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宋雅琴:帶領村民奔小康是我的使命

2020-12-03 貴陽網

我叫宋雅琴,2019年3月被市委臺辦派駐到息烽縣溫泉鎮安江村駐村。那時,我清醒地認識到,真蹲實駐、真抓實幹、真幫實扶是我的職責,與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一道帶領安江村村民奔小康是我的使命。

駐村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建強黨組織,有效激發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想建強村黨支部,第一步是加強黨性教育、提高黨員意識。

我與駐村工作組一道,從嚴從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及黨支部「三會一課」等活動,進一步提升黨組織活力,讓黨支部的示範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駐村期間,在市委臺辦的支持下,我藉助對臺領域資源,促成成都旺旺食品有限公司貴陽分公司、貴陽市統一企業有限公司、貴陽日日新養殖有限公司等臺資企業到安江村開展幫扶活動,累計捐款捐物價值6.18萬元;積極協調農業專家為農戶講授生豬養殖、辣椒種植等技術,助力發展農業產業,促進農戶持續穩定增收。

同時,我與駐村工作組紮實推進安江村「3+N」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三變」改革,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貧困戶、低保戶全覆蓋,目前已發動農戶種植蜂糖李744.97畝、脆紅李697.4畝、藍莓148畝。

為更好地支持安江村發展蜂糖李種植,我積極協調市委臺辦,推動實施機耕道建設項目,並於今年5月30日投入使用,打通了角上組幾百畝土地的耕種通道,解決了農機田間運行、農產品運輸等問題,讓產業發展的基礎更牢固。

為深入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操心事、煩心事,結合駐村幹部大走訪活動,我與駐村工作組以院壩會、家常聊天會等形式,遍訪了全村295戶農戶,挨家挨戶張貼駐村公示牌,並結合實際制定了《息烽縣溫泉鎮安江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年幫扶計劃》。

針對村委會和後寨組、長杆子組的飲水難問題,我與村支兩委積極爭取市水務公司的項目和資金支持。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解決了長期困擾村民的「老大難」問題。

回首駐村的心路歷程,我有過困惑,有過迷茫,但更多的卻是收穫和成長。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彭剛剛 整理

