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西湖暢飲,這首絕句意境悠然,後兩句卻令人追憶似水流年

2020-12-09 品詩賞詞

生活中充滿了期待,一束鮮花、一瓶美酒,也許都是一個驚喜。但人生也有很多無奈,一次誤會、一場爭吵,可能都會不歡而散。但有些事情可以預見,有些事情卻難以把握,如此這般,生命才像一個萬花筒,在不同的角度呈現不一樣的姿態,也給人以無限想像。

一輩子不知要經過多少次離別和團聚,也看不清下一次的舞臺上會出現何許人物。聚散匆匆、來去不定,這本是生活的常態,卻又令人感到奇怪,為何世人總是如此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下面介紹的是蘇軾西湖暢飲,這首絕句意境悠然,後兩句卻令人追憶似水流年。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宋代:蘇軾

到處相逢是偶然,夢中相對各華顛。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蘇軾年少時不僅天資聰慧,而且勤奮好學。這位來自四川眉山的大才子,20出頭就考中了進士。他自以為從此以後,就可以施展其平生抱負,不僅報效國家,而且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可是蘇軾再也不會想到,中年之後,他就開始了四處漂泊、難以安居的生活。

熙寧四年,蘇軾曾主動要求離京外放。來到杭州後,詩人心情複雜,既感到前途渺茫,又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妻兒。其實東坡根本無法預測,他的飄零生涯才剛開始,此後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都在等著他,仕途不順,萬裡風霜,再也難見他如少年時那樣的意氣風發。

這首詩創作於元祐四年七月,當時蘇軾第二次到杭州擔任知府,離他第一次來此已經過去了15年。莫同年,即莫君陳,他與蘇軾同年進士,元祐四年八月以前,也在杭州任兩浙提刑。

蘇軾來此能遇到自己的同年,心中自然是又驚又喜。於是他們相約在西湖賞景,蘇軾還專門找人準備了陳年佳釀,就準備不醉不歸了。

首句中「相逢是偶然」,概括地重複了詩人早年「雪泥鴻爪」詩的意蘊。每個人都是一個渺小的生命體,卻在廣袤的宇宙空間裡不停地飄蕩,所到之處、所遇之人,都充滿了偶然性,仿佛身在夢境。

但人生短暫,時間也悄無聲息地不斷流逝。當老朋友再次重逢,彼此看到對方都是滿頭白髮,一時間都在感慨。但惆悵之餘,彼此也為生命的空虛而悲哀。蘇軾天生就是一位樂天派,不過他雖然沒有悲嘆,讀者卻可以感到一種空靈的意識撲面而來。

詩人正與朋友暢敘友情,忽然間一場大雨不期而至。15年前蘇軾也曾在西湖觀雨,還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望湖樓醉書》,作者在詩中生動地描繪出烏雲驟聚、大雨突降,傾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的奇妙場景。

如今的西湖之雨,依然跳珠似地濺起來,歡快地落向船板,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切都好像再一次出現在眼前,仿佛一段樂曲中的主題悠揚地重現,令人陶醉其中。

最後一句更令人唏噓不已,他與朋友在無邊的時空中飄蕩,本以為後會無期。但萬萬想不到,15年後他們居然能夠重逢,簡直是一個奇蹟,足可快慰平生。讀者卻心中感慨,也追憶起那似水年華。

蘇軾開始為重逢而欣喜,雪泥鴻爪般的人生,也瀰漫出溫馨的氣氛。 生命如此具有詩意,決不可以厭倦,離開了京城的蘇東坡,馬上就恢復了對於生活的熱戀。

縱覽蘇軾的這首絕句,語言樸實,卻寓意深刻。作者回顧了自己15年來的人生,感覺就像一場夢剛剛醒來。再次來到杭州,仿佛是畫了一個圓,又回到了起點。

但所謂悲喜交加,老天爺似乎都控制得遊刃有餘,詩人又遇到了好友,那種欣喜好像就是上天特意賞賜的。所以很多偶然的事情,也許就隱藏著必然,只是凡人眼拙,無法知曉其中奧妙!

