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丨掃貨地產債 「老司機」潘政給中小房企指了另一條路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記者曾冬梅丨廣州報導

香港無愧於「投資者天堂」的稱號,只要心思活絡點,總能找到生財之道。

整個12月份,以泛海前綴打頭的兩家香港上市公司——泛海集團及泛海酒店都在忙著賣出佳兆業的美元債。前18天裡,賣出了約2.74億美元,賺了2700多萬港元。

經常有人把這兩家公司誤認為是泰山會大佬盧志強旗下的企業,實際上,它們屬於一家香港開發商,實控人名叫潘政。

潘政在今年3月份的美元債暴跌中一戰成名。3月初開始,他通過旗下公司買入恆大的美元債,越買越跌,越跌越買,從95折買到了58折,一直買到10月份,花了不下20億港元。

出身地產行業的潘政對高息美元債情有獨鍾。今年上半年,他的財務投資總額達到了164億港元,其中超過9成是內房股的美元債,除了佳兆業、恆大,還有花樣年、融信、當代置業、明發集團、金輪天地、佳源國際等公司的高息美元債,年利率都在10%以上。

當時看起來是火中取慄,不過現在一算帳,這可是一筆好生意。上半年,泛海集團12.62億港元的收入中,財務投資貢獻了超過11億港元,淨利潤高達8.84億港元,淨利率近70%。而他買入債券的正主們,不少淨利率還沒自己發的美元債利息高。

如今的房地產行業主題詞是「活下去」。尤其是在樓市調控的打擊下,中小房企被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土地和資金這兩個最核心的要素都更難以獲得,沒有了發揮的餘地,生存舉步維艱。

潘政給中小房企指了一條明路,換個思路,把投資買地的錢拿去掃貨地產債。哪怕是一家在市場上已無多少競爭力的小房企,也能逆襲成頭部房企的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

━━━━

地產「老司機」潘政的

美元債情結

早在1984年,潘政創辦了泛海集團,在香港經營地產業務,並於1991年上市,兩年後在廣州番禺開發了內地的首個地產項目,1994年拿下了北京一個住宅項目,此後又陸續在深圳、上海等地拿了項目。

話說,內地的房地產市場化發端於上世紀80年代,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後才進入飛速發展期,發展初期整個房地產模式都是向香港學的,所以潘政絕對稱得上地產老司機。

不過,泛海集團在行業內只能算是個寂寂無名的小開發商。這家公司深諳港派房企的囤地升值大法,2008年收購的通州項目,至今還在賣,2011年與人合作投資的上海項目目前也還未清盤。此外,泛海集團在香港、加拿大還有少量商住項目,同時持有五間位於香港的酒店。

雖然做了36年的地產商,但是今年上半年,泛海集團來自物業銷售的收入貢獻為零,超過八成的收入都是財務投資實現的。截至2020年9月30日,泛海集團持有約164億港元的財務投資,其中71.62億港元是由泛海酒店持有的。在這個投資組合裡,97%為上市債務證券,2%為上市股本證券以及1%為非上市投資。這些上市債務證券主要是內地房地產公司發行的。

從公告來看的話,今年這一整年,泛海集團的主要經營工作就是買賣各大地產商的高息美元債。有些是在一級市場參與認購的,有些則購自二級市場。例如,2月份的時候,該公司以發售價認購了兩筆當代置業的美元債,總額為2970多萬美元,這兩筆債的利率分別為11.8%、11.95%。6月份,泛海集團又斥資1000萬美元認購金輪天地票息高達14.25%的債券。

二級市場的投資就更多了。3月份,該公司買入了金輪天地2022年到期、年利率為12.95%美元債,花692萬美元買到了面值1065萬美元的債券,相當於65折。花樣年利率12.25%的美元債也是在3月份抄底買入的,1530萬美元的面值打了77折,購入成本約1178萬美元。

做了36年的地產商,如今潘政旗下的泛海系實際上是一個披著地產商外衣的資產管理公司。

━━━━

「火中取慄」

背後的債權生意

讓潘政名動一時的是他對恆大美元債的大手筆投資。今年3月份,在疫情、原油價格戰和美元流動性緊缺的三重夾擊下,地產美元債跌出了股票市場的走勢,低至七折、六折,乃至五折的內房股高息美元債比比皆是。

香港的投資機構說,房地產美元債因為流動性好、收益高、業務相對清晰,一直以來都是外資基金、私人銀行客戶的心頭好物,在流動性缺失的情況下,反而成為率先被基金砸盤的品種,債券出售引發價格大幅度下挫,價格下跌又引發拋售行為,導致惡性循環。有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大部分內房股還是比較安全的,投資人只要不是用槓桿買,基本沒有爆倉風險。所以,那段時間,香港債市就是一副遍地黃金的感覺,30%以上收益率的房地產美元債一抓一大把。

