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晨虹:學倫理學,做倫理人

2021-01-15 聚焦華夏

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葛晨虹(資料圖片)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對於中國倫理學界不少學者而言,秋風送悲。

他們最敬愛的一位師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北京倫理學會會長葛晨虹教授因連續加班工作,突發腦溢血於2018年10月1日去世,累倒在她最熱愛的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崗位上。

消息傳出,震驚倫理學界,很多人都不敢也不願意相信。葛晨虹正值學術壯年,是國內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著名學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著述10餘部,發表論文近200篇,曾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章等稱號。不少人前不久還同她一起開會,絲毫沒看出她身體抱恙的樣子。

學者們紛紛緬懷。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萬俊人輓聯致哀,盡書葛晨虹道德文章:「問蒼茫昊宇,怎忍秋風傷玉葉?方甲子華年,芳菲鹿洞,道馨杏壇,若溪,若水,斯淚,斯人!黌門痛失燃燈者,照亮的何止是三千弟子?哭漫遠天山,難承暴雪碎冰蓮!許平生大義,慧悟龍場,心隱蘭谷,如月,如星,此情,此景,故國欣存美德篇,遺留了殊堪稱不朽仁倫!」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付來痛悼:「研習倫理四十年,獨著胸臆兩百篇。崇師循道辭黌門,尊德問學誰為先?」

對事業:鞠躬盡瘁,夙夜為公

儘管還有一個多月就滿60歲,但葛晨虹教授工作起來仍然很拼,加班熬夜是常態。辭世前一個月裡,她每天都超負荷工作,籌辦會議、指導論文、探望老教授、修改稿件……經常到深夜還與同事學生討論工作、安排計劃。

葛晨虹教學、科研、行政、指導學生以及社會服務等事務繁多,但她親力親為、事必躬親,樣樣都殫精竭慮、認真完成。經常到了晚上9點以後,葛晨虹的車還在學校裡停著,辦公室的燈還亮著,電話還佔著線。學生們都知道,葛晨虹常因忙碌來不及吃晚飯,直到晚上10點,才到食堂喝點粥。

2016年3月中旬,為了籌備好她的恩師、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的重要奠基人羅國傑教授思想研討會暨《羅國傑文集》出版發布會,她每天忙碌至深夜,琢磨好會議的每個細節,會議期間甚至直接睡在辦公室窄窄的沙發床上。

楊瀾潔是哲學院團委書記。她曾多次問葛老師:「您怎麼不早點回家,何必一直在辦公室苦熬?」葛晨虹總是笑著回答:「早點回家路上太堵,耽誤了工作的時間不值得。」「連上下班堵車的時間都要利用起來,她就是這樣一位要強的女性,處事周全,只得嚴苛自己。」楊瀾潔說。

很多人都說,葛晨虹是個完美主義者。她的完美主義不只是體現在細節上的要求,更體現為她的鞠躬盡瘁、夙夜為公。熟悉葛晨虹的人都知道,她對黨和國家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倫理學和道德建設的大愛,發自內心,至真、至純、至美。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溫海明在悼念文章中寫道:「葛老師近乎完美地詮釋了儒家君子人格的存在狀態,她的一生,是盡心竭力為他人著想的一生,是在各種艱困的關係和利益中平衡和協調的一生,很多師友都由衷地敬佩她,覺得她可謂『誠善意至於極致,盡仁性近乎完美』的當代儒家君子哲人。」

葛晨虹的君子品格,源於她自身的躬身實踐,也源於她多年的豐厚學養。上世紀80年代,葛晨虹從新疆大學畢業後考入華東師範大學,師從周原冰、朱貽庭攻讀碩士,到90年代,她又來到中國人民大學,師從羅國傑攻讀博士。她的博士論文《德化的視野——儒家德性思想研究》(後出版為專著、現正被譯為英文)研究的便是儒家倫理思想。正是幾位倫理學大家的言傳身教、家學淵源,再加上多年傳統倫理思想的浸染,成就了葛晨虹的這種君子品格。

對他人:立德樹人,關懷包容

與葛晨虹打過交道的人,沒一個不念她的好。她總是給人關懷、幫助,讓人如沐春風。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即使在國慶假期,仍有百餘機構和個人發來唁電、悼文、輓聯,在朋友圈、微信群裡,師友們紛紛以各種形式悼念。

新疆大學政治系1978級的同學們發來唁電。葛晨虹去世的消息傳來時,正值新疆片區的同學們聚會。懷念起當年葛晨虹擔任班幹部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回憶起大學四年的朝夕相處、畢業後每一次相聚,如今「遍插茱萸少一人」,同學們痛哭一片。

