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奧威爾,成為中等人,首先要脫離幹苦力的活

2020-12-16 瀟湘夜雨靜翻書

《1984》:奧威爾,成為中等人,首先要脫離幹苦力的活

奧威爾的這篇名著,已經成為一個象徵,一九八四的世界,是標準的世界,一切都有標準,逾越標準的人會被消滅,集體,永遠大於個人,不服從集體的人,就自然被定義為敵人,而不僅僅是犯錯誤的同志,這樣的世界,是虛構的,也是歷史上曾經有過的。

上個月,才看過一部美劇,描述的,也是這樣一個世界,一個和平的,規則的世界,連人們的感情,愛戀,都被控制,被指派,即便如民眾的夫妻生活,都在規範的領域內運行,任何一點叛逆的苗頭,都被扼殺在搖籃裡,一片祥和的背後,是逃離不了的厄運。

「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這句話很繞,卻是事實,所謂的控制過去,就是控制歷史的腔調,篡改歷史,從來都是統治者的家常便飯,於是,我們看到的歷史,總是兩極分化,某個歷史人物,一會看起來是個英雄,一會看起來是個狗熊。

「可認為自人稱之為人以來,便有三等人。 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這三種人的目標完全不可調和。上等人的目標是要保持他們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標是要同高等人交換地位。下等人勞苦之餘無暇旁顧,若說有目標的話,無非是取消一切差別,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

拋開大而化之的道理,對於民眾來說,這上面的一段話,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我們捫心自問,身處那一類人,非常重要,掌握話語權的,永遠是第一類人,而中等人,很有可能在歷史的變遷中,成為上等人,如何先成為中等人,就是我們要考慮的重點,劃重點,就是這個。

如何成為中等人呢?對於真正的底層來說,上大學,就是一個捷徑,千千萬萬的農村青年,一張文憑,就徹底地脫離了農村的苦難生活,而如今的世界,脫離農村的方法還有很多,打工,在城市買房,也是脫離農村的方式方法,這也是城市房價至今不倒的根本原因。

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奧威爾探討的話題太大,太嚴肅,我們只從中取這麼一個側面,成為中等人,不誇張的說,能夠不出苦力,而優雅的生活,這就是中等人的標誌,恭喜你,看到了這一篇文章,說明你還有閒心,還有不幹苦力的選擇,你已經是中等人了。