編輯:趙子灩

編審:劉文強

相關焦點

  •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0-12-3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的名字叫「曉康」帶領村民奔小康
    醴陵官莊鎮潭塘村以前是省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5戶395人,胡曉康是這裡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在他和同事們的幫扶下,潭塘村村民逐漸實現脫貧奔小康。前段時間,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鍾湘林兩口子通過危房改造,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房。每次見到胡曉康,鍾湘林都親切地喊他「曉康隊長」。村民 鍾湘林:雞,雞蛋,都是他們幫我銷售。還有我家種的紅薯、玉米、板慄,農副產品都是他們幫我銷售。胡曉康心裡惦記的,還有15歲的蘇橋梁,小蘇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 「我的扶貧故事」軍魂不改 初心不變丨沿河自治縣石柱村攻堅隊隊長...
    清除房屋上的安全隱患自駐村以來,我堅守軍人本色,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和軍人的初心,在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熱血。自擔任石柱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以來,我時刻牢記著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讓我受益匪淺|岑鞏縣天星鄉紅星村同步小康駐...
    我叫張超,今年29歲,是黔東南州岑鞏縣委宣傳部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主動請纓,來到天星鄉紅星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成為了紅星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紅星村位於天星鄉東部,距天星集鎮有10公裡路程,距縣城36公裡,四面環山,風景宜人,有村民組18個,村民507戶2121人。走訪幫扶對象「這個扶貧幹部,戴個眼睛,文質彬彬的,會不會幹不長久,就會跑回縣裡去咯。」  初入紅星村,恰逢村裡面正在召開低保民主評議會,在鄉裡面分管負責同志的帶領下,我連忙放下行李,就去村裡會議室時旁聽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老康」的小康約定|七星關區普宜鎮黨委委員...
    老康是我們普宜鎮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我答應過老康,在他成為黨員發展對象後陪他去趟老家,重走搬遷路、探尋初心。辛雲祥走訪貧困戶老康的老家在普宜鎮雙河村六二組,那裡坡陡谷深,自然條件惡劣,群眾生產生活極度艱難。老康的祖祖輩輩居住在那座土牆房裡,靠著幾畝地為生。
  • 「我的扶貧故事」無悔獻青春 無畏擔使命│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鳳凰...
    鳳凰村國土面積17.5km2,耕地面積6636畝,轄17個村民組484戶186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71戶677人,基礎設施薄弱,貧困程度深。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剛到鳳凰村,我想到要想戰勝貧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首先就是要找準「病人」、把準「病脈」,抓準「病根」,才能對症下藥。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流下的兩滴淚 換來群眾奔小康丨都勻市平浪鎮...
    我叫王治付,是貴州黔南都勻市紀委市監委派駐平浪鎮沙拉河村的駐村幹部。王治付在幫忙修建引水管道回憶我的四年扶貧生涯時,我留下了兩滴淚。第一滴淚是辛酸淚,辛酸的是四年的扶貧生涯,我最牽掛、最可憐的不是愛人,不是母親,而是我剛滿8歲的兒子,四年來他是如何自己上下學?如何自己整吃?如何自己一個人在家住?我真的難以深想……第二滴淚是幸福的淚,四年的駐村生涯,1年第一書記、3年駐村工作隊員,見證了平浪鎮沙拉河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了沙拉河老百姓走向小康的拼搏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切切家鄉情丨丹寨縣揚武鎮黨委書記康...
    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我的脫貧故事揚武鎮位於丹寨縣中南部,全鎮共轄23個村(居)民委員會,1個移民社區,有貧困村2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0個,建檔立卡戶3044戶12438人。作為一名基層的鄉鎮幹部,我堅信好日子是幹出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不僅是我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我的責任擔當。我始終把貧困群眾當親人,帶著感情去扶貧,帶著責任抓脫貧。  貧困村民變居民  楊再清是爭光村村民,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我的幫扶戶。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我的扶貧故事」駐心才能駐村丨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龍豔
    作為女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我秉持「駐心才能駐村」的原則,理想與信念讓我克服了性別上的諸多不便,儘快適應角色轉換,用心用情,帶著情懷去幫扶,按照「第一書記」的職能職責和脫貧攻堅的要求,履職盡責,敢挑重擔。  為儘快打開工作局面,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我遍訪全村252戶群眾,重點關注114戶貧困群眾,細緻了解各戶家庭情況並建立管理臺帳。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頭幹 帶領幹 帶動幹|施秉縣楊柳塘鎮紀委書記...
    入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之初,很多人對我這個「90後」幹部,是持懷疑態度的,一看就像個初出茅廬的小丫頭吃不了苦。面對質疑,我更加堅定了決心:「我到這裡來,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抓實扶貧的,村民不脫貧,我決不脫鉤。」
  • 【我的扶貧故事】貴安新區馬場鎮四村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郝磊:村民...
    我叫郝磊,是貴安產控集團的工作人員。2017年12月,我被選派到馬場鎮四村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 四村村地域面積大,人口分布廣,貧困戶數量多。只有找準「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於是,我與駐村幹部用了2個月的時間,走完了全村136戶貧困戶。為便於區分貧困戶貧困程度及具體位置,我還手繪了一張貧困戶分布圖。
  • 【扶貧故事】鄒繼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帶著村民一起奔小康
    紮根農村,心繫群眾,修公路、建水池、興產業...在同奔小康路上,有不少事跡讓人點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有我的青春閃耀過丨清鎮市麥格鄉新廠村...
    我叫李希,是貴陽市清鎮市市委黨校選派到麥格鄉新廠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9年8月28日,接到下鄉扶貧通知的第二天,我帶著簡單的行李踏上了前往麥格鄉新廠村的扶貧之路。新廠村原名店子上,位於麥格鄉政府西北面14公裡,全村有5個村民組,191戶100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1戶24人,現已全部實現脫貧。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全面脫貧奔小康,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夢想。脫貧,一個都不能少!減貧,一個都不落下!這是我們駐村扶貧幹部的擔當與使命,同時也是我們對新廠貧困戶的莊嚴承諾。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容 是我扶貧路上的幸福收穫丨三穗縣款場...
    正在辦公的王銘從村醫到村幹,我的身份發生了變化。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我的工作不再局限於患者,更多的是如何帶領村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剛來的我這才發現,扶貧這條路上的攔路虎、硬骨頭出奇的多,有的村民想發展卻有心無力,而有的村民安於現狀習慣了現有的生活,甚至還有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貧困群眾脫貧信心不足、脫貧意願不強、脫貧內生動力嚴重不足等「精神貧困」成為了脫貧摘帽最大的阻力。那一刻,我頓時感到責任重大。
  • 「我的扶貧故事」立志當好村民的「管家」丨劍河縣岑松鎮報谷村...
    周章炎與脫貧攻堅幹部們一起入戶走訪在走訪中,我與網格員們用紙和筆認真記下村民們反映的問題,了解到馬山村要新建人飲水池,1.8公裡機耕道,3600米便道硬化,報谷要安裝路燈,中寨組要更換飲水管道,各村民小組要維修進組路和房前硬化、報谷村要求稻田養魚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露出笑容,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開陽縣米坪...
    我叫黃國璽。2018年3月,我派駐開陽縣米坪鄉伍寨村,成為一名駐村幹部。2018年4月,我有幸與村裡貧困家庭李應祥一家結識。黃國璽幫助困難群眾 於是我連同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多次召開會議,收集類似老李家的村戶。大家集思廣益,對他們進行精準幫扶。有孩子的家庭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過上了新的生活,對孤寡老人我們採取國家民政兜底幫扶,對老李一家則通過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08-2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一粒砂子也有力量︱威寧自治縣金鬥鎮高田社區第...
    我叫馬鵬宇,2019年6月,我被威寧自治縣人民醫院選派到金鬥鎮勺白村,開啟了我的駐村幫扶生涯。同年7月,又被調到該鎮高田社區擔任第一書記。  通過走訪,我發現個別貧困戶還存在「等、靠、要」思想,把國家的扶貧政策當成「鐵飯碗」。扶貧先扶志,為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我帶領村支兩委幹部大力宣傳扶貧政策,解答群眾的疑問,引導群眾轉變思想。  對於部分特殊人群,我們能幫盡幫。社區有位叫馮花蘭的獨居老人,今年滿60歲,符合納入特困供養條件。
  • 「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用心用情——我的扶貧故事和感悟
    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正在開展的「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徵稿活動,就是為了提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資源文化,更好的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6月15日起,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紅網張家界站開設【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專欄,以促進這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