相關焦點

  • 漫話詩詞|蘇軾與西湖的「一目ぼれ」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是文壇領袖,也是傑出的政治家。在杭州任副知事時,蘇軾以西湖為題材創作了無數詩歌,傳頌千古。後世文人也不禁感嘆:「東坡原是西湖長」。今天就向您介紹這其中最為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全詩未提及西湖一處之景,卻將西湖之美概寫無餘。無論是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亦或是濛濛細雨中若影若現的山色,西湖都有著其獨特的美。後兩句更是神來之筆,以西施這一妙喻,寥寥數筆勾勒西湖神韻,堪稱千古絕句。這首詩在日本同樣廣為人知。說到蘇軾與杭州的不解之緣,不得不提的還有「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
  • 蘇軾最美最有意境的六首茶詩,第一首就跪了
    一代文豪蘇軾是有名的茶痴。他一生幾起幾落,從峨眉之巔到嶺南之地,茶陪伴了他輾轉曲折的一生時光。古人寫詩寫茶,意境之美、胸襟之大,第一名當屬蘇軾。他豪放的氣質、豁達的胸襟以及生活的真趣也在其寫茶的詩詞中屢屢體現出來。
  • 25首意境超美的絕句:詩畫相和,情景交融,有事沒事讀一讀!
    意境美的詩詞中又以絕句為最。為何呢?因為絕句更為凝練,在高度概括的語句中還要情景交融,更考驗作者的功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品讀一下,這些意境超美的絕句吧!1《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 王安石夏日午休,這首絕句意境優美,清新明朗,更令人神往
    王安石從朝堂退隱後,在金陵度過了他的最後十年。這期間他經常閉門不出,卻潛心從事文學創作,也讓其詩歌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造詣。葉夢得就曾評價說,荊公晚年造語用字渾然天成,意與言會。南宋詩人楊萬裡也讚揚荊公擅長抒寫絕句,很有唐人風採。
  • 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都寫了廬山詩,你最愛哪首
    詩後兩句用雄奇的想像與極致的誇張,將瀑布的氣勢、廬山的高拔寫得令人如同親臨一般,給人以極深的印象。「三千尺」「落九天」,詩語浪漫,想像飛揚,也只有詩仙的筆墨,才有流淌出如此風姿。如果說李白的詩後兩句是對廬山瀑布的絕妙特寫,那蘇軾此詩的前兩句則無異於是對廬山進行了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航拍」。橫著看、側著看,從遠處看、近處看,所看到的廬山景象都有所不同。詩人沒有停留在對廬山景象的描寫中,而是從這現象中提煉出了一個道理。
  • 蘇軾的這首離別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印象深刻
    與《江城子·記夢》一樣,《八聲甘州》的開篇「有情風萬裡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也將蘇軾對友人的深厚情意表達得酣暢淋漓。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首詞的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印象深刻。那麼蘇軾這首詞的開篇,究竟好在哪裡呢?
  • 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
    很多讀者喜歡吟誦蘇軾的詩詞,不僅因為在他家身上體現了儒釋道的交融,而且彰顯了在困境中毫不退縮的奮發精神。蘇軾多才多藝,詩、書、畫都很精通,而且善於製作美食,願意與對方交流,這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而作為一位儒者,蘇軾也極其有悟性,所以即使在那些憂患相仍的歲月裡,他也能安貧樂道、恬淡悠然,絲毫不畏各種挫折,更鼓舞了他身邊的很多人。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過嶺北宋:蘇軾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老師可不會講蘇軾這首詩的背景
    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小學生都耳熟能詳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單從字面上看,他是寫西湖的湖光山色,晴天時有陽光照耀,碧波蕩漾,波光粼粼,十分美麗。
  • 脫胎換骨後的蘇軾,體現在其兩首詞《定風波》與《八聲甘州》中
    為什麼要把這兩首詞放在一起呢,筆者看來,首先是時間上的先後,經歷過一系列政治風波後,蘇軾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他的這兩首詞中。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黃州所作《定風波》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此時是王安石變法期間
  • 品讀《飲湖上初晴後雨》,這一首詩,寫絕了西湖的美
    西湖,唯美的浪漫之地,而成就西湖唯美與浪漫的,不僅僅是那傳說中的愛情故事,更是因為有無數的優美文字,讚美這裡的美景。而其中,宋代文學大家蘇軾蘇東坡的這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在我來,把西湖的美麗景色,寫絕了。
  • 蘇軾的七言絕句《海棠》一詩,真的只是在寫海棠花嗎?
    欣賞完後,提筆寫下了這首名為《海棠》的七言絕句: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首詩前兩句描寫環境,後兩句抒寫對海棠的喜愛之心事。此詩後兩句,化用唐玄宗說楊貴妃的典故。唐玄宗登上沉香亭,召楊貴妃,可是此時的楊貴妃因為前一晚喝醉了酒還沒有醒了,於是唐玄宗前去楊貴妃宿處,看到楊貴妃醉後未醒的樣子,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詩人害怕這美麗的海棠因為夜深而睡去,於是點燃蠟燭,繼續欣賞海棠的美。