相關焦點

  • 奧威爾的《1984》如何影射了當下?
    奧威爾在《1984》中對政權運作的描寫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當下,社交媒體收集了我們的所有數據圖源網絡在這樣的當下,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讀《1984》:首先我們可以憑此判斷我們的社會、國家以及整個世界在前往奧威爾所描繪的通往地獄之路上已經走了多遠了
  • 奧威爾《1984》主題解析:人最珍貴的東西,是愛與自由
    喬治奧威爾的《1984》是「反烏託邦三部曲」之一,很多評論都是從小說的政治和形式的角度對其進行解析。而我想透過文中在惡劣政治環境下對人性的深刻分析,來解讀這部作品的廣泛影響力。出生於1903 年的著名英國作家喬治 奧威爾,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親身參與並經歷了1936 年的西班牙內戰和1939 年二戰期間的反納粹活動之後,他對戰爭與和平、極權與民主、社會與人類理想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刻思考。所以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仍然對世人有深遠的影響,《1984》便是其著作之一。
  • 文化漫遊:對奧威爾的《1984》進行空間的解讀
    三、《1984》中的物理空間    奧威爾的《1984》展示了一個最具經典的極權世界,這個世界中有各種典型的空間和建築,它們有著各自的政治功能和深刻的政治隱喻意義。概括起來講,《1984》的空間可以分為兩大類:物理空間:個人空間、公共空間和政府建築;抽象空間:時間空間、心理空間和政治空間。小說的男主人公溫斯頓的意識和思維就是在這些空間中不斷地轉變,從產生反叛意識到最後的屈從。
  • 王小波的《2015》《2010》,致敬奧威爾的《1984》
    《1984》封面王小波不止一次提過奧威爾的《1984》看他的《2015》和《2010》還有黑鐵時代可見受奧威爾的影響之深亦可說是他的靈感之源電影《1984》劇照而王小波與奧威爾一樣不小心都成了預言家《1984》影響了王小波
  • 讀書記|讀奧威爾的《1984》:荒誕而又真實的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得人面對信息時會取一個折中的態度,錯失了準確的判斷。而這本書則能夠讓我們很明顯的意識到,當社會狀態或者說群體心理處在一種水平或階段的時候,身處其中的人是沒有能力去反抗、瓦解這種對他本身有限制或者束縛的影響的。
  • 書評:奧威爾仍不過時
    作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兩部政治寓言小說《動物農場》和《1984》的作者,喬治·歐威爾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絕大多數讀者對他的認識也僅止於這兩部小說。傑弗裡·邁耶斯的《奧威爾傳:冷峻的良心》被認為是迄今最權威的奧威爾傳記;奧威爾本人的信件和日記,以及他在《動物農場》和《1984》之前的諸多作品,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位特立獨行的作家。
  • 中方:美國試圖利用自身優勢「創造奧威爾筆下的《1984》並將其輸出...
    中新網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張子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日在北京說,事實證明,正是美國「拒絕以公平、對等、透明的方式進行競爭」,正是美國試圖利用自身優勢「創造奧威爾筆下的《1984》並將其輸出到21世紀」。
  • 很慶幸,在這個時代還能讀到奧威爾。
    很多人知道喬治 · 奧威爾(1903-1950)、《1984》都是源自村上春樹的致敬之作《1Q84》,實際上這部享譽世界文壇的小說影響深遠,書中的「老大哥」「雙重思想」「新潮語」等詞彙一直沿用至今。 奧威爾一生短暫,並且常年肺病纏身,但其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筆審視和記錄著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做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預言,被稱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 趙立堅:美國試圖利用自身優勢創造奧威爾筆下的《1984》並將其輸出...
    正是美國試圖利用自身優勢「創造奧威爾筆下的《1984》並將其輸出到21世紀」。以下為原文:《環球時報》記者:5日,美國國務院推特轉發美國務卿蓬佩奧、副國務卿克拉奇表態稱,整個世界開始團結在一個核心共識上,即中國共產黨將拒絕以公平、對等、透明的方式進行競爭。中國共產黨正試圖利用5G技術創造奧威爾筆下的《1984》,並將其輸出到21世紀。
  • 奧威爾的《1984》:人性的悲歌
    奧威爾的小說最神奇之處在於,不同類型的社會都可以對號入座。單看書名,還以為是奧威爾寫的針對20世紀中後期出現的一系列事件的諷刺小說,然而實際上,這是一本奧威爾在一九四八年寫就的書,為了規避麻煩,他把後兩個數字顛倒做了書名,更像是一部政治寓言。
  • 奧威爾: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喬治 · 奧威爾 很多人知道喬治 · 奧威爾(1903-1950)、《1984》都是源自村上春樹的致敬之作 奧威爾一生短暫,並且常年肺病纏身,但其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筆審視和記錄著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做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預言,被稱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 人生而自由,需學會獨立思考——簡評反烏託邦題材佳作《奧威爾》
    《奧威爾》(orwell)正是一款將喬治.奧威爾筆下的反烏託邦世界變得更加生動的優秀遊戲。故事的年代發生在更加遙遠的未來,玩家將作為一名使用可以有權查看所有人隱私的終端"奧威爾"的調查員,在網絡上監控每一位可疑的公民,從他們的博客、個人信息甚至是聊天記錄裡發現案件的線索。這款遊戲將"監控"機能發揮到了極致。
  • 喬治.奧威爾的反烏託邦之作:《一九八四》
    1984年的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斷,國家內部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均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鉗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功能的「電幕」(telescreen)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來維持社會的運轉。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裡,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生存狀態。
  • 1984,一個神奇的年份,老大哥走了,一堆偉大的企業從此誕生
    「歐洲的最後一個人」(The Last Man in Europe)即將完成,此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 奧威爾寫這本小說的時間主要生活在蘇格蘭島,因受到俄國作家葉夫根尼·扎米亞京《我們》的影響,小說描寫了一個想像中的極權社會「英社」,一個受老大哥支配的令人感到恐怖和窒息的極權社會。 為了便於銷售,經與出版商協商,最後取名《1984》,從此這個年份就成了幾十年中的一個抹之不去的烙印。
  • 讀書記|讀奧威爾的《1984》:思想犯,自由即奴役
    王小波說讀到奧威爾的《1984》是他在大學裡終身難忘的經歷。在讀完整本書之前,我並不能夠理解這種終身難忘。但讀完之後卻真正地感受到一部小說在思想上對人的震撼。確實,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小說,它的內容真實的讓人害怕,讓人想躲開,想放下,想逃避,但又無處可逃。
  • 六·一快樂|奧威爾: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大人總是很醜陋
    這種冷靜不只體現在他的諷刺小說《動物農場》《1984》裡,在散文裡也隨處可見。適逢6.1兒童節,在成年人鋪天蓋地懷念童年之際,讀奧威爾這篇關於童年的文章,別有感觸。在奧威爾看來,大人很難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而孩子,又總是對成年人有著錯誤的估計和恐懼。
  • 《1984》:聊聊「偷情」與「反極權」的三兩關係
    許多讀者已經討論過《1984》與現世的相似之處,而我想聊一聊的是,為什麼奧威爾用了一個「偷情」的故事來表達他「反極權」的宗旨?「你有過的男人越多,我越愛你。」無論是現在還是奧威爾寫作《1984》的1948年,偷情都是違反大眾道德觀的行為,這沒有什麼可質疑的。但是書中構建的世界與現世大不相同,價值觀與我們所認為的常理也是天差地別。書中的1984世界,至親之間的相處之道有悖人倫。
  • 遊戲科普姬|聊聊《Orwell(奧威爾)》展現的反烏託邦意識
    它允許你監視所有的人,並通過收集數據來尋找恐怖分子。看過《1984》的朋友對於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都不會陌生,《Orwell》的遊戲名正是源於喬治·歐威爾。老實說也正是看到這一層聯繫,我才注意到這款遊戲。
  • 我在非洲幹苦力的日子,每天都吃什麼東西?
    朋友說,反正都是幹苦力的,為什麼不到非洲幹苦力呢,存的錢還多些。說實話,到衣索比亞幹苦力,老闆開出的工資還不錯。我和朋友在衣索比亞主要給公司送貨,以及搬運貨物,說白了就是體力勞動。到衣索比亞之前,我最擔心吃飯問題。因為聽說非洲很窮,害怕在那邊吃不飽。但老闆跟我們說,公司有中國廚師做飯,雞鴨魚肉什麼都有。老闆說的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 奧威爾的《動物莊園》被多次退稿後,終於成為傳世佳作
    我喜歡讀喬治·歐威爾,甚至願意去多次翻閱揣摩,因為他的文字總是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力量,在這種力量下,我們願意去思考,也嘗試著去掙脫,他用無盡的冷意和殘酷的現實去直擊人性,卻意外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讓讀者感到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