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2020-12-22 騰訊網

冬至吟 宋·邵雍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

此方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庚子年(鼠年)冬月初七18:02:12交節,此時北鬥星空圖如下。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結;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動。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十二闢卦/十二消息卦

在楚竹書周易各卦的首尾符,明確的提到一點:

復卦初九 冬至姤卦初六 夏至;

臨卦六三 大寒 遁卦九三 大暑;

泰卦六五 雨水 否卦九五 處暑;

大壯初九 春分 觀卦初六 秋分;

夬卦九三 穀雨 剝卦六三 霜降;

乾卦九五 小滿 坤卦六五 小雪;

冬至溯源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冬至,古有「日短」或「日短至」之稱。地雷復卦,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陳志歲《載敬堂集》說:「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又謂,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南朝梁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中說道:(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也有認為,冬至為一年中陽氣最弱的一天,此後則陽氣漸漸回升。

流傳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出自《恪遵憲度抄本》)。其實嚴格來講,冬至節氣反映的是陽光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規律,冬至節氣的到來標示著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非是陰陽概念中的陰氣最盛的一天,「陰陽五行」即屬於「幹支」範疇,「陰陽」的消長,是以「幹支」為推算依據。

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淮南子》:「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長至

所謂至,就是極點的意思。以當日的自然現象來看,從夏至日以後,北半球的白晝慢慢變短,到了冬至那天白晝的時長短到極點,因而稱為「短至」。

也正是因為短到極致,白晝自然而然從當日漸漸變長,故稱「長至」。白居易有詩云:「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裡外遠行人。」

冬肥年瘦,這句俗語從社會生活的角度把冬至和年節相對比,突出了冬至日豐盛的飲食和喜慶的氣氛。冬至日在時間上早於年節,且此時處於閒時,豐收的果實也都入了糧倉,鄉間的釀酒作坊開始散發誘人香氣。於是,人們在家中總是要進行一番美食宴飲,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勤勞作,同時也不忘相互饋贈酒、肉來慶賀,是為「肥冬」。親友相賀,把酒言歡,自是一派洋洋喜氣,因而也稱「喜冬」。

履長節,說的是冬至日,「日當南極,晷影極長,故有履長之賀。」乃稱履長節。

又一說是因為冬至後白晝漸長,婦女們都要在這天給姑舅獻上履襪,表示女紅開始。事實上,由於天氣漸冷,給舅姑獻履寓意使老人保暖,抵禦寒冷,這也是一種孝敬老人的習俗。

亞歲

這是把冬至與年節相較得出的別稱。舊時,在冬至當日要祭天祀祖,拜父母尊長,設豐盛家宴,親友相賀等等。這些繁複而不失隆重的禮節,與對賀新年的禮俗活動重視的程度相差無幾,因而就有「冬至大似年」說法,故有「亞歲」之稱。

冬至曾經是中國的「年」,相傳黃帝就曾把冬至日作為歲首,稱作「朔旦」;周朝時,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為歲首,以冬至日為一年的開始。這天,周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到郊外迎歲,同時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到了漢代,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不過,因古人普遍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所以應該慶賀。漢代冬至日,官府要舉行「賀冬」儀式,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互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明清時代,冬至日祭祠堂之風大盛,上自百官,下至百姓,穿著華美的服裝互相祝賀冬至,所有的禮節和正月初一一樣。「冬至大如年。」(《清嘉錄》)

冬至節,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先秦時期,南北各地風俗文化各異,各地的風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節日有歷史,乏記載。很多古已有之的節俗活動在著作上鮮有記載。

據現存著作記述,周人(陝西一帶)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周人的冬十一月一日歲首與現行「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日期在同陰曆十一月,因此有說從周時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九九諺語

九九」是從「冬至」算起,九個九天共八十一天,再加一個九天,恰好三個月。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消寒圖

點擊播放 GIF 0.1M

點擊播放 GIF 0.1M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 唐·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