於是,有錢的大開發商忙著回購自己家的債券,有錢的小開發商也忙著抄底大開發商的債券。潘政自3月9日就出手了,通過泛海集團和泛海酒店兩個平臺,各自以95折、94折的價格分別購入了恆大面值1000萬美元的債券。這個價格顯然是買在了高位,因為在那之後,恆大的美元債價格一路下行,潘政也不斷補倉,7折、8折的價格都買過,還抄到了58折的底。從4月份開始,恆大美元債的價格開始止跌回升,但潘老闆還在繼續買,一直買到了10月份,已公布的最後一筆交易價格已經回升到了9折。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潘政今年至少花了20億港元在許家印身上,財大氣粗得很。無奈潘政此前名聲不顯,以至於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直接把功勞歸到了內地的泛海控股身上,大呼「盧志強是許家印的好兄弟」。

公開渠道查不到太多的個人信息,外界只知道他掌握著一個家族企業,兩個兒子都在泛海集團擔任執行董事,姐夫馮兆滔擔任主席一職,他自己是行政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香港有傳言說潘政是許老闆朋友圈中人,也有人說,其實這就是正常的商業行為,畢竟恆大的美元債一直都是很多機構的買賣重點。

很難追溯潘政是什麼時候動了投資內房股美元債的念頭,只知道早在2008年,泛海集團就有接近9億港元的財務投資了,到了2013年投資額度增加到了42億港元,其中有六成是債務證券。此後財務投資的方向進一步明確,2016年71億港元的投資中,八成是上市債市證券,其中大部分是內地開發商發行的。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的利潤越來越薄,苦心經營一年下來,大公司要達到10%的淨利率都很勉強,虧損、破產的小房企更是數不勝數。所以,潘政其實是給廣大中小房企指了一條明路,自己做地產不賺錢,可以買大公司的地產債、當頭部房企的債權人啊,一年妥妥十幾個點收益,還沒有什麼風險,何樂而不為?

(此文刊於中國房地產報12月28日08版 責任編輯 李紅梅)