上海、山西、福建、河北等地的倫理學會發來唁電,表達他們的哀思悼念,同時也感謝葛晨虹給各地倫理學會建設發展的幫助。

位於北京五金城的溫州樂清市外出流動黨員黨支部也發來唁電。葛晨虹擔任人大哲學院黨委書記期間,曾與樂清市外出流動黨員黨支部多次交流互動,為他們宣講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樂清市外出流動黨員黨支部也曾資助哲學院的多名學生。

在葛晨虹的辦公室書柜上方,有一幅字,上書「似蘭斯馨」,這段取自《周易》的名句意思是:為人處世,要像蘭草那樣芳香遠播。她還把師門的微信群命名為「與人玫瑰」,就是希望學生能夠踐行奉獻、友愛的精神,她還拿羅國傑老師的故事教育學生「學倫理學,做倫理人」「要先做人,再做學問」。

葛晨虹長期在全校教授「文明禮儀」課程,深受同學們喜愛。儘管工作忙碌,但是一站上講臺,葛晨虹總是神採奕奕,疲憊和勞累消失得無影無蹤。有學生好奇地問葛老師緣由,她笑笑說,她熱愛講臺,熱愛學生,再苦再累,只要踏上講臺,就會感覺精力充沛。她柔和的眼神裡流露出的是對學生們滿滿的愛,每次下課,學生們總是報以熱烈的掌聲。

她的同事、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茂森在得知葛晨虹去世時,第一時間寫了悼念文章。他說:「葛老師以父母之心對待每個學生,在立德樹人、培育學生方面,從來不辭辛苦、從都沒有怨言。」記得有一年,哲學院有名學生出現精神抑鬱問題,葛晨虹主動聯繫學生家長來北京,並全程陪同家長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走出心結。

葛晨虹不僅是倫理學的研究大家,還是道德實踐的楷模標杆。北京市委黨校教授鄯愛紅是與葛晨虹相識相知30多年的同學、朋友,她們共同在華東師大、人民大學求學,又一起從事倫理學研究。鄯愛紅說:「她的為人處世風格、學術追求情懷,對我產生了重要影響,她的精神已經融入了我的生命。」

鄯愛紅記得,上世紀80年代在上海讀書時,她與葛晨虹同住一個宿舍,晚上公共水房有人沒關水龍頭,聽到滴滴答答流水聲,不管多晚、多冷的天,葛晨虹都會到水房把水龍頭關上。鄯愛紅還記得,葛晨虹總以慈悲心對待每一個人,親人朋友自不待說,就是在路邊遇到孤老殘疾靠討錢為生的人,她每次都會找一些零錢給他們。

對家國:勇於擔當,弘道正心

葛晨虹不僅是儒家君子,更是位堅定、正氣的馬克思主義者,她把黨性原則貫徹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視宣傳弘揚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

近些年,葛晨虹學術研究的重心轉移到現實道德問題和社會道德建設方面,她的研究課題和理論文章都充滿了現實關懷、家國情懷,她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公民思想道德素質與社會文明程度研究」等課題,在主流媒體刊發《當前中國社會道德問題與道德重建》等一系列理論文章,並積極向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機構建言獻策,承擔對策諮詢和理論宣講的重任,著力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當代社會道德進步。

人大倫理學研三學生喬珂還記得,有一次他與老師共進午餐,偶爾提及部分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鬆散,葛老師立馬放下筷子讓他多講些。聽完講述,葛老師隨即表現出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憂慮,她臉上焦急痛心的神情令喬珂至今難忘,「那種神情只可能屬於真正關心黨的建設、真心擁護黨的事業的人」。

葛晨虹胸懷家國大義,斯人斯德,高山仰止。她的學生、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袁和靜說:「這些年跟著葛老師學習,總是能感受到老師滿滿的正能量,內心充滿著正義感,為國家操心,為社會效力。凡事她都會想到以國家為重,總是以『小我』和『大我』來形容個人與國家的關係。」

葛晨虹對馬克思主義堅決維護、堅定弘揚,受到她的恩師羅國傑的影響。羅國傑是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事業的開創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理論的重要創建者,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的創建者。葛晨虹一直把自己定位為羅老師的傳道人和弘道者。著名哲學家方克立先生也說,葛晨虹為人大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羅國傑學派的忠實傳承人和繼續前行的優秀代表。

2015年,羅國傑教授去世時,葛晨虹在《中國教育報》發文紀念說:「先生的精神品格,使我們受用終身;先生創建的事業,我們努力弘揚。請羅老師放心,您創建的倫理學事業一定會在全社會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發展得更好更大。」