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幹。

@農潮兒BANG

@農潮兒BANG

相關焦點

  • 冬至: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然而「冬至一陽生」出自何處,卻查無可考,原來只是個訛傳。有人說「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源自北宋《易學》專家邵雍的一首詩,這首詩的題目叫《冬至吟》。詩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方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 從「一陽初動處」說起,說說冬至節氣
    「一陽初動處」這句話出自邵雍的詩《吟冬至》,全文是這樣的:「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邵雍是《易》學家,他這首詩就是站在《易》學的角度,用卦象來描述冬至節氣的特點。不懂《周易》的人是很難真正理解這首詩的。
  • 今日冬至 |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今日冬至 |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2020-12-2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易經:冬至前後,做好這3點,來年做事更有精神,稱心如意
    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早在唐宋時期,人們更換新衣,備辦飲食,祭祀祖先,像過年一樣慶祝冬至。 古人為何如何重視冬至? 《易經》中有說法。一年之中,夏至陽之極而陰生;反之,冬至陰之極而陽生。
  •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立信CPA2021年備考正式開啟!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今冬的沉潛和努力,是為了來年收穫更美好的夢想,祝願2021年立信CPA的學子們能夠持之以恆,學有所成!
  • 萬道之宗,大羅玉清——恭祝元始天尊萬壽聖誕
    自古便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其關鍵在於一個陰陽消長的微妙節點。而對於道教而言,這天是道教真正的聖誕節——元始天尊聖誕之日。「冬至」也稱為「至節」,這一「至」字有三個含義,冬至這一天不僅是「陰極之至」,也是「陽氣始至」,同時也是「日行南至」之時。
  • 詩詞鑑賞丨冬至一陽生,人間又團圓!
    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 每當冬至來臨,冬像是一位睿智的老人,閱盡繁華,返璞歸真,在簡簡單單的自然裡,蘊藏著它豐富的內容。 而年關將至,情誼更濃,詩人們的心,也被節氣所牽動。
  • 冬至問候圖片 冬至詩詞句子 2020古代描寫冬至的古詩詞經典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冬至的地位便不亞於新年。那麼,在文人墨客心裡,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樣呢?小編精選了幾首古代冬至詩詞,讓大家在過節之際,也能感受到文化韻味的薰陶。
  • 冬至問候圖片冬至詩詞句子 2020古代描寫冬至的古詩詞經典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     原標題:冬至問候圖片冬至詩詞句子 2020古代描寫冬至的古詩詞經典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 為你解開先天八卦圖的排列之謎|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解說
    這個時候就開始變了,邵康節也說「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最後講一個小插曲,根據前人研究結果,據說萊布尼茲是根據八卦圖中的數學「二進法」,發明了二進位記數,並由此製作出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詳見《萊布尼茨二進位與伏羲八卦圖考》,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王安石身上的文化流量,「扒灰」之說是如何杜撰出來的?
    冬至吟朝代:宋代|作者:邵雍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起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2020年的冬至快到了,正像宋邵雍所言,一陽初起,萬物未生。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 冬至,與元始天尊還有這層關係
    冬至,在天文中代表著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而在北半球則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同時也因為地球公轉的原因,在冬至日北極圈呈夜晚狀態,南極圈呈極晝狀態。可以在道教文化中,元始天尊卻是最高神,他居住於崑崙玉清境,而冬至就是他的聖誕日。在道教文化中,元始天尊為三清第一尊神,其二是靈寶天尊,第三位才是道德天尊,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太上老君。道教認為,冬至乃是一陽之始的日子,而元始天尊為眾仙之宗,故其聖誕日為冬至。
  • 星辰文藝|郝安:亞歲冬至 大如年的大吉之日
    斯時,太陽黃經270°,冬至至長,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其概念是陰陽流轉,由陰到陽,陽氣始生,叫做冬至一陽生。  1962年,歲在壬寅。冬至後第四天,主席毛公生辰日得七律冬雲詞。頷聯高天大地,展尺幅以雲煙,總括時勢國運有此14字足矣;更精微幽深,一語雙關,乃狀寫冬至陰極陽生之絕句。其高明處,是句句寫實,卻字字隱喻,人人又意會其中,迄今無出其右者。
  • 七一文學|亞歲冬至 大如年的大吉之日|郝安專欄
    斯時,太陽黃經270°,冬至至長,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其概念是陰陽流轉,由陰到陽,陽氣始生,叫作冬至一陽生。滾滾寒流急,陰氣已至盛造極,然極而衰,適陰陽交割,陰強盛而止;微微暖氣吹,月將寒,日將暖,陽氣初起。從明日始,晝開始長,夜開始短,長物將萌也。翻開農曆古老厚重的經卷,冬至幾乎是個么兒,排行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二章。
  • 節日正源|冬至已至,一陽復來
    《史記律書》:「子者,滋也;滋者,言萬物滋於下也。」《說文》:「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十一月,律中為黃鐘。《史記律書》:「黃鍾者,陽氣踵黃泉而出也。」《白虎通》云:「黃中和之氣,言陽氣於黃泉之下動養萬物也。」《漢書·律呂志》: 「故陽氣施種於黃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周語注》:「黃,中之色也。鍾,言陽氣鍾聚於下也。」
  • 冬至聊提蘇,自古文人愛提梁,皆因蘇東坡最愛提梁壺?
    冬至,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2020年12月21日18時02分12秒開始,鬥指子,太陽達黃經270°,此後入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立冬開始「萬物收藏」到達極點時,冬天已然而至。
  • 冬至,至暗時刻,也是光明之始!
    今日冬至,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鬥指子,隱含萬物靜寂、生機禁閉、陰陽交割之時。但在至暗時刻,也是新機方始之時,所以《易經》用《復卦》來代表之一時節,這就是由《坤卦》的至陰而來的「一陽生」。在此時,雖然陰氣佔據上風,天氣至寒,日照最短,但一陽已經頑強地生入眾陰之中,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絕望中看到了生機,這就是古人的智慧與哲思!冬至過後四十六日,就是立春,新年新春就來了,所以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的那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成了激勵無數人的名句,看來,古今中外的智慧是息息相通的!
  • 十二首冬至詩詞|日日數到暖,靜候春日來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杜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 冬至百福至,你準備好吃團圓飯沒有?
    圭表測影冬至過後,太陽開始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此後,北半球白晝時間將逐日增長。古人從陰陽學的角度解釋這一現象。《孝經緯》說:「(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陰極而陽始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