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市場對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大。美觀和實用是判斷一輛車好壞的絕對標準。但標準與審美、需求與偏好不斷碰撞,產生新的靈感。這些設計靈感有的能被市場接受,有的不能,評價不同。畢竟這還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有傳言稱,2019年北京現代第十代索納塔發布時,其設計靈感來自於Le Fil Rouge概念車。設計師對整車流暢的線條很感興趣,但這是一個堅決的組合,卻被很多人勸阻,因為太簡單粗暴。「美」與「用」的融合一直是設計界的難題,最佳平衡點不易找到。
從手稿到實體車中間差了一萬種感覺
索納塔的海外設計稿剛開始曝光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一點都不意外。無論是線條還是整體感覺都給人一種共同的氣質,這種氣質與大多數車相比幾乎無法區分。
但設計是一個需要推敲的過程,往往一眼就驚豔,不會長久。相反,那些開始覺得不起眼的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往前推了十年,很多車為了打造流暢的運動線條,都用了很多圓角的曲線,以至於現在回頭看,這些形狀大多很無辜。直到最近幾年,設計師們才發現了消除複雜和保持簡潔的重要性,禁止了之前堆積的沉重感,把自己改造成了極簡主義。索納塔的手稿沒有明顯的屬性或元素,身體只有簡單的直線和曲線。你來了又走,隱約透露著軟實力和剛毅溫柔。
看稿子永遠看不到實體車的震撼。這款基於i-GMP平臺的車型,出現在你面前只能感受到跑車超長發動機艙的運動感和視線,低重心的車身設計在視覺上變得更加緊張。細看不難發現,設計中加入了實用元素,整車引擎蓋的長度增加了發動機的後向設計,具有GT跑車的氣質。「青春、時尚、運動」的精準定位由此可見一斑,這是手稿根本給不了的感覺。很多人對索納塔的總體評價是:最大化青春和活力!
最難的是在「美感」和「實用」之間尋找平衡點
顏值一直是個老套的話題。漂亮的車太多,實用的車太多。但是,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是很多設計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索納塔的外觀,從手稿到實體車確實是一個令人驚喜的過程,但是它同樣也面臨過「中看不中用」的質疑。有著GT的外形,有沒有大的車內空間?為了基於i-GMP平臺,是不是在其他條件上做出過妥協?
索納塔的出現,從手稿到實體車,真的是一個讓人驚喜的過程,但也面臨了「見而無用」的挑戰。GT的出現,內部空間大嗎?為了立足於i-GMP平臺,你在其他條件上有沒有妥協?其實索納塔的下半身設計除了營造視覺效果,不僅簡單滿足外觀條件,還能讓車跑得更順暢,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後置發動機還可以優化車身前後重量。換句話說,車輛行駛時,高速轉彎時,前驅動的推頭儘可能減小。同時,i-GMP平臺也為索納塔車身的長度和寬度留出了更多的空間,分別達到4955和1860 mm,軸距加長到2890 mm,除了這些數據變化外,駕駛空間也發生了變化,前後排腿部空間也相應增加,在同級別中名列前茅。
在價值和空間得到滿足後,設計師也充分考慮了實用性。Aerofin設計的尾燈在前照燈處轉彎,形成一個銳角。這種開角大燈線形成了車頭尖銳而冰冷的弧度,自然形成了上翹的尾翼。樹幹頂部有6對左右,共有12個不同角度的流翅片,都可以改善空氣流場,消除不必要的渦流。這種看似為面值加分的設計,其實是設計師在實用的基礎上對美感的追求。
第十代索納塔的車身設計不同於傳統的「線條美感」,打破了一種平衡,卻塑造了另一種平衡。對於索納塔的設計,外界褒貶不一。越喜歡越喜歡,越不喜歡。但平心而論,獲得設計獎的車不能說是最好的設計,但一定是最合理最適合的設計,能支持我們在各種條件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