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有個學生突然提問:「為什麼地圖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北方為什麼一定要在上面,這有什麼道理?」
年輕的老師被問得有點措手不及,這……這該怎麼解釋好呢?
在早期的地圖中,其實有將南方當成地圖的頂端,也有「以東為上」進行標註的。直到最近的數百年,地圖才一致「以北為上」。
有天文學家表示:「在宇宙中,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上下方位區分。」
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方向,是地球的上方。而「以北為上」,從一定程度上則是出於人們的某種文化觀念。
比如,1569年,麥克託製作地圖時,當時歐洲人對於地球的探索大多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相對南半球有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也許是在心理上基於對「北」的一種褒揚,繪出的地圖就將「北」放在了上面。
於是,麥克託的地圖後來就成為了地圖製作史上「以北為上」的分水嶺。
而在我國古代,因皇宮居於北方,「以北為上」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
又有孩子問:那麼地圖有什麼用呢?
最好的答案是:通過地圖,了解我們所處的位置,是一項基本的生存技能。
教育學家指出,讓孩子從小把「世界」裝進腦海,這對能提高孩子的空間想像力,提高對世界的認知,拓展視野,特別有好處。
由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魏新編寫,經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權威審定的這套《地圖上的世界史》,圖文並茂、知識滿滿,集世界地理、歷史、人文知識於一體;
暑假快到了,如果想讓孩子們在輕鬆有趣的氛圍裡,徜徉於知識的海洋,這套圖書再合適不過,整套書讀下來,孩子對世界歷史和基本的地理知識就會有一個較好的基礎,這是非常有益處的。
點擊下面橫條,超大開版精裝2冊《地圖上的世界史》推薦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