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鄒繼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帶著村民一起奔小康

2021-01-16 愛雲陽


紮根農村,心繫群眾,修公路、建水池、興產業...在同奔小康路上,有不少事跡讓人點讚。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人和街道明治村「第一書記」鄒繼雲。


在人和街道明治村的一個院壩裡,鄧成明老人剛剛做完農活,正在清洗衣物。老鄧說,近幾年,村裡變化很大。在去年他家通過生態搬遷等政策,自己住上了新房,還喝上了自來水,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和老鄧一樣,如今,明治村的村民都吃上了盼望已久的自來水。而推動這項民生工程實施的正是明治村第一書記鄒繼雲。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鄒繼雲就了解到當地群眾吃水的困難,於是,他把修建水池作為第一件大事來抓。


人和街道明治村第一書記鄒繼云:

在有水源,水質好的地方修建人飲池9口,安裝管道13800米,有效地保證了人畜飲水並實行了專人管護。



基礎設施落後一直是制約當地發展的瓶頸。擔任第一書記後,鄒繼雲一刻也沒有閒著,在修建水池的同時,還硬化公路4.6公裡,整治泥結石路1.25公裡,新修人行便道5公裡。基本解決了出行難問題,極大改善了當地生產生活條件。


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關鍵。鄒繼雲在產業發展中和村支兩委一道入戶動員,反覆徵求群眾意見,做群眾思想工作,流轉土地新栽 枳殼300畝,引導種植甘蔗400畝,蔬菜250畝,農戶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修公路、建水池、興產業、入戶走訪、調查摸底……紮根在一線,忠實履行第一書記的職責,鄒繼雲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民治村幹部群眾的信任和稱讚。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明治村幹部群眾思想觀念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環境衛生煥然一新,一條條扶貧道路正在延伸,種植等有特色產業成效正逐漸彰顯......如期實現全村共同致富奔康的願望指日可待。


推薦閱讀:

1、奔走相告!3月26日起移民大道封閉施工,車輛禁止通行!

2、雲陽多家單位辦公地點搬遷啦,千萬別走錯了!


