍。作業效率提高的同時,勞動強度大幅降低。

近年來,我省農機研發製造投入逐步增加,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全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農機製造企業承擔完成部省下達的農機化重大科研課題和技術推廣項目80多項,研發生產適合本省乃至南方地區的農機產品達600多種。

此外,全省各地農機部門全力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廣增產增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機械化技術,機械深松、保護性耕作、節水灌溉、高效植保、化肥深施、機械化秸稈還田和綜合利用等機械化綠色增產技術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十三五」期間,華中農業大學獲批成立農業農村部長江中下遊農業裝備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油菜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和柑橘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等2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基地,我省農業機械化科研平臺建設邁上新臺階。

農機生產築牢安全防線

機耕道上,一輛人貨混裝的拖拉機與一輛準備下田的拖拉機相撞……10月底,湖北省農機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活動在當陽市舉行。

農機安全生產事關農業健康發展,事關農村和諧穩定。今年來,全省發生農機事故55起,死亡1人,受傷8人,直接經濟損失38.4萬元,沒有發生較大以上農機事故,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

「十三五」期間,我省連年舉辦農機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提高應對突發農機事故的處置能力,全方位做好農機安全生產保障措施,當好廣大農機手的「保護神」。全省農機安全生產保持平穩態勢,連續多年沒有發生重大傷亡事故。

變型拖拉機是農機管理的安全隱患,也是農村道路的「隱形殺手」。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2017年,全省各地全面開展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變拖「清零」行動,打響變型拖拉機違法違規行為「殲滅戰」。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計註銷變型拖拉機47242臺,剩餘變型拖拉機即將退出農機管理的歷史舞臺。

自「平安農機」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我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積極抓好農機安全監管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通過「平安農機」創建,農機事故隱患明顯減少,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及配置水平明顯提升,農機安全監理公共服務能力得到顯著增強。目前,全省已累計創建國家級「平安農機」示範市1個,國家級「平安農機」示範縣31個,省級「平安農機」示範市1個,省級「平安農機」示範縣36個。

農機裝備製造產業復興

走進位於襄州區的東風井關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大大小小的現代化農機具整齊排列,這些農機可廣泛用於耕、種、管、收、儲等農業生產環節。

該公司由東風汽車集團和日本井關農機公司「強強聯合」打造,在借力「井關」國際品牌的基礎上,通過消化吸收,研發推出了「羿農」自主品牌,建成了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新能源、智能化等五大自主創新技術平臺。

與此同時,該公司瞄準需求,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針對水稻機械化薄弱環節,升級研發了水田專用輕量化拖拉機、帶側深施肥功能的高速插秧機、缽苗移栽機、精準施藥的植保機、收割機等綠色高效機具。同時,針對山區、丘陵等地特色產業需求,該公司推出了蔬菜移栽機、電動微耕機等輕便耐用特色農機。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農機研發製造能力明顯增強,進入我省購機補貼範圍的品目不斷增多,農機工業呈現恢復性發展的良好勢頭。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農機生產企業183家,從業人員近萬人,農機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0多億元。一批企業引進先進的生產流水線、自動化製造設備,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此外,東風井關、湖北名泰農機產業園(南漳)、中國南方農機產業園(京山)等初具雛形。

在京山南方農機裝備產業園,全長2公裡的拖拉機測試跑道上,一臺洛陽蘭迪尼140拖拉機正在進行可靠性試驗。去年3月,湖北省農機鑑定基地在京山投用,致力於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農機鑑定基地。

圍繞建成湖北現代農機智能製造核心基地、華中地區最大的農機裝備生產基地的總目標,京山農機裝備產業園規劃用地3700畝,規劃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總投資11.64億元,計劃除建成農機裝備製造基地外,還有社會化、公益化兩個服務中心,包括農機+網際網路大市場,農機維修、報廢、二手農機置換,以及農機牌證及補貼辦理、農機檢測和信息化服務等。