人大哲學院院長助理、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張霄是葛晨虹的重要助手,他回憶說:「葛老師總跟我們說,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事業是羅國傑老師一生心血,我們作為後學,一定要繼承好羅老師開創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成果,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如今,在葛晨虹的主持下,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高舉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旗幟,連續三年舉辦全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論壇,每年發布具有白皮書性質的《中國倫理學年鑑》《中國社會道德發展研究報告》,每年主辦學術會議近10場,重新建立與俄羅斯等國研究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學校、專家之間的聯繫,掀起了國內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熱潮。

「按照原定計劃,今年11月份,即將在清華大學舉行第四屆全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論壇,葛老師作為主辦方代表要發言。葛老師主編的《馬克思主義與倫理學》輯刊第一期,也即將付印。弘揚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葛老師弘道正心的事業正快步前進。」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義天說,「但不想天妒英才,葛老師因病早逝,我們唯有繼承遺志,學習弘揚她的精神,繼續完成她的未竟事業。」

相關焦點

  • 向西方學了百多年,當下的倫理學研究重在「做」與「中國」
    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舉辦的「做中國倫理學: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即旨在更新既有的學術生產方式與研究範式,超越傳統的古今之辯與中西之爭,深入反思近現代以來倫理話語建設的歷史經驗、多重路向與可能前景,共同探討當代中國倫理學研究的新概念、新範式、新理論、新方法。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這篇論文究竟爛在哪裡?
    從年初的「師娘優美感」,到年末的「倫理學很爛」,作為哲學家的康德一不小心跨出了學術圈,成為2020年度最熱門的社會話題之一。你說你呀,康德,好好的宅男不做,200年後怎麼出來惹了這麼大的風波?《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加上了副標題,即《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稍微做了限制,算是謙虛。對於這篇大作,如果要做正面商榷或批駁的話,我們最多只能論證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不」很爛。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同樣,在數 學推導測試和領航工作中,男性也要優於女性。而在 感知相似物的能力測試中,女性則比男性速度更快。此外,女性還更具有語言天賦,在算術計算和回憶路 途標誌方面勝過男性。同時,在做一些細緻的手工活 方面,女性也比男性更快。
  • 倫理學的繁榮發展與歷史使命(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倫理學理論還被運用於研究現實問題,並與相關學科融合,兼具應用性和交叉性的應用倫理學異軍突起。科技倫理學、生命倫理學、醫學倫理學、經濟倫理學、政治倫理學、網絡倫理學等成為倫理學充滿活力的新興學科。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倫理學工作者不斷探索前行,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出版眾多專著和教材,在一系列倫理學理論問題上有所創新和建樹,研究解答了許多現實道德問題和人生難題。
  • 倫理學的學科定位、體系建構與時代要求
    倫理學研究的道德倫理問題眾所周知,倫理學就是以道德倫理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哲學二級學科,但中外倫理史上的無數哲學家和倫理學家,由於對道德倫理問題的理解歧義紛呈,其所建構的倫理學理論體系也就千差萬別,但有以下幾個普遍且根本的問題是每一位倫理學家不可迴避的:
  • 人工智慧倫理學
    《人工智慧倫理學》/馬克.考克伯格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將於2020年4月出版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哲學教授馬克.考克伯格(Mark Coeckelbergh)的新書《人工智慧倫理學》(AI Ethics)。
  • 期刊發文《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你怎麼看?
    同時,韓教授也提出歡迎學界進行「理性反駁」,開展學術辯論。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回應「決定面向全社會徵集與《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一文的相關學術爭鳴文章」。
  • 評《韓東屏: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你的倫理學都不配爛
    這位韓東屏教授自己也是研究倫理學的專業學者,出過一本專業著作《人本倫理學》。那麼我就結合他批判康德的文章以及他自己的理論,來看看這位韓教授的哲學水平。韓教授為什麼說康德的倫理學爛呢,主要基於:「一套理論,如果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錯誤的,就已經是一個有大缺陷的理論;如果它的系列觀點包括基本觀點也幾乎都是錯誤的,並且這些錯誤的觀點還存在相互不自洽的情況,那我們就只能說它是一套很爛的理論了。而康德的倫理學,經過以上兩個部分的分析可知,就是一個這樣的理論。
  • 講座預告|當代語境中的中國倫理學問題及其解答