責任編輯:熊美玲

審核:胡小劉


☀責任媒體 主流影響 百姓視角 民生情懷

諮詢熱線:023-55511603  

雲陽電視臺粉絲群:174556186

小編微信:cqyytv888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為大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臺江縣排羊鄉...
    全村轄7個自然寨,11個村民小組,共605戶250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70戶1097人,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看到名不副實的富強村,我決心和當地幹部群眾一起苦幹實幹,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嶽剛(右一)幫助貧困戶幹活我首先從基礎設施建設抓起,努力改善村民的基本生活條件。2018年6月,我走訪時發現村內道路崎嶇狹窄,路面坑窪不平,夜晚一片漆黑,村民生活很不方便。
  •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南昌博美筆業代加工在家工作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南昌博美筆業提供制筆代加工,在家閒時做代加工就可以在家工作,輕鬆賺取一份額外的收入。隨著文具辦公用筆市場需求量的增大,現有產能遠遠滿足不了國內外市場的供應,而制筆業的利潤也是相當可觀,一隻很普通原子筆的市場售價1元,但是原料成本基本在0.2元左右,中間的利潤大部分損失在物流、流通環節。
  • 濮陽「巧媳婦」張亞玲:有能力就要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2013年,濮陽市南樂縣近德固鄉佛善村村民張亞玲和丈夫成立了南樂縣青揚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400餘畝,以種植綠化樹為主,同時林下種植經濟油用牡丹。
  • 賀州市貧困群眾:「志智」雙扶 蹚出小康路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19年她的家庭人均收入遠遠超出了脫貧標準。「拿到脫貧光榮證書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感謝黨和政府還有我的幫扶人。」鍾小雲認為,脫貧不是終點,最近她還參加了育嬰師培訓,希望能考一個職業資格證,為家裡帶來更多的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宋雅琴:帶領村民奔小康是我的使命
    那時,我清醒地認識到,真蹲實駐、真抓實幹、真幫實扶是我的職責,與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一道帶領安江村村民奔小康是我的使命。駐村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建強黨組織,有效激發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想建強村黨支部,第一步是加強黨性教育、提高黨員意識。
  • 扶貧工作隊長期在此駐紮 幫助鼓勵村民脫貧奔小康 百年板慄樹見證...
    村民口口相傳,這棵樹已有300多歲了。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肖曙光,是宜昌市稅務局幹部。2018年2月,他主動請纓參加扶貧,來到紅旗坪村。他邀請記者走進離板慄樹不遠的村委會,和扶貧隊隊員、村委會幹部、村民代表等,圍坐在火爐邊。肖曙光打開話頭:「紅旗坪村的故事,大多發生在這棵板慄樹下。我們就在這裡開聊吧。」62歲的龔海林,是宜昌市交運集團職工,2016年8月進駐紅旗坪村。
  • 和她一起奔小康|心臟病患者的「吉心」天使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女性之聲推出「和她一起奔小康」欄目,講述那些走向小康生活的她故事~和她一起奔小康 | 心臟病患者的「吉心」天使07:31來自女性之聲從2013年開始,她離開家鄉北京,帶著幼小的女兒到東北吉林實施
  • 他的名字叫「曉康」帶領村民奔小康
    醴陵官莊鎮潭塘村以前是省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5戶395人,胡曉康是這裡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在他和同事們的幫扶下,潭塘村村民逐漸實現脫貧奔小康。前段時間,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鍾湘林兩口子通過危房改造,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房。每次見到胡曉康,鍾湘林都親切地喊他「曉康隊長」。村民 鍾湘林:雞,雞蛋,都是他們幫我銷售。還有我家種的紅薯、玉米、板慄,農副產品都是他們幫我銷售。胡曉康心裡惦記的,還有15歲的蘇橋梁,小蘇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⑩——紮根基層勤耕耘 孜孜不倦潤無聲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⑩——紮根基層勤耕耘 孜孜不倦潤無聲 2020-12-10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愛有聲」傾情呈現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精彩故事
    「感受神州大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中國力量,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贏!」今天(11月20日)下午,在廣州芳村的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廣東廣播電視臺各廣播頻率在此舉行「大愛有聲·奔康,我們在一起」現場大型主題活動,這是活動響亮發出的大愛的聲音。
  • 一起來看安圖縣明月鎮這5位村幹部的最美扶貧印記!
    為紮實開展「黨建引領脫真貧、凝心聚力奔小康」活動,深入挖掘選樹扶貧路上的先進典型,充分展示安圖縣脫貧攻堅新舉措、新進展、新成效,現決定在全縣開展「脫貧攻堅·一路有你」大型宣傳展示活動,用心講好安圖脫貧故事、樹立安圖脫貧榜樣、銘記安圖脫貧精神,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完美收官。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明月鎮,來看看5位村幹部帶給我們的最美扶貧印記!
  • 直播預告——京津冀魯禮讚小康 唱響《在收穫的田野上》
    由北京市文聯、北京音樂家協會、天津音樂家協會、河北省音樂家協會和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共同主辦的《在收穫的田野上》——京津冀魯禮讚小康原創作品音樂會,將於1月13日在中山音樂堂唱響。屆時,丁毅、劉躍、黃華麗、於海洋、王澤南、毛一涵、王凱、劉迪等著名歌唱家以及歌壇新秀,將為觀眾演唱15首由京津冀魯詞曲作家深入基層採風創作的、謳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扶貧攻堅」奔小康的聲樂作品。音樂會由《序曲·新時代進行曲》《尾聲·在收穫的田野上》和《藍圖》《奮鬥》《收穫》三個篇章構成。
  • 致良知學習筆記|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
    務實之心重一分,則為名之心輕一分,多一份誠心誠意,那就少一份虛情假意。所以,名與實是相對的,可見學聖賢下功夫,重在一個「誠」字上,誠則明,明則誠,誠心誠意,一心一意,心中便沒有了不明的水分。實現中,大多數人都追求讓自己聲名遠揚,生怕自己碌碌無為,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但君子的想法卻截然相反。
  • 新華訪談丨阿土列爾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把村民脫貧奔小康的路越走...
    今年我們84戶貧困戶全部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從鋼梯到樓梯的轉換。雖然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但從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轉變,思想的接受程度以及生活習慣方方面面,怎樣能更好地適應角色的轉換,我們現在也在重點做引導。
  •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方小鳳:嶽西縣女村官闖農村,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2020-12-3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望相助同袍情 津慶同心奔小康——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
    守望相助同袍情 津慶同心奔小康——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上)  隴東報記者 丁豔 通訊員 李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遠看,東西部扶貧協作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
  • 玉山縣懷玉鄉:農房變民宿 紅色旅遊帶動村民奔小康
    當地村民常常說「懷玉風景無限好,只是貧窮讓人跑。」脫貧致富帶頭人羅滿堂告訴記者,「山多田少種的主食就少,以前的玉峰村被大山重重包圍,就算要出門買包鹽都要走大半天去山腳,村裡也沒什麼活只能做點農活打發時間,靠天吃飯。」但如今,村民們每天覺得時間不夠用。
  •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08-2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5歲輟學,36歲賺到200萬,蔡志忠:一分努力,不見得有一分收穫
    15歲輟學,36歲賺到200萬,蔡志忠:一分努力,不見得有一分收穫每天生活在這塵世喧囂的城市中,內心被各種煩惱俗世包圍了。記得網上曾經一篇很火的文章《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它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 ...小康」扶貧記 ——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駐村隊員康玉寶扶貧...
    「小康真不賴,一點也沒有官架子,盡給俺們辦實事兒了。駐村隊就是來幫俺們脫貧致富的,這回小康也來駐村了,俺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這是壕賴村的老百姓念叨的知心話。我駐壕賴村參加扶貧工作以來,始終被縣水利局駐村隊的扶貧事跡激勵著、感動著。為此,我加班加點收集整理了駐村隊充分發揮水利部門的行業優勢為貧困村、貧困戶興修水利基礎設施,真心為村民解難題辦實事,用真情服務贏得民心的許多「扶貧故事」,及時報送給上級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