相關焦點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寧海奔小康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寧海奔小康 2020年12月16日 17:4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秦皇島奔小康
    我們從生態文明、農業發展、工業產業、文旅產業等領域,一同見證秦皇島奔小康。我們從生態文明、農業發展、工業產業、文旅產業等領域,一同見證秦皇島奔小康。
  • 《中國華能》十二月刊 脫貧 奔小康
    《中國華能》十二月刊 脫貧 奔小康 2020-12-17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記者趙超、康淼、侯雪靜、楊靜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聆聽廣大人民群眾自強奮鬥、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 小康,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
  •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08-2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小康 我們來了 《飛越廣東》第三季喊你奔康!
    全面小康 我們來了 《飛越廣東》第三季喊你奔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廣東的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而為了充分展示廣東在脫貧奔康一線的成功經驗《飛越廣東》將在冬季再次「起飛
  • 曲周縣舉辦「脫貧攻堅奔小康 砥礪奮進譜新章」中國減貧成就展
    曲周縣舉辦「脫貧攻堅奔小康 砥礪奮進譜新章」中國減貧成就展 2020-12-01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寶石」發著光,哈尼人民奔小康!必須去看看
    「綠寶石」發著光,哈尼人民奔小康!綠春縣騎馬壩鄉瑪玉村(圖片來綠春縣融媒體中心)「青山綠水饋贈的『天然氧吧』,換來了村民的身心健康,滿目綠色產業也是村民依託奔小康的財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黃牛哞哞叫,農民奔小康
    「,哞,哞……」初夏的清晨,走進遼源市東豐縣那丹伯鎮新華村,這裡最吸引人的不是整齊的房屋,長勢喜人的莊稼,而是家家戶戶庭院裡、房屋後或大或小的牛舍,一頭頭壯碩的西門塔爾牛悠閒吃著草兒,小牛犢靠在媽媽身上……農戶們有的在割草,有的在清理牛糞,伴著「哞哞」的牛叫聲,小小的村落是那樣生機勃勃、鮮活可愛……近幾年,新華村大力發展養牛業,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 漫路村:凱博帶動奔小康
    原標題:漫路村:凱博帶動奔小康
  • 修"致富路"搭"連心橋",這個人武部助力後大房申村奔小康
    「東山再起」東山路——瀋陽市鐵西區人武部助力後大房申村奔小康■蓋文習 婁軼斐 解放軍報記者現在村民想出路、找門路的多了,奔小康的信心足了。」村黨支部書記王友軍告訴記者,村裡陸續開起了超市、飯店,有20多戶村民買了大貨車,11戶買了麵包車,420多戶人家的村子近百戶陸續建起了新房。「東山路重新整修後,咱們養殖戶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張洪濤欣喜地說,今年初,他引進了現代化養殖機械,不到3個月出欄肉雞3萬多隻,為他創收10多萬元。估算著這一年的收入,張洪濤對未來充滿希望。
  • 徐大文:自力更生奔小康
    現如今,在還清了前期20000元無息貸款的基礎上,徐大文又續貸了50000元,用於擴大家庭產業,帶動更多村民與他一同奔小康。
  • 隴南因地制宜種天麻農民增收奔小康
    近年來,依託優勢資源,村黨支部堅持把發展天麻種植作為帶動群眾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天麻種植已成為該村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到了收穫季節,家家戶戶門前都晾曬著天麻。目前,該村種植天麻1.4萬餘窩,一窩預計產量5斤至10斤,產值達80餘萬元。
  • 「小玩具」引領脫貧奔小康
    安全可靠的電力給樊埝村的木旋玩具製造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樊埝村,如今從事木旋玩具加工的村民已達到2000餘人,他們加工的木旋玩具,已形成10大類600多個花色品種,除俏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外,還出口歐美及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脫貧奔小康。(完)
  • 我在廣東奔小康|他在深圳啟航,讓國產機械臂閃耀世界舞臺
    融媒體系列節目《我在廣東奔小康》正在熱播.wav00:45來自FM974珠江經濟臺《我在廣東奔小康》,讓我們一起聆聽奮鬥者的心聲!2020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廣東,這片肥沃的創新創業土壤,也將培育與吸引更多懷揣夢想的創新創業者,用奮鬥奔向他們的小康生活,釋放中國經濟的無限生機。
  • 小小紅薯幹變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軟黃金」
    小小紅薯幹變身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軟黃金」 信息來源:鹿寨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21 10:25 【字體:大中小】
  • 【同心奔小康·奮進新時代】「多彩民族風」雜技秀即將在永昌精彩...
    【同心奔小康·奮進新時代】「多彩民族風」雜技秀即將在永昌精彩開演!「多彩民族風」雜技秀永昌縣專場演出活動同心奔小康·奮進新時代,甘肅省脫貧攻堅「精品劇目」市州巡演大型雜技秀「多彩民族風」永昌縣專場即將精彩上演,為永昌人民帶來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
  • 「人民記憶:百年百城」天津濱海新區奔小康
    本期視頻,我們運用「特寫」與「航拍」的兩極化鏡頭,通過100秒的時長,從生態宜居、智慧城市、港產城融合、社會民生等領域,看見濱海新區的發展與變遷,一同見證濱海新區奔小康。本期視頻,我們運用「特寫」與「航拍」的兩極化鏡頭,通過100秒的時長,從生態宜居、智慧城市、港產城融合、社會民生等領域,看見濱海新區的發展與變遷,一同見證濱海新區奔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海有盟,魯渝攜手奔小康
    特別是2017年以來,山東在結對幫扶重慶14個區縣基礎上,不斷拓展「攜手奔小康行動」領域,魯渝扶貧協作將單項扶貧拓展到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助力重慶實現了所有貧困區縣摘帽、所有貧困村銷號。山海有盟。
  • 諸城市皇華鎮胡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健,靠這個奔小康我們底氣更足了
    諸城市皇華鎮胡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健,靠這個奔小康,我們底氣更足了!遊客們不一定知道,胡溝村的鄉親祖祖輩輩在荒山地裡「討生活」,「小康」對他們來說曾經只是一個美麗而遙遠的夢。「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胡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健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們不光腰包鼓了,更重要的是思想解放了,村裡優勢找準了,產業發展找對了。奔小康,我們底氣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