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嶽治中
1919又雙叒叕火了。
今日,1919隔壁倉庫「千城萬店」巡迴路演來到重慶,楊陵江一如既往站臺。
作為一家酒類新零售企業,2007年,1919創立後的第一年銷售額僅為200萬元,到了2019年,其全年線上線下商品交易規模近100億元,營業收入達到66億,10年增長5000倍。
那麼,1919是如何從小到大,從一個毫不知名的地方酒水流通企業,發展為一個全國酒類新零售巨頭的?他們在發展中都做對了哪些事情?最近從隔壁倉庫的「千城萬店」巡迴路演,我們發現了部分端倪。
01
線下承接線上,構建獨特專屬生態鏈
體量雖變,「初心」未改。
通過數年的市場精耕細作,如今,1919建立起了龐大線下網點——管理了約2000家線下門店,成為全球最大的酒類連鎖企業。
而在線下擴展的同時,1919還以網際網路為依託,通過整合公司現有線上1919電商平臺以及線下門店資源,實現酒類產品的 「智能化供應、電子化金融、立體化市場、全鏈化營銷」,打造了全新 「線上+線下」的獨特商業模式。
並藉此成功構建了其最快「19分鐘極速達」的核心競爭優勢,將門店從傳統的零售場所,升級成為配送站、前置倉、體驗店、服務中心和線下流量入口。
而在融入阿里體系前,1919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將運作模式成功由銷售型向平臺型切換。其後與阿里的融合,又進一步加強了1919的「肌肉力量」,擁有了推進全產業鏈網絡化、智能化應用,賦能酒企的能力。
2019年,在真正成為「阿里系」後,1919全面接入阿里生態,與天貓、菜鳥、本地生活、螞蟻金服等多條業務線深入融合,展開了供應鏈、倉儲配送、金融、數據資源等領域的協同。而這也使得1919業已形成的核心服務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由此可見,從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到如今的「獨角獸」,1919一直有一顆擴張、引領酒飲流通行業的「初心」。
02
拆解隔壁倉庫,破譯1919行穩致遠的密碼
1919是酒類新零售的領跑者,在其行穩致遠的拓展過程當中,隔壁倉庫一度肩負了特殊的任務使命。
首先從字面上來看,「隔壁」,代表與消費者觸手可及的距離,同時也包含了線上下單,最快19分鐘送酒上門的鄭重承諾;而「倉庫」雖有存儲含義,但從公布的資料可以發現,其實並沒有任何庫存壓力,店主可以隨時在訂貨AAP上向1919下單,一件酒都可以進貨。
通俗的來講,隔壁倉庫計劃就是對傳統小型菸酒店的賦能和改造。小店在成為隔壁倉庫之後,將對接1919強大的供應鏈,完成小單品到全品類的轉型。
其次,得益於龐大的體量,1919與多數酒企達成了緊密的合作,10000+SKU在1919的渠道中流通,每個隔壁倉庫都能享受到名酒配額及市場差價,並形成貨品豐富、價格有競爭優勢、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池,全面滿足隔壁倉庫店運營需要。
同時,依託1919平臺與阿里平臺,1919隔壁倉庫還將為門店引流海量線上訂單,為隔壁倉庫加盟商在原有線下生意基礎上帶來增量。此外,1919隔壁倉庫店加盟商還可憑線上線下交易數據享受純信用金融借款服務,切實解決轉型資金不足的問題。
更為關鍵的是,不同於1919以往直管每一個門店的做法,隔壁倉庫的管理方式是「誰加盟、誰管理」。沒有刻板地將自己的管理強加給每一個門店,而是激活當地經營者的資源,充分調動起隔壁倉店主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店主的稟賦都能夠充分湧流,盡情釋放。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讓1919隔壁倉成為了小微酒水商逐夢的首選之地,1919也由此將眾多B端經銷商「收編」,並不斷完善1919的酒飲生態鏈。
其實從這裡不難看出,1919之所以能夠200萬做到100億,一方面是因為其提前布局順應了酒業新零售的發展風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擴張之餘,1919始終保有著自己的一套發展邏輯,優先布局消費端,然後吸納終端,並由此影響生產端,並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商業體系。
而這或許正是1919歷經15年越發強大的核心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