流程編輯:劉亞

相關焦點

  • 超2成房企入圍紅色檔 三道紅線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啟示錄 ——鳳凰網...
    日前,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標普信評」)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如果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的監管規則擴大適用範圍,長期來看有利於房地產行整體信用風險的下降,但中短期內高槓桿房企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空間將被壓縮,存貨變現將成其緩和流動性壓力的關鍵。標普信評跟蹤的87家樣本房企中,同時觸碰三條紅線的房企佔了24.1%,完全沒有碰線的企業僅佔12.6%。
  • 背後殘酷另一面:房企分化嚴重,中小房企或將逐步退出?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張曉玲,陸明巧,姚安琪編 輯丨包芳鳴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進入2020年,中國樓市先冷後熱,終在5月復甦,6月「入夏」。在這樣的市場中,房企格局分化也愈發明顯,規模房企業績恢復良好,但也有不少中小房企陷入困境。上半年火熱收官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從3月的深圳開始,全國各地樓市漸次復甦,6月,全國熱點城市市場依然活躍,高位運行。
  • 2020上半年規模房企短期償債能力榜:50張白名單丨中報榜單⑤
    「三條紅線」框住了房企的有息債增長空間,也明確劃出了「及格線」,房企降槓桿或將加速。基於中報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包括受限制現金)、短期有息負債數據,樂居財經推出《2020上半年規模房企短期償債能力榜》,從現金短債比、短債變動、長短債結構等維度,橫向對比房企降槓桿成效。
  • 去紅線行動 哪家房企安全了?
    融資「三道紅線」預期之下,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北按照設置標準,紅線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
  • 「三條紅線」下 低槓桿房企有望翻盤
    圖片來源:Wind業內人士指出,從近期發布的2020年全年銷售業績看,多數房企銷售金額、回款率均表現不俗,甚至超出市場預期。去槓桿政策背景下,低槓桿房企有望翻盤。針對地產股上漲的邏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三條紅線」政策背景下,地產股投資主要圍繞低負債率的優質地產企業。信貸口袋對房地產企業逐步紮緊,低負債率、低融資利率的地產股在2021年將隨周期順流而上,能夠獲得較高的項目擴張空間。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房地產企業2020年銷售售情況整體都不錯。
  • 逆戰2020丨「三道紅線」兵臨城下:房企的減負謀變之旅
    時代周報記者 劉帥「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地產行業的調整大勢並未在2020年迎來逆轉。相反行業「三道紅線」要求的浮水,無疑是對房企的一次集體「雪上加霜」。2020年年中,監管部門對12家試點房企提出要求:即能否增長有息負債,將掛鈎於房企對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負債率≤70%;淨負債率≤100%;現金短債比≥1)的滿足程度。
  • 公司丨和裕地產被列為被執行人 北京「商住一哥」遭遇發展瓶頸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實際上,這類糾紛在涉及房地產的司法案件中並不罕見。值得注意的是,曾在北京區域獲年度銷售冠軍被稱「商住一哥」的和裕地產,目前發展似乎陷入瓶頸。
  • 債市違約衝擊波:近20家房企發債難 審核更嚴成本更高
    根據同花順iFinD的數據統計,11月10日以來,已經有近20家房企取消或者推遲發行發債。除了發行失敗或者推後發行之外,監管對於房企的融資也在收緊。11月10日,金科地產2020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三期)項目狀態更新為「不通過」。據悉該債券類別為小公募,擬發行金額80億元。
  • WakeData地產大會員|挖掘客戶終身價值,助力房企數位化升級
    1回顧新世紀以來,地產的20年高速發展,個人以為,主要分為4個階段:(1)早期地產開發,工程為主,只要會建房,其他不是問題(工程技術為王);(2)金融危機後,營銷為重,現金為王;(3)2015年開始的資產荒,導致開發商五行缺土,投資拓展主導公司發展,有地便是爺(土地為王);(4)近幾年,房企業務呈現多元化
  • 成見 | 我愛美元債
    觀點地產新媒體粗略統計了一下,光是1月9日一天就有泰禾、金科、碧桂園和時代地產4家內地房企先後宣布發行五筆美元債,總規模約27.75億美元。在此之前,龍湖和富力已經宣布要發行美元優先票據,兩家房企三筆債,加起來又是9億美元。
  • 內房股上坤地產在港上市 房企增營收降負債的樣本
    2020-11-23 08:15 [摘要] 11月17日,上坤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2020年下半年房企融資新政後第二家完成IPO的房企,也是今年上市房企中最年輕的企業。
  • 5房企二度相遇 越秀地產杭州地拉來了景瑞、招商、德信和上坤
    看起來,越秀地產在當時輕鬆拿下這塊「有故事」的地後,與當時同樣參拍的景瑞、招商、德信和上坤牽手合作。 10月17日,越秀地產6月於杭州(樓盤)拿下的餘杭區零溢價土地拉來了5位小夥伴,其中包括景瑞、招商、德信和上坤等房企。
  • 「商住一哥」和裕地產:產品結構單一 現房銷售考驗資金鍊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儘管行業尚未進入「真正的寒冬」,但在疫情之下,行業洗牌加速、中小房企生存環境艱難已是不爭的事實。其判斷,未來中小房企數量將不斷減少,被併購情況逐步增多,規模萎縮趨勢很難逆轉,「小而美」房企很可能會「小而沒」。青財經梳理發現,深耕亦莊,主打「現房銷售」的和裕地產就是「小而美」房企中典型的代表。
  • 大發地產高息發債:踩三條紅線,銷售額增長權益佔比不斷下滑
    根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大發地產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1%,淨負債率為112.8%,帳面現金28.26億元,而短期有息負債達到48.71億元,現金短債比0.58。三條紅線全部踩中。面臨著較大的債務壓力。
  • 上海豫園地塊176億入市 A股16家房企有實力獨吞
    並且,地塊出讓文件中,沒有中小套型限制。   由於港股三季報普遍未公布持有現金及等價物數據,目前港股房企的資金深淺尚不得而知。不過,從克而瑞公布的2019年中國房企權益銷售金額榜來看,Top20房企中,恆大、碧桂園、融創、中海、龍湖、華潤、富力、旭輝、金茂等港股房企,實力同樣不可小覷。
  • 正榮地產(06158)贖回3.5億美元優先票據 三大邏輯支撐價值重估
    來源:智通財經網12月14日,正榮地產(06158.HK)發布公告,公司已於贖回日期贖回本金總額為3.5億美元的所有未償還2021年票據,贖回價相等於所贖回票據本金額的100.0%,另加直至贖回日期的適用溢價以及應計及未付利息。
  • ...地產百強」?規模不到百億,頻現交付危機的合能集團被傳赴港上市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黃銀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020年中小房企赴港上市的熱度依舊。據IPO早知道5月28日報導,來自成都的房企合能集團近期正與投行密切接觸,籌備赴港上市。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璐5月28日向時代財經透露,合能集團屬於成都的老牌房企,但隨著越來越多外來房企的到來,合能集團近年來在成都已經很少拿地。而合能集團成都之外的擴張始於2005年,彼時其獲取了西安曲江城市花園1期項目。五年後通過收購湖南利新源公司,獲取雨花公館地塊進軍長沙。2016年拿下合能·寧玥府項目首入寧波。
  • 賣房最猛的房企 如今也「奶」不動了!?|檀房企
    一份特殊榜單,揭露房企最強「底牌」。3月16日,觀點地產網發布《2020中國房地產區域公司表現報告》。其中一份榜單很有意思,叫做:地產區域公司卓越100榜。10強區域公司,房企們的「大寶貝」。>大灣區城市群(保利、恆大)這些區域公司,不但是上榜房企最大的業績來源,還是龍頭房企成王敗寇的關鍵。
  • 開發商最害怕的事情來了:借不到錢,債怎麼還,房子怎麼賣?
    上一波限購剛完事,現在針對房企的調控措施或許來得更加猛烈。昨天,財聯社報導稱,央行和住建部將召集部分房地產公司於今日在北京面談,多家房企已收到通知。面談的內容是關於房企融資新規。這個新規是什麼呢?上周實際上已經有所吹風,核心是三條紅線:1、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2、淨負債率大於100%3、現金短債比小於1.0倍。根據房企觸線情況又分為紅、橙、黃、綠四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