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知道老闆要辭退自己,是主動辭職還是等老闆辭退?
主動辭職,就一定不會有賠償;等老闆辭退,有可能會有N+1賠償,最不濟的情況下,也會有一個月賠償。
該怎麼選呢?
其實,這得分情況來看,可以從以下3點來考慮:
01、如果公司制度正規,並且已經工作一年以上,建議等辭退
坐標深圳,一家大廠,軟體研發部在開會,討論一個裁員名額。部門其它人在自己工位上,假裝忙碌著,大家心裡都在盤算自己的小九九。
10分鐘過去了,會議室還沒人出來。
20分鐘後,部門領導終於出來了,整個部門的人都齊刷刷往經理這邊看。
經理望了大夥一眼,頓了頓,說:「這次部門的裁員名額,給了劉鴻仁。」
劉鴻仁高興的站了起來,臉上掛著微笑,其它同事紛紛上前祝賀,一個勁的說:「要請客啊!」
是的,劉鴻仁是該請客,他在公司工作6年,月薪3萬,按照N+1的裁員方案,他能一次性拿到(6+1)*3=21萬的現金。最重要的是,上個月他的師兄創業,邀請他技術入股。
這就是大多數被裁員工的真實想法:裁我可以,請給N+1。然後靜待裁員通知,領完賠償金走人。
這種情況多見於一些有規模效應的大公司,它們屬於上市公司,制度相對完善,裁員一般都會有賠償,而且往往是N+1,所以等老闆辭退比較划算。
而且,被大公司裁員,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因為被裁這個事,不會體現在你的離職證明中,你仍然可以憑藉大廠光環,找到一家能滿足你薪資的公司。
02、如果公司制度不完善,還是主動辭職吧
有些員工,不小心遇到了不講理的公司。當公司發現自己沒有了利用價值時,往往選擇裁員的另一種形式:勸退。
臉皮厚的人,會當場要求賠償,但是公司往往不會做出任何承諾,只會把你晾著,讓你知難而退,主動提出離職。
這個時候,就比誰更能沉得住氣了。
一般有能力的員工,如果自己入職時間不長,不會在乎那點賠償的薪資,他們認為,時間才是最寶貴的,與其在這裡耗著,不如主動求變,早點找到下家走人,這樣看起來更光明磊落些。
更何況,再耗下去自己也討不到多少便宜。
所以,如果你在此行列,不妨主動辭職,積極尋找下家,說不定會有更好的開始。
03、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不管何種原因,也不管你是被裁走人還是主動離職,都要記得保護好自己的利益。越是到了這種與公司「短兵相接」的時刻,就越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實模樣。
有的公司為了省掉一筆賠償費,無所不用其極:
故意給被裁員工打最低績效;把員工調崗到一個非常邊緣的職位,並且不安排任何工作;故意疏遠員工,開部門例會也不叫上他;開始找員工的茬,比如遲到、早退等。這些招數,有時候會被一些公司以組合拳的形式用到同一人身上。
因此,在你知道自己即將被裁時,先把那些甜蜜的過往拋一邊,先君子後小人,儘可能多的搜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比如上下班打卡表、績效考核表、關鍵郵件等,以免事後說不清。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能化主動為被動,切切實實的保護自己的利益,在關鍵時刻還能還自己清白。
總結來說,如果知道老闆要辭退自己,這雖然是一件壞事,但我們應該往好的方面去思考,比如會有N+1賠償,自己可以休息一段時間再考慮工作;如果覺得自己拿不到賠償,並且公司會和自己耗下去,那麼主動離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最後,不管自己做何決定,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利益,積極搜集有利於自己的信息,以防有一天真的會用到。
對此,你怎麼看呢?如果是你,你會主動辭職還是厚著臉皮等賠償?
我是一隻程序猿,研發部軟體負責人,副業賺錢能手,專注寫職場,講述職場真實故事。歡迎關注我 ,一起抱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