  • 蘇軾為歌妓題詩,前兩句毫無新意,後兩句引得全場喝彩
    蘇軾看著如花似玉的李琪,也沒有推遲,微微一笑,寫下了兩句詩:東坡四年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蘇軾一旦動筆,馬上就有人圍觀。可是,當寫完這兩句後,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啞口無言。他們不敢讚美,因為這兩句詩實在太平淡無奇了,完全不像是大文豪的手筆。蘇軾看到眾人的態度,隨手將筆一扔,只顧喝酒聊天。
  • 範成大這首經典的六言絕句,通篇寫得很唯美,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那麼在這四位詩人中,要論名氣的話,自然是陸遊排在首位,其次是楊萬裡和範成大,只有尤袤的名氣稍小一些。不過我個人還是偏愛範成大,雖然他的作品名氣不如前兩位,但是有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膾炙人口,譬如這首《喜晴》,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情感細膩,生動有趣,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令人驚豔,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那自然也是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 惠州西湖遊記——蘇軾與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公園蘇軾的名句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說的是西湖的美,無論在哪種天氣之下,西湖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水波淼淼這是一個長滿蘇軾記憶的地方,當年蘇軾被貶惠州。詩人帶著他的愛妾朝雲來到此地,過著長夜伴讀,紅袖添香的日子。即使仕途坎坷,但蘇軾也將日子過得幸福快樂!
  •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你會發現,所有的奧秘都藏在一個水字上
    蘇軾的這首詩,有人說他寫的太美了,沒錯,「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這是天下人的公論。而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也成了西湖的千古定評。因為有了這首詩,杭州西湖又有了一個非常詩意的名稱,叫做西子湖,可見這首對西湖的影響之大。 一、真的在寫西湖美景嗎?
  • 歷史上這3首著名的悼亡詩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一樣感人
    其實,這首詞,根本不需要過多的解釋,簡單的語言,便抒發了最為深痛的感情,讀之令人落淚。除了蘇軾的這首「千古第一悼亡」詞之外,歷史上,其實還有許多非常著名的「千古名作」,此處我舉三例,供大家閱讀。元稹這首詩,有著強烈的抒情和感慨,譬喻極高,尤其是前兩句,在歷史上非常知名,可以說不亞於蘇軾的這首「十年生死兩茫茫」。前兩句寫悼亡情懷,豪壯中帶著悲鳴,後兩句抒情,瑰麗但不浮誇,同樣能夠激起人們的共鳴,這首詩,被公認為是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的高峰。
  • 袁枚的一首絕句,起首兩句看似平淡,最後14字卻令人咀嚼不盡
    下面介紹袁枚的一首絕句,起首兩句看似平淡,最後14字卻令人咀嚼不盡。湖上雜詩清代:袁枚葛嶺花開二 月 天,遊人來往說神仙。老夫心與遊 人 異 ,不羨神仙羨少年。詩人樂呵呵地說,老夫的心境與他們不一樣;我並不羨慕神仙,只追憶曾經風華正茂的少年!袁枚的這首詩語言直白,毫不晦澀,沒有任何修辭手段,也不見難懂的典故。開篇敘事,簡潔明了,在屋裡悶了一個冬天,二月的天氣雖然微寒,大家卻興致勃勃地出門散心。「說神仙」三個字,體現了凡夫俗子心中都有不如意的地方。
  • 秦觀,這個精緻的男人,寫詩卻唯美悲涼,經典絕句,你讀過幾首?
    今天這組詩,寫得細膩唯美,讓人沉醉其中,又讓人回味不絕。秦觀,北宋最出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詞幽靜清麗,歷來傳唱不絕。但是他的詩怎麼樣呢?為何有人說他的詩是「女郎詩」呢?他是蘇軾最得意的弟子,秦觀早逝後,蘇軾痛哭「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 徐元傑的一首絕句,從開篇美到結尾,更驚豔了後世將近八百年
    而蘇軾的《題西林壁》則側重於感悟哲理,令人啟迪深刻。不過宋代也有很多詩作極具唐人風採,下面介紹徐元傑的一首絕句,從開篇美到結尾,更驚豔了後世將近八百年。湖上宋代:徐元傑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春天裡的西湖,到處都是美景,作者也與其他遊客一樣看得眼花繚亂。不過作為詩人,徐元傑卻非常善於擷取素材。「花開紅樹亂鶯啼」,首句用鮮花、綠樹以及黃鶯,描繪了西湖的盎然生機。春意正濃、花開奪目,黃鶯亂啼、氣氛熱烈,作者先描寫近景,一個「亂」字,就展現出鳥兒上下翻飛、高低蹦跳的靈動場景。
  • 「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該怎麼讀?蘇東坡早就已定論
    這句詩出自《飲酒二十首》中其五,全文是這樣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至於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該如何讀,倒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段故事。其實,關於這個字的爭議是一直存在的。昭明太子蕭統在《昭明文選》中收錄此詩時,就將其寫成「悠然望南山」。《昭明文選》在歷史上的地位很高,所以這種說法相當有市場。一直到宋朝,還有人堅持用「悠然望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