    人文社科高端講座南京大學118周年校慶當代語境中的中國倫理學問題及其解答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處主講人簡介萬俊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院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92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7年);兼任中國倫理學會會長(2008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專家評審委員(1999年)、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倫理學首席專家兼召集人
  • 北青報馬建紅專欄:不可或缺的法律倫理學課程
    我國著名的法學家、法學教育家孫曉樓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法律教育》一書中,提出了法律學校裡「不可缺少的」幾門課程,其中有一門是「法律倫理學」。孫先生認為,法律倫理學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為這門課「是教我們於研究法律之外,注意到運用法律時在社會上所應有的態度。
  • 中國傳統倫理學的特點
    作者:宋希仁(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中華民族究竟有沒有自己的倫理學  本文需要先討論一個問題: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上,究竟有沒有自己的倫理學?長期以來流傳一種說法,大意是中國本無倫理學。
  • 近年來倫理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原標題:近年來倫理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當代社會生活和科技進步中所提出的諸多倫理道德問題予以了廣泛關注,其學術觸角主要涉獵如下倫理學前沿問題。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作者:「很爛」恰到好處,並非想像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這篇名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的論文近期引發國內學術界熱議。在知乎等網絡平臺上,「如何看待華科哲學系教授韓東屏發表的論文《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的討論信息已引發十餘萬讀者閱讀,更貼討論者眾多。
  • 劉瑋丨規範倫理學視角下的動物保護
    但除此之外,研究行為對錯的倫理學,特別是研究「應該如何」的規範倫理學,對於這些虐待動物的行為能夠提出什麼反駁,能夠給我們提供哪些「武器」去批評這些行為呢?在如今的規範倫理學領域,有三種比較主流的理論——德性論、義務論和功利主義,它們都以不同的方式為保護動物、反對傷害和虐待提供了理論依據。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醫學院基礎醫學系一、課程和教學團隊的基本情況醫學倫理學課程是醫學類專業本科必修的醫學人文課。作為學校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成員之一的主講教師王大亮對於慕課、雨課堂的應用一直很熟悉,也在開學前為全校和全國的教師做過直播教學的課程培訓,對於直播教學倒不是個問題;但是平日裡被學生譽為「段子手」,習慣於傳統式教學的合講教師王仲醫生此前連「雨課堂」是什麼都沒聽過,能否成功實現直播教學,對兩位老師來說是一個挑戰。兩位王老師溝通後決定響應號召,迎面挑戰、直播教學。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引質疑,作者回應
    之所以選用「很爛」一詞,是要替代「問題很多很大」的不簡明的學語表述。  3.關於質疑情緒化問題:俗語並不一定包含情緒,所以,用情緒化來說事是沒有任何正經意義的。一個文章題目中的一個通俗詞語就能表明整個文章都不是理性說理,而是情緒化的嗎?這是什麼推理邏輯?再說俗語就必含情緒嗎?  4.提請注意基本事實,我批評的不是康德,也不是康德的所有理論,而只是他的倫理學。
  • 略述佛教建構「倫理學」之困難?
    作者:多羅筆者數年前曾修讀「佛教倫理學」課程,講者是一位研究佛教的學者,內容主要討論佛教對親情、愛情、政治和環保等不同議題的看法。由於課程涉及範圍廣泛,講者授課生動,該課遂成為筆者當時喜歡的課堂之一。某次上學途中,一位主修西方哲學的朋友來電,其知道筆者正在修讀「佛教倫理學」後,即說出一句至今仍讓筆者記憶猶新的話:「佛教不能建構倫理學!」不少宗教和哲學均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倫理思考,何以佛教偏不能有自己的倫理學?該朋友解釋:佛教主張一切法因緣而有,故一切法的本質為空,當中包括我們個人;我們的本質既是空,乃不能保證自己能有特定的價值取向。
  • 回望70年學科發展歷程 全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論壇在浙師大舉行
    2019-05-12 12:1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餘奧聖 夏淨 馮玲玲5月11日,2019中國倫理學大會在浙江師範大學開幕。本屆大會以「新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七十年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54所高校、8家知名期刊的100多名倫理學學者、道德文化研究者參會。大會由中國倫理學會、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浙江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政治倫理思想通史」課題組共同主辦。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論文標題這麼野?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論文標題這麼野?文|邢妍妍最近,哲學學者韓東屏一篇題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的文章引發輿論熱議。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刊發期刊主編:尊重作者,未改標題
    文章表示:「康德的倫理學和他的其他哲學著述一樣,都有大批滿懷敬佩之情的追隨者。可在筆者看來,康德的倫理學其實非常糟糕,錯誤甚多,並且有不少是基本性的大錯誤。」韓東屏教授的這篇文章以康德的《道德形上學原理》(以下簡稱《原理》)為研究對象,展開對康德倫理學的分析與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